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

发布者:SereneWanderer最新更新时间:2010-03-17 来源: 电子技术应用关键字:贝叶斯估计  信息融合  障碍探测  智能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系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这就要求传感器能识别在同一车道上前方行驶的汽车,并能在有障碍时提醒驾驶员或者自动改变汽车状态,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也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安全驾驶系统,如碰撞报警系统(CW)、偏向报警系统(LDW)和智能巡游系统(ICC)等。国内在这些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将主要讨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ITS)中的应用。

1 ICC/CW和LDW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1 ICC/CW系统中的误识别问题

  ICC/CW系统中经常使用单一波束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利用非常狭窄的波束宽度测定前方的车辆,对于弯曲道路(见图1(a)),前方车辆很容易驶出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这将引起智能巡游系统误加速。如果前方车辆减速或在拐弯处另一辆汽车驶入本车道,碰撞报警系统将不能在安全停车范围内给出响应而容易产生碰撞。类似地,当弯曲度延伸时(见图1(b)),雷达系统易把邻近道路的车辆或路边的防护栏误认为是障碍而给出报警。当道路不平坦时,雷达传感器前方的道路是斜向上,小丘或土堆也可能被误认为是障碍,这些都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现在有一些滤波算法可以处理这些问题[6]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能彻底解决。

                       

1.2 LDW系统中存在的场景识别问题

  LDW系统中同样存在公共驾驶区场景识别问题。LDW系统依赖于一侧的摄像机(经常仅能测道路上相邻车辆的位置),很难区分弯曲的道路和做到多样的个人驾驶模式。LDW系统利用一个前向摄像机探测车辆前方道路的地理状况,这对于远距离测量存在着精确性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影响了TLC(Time-to-Line-Crossing)测量的准确性。现常用死区识别和驾驶信息修订法进行处理,但并不能给出任何先验知识去识别故障。

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ITS系统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者们纷纷引入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并提出了不同的融合算法。基于视觉系统的传感器可以提供大量的场景信息,其它传感器(如雷达或激光等)可以测定距离、范围等信息,对两方面的信息融合处理后能够给出更可靠的识别信息。融合技术可以采用 Beaurais 等人于1999年提出的CLARK算法(Combined Likelihood Adding Radar)[3]和Institude Neuroinformatik提出的ICDA(Integrative Coupling of Different Algorithms)[4]算法等方法实现。

2.1 传感器的选择

  识别障碍的首要问题是传感器的选择,下面对几种传感器的优缺点进行说明(见表1)。探测障碍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它是利用向目标发射超声波脉冲,计算其往返时间来判定距离的。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上。其优点是价格便宜,易于使用,且在10m以内能给出精确的测量。不过在ITS系统中除了上文提到的场景限制外,还有以下问题。首先因其只能在10m以内有效使用,所以并不适合ITS系统。另外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声速,即使可以使之测达100m远,但其更新频率为2Hz,而且还有可能在传输中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所以在CW/ICC系统中使用是不实际的。

                      

  视觉传感器在CW系统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其优点是尺寸小,价格合理,在一定的宽度和视觉域内可以测定多个目标,并且可以利用测量的图像根据外形和大小对目标进行分类。但是算法复杂,处理速度慢。

  雷达传感器在军事和航空领域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主要优点是可以鲁棒地探测到障碍而不受天气或灯光条件限制。近十年来随着尺寸及价格的降低,在汽车行业开始被使用。但是仍存在性价比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诸如参考资料[5~6]所述的融合超声波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的信息、融合雷达与图像信息或激光与图像信息等。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得到较单一传感器更为可靠的探测。

2.2 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1]

