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推出多通道瞬态抑制二极管

最新更新时间:2017-04-14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移动设备  传输信号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提供增强型保护功能,减少封装空间

 

1.jpg

东京—东芝公司(TOKYO:6502)旗下存储与电子元器件解决方案公司今日宣布推出新系列多通道低电容瞬态抑制(TVS)二极管[1],该二极管用于为高速接口提供防静电放电(ESD)和防浪涌电压保护。新系列包含四款适用于USB Type-C™和HDMI™接口的产品,可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该系列瞬态抑制二极管在提供增强型保护性能的同时,支持更低动态电阻和钳位电压。四款产品均采用小型LGA封装[2],封装空间比东芝现有产品[3]减少约30%。

 

随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办公设备和液晶面板等电子设备不断小型化并提供日益增强的高性能特性,这些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半导体产品也日益小型化。因此,市场越来越需要为半导体提供防静电放电和防浪涌电压保护的设备。而且,当用来保护USB Type-C、HDMI和其他高速接口时,低电容产品还可防止传输信号的衰减。

东芝新系列瞬态抑制二极管产品具有旨在为尖端电子设备的高速接口提供保护的特性和端子布局。其采用东芝专有的EAP-IV工艺[4]制造,与东芝现有产品[5]相比,实现更低的动态电阻和钳位电压,同时通过减少静电放电和浪涌电压对后期设备的影响来提高整体保护。该系列二极管采用小尺寸LGA型封装,封装空间比东芝现有产品[3]减少约30%。该新系列为3.3V和5.0V信号线提供4位和2位产品,方便用户选择与其系统的接口电压相匹配的产品。


产品系列和主要规格

2.png

[1] 瞬态抑制二极管(静电放电保护二极管)

[2] 4位产品“DF5G5M4N”和“DF5G6M4N”采用1.3 x 0.8mm“DFN5”封装,而2位产品“DF6D5M4N”和“DF6D6M4N”采用1.25 x 1.0mm“DFN6”封装。

[3] 东芝1位产品

[4] 东芝原创的ESD阵列工艺IV

[5] 与东芝4位产品“DF5G7M2N”相比,动态电阻降低约20%。

[6] (IEC61000-4-2)(触点)

[7] TLP参数:Z0=50Ω,tp=100ns,tr=300ps,平均窗口:t1=30ns至t2=60ns

*USB Type-C是USB实施者论坛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HDMI是HDMI Licensing,LLC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关键字:移动设备  传输信号 编辑:王凯 引用地址:东芝推出多通道瞬态抑制二极管

上一篇:东芝扩大新一代晶体管阵列产品阵容
下一篇:我国石墨烯微型超级电容器件技术研究获进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58

