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MS自适应噪声抵消法的无位置传感器研究

发布者:熙风细雨最新更新时间:2009-03-06 来源: 现代电子技术关键字:反电动势  LMS  噪声抵消  DSP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无刷直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中,无位置传感器的位置检测是关键。无位置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可靠性好、易于维护等优点,在伺服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的转子位置检测法有反电动势法、磁链估计法、卡尔曼滤波等技术,比较成熟和常用的是反电动势检测技术。他是通过测量三相端电压,检测反电势过零点得到转子相位信号进行换相。但是在低速的情况下,由于噪声的干扰,反电动势的幅值相对于噪声信号小,不易检测出反电动势,从而引起电机失步。自适应噪声抵消法是以噪声干扰信号为处理对象,利用噪声信号和原始被测信号不相关的特点,自适应地调整滤波器的传递特性,将噪声干扰抑制或者非常大的衰减,提高信号传输中的信噪比。而自适应LMS滤波算法计算简单,易于实时信号处理,运用广泛。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的反电动势检测法,以中心点作为干扰信号,端电压作为带干扰信号的信号源,利用信号源和噪声干扰不相关的特性,提炼出反电动势而获得过零点进行位置检测。

1设计原理

1.1 自适应噪声基本原理

      信号源被传送到信号传感器,会附加不相关的噪声n(k),合并的信号为y(k)=s(k)+n(k)进入抵消器。噪声传感器的输出x(k)经参数可调的数字滤波器后送入抵消器产生的输出信号x(k),根据两噪声信号相关和信号噪声独立的特性,利用自适应算法调节数字滤波器的参数,使得输出信号z(k)逼近信号源迭加的噪声n(k),这样抵消器的输出信号e(k)逼近被测信号s(k)。如图1所示。

1.2 自适应滤波算法

      自适应滤波采用的最优准则有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最小二乘准则、最大信噪比准则、最大似然准则、统计检测准则以及一些改进的最优准则。这里可以采用最小均方差误差准则。

      LMS算法是用瞬时功率梯度代替均方误差梯度矢量的方法,即:

    

      迭代算法步骤如下:

      (1)初始化,选定初始权值ω(k)。
      (2)计算k时刻滤波器的输出为z(k)=ωT(k)x(k)。
      (3)抵消器误差输出e(n)e(k)=y(k)-z(k)。
      (4)下一时刻权向量更新为w(k+1)=ω(k)+2μe(k)x(k)。
      (5)k=k+1,跳转到步骤(2),重复迭代,直到算法收敛。

      算法稳定性取决于两个因素,自适应步长参数μ和自相关矩阵R。算法收敛件是0<μ<1/λmax,λmax是相关矩阵R的最大特征值,权值向量趋近最佳维纳解。μ的取值和滤波器的阶数成反比,根据滤波器的阶数取不同的步长,可以保证较好的处理结果。另一个指标参数Ψ衡量稳态失调量,定义为平均超调均方误差和最小均方误差之比。失调近似表示为 ,Ψ和μ成正比。当滤波器阶数一定时,μ的大小控制着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达到稳态的失调量的大小。收敛速度和失调量是一对矛盾,选用较大的μ,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但是由于大的卢值相应的信噪比小,会导致较大的失调量;过渡过程出现振荡,不能收敛。μ取值过小信噪比大,但收敛速度会很慢,所以取值要折中。

1.3 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检测

      如图2所示,Vx为某一相对地端电压,三相绕组星型连接,Vn为中心点对地电压,EX是反电动势,R,L,IX分别为相电阻、相电感和相电流。绕组等效电路方程为:

   

      对于星型两相导通,三相电流之和等于0,导通两相反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未导通相反电势过零瞬间,将三个方程相加得到:

    
      由上式可以很容易检测到反电势过零点,移相30°即可得到换相点。低速时反电势淹没在噪声信号中不易检测。运用噪声抵消技术,将中心点Vn作为噪声源,端电压Vk为信号源,经自适应滤波器处理后,噪声输出在幅值和相位上逼近Vn,和VK相减输出反电势。
    

2 计算机仿真分析及性能分析

      运用Matlab对自适应滤波器进行模拟仿真,可以很容易地观察波形,为此笔者编制相应程序,得到输入信号源波形曲线、权矢量迭代曲线和输出误差波形曲线。

      这里信号源采用正弦波混合高斯白噪声,正弦波信号s=sin*(0.05*n),干扰噪声randn(1,2^10)呈(0,1)正态分布,横坐标迭代1 024个数据点,步长参数μ取0.001,FIR阶数取10,可以完全模拟无刷直流电的端电压和中心点电压信号。