  所谓信息融合就是将来自多个传感器或多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出更为准确、可靠的结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功能,人类本能地具有将身体上的各种功能器官(眼、耳、鼻、四肢)所探测的信息(景物、声音、气味和触觉)与先验知识进行综合的能力,以便对其周围的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出估计。由于人类的感官具有不同度量特征,因而可测出不同空间范围的各种物理现象,这一过程是复杂的,也是自适应的。它将各种信息(图像、声音、气味和物理形状或描述)转化成对环境的有价值的解释。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际上是人对人脑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功能模拟。在多传感器系统中,各种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时变的或者非时变的,实时的或者非实时的,模糊的或者确定的,精确的或者不完整的,相互支持的或者互补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一样,它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各种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与使用,将各种传感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与冗余信息依据某种优化准则组合起来,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信息融合的目标是基于各种传感器分离观测信息,通过对信息的优化组合导出更多的有效信息。这是最佳协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多个传感器共同或联合操作的优势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有效性。

2.3 常用信息融合算法

  信息融合技术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 ,如信号处理、估计理论、不确定性理论、模式识别、最优化技术、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等。由不同的应用要求形成的各种方法都是融合方法的一个子集。表2归纳了一些常用的信息融合方法。

                      

2.4 智能驾驶系统中信息融合算法的基本结构

  由于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现在ITS系统中多使用一组传感器探测不同视点的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以完成初始目标探测识别。在智能驾驶系统中识别障碍常用的算法结构如图2所示。

                    

3 CLARK算法

  CLARK算法是用于精确测量障碍位置和道路状况的方法,它同时使用来自距离传感器(雷达)和摄像机的信息。CLARK算法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①使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对障碍进行鲁棒探测;②在LOIS(Likelihood of Image Shape)道路探测算法中综合考虑上述信息,以提高远距离道路和障碍的识别性能。

3.1 用雷达探测障碍

    目前经常使用一个雷达传感器探测前方的车辆或障碍。如前面所分析,雷达虽然在直路上的性能良好,但当道路弯曲时,探测的信号将不完全可靠,有时还会有探测的盲点或产生错误报警。为了防止错误报警,常对雷达的输出进行标准卡尔曼(Kalman)滤波,但这并不能有效解决探测盲点问题。为了更可靠地解决这类问题,可以使用扫描雷达或多波束雷达,但其价格昂贵。这里选用低价的视觉传感器作为附加信息,视觉传感器经常能提供扫描雷达和多波束雷达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3.2 在目标识别中融合视觉信息

  CLARK算法使用视觉图像的对比度和颜色信息探测目标,使用矩形模板方法识别目标。这个模板由具有不同左右边界和底部尺寸的矩形构成,再与视觉图像对比度域匹配,选择与雷达传感器输出最接近的障碍模板。

  CLARK算法首先对雷达信号进行卡尔曼滤波,用于剔除传感器输出的强干扰,这由下列状态和观测方程处理:

  

  式中,R(t)为前方障碍的真实距离(未知),是其速度(未知),D(t)为距离观测值,Δt为两次观测的间隔时间,w(t)和v(t)为高斯噪声。给定D(t),由Kalman滤波器估计R(t)和的值,并把估计值作为距离输入值,使用和D(t)的差值确定所用矩形模板的偏差。由于使用雷达探测的位置与雷达波的中心位置总有一个偏差,可通过改变道路一侧的位置作为补偿。

使用上述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雷达探测的可靠性,但当图像包含很强的边缘信息或障碍只占据相平面一个很小的区域时,仍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除对比度外,又引入视觉图像的颜色域。

3.3 相合似然法

  在探测到障碍后,CLARK算法将这些信息整合到道路探测算法(LOIS)中。LOIS利用变形道路的边缘应为图像中对比度的最大值部分且其方位应垂直于道路边缘来搜索道路。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两个信息整合,则障碍探测部分的像素被隐藏,其图像梯度值不会影响LOIS的似然性。这样可以防止LOIS将汽车前方障碍的边缘误认为是道路的边缘来处理。但是当道路的真实边缘非常接近障碍的边缘时,隐藏技术则失效。

  为了使隐藏技术有效,可以在障碍和道路探测之间采取折中的处理方法。这种折中的处理方法就是相合似然法。它将探测障碍固定的位置和尺寸参数变为可以在小范围内变化的参数。新的似然函数由LOIS的似然和探测障碍的似然融合而成。它使用七维参数探测方法(三维用于障碍,四维用于道路),能同时给出障碍和道路预测的最好结果。其公式如下:

