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PC的视频编解码IP核的设计

发布者:DazzlingGaze最新更新时间:2011-09-15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SOPC是Altera公司提出的片上可编程系统解决方案,它将CPU、存储器、I/O接口、DSP模块以及锁相环的系统设计所必需的模块集成到一块FPGA上,构成一个可编程的片上系统,使设计的电路在其规模、可靠性、体积、功耗、功能、上市周期、开发周期、产品维护以及硬件升级等多方面实现最优化[1]。

目前在Altera SOPC">SOPC Builder下集成了包括UART、SPI、Ethernet、SDRAM、Flash、DMA 等控制器的IP核。此外,用户也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自己设计或者购买第三方厂商的IP核,通过Avalon总线像搭积木一样方便地将其捆绑在系统上。IP 核是经过功能验证的知识产权核,使用IP 核有以下优势:(1)提高设计性能;(2)降低产品开发成本;(3)缩短设计周期;(4)设计灵活性强;(5)仿真方便;(6) OpenCore Plus 支持无风险应用。

当然本论文所说的IP 核功能没有那么丰富,实际上就是一个功能验证正确的用户逻辑,和商业应用的IP 核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硬件描述语言描述了视频信号的采集,分配,存储以及色度空间的转换等逻辑,并且验证了功能的正确性。

1.视频编解码Camera_show原理

嵌入式摄像控制系统除了必要的电源电路以外,还要包括存储电路、通信电路和下载电路等,所有的设备均与Avalon总线连接,这里主要介绍用户逻辑接口Camera_show,它完成了模拟视频数据转化成数字视频数据并在VGA上显示的功能,主要包括模拟视频信号的采集、分配(串并转换电路完成)、存储(存储控制逻辑和片上RAM完成)和色度空间转换。具体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1.jpg

图1 用户逻辑Camera_show的原理框图

2.视频编解码IP 核Camera_Show设计

视频编解码IP 核主要完成的功能包含视频信号的采集、分配、存储以及色度空间的转换。模拟视频信号经过ADV7181B 后变成了符合ITU-R656 的YUV 数字信号,但是要对YUV 信号进行处理必须将这三路信号分开并行处理,所以需要采集分配这三路信号,这是2.1 的IP核需要实现的功能;由于模拟视频信号是隔行扫描的,但是CRT 显示器是逐行扫描,如果不加处理那么必然会导致行错开,所以需要将数据进行存储,通过控制实现隔行变逐行,这是2.2 的IP 核需要实现的功能;最后经过处理的YUV 三路数字信号,需要完成色度空间的转换变成RGB 信号,这是2.3 的IP 核需要实现的功能。

2.1 YUV 信号的采集、分配[2]

在嵌入式摄像控制系统中,ADV7181主要承担着模拟摄像头的视频数据进行解码的任务,将CVBS的等模拟信号转化成ITU-R656标准的YUV信号。图2给出了ADV7181的功能框图。

1.jpg

图2 ADV7181功能框图

由图可以看到,对于输入的CVBS 等模拟信号经过ADV7181B芯片转换后输出YUV 信号,行同步信号HS, 帧同步信号VS。这些就是需要的数字视频信号,也就解决了数字视频源的问题。图2 给出了YUV 信号的组成排列方式,“FF,00,00”作为AV 信号的开始,所以需要构造一个检测电路。注意到SAV 和EAV 均是FF , 00 , 00 开头但是XY 的值不一样。根据芯片资料,XY[4]表示的是V ,即有用信号与空白信号的分界点,如果V=0则表示的是SAV,否则是EAV 。XY[6]是场信号的区分标志。0 是奇场,1 是偶场。

模拟信号的一行是1716 个CLOCK ,有用信号是1440 个CLOCK ,在信号采集和分配的过程中,仅需对有用信号进行采集,所以利用检测到SAV 作为一个标志,启动信号的分配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YUV 信号在模拟信号中是交织着的,所以需要一个信号选择电路。YUV 一共是三路信号,设计一个计数器进行选择,计数是O和2时,是UV信号,计数是1 和3 时是Y 信号,完成的实际上是串行信号转并行信号的过程。以上过程可以用图3的原理框图来表示。

