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狮城打拼

最新更新时间:2010-12-01来源: Semi关键字:半导体  新加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人移民新加坡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千年以前,但大量移居则是19世纪中叶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事。19世纪初,当时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还是一个人烟稀少、荒凉落后的地方,要想开辟它,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而人烟稀少、劳动力严重不足,是新加坡的一个致命问题。于是,英殖民主义者就从印度、中国输入大量廉价的劳工。近20年,随着新加坡大力发展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对大量科技人才的需求再次掀起吸引海外人才,特别是中国大陆科技人才的高潮。

    与当年“背井离乡”的华人劳工不同,这些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技术专长的年轻人,抱着实现各自理想的目的,来到异国他乡打拼。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他们的理想是否实现?

高薪的诱惑

    1998年来狮城打拼的余文已经在新加坡生活了12年,他当初来新加坡的动机非常“实际”。上世纪90年代,硕士毕业的余文在西安一家研究所工作,当时研究所的待遇特别低,每月的薪水只有700元人民币,只够养家糊口,余文感到继续混下去没有前途,于是联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当时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MEMS的研发,这份工作的薪水当时相当于几万元人民币,对于一名每月只拿700元人民币的普通工程师来讲诱惑是相当大的,余文坦言:“两边薪水巨大的差异是促使自己只身赴新加坡工作的主要动力。”

   

    刚到新加坡,最大的挑战就是语言问题。新加坡是英语环境,而余文在国内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只会看不会讲。“初到新加坡的几个月,感觉有话讲不出,别人讲的又听不懂,感到很困扰,曾闹出很多笑话。”余文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用英语在同事面前作报告,紧张得前一天晚上睡不着觉,报告内容如何展开、每一句话应该怎么讲都在脑子里想好,要点都记下来,在脑子里反复演练。余文坦言:“第一次报告讲得效果其实很差,但大家还是很鼓励我,给我提了一些改进意见帮助我进一步提高。”

    不仅在语言上不适应,在工作上余文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工作节奏比西安的研究所节奏快很多,每个工作都设定最后期限,期限一到,必须要拿出东西来。而且国立大学的研发项目都比较前沿,加上语言、气候、饮食方方面面的不适应,余文在新加坡的最初半年过得很艰苦。

    半年后,余文的生活逐步进入正轨,开始适应了新加坡的生活。2000年,余文离开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入了德国英飞凌设在新加坡的研发中心,正式转行作IC设计。从高校到企业的研发中心,余文感到这里可以学到的东西更多。在企业做IC设计要考虑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很重要,而且整个设计不能出任何纰漏,任何纰漏都会影响到整个研发流程。在这里余文学会了独立作IC设计研发,职位也从“Engineer”做到了“Staff Engineer”,也正是在这时余文对工作又有了新的追求,2005年余文跳槽到专注有线和无线通迅半导体设计厂商——美国博通公司(Broadcom),一直工作到现在。

    本世纪初,中国半导体产业开始飞速发展,余文出国比较早,自认为失去了很多机会。余文当年的同学、同事都纷纷转行作了管理,现在各自发展得都比较不错,而余文仍然坚持走他的技术之路。余文认为新加坡的工作环境更适合自己,“我是那种踏踏实实搞技术的人,不善于搞人际关系。在这里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薪酬待遇都有统一的标准,你达到标准自然薪资会涨,这里的途径比较单一,环境比较单纯,这一点是我比较欣赏的。”

开阔眼界、积累经验

    和余文不同,来自绍兴的章华江还只能算是“新狮城人”,他刚在狮城生活两年。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去新加坡打拼的主要动力是高薪的诱惑,随着两地薪水差距的逐渐缩小,是什么又在吸引着年轻人赴狮城打拼呢?

   

    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的章华江,研究生主修的是IC设计,刚毕业就被联发科设在新加坡的研发中心招聘作IC设计工程师。对章华江而言,从小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新加坡是一座闻名的花园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很想出去看看;再加上联发科在Fabless中是全球前十名的企业,对于自己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都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章华江和女朋友一起来到新加坡。

    初到新加坡,章华江最不适应的还是语言差异。由于同事来自不同国家,各个种族的同事讲英文都有各自的口音,开始的时候听不太懂,经常需要重复几遍。他于是展开了“恶补”计划。为了使英语进步,他常看如《六人行》等美国情景剧来练习听力。同时,他也参加公司的英语培训班,并且尽量用英语与同事交流。

    章华江认为这两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技术上的长进和思维方式上的改变。“来自国内的研究生、博士生在读书时学到的一些电路设计知识会对IC设计形成一种定式,而国外的工程师思维活跃,他们会想出一些我们从没有想到的方法。”据章华江介绍,那边的项目经理非常鼓励尝试不同的方法,尽管这样有时会引起争吵,甚至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有时会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由于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师,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与我们国内来的有很大不同,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章华江表示,“跟他们一起工作,我的思维方式也会有些改变,会被带动得活跃起来,会愿意尝试更多的方法。”