  

  式中,Tb、Tl、Tw为相平面内矩形模板的底部位置、左边界和宽度的三个变形参数,[xr(t),xc(t)]为变形模板相平面的中心。[yr(t),yc(t)]为由雷达探测并经Kalman滤波的障碍在相平面的位置。将地平面压缩变换为相平面,σr2(t)为的实时估计,σc2为相平面内一个路宽的值(3.2m)。tan-1的压缩比率在相平面内不小于Tmin(路宽的一半),不大于Tmax(路宽)。通过求解七维后验pdf P(k’,b’LEFT,b’RIGHT,vp,Tb,Tl,Tw|[yr(t),yc(t)],Observed Image)的最大值获得障碍和道路目标。

3.4 CLARK算法的局限性

  CLARK算法假定障碍为矩形形状且其最小尺寸为标准路宽的一半,所以当障碍为客车、货车、拖拉机及公共汽车时满足要求;但当障碍为摩托车、自行车及行人时就不适用了。这种矩形形状的假设也要求雷达为窄波束雷达,对其它宽波束雷达、扫描雷达或多波束雷达则无效,并假定探测障碍的偏向位置总是在雷达波束的中心。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ITS)中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各种融合算法也都从不同方面更好地改善了系统的性能,但目前仍存在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这对于ITS系统的普遍使用是很重要的。另外降低运算量、增强对多目标识别的可靠性也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关键字:贝叶斯估计  信息融合  障碍探测  智能驾驶 引用地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应用

上一篇:HART协议在智能电磁流量计中的设计应用
下一篇:分布式传感器在电力电缆温度系统中的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1:30