1.jpg

图3 YUV信号的采集、分配原理图

在硬件描述语言中,完成上述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例如检测电路,只要描述一个移位寄存器就可以了,具体代码如下:
wire Y_check=((R3==8'hff)&&(R2==8'h00)&&(R1==8'h00))?1:0;
always@(posedge CLOCK)
begin
RR1=TD_D; RR2=Rl; RR3=R2;
end
always@(negedge CLOCK)
begin
Rl=RR1; R2=RR2; R3=RR3;
end

其中的wire 变量Y_check 就是当检测到FF,00,00的时候就为1的标志。根据上文所述,区分SAV 和EAV 是根据XY[4]来决定,区分奇偶场是根据XY[7]来区分,所以只有随后的信号是SAV 的时候,信号分配电路才有效,所以需要描述一段逻辑来判断,代码如下:
reg START,Field;
always@(posedge CLOCK)begin
if(Y_check==1)
begin
START=~TD_D[4];
Field=TD_D[6];
end
end

START信号就是开始信号采集、分配的标志,只有当TD_D=0 也就是START= 1时信号分配电路才会工作。串转并电路代码如下:
reg [1:0] COUNTER;
always@(posedge CLOCK)begin
if (!START)
COUNTER=0;
else COUNTER = COUNTER + 1;
end
reg YPix_clock;
always@(posedge CLOCK) begin
case(COUNTER)
0 : begin Cbb=TD_D;YPix_clock=0;end
1 : begin YY =TD_D;CCr =Crr;CCb=Cbb;YPix_clock=1;end
2 : begin Crr=TD_D;YPix_clock=0;end
3 : begin YY=TD_D;CCr=Crr;CCb=Cbb;YPix_clock=1;end
endcase
end

以上代码完成了图3的功能,输入的信号名为TD_D,输出的三路信号是Cbb , YY , Crr。注意到还有个YPix_clock,实际上是27M 的2 分频,这个时钟非常有用,在下面将详细阐述。 {{分页}}

2.2 YUV 信号的存储

要将视频信号隔行变逐行,有2 种解决方法:

第1种:将一帧的数据存储下来,根据奇偶场的不同(区分可以根据XY[7]),在写周期的时候,因为奇场的行之间有偶场的信号,所以写数据的时候需要跳地址写,根据行同步信号(或者SAV也可以)来区分行,换行的时候地址要加额外的720(用来存放夹杂在奇场信号中的偶场信号),直到出现偶场信号(也就是XY[6]=1)地址切换为初始基地址加720,其余的同奇行的处理方法,具体的地址分配表参照图4。

1.jpg

图 4 地址分配表

在读周期只需要按照顺序读出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写时钟是13.5M,读时钟是27M,而且对于Y、U、V信号要进行分别存储。

第2种:将一行的数据存储下来,因为1716 个时钟周期刚好等于VGA 两行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将7加个有效视频信号读取2遍,以奇行的信号去取代偶行的信号,达到隔行变逐行的目的。在实现上只要是两个RAM块进行乒乓操作就可以了,具体在后文阐述。

比较两种实现方法,方法1的优点在于图像没有失真,即奇偶行信号依旧相间在一起,方法2 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方法1 也可以通过乒乓方式提高运行的速度,但是由于读写时钟的不同步,每个存储空间应当读2遍。方法2也是读2遍,但是是每行读2遍,方法1是一帧数据读2遍。

方法1的缺点在于存储的数据量太大。一帧数据仅Y分量就是8bit*720*525 =3024000bit = 378KB,这个数据是不适合在SRAM中操作的,需要使用SDRAM,而操作SDRAM 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一般考虑使用方法2,因为它需要很小的空间,而且可以利用FPGA的片内资源就可以实现。当图像数据传输很快的时候,人眼基本上是分不清奇偶场信号的,所以方法2是可行的。在讲方法2之前,需要了解在流水线操作中经常使用的乒乓操作,这是可编程逻辑常用的设计思想和技巧。乒乓操作常常应用于数据流控制,典型的乒乓操作如图5所示[3][4]。

