基于ICE3AR2280JZ芯片和CoolMOS的三相开关电源的方案

最新更新时间:2014-04-10来源: 21IC关键字:ICE3AR2280JZ  CoolMOS  开关电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背景: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它还具有用电信息存储、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电表代表着未来节能型智能电网最终用户智能化终端的发展方向。减低智能电表自身功耗,提高其运行能效已成为当前智能电表的重要环节。开关电源不同于智能电表中的其他器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或将是提高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工艺。虽然智能电表用开关电源已经获得重视,然而国内在开关电源的发展上,还存在基础理论欠缺、产业水平跟不上需求、生产工艺不成熟等诸多问题。另外开关电源引发的炸表现象一直也是困扰和阻碍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有,长期工作的可靠性等。目前国内智能电表用电源依旧以传统工频变压器为主,而国外一些产品已经逐步使用了开关电源。主要的原因是电表功能加强后,供电功率要求增加,工频变压器很难胜任。同时,考虑到安装及运输成本,开关电源会有具备很大优势。

三相智能电表的内部电源结构:

 

 

智能电表中开关电源的要求:

本文仅针对几个重要的要求提出解决方案:

极宽输入电压范围

多路输出调整率

各类异常

层叠式普通反激方案:

对于常规输入电压(85Vac-265Vac)的小功率开关电源应用,综合效率及成本,反激拓扑最为常见。结构上可以采用控制器配外置的开关器件,或者考虑集成度,也有集成控制器和开关器件于一个封装。开关器件的耐压等级通常为650V,700V和800V.如果对于三相应用,考虑到变压器的反射电压及漏感和设计余量,该类器件无法满足要求。而单纯采用一个高压开关器件,如1000V或1200V以上的功率开关器件,挑选余地并不大,成本也较高。因此,在三相电表中考虑的第一个设计问题就是如何解决高输入电压下的耐压问题。

以一个具体规格为例进行说明:

 

 

规格:

由于多路输出和小功率输出的特点,电源拓扑选择反激较为合适。本文中控制芯片为英飞凌ICE3AR2280JZ.其内部除了工作频率为100KHz的电流模式控制器外,还集成了800VCoolMOS,导通电阻为2.2ohm,封装为DIP7.该芯片内部同时集成了800V的高压启动单元。在环境温度为50度,常规宽电压输入(85Vac-265Vac)情况,最大输入功率可达28W.同时,芯片还具有过流、过压、输入欠压、过温等保护功能和提高轻载效率的突发模式。鉴于小功率应用,变压器尺寸及环路补偿等因素,通常建议系统在全负载段工作于电流断续模式(DCM)。

原理图:

 

 

原理描述:

输入电压经过前级的共模滤波器L1,C20,C21和两个整流桥BR1和BR2;压敏电阻RV1,RV2,RV3及CX11,CX12,CX13构成过压保护线路;功率电阻R1,R2,R3用于抑制浪涌电流。为了简化设计,滤波电感的位置被放置于整流桥后以节省成本。考虑到输入缺相情况,即只要任意两根线存在,不论火线零线还是火线火线,系统仍旧可以正常工作,采用两个整流桥输出并联使用。整流后,由于最大峰值电压可达780V,因此采用两个450V电解电容进行串联使用,同时考虑电压平衡,R13,R14,R15,R16并接在电容两侧。

原边的开关线路由变压器、钳位电路、开关管及CoolSET、TVS、齐纳二极管等组成。

启动时,电流通过R19,R20,R21,R22流过齐纳二极管D10进入CoolSET的漏极相连的高压启动单元。CoolSET内部的高压启动单位为800V,由于外部的TVS二极管的存在,超高电压会被钳位于一个特定的电压,以保护CoolSET.但CoolSET开通时,外部MOSFET的源极被拉至地,从而齐纳管D10形成反偏,从而使外部MOSFET开通;当CoolSET关断时,电感电流首先对CoolSET内部的MOSFET的漏源电容进行充电,直到Vds电压达到外部TVS二极管的钳位电压时,电流开始对外部MOSFET的门极源极电容进行放电,直到位于GS间的齐纳二极管的正向电压超过0.7V,外部MOSFET关断,同时电流将通过齐纳二极管D10流向外部TVS二极管或R19,R20,R21,R22.取决于两个回路的阻抗,由于外部MOSFET的Vgs已经接近于零,因此MOSFET将被彻底关断;对于超过外部TVS管额定电压的输入,此时CoolSET电压应力即为外部TVS的钳位电压值。例如,采用了550VTVS二极管和一个800V的外部MOSFET,那么反激的耐压能力为:550V+800V=1350V.作为设计,考虑恶劣情况,可以粗略估计从内部MOSFET到外部MOSFET关断的时间即为流过外部TVS二极管的时间,用最大负载时的峰值电流容易得到流过TVS的平均电流。因此TVS二极管的损耗即为平均电流和钳位电压之积;