东芝推出适用于移动设备中的业界领先低导通电阻N沟道MOSFET
东京 东芝公司(TOKYO:6502)旗下存储与电子元器件解决方案公司今日宣布推出适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的负载开关的N沟道MOSFET,该产品实现了业界领先的1]低导通电阻。新产品出货即日启动。 新产品系列包括30V SSM6K513NU 和40V SSM6K514NU 。这些新MOSFET利用东芝最先进的 U-MOS IX-H系列 沟道工艺,实现了业界领先的低导通电阻: SSM6K513NU :6.5mOhm以及 SSM6K514NU :8.9mOhm。这样,与东芝现有产品相比,这些新产品能够将开通损耗造成的散热降低约40%。 MOSFET适合应用于超过10W的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东芝推出适用于<font color='red'>移动设备</font>中的业界领先低导通电阻N沟道MOSFET
业界首款移动设备的自动化电池寿命测量系统
无线网络、设备及服务测试领域的领导者思博伦通信近日发布了一种测量移动设备电池寿命并推动其改进的自动化系统–Quantum。Quantum是业界第一种用户体验分析系统,可在移动设备上自动执行消费者的使用例,并同步执行电力消耗测量任务。 VoLTE、可视通话、流视频、多人游戏等4G应用层出不穷,更大的屏幕、更快的应用处理器和 吞吐量更高的Modem也让移动设备变得更加精彩,但所有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它们会让移动设备的电力消耗直线上升。为此,设备制造商不得不采用容量更大 的电池,而在许多情况下,这又会让设备的尺寸越变越大。然而,随着空间、散热和成本方面的限制,追求更大电池的竞赛已经到达了顶峰,不可能永无止境地玩下 去。因此,移动行业
[测试测量]
手机市场成熟化,产品创新走向极致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用品,进入了一个“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生命周期阶段,而且该类产品开始标准化,长相也越来越相似;这种趋势使得现有产品的创新走向极致,也催生了一系列可穿戴式设备新产品。  今日的手机硬件市场上呈现两大品牌厂商稳坐龙头、后方一群追随者争抢第三名位置的局面,表现较差的厂商不是可能被收购、就是将面临更悲惨的命运;在乔布斯 (Jobs)时代“疯狂伟大(insanely great)”的发明(如iPhone、iPad、Mac Air等等)被积极仿效,于是在那个时代之前与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手机产品就像是下图所呈现的样貌。 左边是以前的手机,右边是iPhone诞生以后的手机 对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来说,现在要达
[嵌入式]
杨元庆:联想将借收购在移动设备市场扩张
    北京时间9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联想集团日前表示,在向移动设备等新领域进行扩张的过程中,该公司将考虑通过收购来推动增长。 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如果目标与我们的战略匹配,我们将充分的利用收购这一工具。在我们当前表现疲软的任何一个与公司战略匹配的领域,我们都可能考虑进行收购。” 随着联想集团接近于自己的目标——即出货量超越惠普成为PC市场的龙头,杨元庆正寻求其它途径来保持过去6年营收的高速增长。杨元庆表示,在从今年4月1日开始的本财年里,联想集团将会推出40款新手机。今年第二季度,联想集团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超过了苹果,位居市场第二。 台北元太证券分析师维森特·陈(Vincent Che
[手机便携]
ABI:第三季华为移动设备市场份额第一
北京时间12月3日早间消息,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被排除在美国的LTE市场之外,第三季度华为仍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设备厂商。 第三季度,华为在全球移动网络设备销售额中占28.1%。尽管较第二季度下降了3%,但仍排名第一。今年第二季度,华为的这一份额首次超过爱立信(12.37, -0.14, -1.12%)。 美国政府已经以网络安全为由,阻止美国主要运营商采购华为的设备。不过,华为在全球其他市场,以及中国移动的LTE网络建设中获得了很大份额。ABI Research分析师布莱恩·马绍尔(Brian Marshall)对此表示:“这是我们在LTE的发展过程中看到的最大的合同之一。” 第
[手机便携]
有一款智能传感器,可以直接贴在皮肤上控制移动设备
无需手机和智能手表,直接拿皮肤当触控屏,这个常常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越来越可能成为现实。 近日,德国萨尔大学发明了一款人造皮肤 智能传感器 ,一种被称为“多点触控皮肤”(Multi-Touch Skin )的材料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机印刷在 PET 塑料薄底上,再将其贴到身体的任何部位,人就可以通过这个人造皮肤直接控制移动设备,譬如切歌或者发短信,就跟手机的触控屏差不多。 这个 传感器 的结构也和智能手机的触控屏相似,由两层纵横堆叠成网格中的电极组成,其交叉处的电容不断被测量。当手指触摸传感器时,因手指导电,所以电容会减小。目前,它的每一块皮肤都通过硬导线连接到一个触控芯片上,而这个芯片又与一台树莓派 zero(Raspberry
[安防电子]
移动设备的触摸传感技术研究
智能手机等新型消费电子产品使得触摸屏开始风靡,触摸传感器提供方便的控制方式,几乎可用于控制任何类型的设备。   触摸传感控制器目条件供一些通用的性能选项和形态,如滑块和邻近传感器。触摸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传感器驱动型接口更易于实现,对终端用户更为直观和简单。   大多数触摸传感控制器依据所检测到的电容变化来工作(见图1)——当某种物体或某个人接近或触摸传感器的导电金属片时,手指与金属片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导电物体(如手指)在传感器四周移动将改变电容传感器的电场线并使电容发生变化。控制电路可测出电容的变化。   产业应用系统从多年前开始就使用这种电容检测技术来丈量液位、湿度和材料成份。这种从这些应用发展而来的技术逐渐
[模拟电子]
<font color='red'>移动设备</font>的触摸传感技术研究
Atmel推出面向移动设备的AT42QT1040
爱特梅尔公司 (Atmel® Corporation) 现已推出一款既便利和易于实施、而且低成本的触摸传感器IC产品AT42QT1040,为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电子和移动设备带来电容性用户界面。这款器件采用20脚3mm x 3mm VQFN封装,适用于PCB空间非常宝贵的手机和其它手持式设备。在低功率模式下,AT42QT1040仅从1.8 VDC电源汲取31µA电流,从而在对电池寿命造成最少影响的情况下增添电容性感测功能。该器件是爱特梅尔触摸技术部门的最新解决方案,这个部门开发电容性触摸按钮、滑块和触摸屏控制器。AT42QT1040备有四个数字输出通道,可以标明各个通道的触摸检测。另外,这款IC亦可进行配置,使用一个信道作为
[单片机]
Atmel推出面向<font color='red'>移动设备</font>的AT42QT1040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