      从仿真结果看出,在第一幅仿真曲线表示的原始信号中,正弦信号完全掩盖在噪声信号中,很难用通用的滤波方法提取出来。采用LMS的自适应FIR滤波方法后,在第二幅曲线图中,可以得到噪声抵消后有用的正弦信号波形曲线。输出e(n)经过一段时间振荡幅值逐渐减小,接近期望正弦信号。第三幅权矢量变化图中,随着e(n)收敛,W逐渐趋向最佳滤波系数W0。

3 自适应滤波器的DSP实现

      TMS230LF240X系列芯片是TI公司生产的24X系列定点DSP产品,具有处理性能好,外设集成度高、程序存储量大、A/D转换速度快、I/O口资源丰富等优点,性能优越、功耗小、成本低,可以对电机进行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控制。这里利用DSP的部分模块完成自适应LMS噪声抵消功能。

3.1 整体框图

     该芯片ADC采样通道数最多可以是16个转换通道,因此可以采样三相端电压和中心点电压四路模拟量。从图4看出,参考输入有两个主通道,分别接电机非导通端电压信号端和中心点信号端,经初步低通滤波后送人DSP的A/D模块,离散成数字输入量进行信号处理。转换结束后,经低通滤波器平滑信号后将转换后的信号存放在该通道相应的寄存器中。

3.2 算法实现

      要实现系数的迭代,可以采用循环寻址的方式,用RPT指令可以实现。首先初始化B模块、ARk寄存器,累加器。B1块存放权系数ωi(n),采样信号x(n-N+1)放在B0里,块长N为滤波器的阶数。AR0指向ωi(n)地址,AR1指向x(n-N+1)地址,AR2指向期望信号y(n)。用MPYA将两部分数据乘积结果加到累加器。用RPT重复执行存放指令N-1次,程序寄存器指针指向下一个采样信号值,更新累加器值。

4 结语

      自适应噪声抵消系统是基于自适应滤波原理的扩展,在数字语音信号处理中可以有效地提取适用的语音信号,有效降噪,提高信号处理质量。本文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电机的噪声处理中,结合端电压检测法,将反电动势提炼出来。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噪声抵消法能有效去噪,使得电机在启动和低速运转时也能正常检测,方案简单可行。基于LMS算法存在收敛特性和失调量受步长影响,最优步长不太容易确定,因此可以采用NLMS、RLS等改进的LMS算法,效果更加理想。

关键字:反电动势  LMS  噪声抵消  DSP 引用地址:基于LMS自适应噪声抵消法的无位置传感器研究

上一篇: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将超600亿美元
下一篇:电流传感器在控制和保护门进系统中的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1:27