带你了解V2X与智能驾驶
可以说,V2X的时代已经来临。X是已知的,也是未知的。已知的X包括P(人:People),I(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R(路,Road),V(Vehicle)。而未知的A(所有事物:Anything),则在快速的开发设计中。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网络上如此多的V2X资料,作为一个工程师需要从那方面开始谈论V2X呢?至于网络中的协议之争,无论是DSRC,还是LTE-V,笔者认为这些有道理,但是都有些脱离用户,用户并不关心连接的方式如何。笔者认为,万物互联的方式不一定要固定,通过摄像头,传感器获取信息也算是互联方式的一种。笔者会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探讨那个X是最容易实现的,那个X为自动驾驶打下基础,那个X与普通用户
[嵌入式]
比亚迪公开AR眼镜专利,能辅助智能驾驶
比亚迪又造新玩意了,这次是一款AR眼镜。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在7月1日公开了一件名为《车辆的车载AR眼镜以及车辆》的专利,涉及一种AR眼镜。 不同于Facebook等公司用于游戏、娱乐的AR眼镜,专利中的这款AR眼镜是与智能驾驶深度结合的。根据专利描述,它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获取各部位车载摄像头的数据,查看实时路况;可以查看车载地图,用于驾驶导航;可以获取车辆仪表盘数据,包括车速、电池电量、驾驶里程等信息,直接在眼镜中查看;也可以用于观看视频、收听音乐;可以与体征监测设备连接,查看体征数据,还可以通过眼神,识别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是比亚迪与丰田在
[汽车电子]
比亚迪公开AR眼镜专利,能辅助<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
华为如何做好智能驾驶?在汽车领域如何布局?
华为要做自动驾驶汽车的传闻近年来经常出现在媒体和业内人士口中。的确,在 5G 和 AI 快速发展的今天,很难想象这家公司不会投身于颠覆出行方式的浪潮。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华为轮值 CEO 徐直军首次向我们披露了华为的智能驾驶计划。 「我们不造车,但会通过 ICT 技术来帮助客户造好车。」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如是说。 上海车展开幕的第二天,作为汽车行业的「外行」,徐直军的演讲为我们解答了一直以来的很多疑问,成为了车展的一大亮点。徐直军这次详述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整体布局,完整回答了华为将要如何投入智能驾驶,同时也为未来的出行方式做了自己的展望。 01 变道超车 华为认为,未来的汽车产业将会与科技公司发生很多融合。一
[嵌入式]
华为如何做好<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在汽车领域如何布局?
智能驾驶必须经过虚拟验证
自动驾驶(AD)是正在为汽车制造商创造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加强的安全和认证要求以及不断上升的复杂性,突出了仿真在自动驾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反过来又强调了对准确和可靠的仿真的需求;对能够有效识别和收集相关数据并利用现实世界的驾驶条件来涵盖、创建和测试一系列潜在的反倾销情况的仿真工具的需求。同时,突飞猛进的进展速度强调了监管标准化的需要,以及在整个生态系统中,OEM和仿真工具开发商之间更深入的合作。 自动驾驶(AD)代表了汽车研发中一个巨大的增长领域。将自动驾驶功能推向市场的挑战仍然是围绕着系统和软件的安全性。要验证复杂的自动驾驶算法需要进行详尽的测试,而实际的道路测试有其局限性。仿真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工具,帮助开发者将新一代汽车
[嵌入式]
智能驾驶项目极目智能获亿元融资,与现代汽车合作产品落地
智能驾驶技术提供商极目智能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总金额超过一亿元人民币。该融资由Translink Capital领投,跟投方包括韩国现代汽车集团、辰韬资本、兆瑞资本、武汉光电工研院育成基金及光谷人才基金。 极目智能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研发和应用的人工智能企业,目前主要提供Level 0-Level 3智能驾驶方案及衍生的数据产品和服务。 从2017年开始,国内相关法规率先在客车领域强制执行。极目智能成为国内50%以上TOP15客车厂商的独家方案供应商,批量供货海格客车、金龙旅行车、青年客车、珠海银隆、申龙、万象、潍柴、中车时代等多家国内商用车企。 同时,在乘用车领域,极目智能也与国内外多家顶级主机厂及Ti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项目极目智能获亿元融资,与现代汽车合作产品落地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引言 传统的信号采集往往由单一的传感器来完成,即使采用多个(种)传感器也仅是从多个侧面孤立地反映目标信息。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同时处理多个信号,而这些信号一般又来自多个信号源,即多传感器。但是多传感器也带来了信息冗余甚至矛盾。所以必须通过对各种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与使用,将其采集的信息依据某种优化准则组合,产生对观测环境一致性的解释和描述,因此迫切要求对信息进一步处理。“信息融合”就是对多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多级别、多方面、多层次的处理,即组合或融合来自多个传感器或其他信息源的数据,以获得综合的、更好的估计。 目前国内在多传感器融合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对这方面系统介绍的文献也相对较少,多传感
[模拟电子]
武汉智能驾驶项目签约近4000万
据悉,武汉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之武汉新能源汽车工研院专场上,多项技术勾勒出具体可见的新能源汽车及无人驾驶生活场景。 本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在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后简称“工研院”)举行。当天共有9个项目签约,签约总金额近4000万元。 工研院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智慧生态城 ,占地100亩,是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中心所在地,也是正在建设中的国家 检验检测 集聚区(武汉)园区的核心园区。工研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下一代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推动武汉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目前,工研院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轻量化等方向,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整车设计与开发、下一代高
[汽车电子]
同级全视觉高阶智能驾驶方案,iCAR 03 引领智能时代
说到高阶智能驾驶,一直以来都是20万以上车型的选配,30万以上车型的标配,难道就没有既有性能,又有性价比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吗?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近期上市的纯电小越野iCAR 03,把高阶智驾价格打下来,首次将同级唯一全视觉高阶智能驾驶方案搭载在智驾版上,成为全球首款具备高阶智驾功能的仿生双目纯视觉量产车,真正实现了高阶智能驾驶的科技平权。 便捷好用的高阶智驾,看得准又看得远 对于高阶辅助驾驶来讲,好用才是硬道理,不同于造车新势力所装配的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iCAR 03智驾版的全视觉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基于成行平台所打造,采用纯视觉感知硬件,实现高阶辅助驾驶,它拥有7颗高清摄像头,无需学习即可识别障碍物,像
[汽车电子]
同级全视觉高阶<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方案,iCAR 03 引领智能时代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工业控制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