1.jpg
图5 乒乓操作示意图

乒乓操作的处理流程描述如下:输入数据流通过“输入数据流选择单元”,等时地将数据流分配到两个数据缓冲模块。数据缓冲模块可以是任何存储模块,比较常用的存储单元是双口RAM ( DPRAM ),单口RAM ( SPRAM)和FIFO等。在第一个缓冲周期,将输入的数据流缓存到“数据缓冲模块1”。在第2个缓冲周期,通过“输入数据流选择单元”的切换,将输入的数据流缓存到“数据缓冲模块2”,与此同时,将“数据缓冲模块1”缓存的第1个周期的数据通过“输出数据流选择单元”的选择,送到“数据流运算处理模块”被运算处理。在第3 个缓冲周期,通过“输入数据流选择单元”的再次切换,将输入的数据流缓存到“数据缓冲模块1”,与此同时,将“数据缓冲模块2”缓存的第2个周期的数据通过“输出数据流选择单元”的选择,送到“数据流运算处理模块”被运算处理。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乒乓操作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输入数据流选择单元”和“输出数据流选择单元”按节拍、相互配合的切换,将经过缓冲的数据流没有时间停顿地送到“数据流运算处理模块”,被运算和处理。把乒乓看成一个整体,站在这个模块的两端看数据,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都是连续不断的,没有任何停顿,因此非常适合对数据流进行流水线式处理。所以乒乓方式常常应用于流水线式算法,完成数据的无缝缓冲与处理。

在FPGA里面,使用乒乓操作是面积与速度互换原则的一个体现。

方法2 可以这样实现:在FPGA内部使用Megacore,构造一个双口的RAM, 双口RAM 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硬件描述语言定义如下:

RAM2 u (.data_a (iDATA [7:0]) ,
.wren_a (I_a ) ,
.address_a(COUNTER_a [9 : 0] ) ,
.clock_a ( CLOCK_ a) ,
.q_a(DATA_a [ 7 : 0 ] ) ,
.data_b(iDATA[7:0]),
.wren_b (I_b),
.address_b(COUNTER_b[9:0]) ,
.clock_b(CLOCK_b) ,
.q_b(DATA_b[7:0]) ) ;

使用的信号包括:数据信号data_a, dat_b;读写有效信号wren_a, wren_b;地址信号address_a, address_b;时钟信号clock_a,clock_b;输出数据信号q_a,q_b。可以看到所有的信号都是成对出现的,就是为了进行乒乓方式的数据传输。分成了两个RAM区域,A 和B,相当于前面讲乒乓方式里的数据缓冲模块1 和2。两个RAM 块是交替着读写(由I_a和I_b决定),输出数据流也是由I 决定。刚说到写时钟是13.5M,读时钟是27M,所以clock_a 和clock_b必须是读写时钟切换着输入,而且地址的计数也不一样,写周期时候地址增加的时钟是13.5M,读周期地址增加的时钟是27M。所以每行的数据读了两遍,相当于隔行变逐行。图6是在Quartus II下RAM的乒乓操作功能仿真图:

1.jpg
图6 RAM的乒乓操作仿真图 {{分页}}

RAM块进行乒乓方式操作信号的分配表如下:

1.jpg
最后输出的DATA信号进入下一级单元,即YUV到RGB的转换。

2.3 颜色-空间转换部分设计[5]

为什么要有这个转换呢?因为不论是电视机还是CRT显示器,都是使用RGB三基色合成的方法来显示颜色。用RGB三基色来表示彩色的确很直观,但是如果把这种方法用作图像传输则绝不是一个好方法。主要是因为:
(1) 与黑白图像不兼容;
(2) 占用太多带宽;
(3) 抗干扰能力差。