基于DSP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抗干扰设计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视频通信作为人类视野的延伸,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应运而生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就得到了飞速地发展。目前,由于运算速度快、片上资源丰富和能够实现复杂的线性和非线性算法等原因,DSP已成为通信、计算机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基础器件,其中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显得尤为突出。然而,由于包括DSP本身在内的所有电子器件都是干扰源,而且系统所处的工作环境中还有很多外界干扰源,再加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信号噪声非常敏感,所以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系统的抗干扰问题。否则,至少会影响系统的处理结果,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就是介绍基于DSP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抗干扰设计。 1. 系统的干扰源和干扰径
[嵌入式]
基于DSP的微动机器人位置控制的实现
摘要:根据八面体变几何桁架微动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运动要求,设计并研制了基于PC机和DSP的主从计算机控制系统。阐述了该控制系统中DSP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自适应LMS算法程序。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关键词:DSP 变几何桁架机器人 滤波器 LMS算法 八面体变几何桁架机器人是通过八面体机构中可伸缩构件的长度li(i=1,2,…,6)变化实现桁架机构运动的机器人。它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和灵巧性好等特点,并能设计成可折叠机构。 本文根据八面体变几何桁架微动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牧场 生,提出基于TMS320VC5410 DSP的微动机器人控制系统方案,并研制出相应的控制系统。 1 微动
[传感技术]
基于ARM与DSP的智能仪器系统设计
1引言 随着智能仪器及控制系统对实时性信号处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有一种高性能的设计方案与之相适应,将DSP技术和ARM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将会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以达到智能控制系统中对数据的实时性、高效性的通信要求。该嵌入式系统要求实时响应,具有严格的时序性。其工作环境可能非常恶劣,如高温、低温、潮湿等,所以系统还要求非常高的稳定性。 2嵌入式系统的总体设计 2.1核心器件的主要功能 ARM和DSP分别选用Cirrus Logic公司的EP7312、TI公司的TMS320VC5402。充分利用ARM丰富的片上资源和DSP强大的信号处理功能,实现高效性、实时性的信号处理及网络通信功能
[单片机]
基于ARM与<font color='red'>DSP</font>的智能仪器系统设计
嵌入式DSP访问片外SDRAM的低功耗设计研究
DSP有限的片内存储器容量往往使得设计人员感到捉襟见肘,特别是在数字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应用场合,需要有高速大容量存储空间的强力支持。因此,需要外接存储器来扩展DSP的存储空间。 在基于DSP的嵌入式应用中,存储器系统逐渐成为功耗的主要来源。例如Micron公司的MT48LC2Mx32B2-5芯片,在读写时功耗最大可以到达924 mW,而大部分DSP的内核功耗远远小于这个数值。如TI的 TMS320C55 x系列的内核功耗仅仅为0.05 mW/MIPS。所以说,优化存储系统的功耗是嵌入式DSP极其重要的设计目标。本文主要以访问外部SDRAM为例来说明降低外部存储系统功耗的设计方法。 1 SDRAM功耗来源 SDRAM内部一般分为多
[嵌入式]
嵌入式<font color='red'>DSP</font>访问片外SDRAM的低功耗设计研究
选用CEVA DSP,展讯开发3G TD-SCDMA基带处理器
来自西班牙巴塞罗纳3GSM大会的消息,无线IC和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展讯通信(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已获得面向半导体行业的DSP核心、多媒体、GPS和存储平台的授权厂商CEVA两项子系统授权,包括CEVA-X1620 DSP和CEVA-XS1200子系统,将用于展迅3G无线基带处理器系列,计划于2007年大量上市。据介绍,展讯通信正利用这种DSP开发中国国产TD-SCDMA 3G标准的芯片集,是中国首家开发符合这些标准的基带解决方案的IC设计公司。 展讯通信与CEVA拥有长期成功的合作历史。展讯通信此前曾获得CEVA-TeakLite和CEVA-TeakDSP核心的授权,用以开发基带解决方案。由CEV
[焦点新闻]
基于DSP+CPLD的断路器智能控制单元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新型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TMS320F2812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MAX7128实现的断路器智能控制单元设计。重点叙述了调理电路、F2812通信模块、CPLD模块的设计。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Ⅱ作为系统软件平台,论述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任务的优先级、流程、通信与同步、通信协议等)的设计,并用VHDL语言实现执行电路的程序设计。该设计方案可提高断路器智能控制单元的可靠性,便于性能扩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号检测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断路器控制单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代智能控制单元不仅要求具有自动保护、维护和信息传递功能,而且要求具备标准的通信协议
[工业控制]
基于DSP嵌入式技术的智能刹车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硬件电路设计上采用DSP 芯片和外围电路构成速度捕获电路,电机驱动控制器采用微控制芯片和外围电路构成了电流采样、过流保护、压力调节等电路,利用CPLD实现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位置信号的逻辑换相。赛车刹车控制器是由防滑控制器和电机驱动控制器组成。两个控制器都是以DSP芯片为核心。防滑控制器主要是以滑移率为控制对象,输出给定的刹车压力,以 DSP芯片为CPU,外加赛车和机轮速度信号调理电路等。电机驱动控制器主要是调节刹车压力大小,并且控制电动机电流大小,也是以DSP芯片为CPU,再加外围电路电动机电流反馈调理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刹车压力调理电路、四组三相全桥逆变电路等构成电机驱动控制器。    信号处理电路: 赛车防滑控制器主要是以
[电源管理]
基于<font color='red'>DSP</font>嵌入式技术的智能刹车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基于DSP的视频采集驱动程序的设计
视频终端的核心是图像的数字化处理模块。基于PC机的数字视频处理,给出了算法研究的途径,而基于高速DSP的应用模块才提供了实时嵌入式视频处理的可能。然而,基于DSP的海量视频数据的实时处理的关键则是实时、合理的视频数据采集。本文针对自行研制的基于 TMS320DM642 (以下简称DM642)DSP的视频处理板卡,使其在C64x系列DSP的实时操作系统DSP/BIOS的环境下运行,实现基于类/微驱动模型的视频采集驱动程序,并进一步描述采用EDMA(增强的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的数字视频图像信号的实时传输。   1 类/微驱动程序模型   C64x系列的DSP系统给出了类/微驱动模型 的驱动程序结构,采用该模型进行驱动程序设计
[工业控制]
基于<font color='red'>DSP</font>的视频采集驱动程序的设计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工业控制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