    对于今后的打算,章华江自认为经验积累得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他劝告打算来狮城打拼的后来者:“如果你想在技术上走得更远,仅在国内发展,眼光和思维会有局限性,走出国门开阔眼界,积累经验,会对你的事业发展很有帮助。”

追逐产业热点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项目经理、资深科学家张婕刚到新加坡7个月,在此之前,她在美国生活、工作了20多年,一直在Motorola总部的研发中心做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随着半导体产业向亚洲转移,张婕的心也飞回了亚洲,她很希望能够回到亚洲,亲身感受亚洲产业发展的脚步。

   

    经朋友牵线,张婕加入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下属的材料与工程研究院,这是新加坡政府的研究机构,相当于中国的中科院。新加坡对吸引外籍人才一直有优惠政策,张婕在新加坡的待遇不仅与在美国一样,而且还享受房贴和孩子学费补贴。唯一的困难是张婕的大女儿快要上大学了,需要留在美国,这样张婕的家庭不得不被一分为二,丈夫带着女儿在美国,而张婕带着小儿子来到新加坡。好在张婕对此很想得开,她深知作为女性,事业与家庭要兼顾,肯定要克服一些困难,一步步慢慢来。

    张婕现在的职位是项目经理,负责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和材料的研发。据张婕介绍,新加坡的基础研究大部分在高校,也有少部分在研究所,但研究所大部分科研项目是和产业直接接轨的,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快地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张婕强调:“新加坡的研究所要为产业服务,产业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研发什么;科研面向产业的同时还要尽量与高校合作,将高校做的一些基础科研迅速转化成应用科研,因此,研究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张婕非常希望能够与国内业界加强合作。据张婕介绍,目前已经与复旦大学在新材料开发方面有一些探讨性的合作,她很想了解国内在这一领域是否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她希望能够进一步与国内业界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加快这一领域的发展。

    梁嘉晖目前是跨国企业芯科实验室有限公司(Silicon Laboratories)多点控制器(MCU)的设计总监。与张婕一样,来自香港的梁嘉晖多年前就到美国工作生活,并加入目前的公司。4年前,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单枪匹马来到狮城开始了新生活。

    问及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时,她说:“在工作上,我希望能在新加坡建立一个在区域内有竞争力、规模强大的设计中心。而且,我在这里的工作也比较广泛,接触面较多。”

    身为设计总监,梁嘉晖的主要工作除了带领一组设计师和工程师设计集成电路芯片外,也必须和客户沟通,根据客户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改善,直到客户满意为止。“我的工作确实具挑战性,而且因为涉及的是创新产品,所以也让人感到兴奋。”

    梁嘉晖坦言,自己是一个对各种文化都很好奇的人,因此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新加坡的多元文化背景,也是一个深深吸引她的重要元素。“我在这里能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交流,吃到各式的佳肴,再加上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很稳定,而且还位于机会不断的亚洲,确实是发展的好地方。”

    ……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人才的全球化。在上海的淮海路、北京的国贸中心随处可见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中国的人才走出国门到海外发展也就没什么稀奇。尽管这些“新狮城人”赴新加坡打拼的目的和动机各不相同,但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字:半导体  新加坡 编辑:冀凯 引用地址:他们在狮城打拼

上一篇:ISSCC2011火热技术提前一览
下一篇:在华规模决定半导体企业“份量”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22