输出电路由肖特基二极管,吸收电路,滤波器构成。为了纹波要求,采用二级滤波器。其中输出1为主5V,与12V共地,另外一个5V的参考地与输出1,2隔离。考虑到多路输出负载交叉调整问题,12V的参考叠加在5V输出。这样对于12V输出,调整精度有所提高。因为规避了5V输出上二极管正向压降随电流变化的影响。基于动态稳定性方面的考虑,12V输出电容C8放置于5V输出,这样可以避免5V输出大动态负载跳变时造成12V输出不稳定的情况。

反馈电路由分压网络、补偿网络、TL431及光耦构成。补偿部分由C10,C11和R10构成,其中R10与C10,C11分别构成两个极点和零点对电流型反激进行补偿。

变压器考虑尺寸,选用EE20-PC40磁芯。综合占空比,选择

设计考虑:

ICE3AR2280JZ的最大占空比为0.7,为了合理利用占空比以覆盖超宽的电压范围,取反射电压为150V.根据最低输入电压,满载条件可知最大占空比为0.62.因此电感为:1.024mH

 

选原边匝数Np=72,副边主5V匝数Ns1=3,芯片Vcc匝数Nvcc=8;考虑到输出采用直流层叠的方式,故12V绕组圈数取4(12V绕组叠加于主5V输出,而非5V绕组端)。变压器结构如下:

 

 

 

 

测试结果:

负载调整率及输入调整率:

 

 

 

 

上下MOSFET的开关波形及输出纹波:

 

 

结语: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当CoolSET内部MOSFET的Vds电压达到550V左右时,电压被TVS所钳位;通过原边电流的续流将外置MOSFET彻底关断,从而使得整个关断的电压应力由两个MOSFET串联分担。采用二级LC滤波后,输出纹波为:24mV(5V),79mV(12V),20mV(隔离5V);交叉调整率方面可以在输出不外加线性稳压器情况下实现10%以内的交叉调整(》10%负载)。对于更高压的设计,可以采用多个TVS串联方式,以800VCoolSET和800VCoolMOS为例,最高耐压可达1600V.可以完全适应高压输入应用的要求。

关键字:ICE3AR2280JZ  CoolMOS  开关电源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基于ICE3AR2280JZ芯片和CoolMOS的三相开关电源的方案

上一篇:基于AVR单片机及MODEM芯片的RTU无线电遥测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38