本系统图像传感器输出YCbCr信号,需要进行到RGB信号的转换,用于CRT显示。YCbCr 到RGB按照下面公式进行转换:
R = 1.164 ( Y-16 ) + 1.596 ( Cr-128 );
G = 1.164 ( Y-16 )- 0.813 ( Cr-128 ) - 0.392(Cb-128);
B = 1.164 ( Y-16 ) + 2.017 ( Cb-128 );

观察上面公式可以发现,转换均需要乘加运算,并且式子中用到了小数,所以必须要对系数进行放大。经过合理转化,公式如下:
R = (1/256) * ( 298*Y + 409*Cr - 57065 );
G = (1/256) * ( 298*Y - 100*Cb - 208*Cr + 34718 );
B = (1/256) * ( 298*Y + 516*Cb - 70861 );

用Verilog HDL编写代码,实现YUV到RGB的转化。其中共包括3个模块跟1个仿真激励。在模块const_mult中,主要实现乘法运算,主要代码如下:
module const_mult (Clock, ClockEnable, Reset, Color, Color_Out);
parameter IN_SIZE = 8;
parameter OUT_SIZE = 16; // output size width (integer)
parameter CST_MULT = 66; // constant multiplicand (integer)
........
always @(posedge Clock or posedge Reset)
begin : COLOR_KCM
if (Reset)
Color_Out <= 0;
else if (ClockEnable)
Color_Out <= CST_MULT * Color;
end
endmodule

模块csc.v中,调用const_mult模块,通过参数传递改变参数IN_SIZE, OUT_SIZE, CST_MULT的值,然后实现加法运算。

以R = (1/256) * ( 298*Y + 409*Cr - 57065 )为例,主要代码如下:
const_mult #(8, 18, 298) R_KCM_Y(.Clock(Clock), .ClockEnable(ClockEnable), .Reset(Reset), .Color(Y),.Color_Out(R_Y_KCM));
const_mult #(8, 18, 0 ) R_KCM_Cb(.Clock(Clock), .ClockEnable(ClockEnable), .Reset(Reset), .Color(Cb),.Color_Out(R_Cb_KCM));
const_mult #(8, 18, 409) R_KCM_Cr(.Clock(Clock), .ClockEnable(ClockEnable), .Reset(Reset), .Color(Cr),.Color_Out(R_Cr_KCM));
// Adder for (Cr + constant)
always @(posedge Clock or posedge Reset)
begin : R_Cr_C_Adder
if (Reset)
R_Cr_C <= 0;
else if (ClockEnable)
R_Cr_C <= R_Cr_KCM - 57065;
end
// Adder for (Y + Cb)
always @(posedge Clock or posedge Reset)
begin : R_Y_Cb_Adder
if (Reset)
R_Y_Cb <= 0;
else if (ClockEnable)
R_Y_Cb <= R_Y_KCM + R_Cb_KCM;
end
// Adder for R => Y + Cb + constant
always @(posedge Clock or posedge Reset)
begin : R_Adder
if (Reset)
R_full <= 0;
else if (ClockEnable)
R_full <= R_Y_Cb + R_Cr_C;
End
用以实现G、B的代码与上面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代码实现R_full*1/256功能。
always @(R_full or G_full or B_full)
begin
if(R_full[17]) R = 0;
else if(R_full[16]) R = 255;
else R = R_full [15:8];
……
end

主模块yuv2rgb实现子模块的调用,用Modelsim进行了仿真。仿真波形如图7所示:

1.jpg

图7 YUV到RGB的转化仿真图

3.结论

本文设计了基于SOPC">SOPC的视频编解码控制器IP核,根据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将IP核进行层次功能划分,并对IP核的仿真验证,实现了视频信号的采集,分配,存储以及色度空间的转换。本IP核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方便的应用到以Nios II为核心的各种需要视频编解码控制器功能的嵌入式中。

引用地址:基于SOPC的视频编解码IP核的设计

上一篇:AcconSys:电子设计企业更应关注研发管理
下一篇:小尺寸集成电路CDM测试

热门资源推荐
热门放大器推荐
    Error

    An error occurred.

    Sorry,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current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of this resource then you should check the error log for details.

    Faithfully yours, OpenResty.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工业控制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