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闻最终总会成真,这个定律不止适用于娱乐界。沸沸扬扬的成芯事件终于在10月15日这天落定。
其实这应该是两件事,一是成芯的去向有了最终结果,二是TI在中国终于有了第一座工厂。而当这两件事纠缠在一起时,却让本该反思的人长出了一口气,本该欢愉的人只能藏起自己的笑脸。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电子领域的记者,此刻我的心绪就两个字——纠结。
今年英特尔的大连芯片厂已正式运营,前后历时三年多,而TI则在2011年第一季度就可以收获自己在中国的产品,只需一个季度。就像建立整个模拟王国时那样,TI此次又采取了收购策略,一种最快、最省力的方式。
TI成都厂的建立让你不得不联想到从去年持续到今年的缺货问题,甚至有销售不接客户电话以躲避无货可供的尴尬。而现在,我甚至可以想像出,TI的销售是如何眉飞色舞地跟客户来谈这件事,以加强客户下单的决心。
看到TI成都董事长谢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机会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我们为这个(指投资成都)已经准备了二十多年”,一开始还以为是忽悠。但和一位九十年代曾供职于TI的人聊过之后,才发现这是真的,从跨入中国起,TI就有了明确的三步走的想法,最后一步即是在中国建厂。而此次TI中国区总裁谢兵身兼成都董事长,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Sales的头了,这与现在很多外企的中国领导人不同。其实谢兵自己的转型早在几年前就已完成,伴随着TI对中国的策略和布局。
我不得不佩服TI这家公司的远见和战略眼光,而且从生意的角度来看,他们抓住了一个多好的机会。联想到去年,TI通过收购奇梦达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座12英寸模拟晶圆厂,几个月前又收购了Spansion在日本会津的两座8英寸晶圆厂。TI的模拟战略非常清晰,能自如地伴随产业周期起舞。
恰巧今年是TI成立80周年,一家从石油领域做起的公司现在是半导体业的巨头,一家这么长历史的公司还能坚持敏锐和灵活。
对TI的赞赏只能让我的心情更沉重。因为成芯的被卖掉,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曾经以为那么美好的一个模式,随着成芯的终结而崩塌,只是给中国几十年的半导体强国之梦又添上了悲情的一笔。
记得当初读胡启立的《芯路历程》,这本讲述华虹NEC的书中谈及了种种的艰难,但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而如今却依然看不到前路。这些年来国家的投入不能说不巨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状?我一介凡夫俗子,看不明白,自不便妄言。
前一段时间,随着成芯出售的消息传出,大家的情绪都非常激昂。也许就因为这,让TI无法去欢庆自己在中国这重要一步的迈出。其实,成芯就算不卖给TI,也会有别家接手。退一步想,不卖给任何外企,成都市政府手里的这个烫山芋每年要烧掉纳税人的多少辛苦钱?生意就是生意,我们还是要尊重市场。我想此时应该是反思,为什么没有中国企业有能力接个盘?
成芯的事情也许很快被人们淡忘,因为还有一个武汉新芯在等着,而后者的投入和意义更甚于成芯。我的朋友顾文军在成芯出卖的前后一直在积极地呐喊,而现在他甚至喊出了“武汉保卫战”。让他担心的是,我们还是不知道政府和企业在发展高科技企业时究竟怎样运作?以后LED、太阳能这些大的制造业还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会有更多的成芯、新芯在我们的捶胸顿足中倒下。
上一篇:集成ARM硬核 Altera嵌入式计划能否二度开花
下一篇:改变中国市场策略 瑞萨电子转型进行时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