变电站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维护
摘要:讲述了变电站直流操作电源的种类、特点,说明了使用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变电站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变电站;开关电源系统;维护 1 概述 供给变电站二次电路的电源称为操作电源。操作电源主要向控制、保护、信号、自动装置电路供电,同时还作为事故照明电源。 传统的操作电源有交流操作电源、硅整流型直流操作电源、蓄电池直流操作电源。交流操作电源因执行交流操作的继电器,以及断路器交流合闸的操动机构可靠性低于直流电源,一般仅用于小型配电房。硅整流型直流操作电源因不能解决事故照明和事故紧急处理的问题,只能在不重要的小型变电站中应用。蓄电池直流操作电源的可靠性高,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充电
[应用]
基于PQ35的开关电源设计及制作
1.引言 开关电源从上世纪50年代问世至今以体积小、效率高而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装备等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发展趋势也朝着小体积、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这里介绍的3 00 W开关电源属于隔离型硬开关、半桥式开关电源,在较低电压(1 4V)和较大电流(2 2A)输出的条件下有很好的效率及输出指标,对核心器件(例如高频变压器)进行了合理的参数及绕制工艺设计。 高频变压器是开关电源中核心能量转换部件,它和普通工频变压器一样也是通过磁耦合来传输能量的。不过在这种功率变压器中实现磁耦合的磁路不是普通变压器中的硅钢片,而是在高频情况下工作的磁导率较高的铁氧体磁芯或铍莫合金等磁性材料,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励磁
[应用]
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
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单从对电源输出的控制来说,可以有几种控制方式. 其一是单片机输出一个电压(经DA芯片或PWM方式),用作电源的基准电压.这种方式仅仅是用单片机代替了原来的基准电压,可以用按键输入电源的输出电压值,单片机并没有加入电源的反馈环,电源电路并没有什么改动.这种方式最简单. 其二是单片机扩展AD,不断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根据电源输出电压与设定值之差,调整DA的输出,控制PWM芯片,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这种方式单片机已加入到电源的反馈环中,代替原来的比较放大环节,单片机的程序要采用比较复杂的PID算法. 其三是单片机扩展AD,不断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根据电源输出电压与设定值之差,输出PWM波,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
[单片机]
高频开关电源的自动换向开关及其EMC设计详解
安装 将电镀整流器在生产现场安置到位后,连接整流器和换向开关的铜排,换向开关需要用地脚螺丝固定,连接换向开关和镀槽电极的铜排,将控制盒安置在观察操作方便的位置。连接整流器 电源 (380V三相三线),连接换向开关电源(380V三相四线)。并接好水管。 换向 开关 在第一次使用前和每次重新连接换向开关的电源线后,必须先检查确认电机转向。 将控制盒上的“手动/自动”开关打到“手动”,合上给换向开关供电的开关,按动控制盒上的正向按钮或反向按钮,看换向开关的马达的转动方向与标示的方向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应调换换向 开关 输入电源线的任意两条相线,再按上面的方法进行检查。确认转动方向与标示相同后,换向开关可以使用了。 使用 本自动换
[电源管理]
高频<font color='red'>开关电源</font>的自动换向开关及其EMC设计详解
开关电源传导EMI预测方法研究
  1 引言   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以及功率密度的增加,开关电源内部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其电磁兼容问题成为电源设计中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成为电源设计工作的一大难点。常规设计方法中,依靠经验设计处理EMC问题,样机建立完毕之后才能对EMC问题做最后的考虑。传统的EMC的补救办法只能增加额外的元器件,而增加元件有可能影响原始的控制环带宽,造成重新设计整个系统的最坏情况,增加了设计成本。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EMC的问题,对开关电源的EMI进行一定精度的分析和预测,并根据干扰产生的机理及其在各频带的分布情况改进设计,降低EMI水平,从而降低设计成本。   2 开关电源EMI特点及分类   对开关电源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开关电源</font>传导EMI预测方法研究
降低开关电源噪声的五大法宝
中心议题: 降低 开关电源 噪声 的方法 开关电源的特征就是产生强电磁噪声,若不加严格控制,将产生极大的干扰。下面介绍的技术有助于降低开关电源噪声,能用于高灵敏度的模拟电路。 1 电路和器件的选择 一个关键点是保持dv/dt和di/dt在较低水平,有许多电路通过减小dv/dt和/或di/dt来减小辐射,这也减轻了对开关管的压力,这些电路包括ZVS(零电压开关)、ZCS(零电流开关)、共振模式.(ZCS的一种)、SEPIC(单端初级电感转换器)、CK(一套磁结构,以其发明者命名)等。 减小开关时间并非一定就能引起效率的提高,因为磁性元件的RF振荡需要强损耗的缓冲,最终可以观察到
[电源管理]
开关电源给高速AD转换器供电的优缺点
系统设计工程师常被要求降低总体功耗,以减少对我们环境的影响,同时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他们还需要提高电路密度,以便实现外形尺寸更小的电子系统,并且能在更严苛的环境下工作。遗憾的是,若将高功耗解决方案整合到这些系统中,会带来极大的散热问题,而使得其他目标也无法实现。 传统上,ADC制造商一般推荐采用线性稳压器为转换器提供干净的电源。线性稳压器能够抑制系统电源中经常出现的低频噪声。此外,铁氧体磁珠和去耦电容相结合的方法可用来减少高频噪声。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却限制了效率,特别是在线性稳压器必须从高出其输出电压几伏的电源轨进行降压调节的系统中。低压差稳压器(LDO)的效率通常为30%~50%,而DC/DC稳压器的效率则高达90%。图1
[电源管理]
用<font color='red'>开关电源</font>给高速AD转换器供电的优缺点
TI工程师提供开关模式电源 (SMPS) ——降压转换器拓扑结构
       由于当前有许多不同的 半导体 ,因此在为车载应用设计一款 降压 或降压模式转换器时就可能会用到广泛的拓扑结构(请参见图 1)。本文对不同的拓扑结构进行了高层次的概述。     图 1 降压转换器拓扑结构 外部开关与集成开关 降压转换器解决方案有许多集成开关和外部开关,后者通常被称为步降或降压控制器。这两种方案具有明显的优缺点,因此在两种方案之间进行选择时必须要考虑到其各自的优缺点。 许多内部开关都具有低组件数量的优势,这一优点使这些开关拥有较小的尺寸,可以用于许多低 电流 应用中。由于其集成性,在表现出良好 EMI 性能的同时,它们均可以在高温或其他外部可能出现
[电源管理]
TI工程师提供开关模式电源 (SMPS) ——降压转换器拓扑结构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