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 Cortex-M3的小型化远程监控智能电源系统

最新更新时间:2014-08-30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电源监控  智能  Cortex-M3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传统的电源维护采用的是人工手动式维护管理模式,而智能电源监控系统以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实现了电源系统向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随着当代科技的日益发展,数量巨大的各类设备的电源维护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像通信/ 电力设施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危险度高等都增大了维护的难度和费用。这对电源设备的监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源监控系统需要对系统中各状态量进行监视,还必须能对各供电支路进行控制和管理。维护管理人员可远程进行数据查询、控制等维护工作,并可利用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地得到需要的信息。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了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整个电源监控系统的信号采样、处理、控制、通信等均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全数字化的控制技术可有效缩小设备的体积,降低设备的成本,但同时大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化和用户体验。随着模块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新型电源监控系统的维修性也得到了提高。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是电源监控系统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较高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电源监控系统性能的不断提升,仅靠传统的单片机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ARM 作为当今嵌入式技术的代表,不仅具有上述的所有优势,且成本很低,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本文中设计的系统选用了TI 公司生产的LuminaryCortex-M3 系列ARM 中的LM3S9B96 芯片。

1 工作原理

图1 以8 路用电设备的电源监控为例,给出了监控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1 8 路电源监控系统原理框图

8 路设备均从总电源处取电,各 供电支路的工作方式完全一样。电源监控系统启动之后,主芯片处于上电复位状态,其GPIOF 的8 个I/O 引脚处于低电平,此时电控开关保持关断状态,即供电支路处于断电状态。当主芯片内核和各外设初始化成功后,通过其内部嵌入式程序控制GPIOF 的8 个I/O 引脚输出变为高电平,相应地各供电支路处于通电状态,开始正常工作。

采集模块包含电流传感器和分压电路,电流传感器可测得流过供电支路的电流值,分压电路将供电支路的电压值调整到主芯片ADC 采样的范围内,二者均为模拟值。检测值经过AD 采样后,可在主芯片内运算得到各供电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值,并与预设的电流和电压门限进行比较。若在门限范围内则表示该供电支路工作正常,而在门限范围外则表示该供电支路发生了过流、过压、欠压等异常,主芯片通过将GPIOF 相应引脚的输出变为低电平来自动给该支路断电,在经过检查排除故障后可通过上位机下发指令控制该供电支路通电。

上位机与嵌入式下位机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上位机可向下位机下发指令控制指定供电支路的通断,也可设置各供电支路的电流和电压门限值。每隔一定的时间,各供电支路的电流、电压值及各种正常/ 异常状态由下位机发送至上位机,通过上位机显控软件可观察各供电支路的工作状态。2 设计与实现

2.1 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采用TI 公司生产的Luminary Cortex-M3 系列ARM 中的LM3S9B96 芯片,该芯片具有80MHz 的运行速度,内部集成了大容量的256KB 单周期Flash ROM 和96KB 单周期SRAM,具有16 通道10bit 分辨率的AD 采样模块、支持;LwIP 协议的10/100M 自适应以太网模块和丰富的I/O 接口。

LM3S9B96 有65 个I/O 接口,设计时选取GPIOF 组8 个I/O 接口作为控制引脚;各供电支路需要采集电压和电流两种值,16 通道AD 采样模块可满足8 路供电支路的采样需求;集成的MAC+PHY 外设也可实现与上位机的以太网通信;大容量的内置存储空间为复杂的程序提供了合适的平台。根据上述分析,LM3S9B96 芯片非常适合本监控系统,并可极大简化电路设计。

2.2 控制模块

各供电支路控制模块的设计如图2所示。根据各支路设备需要的电流值选择合适的继电器作为电子开关,并且在控制引脚和继电器间加入光耦隔离保护及供电通断指示灯。

当主芯片GPIOF 控制引脚为低电平时,LED 灯灭,继电器3 脚输入与5 脚输出断开,该供电支路断电;当主芯片GPIOF 控制引脚为高电平时,光耦输出为低电平,LED 灯亮,继电器3 脚输入与5脚输出导通,该供电支路通电。


图2 供电支路控制模块设计图

2.3 采集模块

各供电支路采集模块的设计如图3所示。电流传感器串联在电源回路内,其内部霍尔传感器会将支路电流产生的磁场以电压的形式输出至主芯片的AD 采样模块,根据厂家提供的手册可计算出对应的电流值。电压值的采集电路采用电阻分压电路的形式,采样电压值亦被输出至AD 采样模块,通过简单换算即可得到实际电压值。实际应用中,根据用电设备的电流和电压值可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电流传感器和分压电路阻值。需要注意的是,输出到AD 采样模块的电流和电压值必须在其0-3V 的采样范围内。