半导体板块业务增长,至纯科技2021年营收同比增49.18%
4月29日,至纯科技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营业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加49.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加8.12%;基本每股收益0.891元,同比减少12.04%。 至纯科技表示,营收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半导体板块业务增长的收入贡献,包括半导体制程设备业务、工艺支持设备业务及高纯工艺系统服务业务等;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收入规模整体增加所致。 2021 年度,至纯科技新增订单总额为 32.30 亿元,同比增长 64.80%,其中半导体设备新增订单11.20 亿元,同比增长 111.32%。 分业务来看,半导体设备业务板块持续在已有用户端得到重复订单,并持续开拓新用户。2021年,公司拿
[手机便携]
<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板块业务增长,至纯科技2021年营收同比增49.18%
鸿海全球专利超5.42万件 半导体技术占14%
鸿海今(10)日在官网更新,全球有效发明专利超过5.42万件。 从专利分布国家/地区来看,鸿海在美国拥有17653件,其次是日本(16260件)、中国大陆(11278件)、中国台湾(5620件)和其它(3442件)。 从专利领域来看,鸿海在电脑零组件相关占比约17%,半导体技术占比约14%,加工和检测技术占比约13%,机器人与光学设备占比约12%,显示装置占比约11%。 去年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出席全球百大创新机构颁奖典礼时表示,鸿海集团在专利布局从防御者进入超前部署,通过专利迈向分享的目标,可快速增加人类的集体智慧,近5年平均支付给世界各国知识产权部门的费用超过3亿元新台币。
[手机便携]
台湾今年半导体投资额或超百亿美元 居全球之冠
据台湾媒体报道,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6日指出,尽管各大厂积极扩产,短期并无供过于求问题,对下半年设备市场依旧看好。台湾今年在晶圆厂投资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大关(约新台币3,200亿元),居全球之冠,明年也可望维持第一地位。   SEMI昨天举行台湾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展(SEMICON Taiwan 2010)展前记者会,发布以上最新预测。   SEMI产业研究部资深经理曾瑞榆表示,随着晶圆代工以及内存厂商持续调高今年资本支出计划,下半年的设备市场依旧看好。   他预估,201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比去年成长104%,达到325亿美元(约新台币1.03兆元),台湾占91.8 亿美元(约新台币2,
[半导体设计/制造]
瑞银:互联网公司开始关注半导体投资
     在13日召开的2015瑞银大中华研讨会期间,瑞银亚洲半导体行业分析师陈慧明透露,2015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将出现更多的并购整合,而中央和地方将出现更多的种子基金支持本土半导体产业成长。特别是,互联网公司会开始关注半导体和软件投资。 陈慧明表示,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将是一个难得的令人兴奋的契机。而未来无论是智能手机、电视、PC还是平板,都将为半导体产业增长带来巨大空间。投资者不仅要关注中国的市场需求,更要关注中国的产业链容量有多大;换句话说,中国的出货量还将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基于此,收购或与海外公司合作,将是抢占市场的最快方式。 瑞银的报告预计,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约6.15亿件,同比
[手机便携]
中山市半导体产业技术联盟宣告成立
瓢泼大雨丝毫不能降低企业的热情。 6月16日上午9时,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中山市半导体产业技术联盟”(简称LED产业联盟),在小榄镇政府迎宾馆宣告成立。这是中山市首个产业技术联盟。 经过数十家LED联盟会员企业的民主推举,霍尼韦尔朗能当选为首届常务理事长,鸿宝电业为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胜球灯饰、木林森电子、泰腾灯饰等企业也被选为副理事长;光阳电器、品上照明等20多家企业当选理事。同时,小榄商会照明电器行业协会也宣告成立。 该联盟常务理事长邓超华表示,今后将着力解决标准、自主知识产权和公共服务平台的难题,最终形成中山市LED的产业集群优势,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山LED整体
[电源管理]
123家新三板企业IPO,这两家半导体公司值得关注
随着2017年财报相继披露,正集中寻求IPO上市辅导的新三板企业或将面临尴尬境地,如果业绩“变脸”,缺少明确的战略的规划,拟IPO是知难而退还是放手一搏。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截止3月15日,有123家新三板企业冲刺IPO,其中半导体企业有两家,分别是芯朋微、亚世光电也面临这种境地。 芯朋微:核心产品收入逐年降低 芯朋微是国内资历较老的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于2014年1月挂牌新三板。招股说明书显示,芯朋微拟在创业板发行不超过257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25%,计划募集资金2.2亿元,用于智能家居电源系统管理芯片开发及产业化、新型电机驱动芯片及模块开发及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据悉,芯朋微IPO的保荐机
[半导体设计/制造]
IDC:今年全球半导体业营收增长不足1%
    北京时间12月26日晚间消息,市场研究公司IDC今天发布的最新半导体应用预测报告显示,全球半导体行业今年营收增长不足1%,达到3040亿美元。不过,IDC预计明年营收可增长4.9%至3190亿美元。   IDC还预计,从2011年至2016年,半导体行业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4.1%,四年内达到3680亿美元。   IDC表示,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营收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有:“PC需求疲软,DRAM和存储器总体价格下滑,半导体库存合理化,加上全球宏观经济持续呈现不确定性,GDP增速放缓,中国发展降速、欧元区债务危机和衰退、日本的经济衰退、对美国财政悬崖的持续担忧影响了企业的IT支出,从而影响了今年全球的半导体需求。”   今年营收增
[半导体设计/制造]
最新全球半导体Top20排名出炉,美、韩厂商巩固江山
虽然2005年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来说是个软着陆年,但主要芯片厂商的表现并不弱,最大的三家厂商增长率均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的最终数据,200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2,371亿美元,比2004年的2,288亿美元增长3.6%。在2004年强劲增长23.8%之后,上述温和的增长代表着软着陆。 韩、美总体飘红,日、欧遭遇挑战 从国别来看,在这份排名中,美国的英特尔、德州仪器、飞思卡尔半导体、美光科技、高通、IBM微电子和Broadcom的销售都呈增长趋势,排名不低于2004年,其中英特尔、IBM微电子和Broadcom同比增速均超过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