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上市:失败的成功理论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14来源: EEWORL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市时间是电子行业的金科玉律。不幸的是,它已经被奉为万能药——而事实并非如此。别误会我的意思。早点上市是件好事。
 
      只是,和过去不一样,它不再是取得成功的跳板。现在,它仅仅是更加复杂的流程的一部分而已。为了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电子公司以及设计师们需要解决整个宏观问题,因为他们迫切需要创造新一代电子产品。

      在我还是一位年轻的电子产品设计师的时候,事情要简单得多(那是IBM XT尚未上市前的情形)。电子产品完全以硬件为中心:功能以隐蔽的方式在硬件中实施,基本部件相互连接,从而完成不可思议的任务。对大众而言,新的电子设备简直就是新奇事物的代名词,因此不断的创新使电子公司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任何技术的变化都需要竞争对手花费时间来做出响应,而且这跟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过去这3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不仅仅是技术。从行业的角度来说,世界已经大大变小。在线“葡萄藤”(这里指“互联网”)的发展意味着世界上任何角落的设计师都可以很快了解到新开发的、已发布的新设备和技术。

      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之一是无论是你还是我,都可以使用任何现成的组件为新产品添加某项新功能,这样世界上不同地方几乎会同时出现一模一样的产品。全球化市场意味着在我们最新、最伟大的产品上市数周内,我们就得和自己的设计竞争。

      另外一个改变是,电子产品的消费者也变得更精明——不仅仅在一般消费领域,而是所有电子产品市场,从医疗、工业到通信领域都是如此。人们不再仅仅只对技术感兴趣。设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发展水平,从技术角度讲,它们已经足以满足对电子产品的基本需求。简而言之,想要用内在的电路来吸引顾客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不管它有多好,或多新颖。

      那么,这对电子产品的发展以及电子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让设备早一点、快一点上市很重要。这从营销角度来说屡试不爽,也是实现市场渗透的一种强大工具,因此不容忽视。但是现在,你已经不能再依靠它来建立并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了。如果没有其它考虑,那么你只是白白承担率先上市的开销,最终会变得毫无意义。[page]

      所有这些中最重要的是,下一代电子产品不再是独立的器件。它们将是与更广阔的产品生态系统相连接的智能设备,将给用户提供超出单纯硬件范围的体验。对这种“用户体验”的考虑应成为设计过程中被关注的焦点。许多最终实现这种体验的功能与服务可能不再通过设备本身来提供,而是通过互联网从远程服务器上提供。这种拓宽的产品“生态系统”必将不断发展,因此与之相连的设备应方便升级,以及在新功能出现时方便添加新功能。从设备角度来说,这就意味着要通过使用传统的软件以及越来越多的可编程硬件,在软领域内实现尽可能多的功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功能转向软领域正是人们所期待的。因为这对竞争对手来说,复制设备的基本功能就变得更为困难了,因为这需要大量反向工程的工作。

      将焦点从设备本身转移到更广阔的分布式系统中,将使得整体设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这正是矛盾所在。我们的传统设计方法基于线性法,即“硬件第一,软件第二”。我们在后端增加更复杂的功能时,就要冒着设计时间延长的风险。而这有悖于尽快上市的游戏规则。为求缩短上市时间而牺牲掉的是一切的关键——创新。

      设计师们很少有时间或根本没有时间来设计规划关乎用户体验的软性功能。他们还受到设计周期早期阶段做出硬件选择的约束,做出这种选择时,整体产品体验还非常不明确不成熟。

      在我们开发新一代电子产品时,应该后退一步,回顾我们的开发过程。现在是时候挑战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甚至奉为万能法则而盲目遵循的习俗了。

      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上市时间已经不再那么有意义。在设计过程中牺牲创新才是最危险的事情。我们依然需要早点上市,我们依然需要有能力进行价格竞争,我们也需要设计出一种看起来、感觉起来我们自己都想拥有的设备。但是,这些实际上仅仅是入场券。如今,我们需要走得更远,应全面考虑希望通过所出售的电子设备,我们想要和顾客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并依此变革我们的开发流程。。这就需要从一个全新的抽象层面进行考虑,跨越不同的设计学科,将硬件和软件结合在一起,让我们首先关注功能,从固定的硬件约束中解放出来。

      我们必须承认,全球性变化已经而且正在发生——我们完全无法与之抗衡——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现在的游戏已经不再仅仅是早日让新产品或者新构思上市。现在的问题是,上市的新产品应成为长期的、持续的创新传达工具。在开发下一代电子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附加在产品上的以及超出产品自身的价值,将成为衡量是否成功的真正标准。

编辑:王程光 引用地址:率先上市:失败的成功理论

上一篇:MIPS售出Chipidea,Synopsys接手
下一篇:本地IC设计公司探索高附加值发展之路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更多精选电路图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随便看看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