图3 供电支路采样模块设计图
2.4 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用来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本设计中下位机的以太网通信依靠主芯片内置的MAC+PHY 来实现,该模块支持10/100M 自适应以太网。

由于嵌入式处理器内部的运算及存储资源相对PC 来说非常有限,因此就必须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实现及处理Internet 协议。LM3S9B96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占用尽量小的资源实现一个轻型的TCP/IP 协议栈,该协议栈叫做LwIP。与许多其它的TCP/IP 实现一样,LwIP 也是以分层的协议为参照,每一个协议作为一个模块被实现。LwIP 由TCP/IP 实现模块、操作系统模拟层、缓冲语内存管理子系统、网络接口函数及一组Internet 校验和计算函数组成。

为便于二次开发,TI 官方提供了丰富的底层驱动程序及详细API 说明,本设计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整个以太网通信程序。以太网通信功能的实现,使得本电源监控系统除了具备智能化外,还具备了远程监控的能力,极大的拓展了该系统的应用范围。

2.5 显控模块

显控模块实在上位机开发的软件功能模块,本设计中该模块的开发基于VC++ 6.0。显控主要实现与下位机的通信控制、各供电支路电流和电压门限值在线设置及采集值的可视化显示。

设计过程中必须确定显控模块与下位机软件的数据格式,上位机下发的指令有更改门限值、查询门限值、更改通断状态、信道测试等,下位机上发的参数有更改门限值应答、返回当前门限值、通断状态返回、异常状态返回和信道测试等。这些指令确保了整个监控系统处于闭环状态,在任何时刻系统的状态和检测值都是可视的,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视化和可靠性。

3 结论

本文中描述的电源监控系统已实际应用在多个项目中,包括一些环境较恶劣的场合,整套系统运行稳定,并且借助以太网实现了远程智能化监控。另外,本设计也存在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首先是提高电流和电压值采样的精度,从而满足一些对供电电源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其次是可以考虑加入无线通信功能,从而减少系统布线的复杂度并拓宽应用场合。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该类电源监控系统必将在更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关键字:电源监控  智能  Cortex-M3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基于ARM Cortex-M3的小型化远程监控智能电源系统

上一篇:新型铝材立式氧化自动线整流电源系统
下一篇:基于门控时钟的低功耗时序电路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44

人工智能发展亟待法律“画方圆”
今年两会,人工智能再次高调抢镜。除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智能+”,还有一大亮点值得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或许不亚于互联网、电力和蒸汽机。越是这样强大的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越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工具属性:它既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又有可能被不当利用,给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战。因此通过立法对其应用进行规范十分必要。远的不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就已清晰地证明了这一逻辑。 及时考虑人工智能立法事宜是明智之举。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节奏不断加快,应用场景也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的领地早已不限于下围棋和充当
[机器人]
TI高电压转换开关助力常通电智能电表及家庭自动化实现节能设计
    700V 电源管理转换开关将静态功耗锐降 50%。     2014 年 9 月 15日,北京讯---日前,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支持小于100uA、 业界最低静态电流的 700V 转换开关,其功耗是现有解决方案的一半,这进一步壮大了 TI 面向离线 AC/DC 设计的高电压电源解决方案阵营。该 UCC28880 控制器高度集成 700V 功率 MOSFET 和高电压电流电源,可帮助输出电流高达 100mA 的常通电非隔离式电源系统提升整体能源效率,且充分满足智能电表、家庭自动化设备以及大型家用电器等应用需求。     TI 高电压电源解决方案产品部首席技术官 Dave Freeman 指出:“全
[电源管理]
基于AVR技术的智能家居管理系统,包含原理图、电路结构
一、项目概述 1.1 引言 10多年前,比尔 盖茨花费了1亿美元打造了一个梦幻般的智能家居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智能控制、安防系统以及数字视听娱乐等功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数字化家园进入豪宅,它正全方位地改变着全社会。人们对家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生活的舒适和安全,把网络通讯、信息处理与空气环境和家庭电器控制融入到一起简单操作与享受,乃是人们现在的渴望与追求。 1.2 项目背景/选题动机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智能家居的推广,人们都越来越需求一套高智能化、安全化、网络化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本系统采用了红外遥控技术和GSM远程数据
[单片机]
基于AVR技术的<font color='red'>智能</font>家居管理系统,包含原理图、电路结构
推动智能边缘创新方案落地,2020 EdgeX中国挑战赛顺利闭幕
备受业界瞩目的国际创客赛事“2020 EdgeX中国挑战赛”(EdgeX Challenge Shanghai 2020)(以下简称“大赛”)在正式落幕,并在 “2020 上海浦江创新论坛 – 全球技术转让大会” 主会场上进行了颁奖典礼。本次大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Linux基金会(The Linux Foundation)主办、英特尔等企业共同承办,基于EdgeX Foundry,通过搭建物联网及边缘计算的学习和分享平台,激发开发者的创新活力,以共享技术投资来解决各行业切实遇到的技术难题。大赛颁奖与“2020上海浦江创新论坛”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业界对大赛产出高水准作品,推动产业解决方案创新价值的肯定,更展现了中国在大力推进科
[物联网]
全球首款智能移动介入医疗“机器人”登陆中国
      GE医疗研发出一款IGS智能移动介入“机器人”,它能帮助医生快速决策,更有效地应对心脑血管、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挑战,并引领介入复合手术进入新移动智能时代。3月16日,GE医疗在北京发布了这款产品。     据介绍,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自由移动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相比重量达到1吨以上的所有固定的大型医疗设备,IGS智能移动介入“机器人”采用激光制导、智能避障轨道和IGS动平衡技术,颠覆了非天吊即落地的传统方式,实现了可按预设轨道精准自由移动,主动避障的功能。它同时拥有人的“智慧”,可探知人体深层器官,形成动态精准的三维图像,并对心脏手术、血管手术、神经手术、肿瘤介入手术进行三维的智能导航,可提供针对20多种疾病手术
[医疗电子]
一种基于DSP芯片与CAN总线的电源监控系统设计
电源技术 发展的方向之一是运用 电源模块 并联技术实现功率合成,组成积木式、智能化的分布式大功率电源系统。为使并联的各个模块协调工作,对分布式电源系统进行可靠的监控是电源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目前对分布式电源监控普遍采用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在数字化程度不高,速度不够快,精度和可靠性不够高等问题,然而在工业控制中电源控制显的十分的重要。 1 电源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传统电源系统并联系统多是采用模拟的方法实现模块间的电流均流的,但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不足:必须有均流控制母线,需要增加专门的均流控制器。且均流母线属于模拟电平信号线,抗干扰能力较弱;难于保证电源模块调制频率的一致。同时,当多个子并联电源单元组成分布式电源系统时,对整
[嵌入式]
司羿智能推出国内首款下肢软体外骨骼Easy Walk TMX1
近日,位于上海张江的司羿智能对外发布消息,推出国内首款下肢软体外骨骼Easy Walk TMX1,该产品重量不到3千克,将使佩戴者告别笨重和不舒适两大难题。 记者了解到,TMX1没有刚性骨架,而是通过纺织物固定,穿戴舒适,可以帮助卒中患者、脑外伤患者解决行走障碍问题,还能帮助中风患者、阿尔茨海默氏症、多重硬化症、帕金森症患者。 司羿智能总经理尹刚刚介绍,目前国内外的外骨骼产品都为硬性外骨骼,其定价较高,重量都在12千克以上。外骨骼机器人强制人行走机械僵化运动形式,一般只能用于康复中心以固定式的步态带动人体进行康复训练,而不能用于患者日常生活辅助。“TMX1则定位于帮助运动能力欠佳者,为其提供运动辅助。此外,人工智
[机器人]
各界眼中的中国首家移动智能社区
  从支持北京奥运,到服务“两会”,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国家重点公共领域的应用,昭示中国3G时代的全面来临。   正如信息产业部一位官员所说:“3G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加快我国经济、文化等领域信息化的进程,全方位改变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如今,手机电视、手机购物、手机网游、无线搜索等技术已逐渐进入普通移动用户的生活,大众对3G技术也有了更切身的体验,而3G技术和住宅捆绑在一起,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仍然还停留在想象层面。   这样的想象,在昨天成为现实。中国首家百万方移动智能社区落户苏州,3G住宅的清晰形象才终于浮出水面。中国首家移动智能社区——雅戈尔太阳城的诞生,让苏州得以第一时间分享智能
[安防电子]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