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Optics将推出行业首例模块化AOI系统

最新更新时间:2011-08-12来源: EEWORLD关键字:SMT  AO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1年8月—领先的SMT检测系统厂商CyberOptics公司(Nasdaq: CYBE)日前宣布,将在2011年NEPCON 华南展上展示其全模块化的自动化学检测(AOI)系统---MX500™及其它屡获大奖的焊膏检测系统(SPI)和AOI在线检测系统。CyberOptics邀请所有观众莅临第1C43号展台一览其创新检测解决方案的现场演示。该展会定于8月30日~9月1日在深圳举行。

CyberOptics的SE500-D™双通道焊膏检测系统(SPI)系统为处理最大的电路板而设计,可与主要的SMT供应商相媲美。凭借其灵活的传送配置,SE500-D™使具有不同宽度电路板的产品能够在同一生产线上运行,使生产能力达到最大化。此外,SE500-D™可在单个通道上支持异步检测。

CyberOptics还将展出简易稳健的100%三维锡膏检测系统(SPI)-SE350™。CyberOptics的免校准三维传感器技术是其SPI产品系列的核心技术。该灵活的检测解决方案能够以>80 cm²/秒的检测速度检测最苛刻的组件,同时不会降低测量精度和可重复性。

MX500™采用创新的多轨方式扩大生产线,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灵活性。MX500™的主检测轨配备了一种水平式可堆叠输送系统,可与其它轨进行耦合,从而支持双轨、三轨和完整的四轨配置。该系统采用了CyberOptics的核心检测传感器的设计方案——选通检测模块(SIM)和检测引擎(SAM),可达到最快的速度,提供最灵活的解决方案,用于检测焊料和铅的缺陷、存在和位置,正确部件,还可检测微小至01005的元器件。

同时展出的还有CyberOptics 屡获大奖的创新性QX500™ AOI 系统,该系统能够以200cm²/秒的速度提供“飞行中”区域扫描检测功能。

关键字:SMT  AOI 编辑:冀凯 引用地址:CyberOptics将推出行业首例模块化AOI系统

上一篇: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2011年6月订单出货比为0.94
下一篇:Techcon升级TS6500CIM Techkit混合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24

AOI控制电路板质量
在大容量和元器件高混合度制造环境中,要求检测技术能起到防止有缺陷遗漏和改善产品质量功能。 因此,工厂用AOI作为帮助提高线上板子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工具。工厂在组装工艺中,通过使用AOI做为检测缺陷工具,以便尽早发现并避免错误产生。 在AOI出现以前,是由操作员人工完成板子检测。这个工序包括许多名操作员在生产线工位上用显微镜工作。一般检测板子表层,是否有元器件缺陨,错贴或焊膏缺陷。检测要素是精确性和可靠性,而人工检测在做得最好情况下也有其局限性。对于电子制造服务商,更大问题是人工检测时间太长。对于较大板子,检测点增加了,简单肉眼评估法跟不上生产线速度,另外因此而涉及到雇用辅助操作员和搬运员问题,这会引起额外劳动力成本和人力资源问
[模拟电子]
TT Electronics 推出稳固的SMT电感器适合严苛汽车应用 高可靠性
通过产业认证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微型电感器 用于性能关键应用的全球工程电子供应商TT Electronics宣布推出HM73E-10系列 SMT微型功率电感器,瞄准汽车产业的高可靠性应用。这些电感器适用于尺寸非常重要的高效率DC-DC应用,其AEC-Q200认证确保达到汽车工业应用要求的性能和可靠性水平。 这些电感器结构坚固,具备电磁屏蔽特点,设计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感值,并且具有高饱和电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性能。与先前型款产品及市场上相似电感器相比,这些器件具有更低的DC电阻和更好的更低温升性能。 目前这个系列提供6款产品,额定电流为15 至 65 A,它们能够在-50 至 +155℃温度范围工作。在100 kHZ
[汽车电子]
TT Electronics 推出稳固的<font color='red'>SMT</font>电感器适合严苛汽车应用 高可靠性
BTU将在深圳国际SMT技术高级研讨会发表专题演讲
马萨诸塞州北毕莱卡,8月23日——为替代能源和电子制造市场提供先进热加工设备的领导厂商BTU国际公司日前宣布, 其工艺技术部经理Fred Dimock先生将在2011深圳国际SMT技术高级研讨会上发表题为“八温区向十温区回流焊炉转换工艺经验和意外收获”的演讲。该会议将与2011年 NEPCON华南展同期举行,该演讲将于8月31日下午14:00-15:00在深圳会展中心3号玫瑰厅进行。 该演讲将介绍高混合合约制造者从八温区回流焊炉向十温区转换大量参数设置转换的快速方法。 许多合约制造者已为其八温区炉子开发了许多参数设置,需要以最小的停机时间、成本和风险将它们转换到新的十温区炉子中。Dimock将在演讲中介绍如何实现这个转
[半导体设计/制造]
电感器: 紧凑型SMT大电流扼流圈
TDK集团现有的ERU16系列扼流圈已扩展至十余种不同型号,进一步完善了其爱普科斯 (EPCOS) ERU SMT功率电感器的产品组合。新B82559*A016型 ERU扼流圈的电感值为1.0 μH ~ 30 μH,饱和电流范围为9.2 A DC ~ 37 A DC。这些新型功率电感器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其极其紧凑的外形设计,封装尺寸仅为17.3 x 18.7 mm,并且安装高度为7.55 mm (1.0 μH) ~ 10.95mm (30 μH),具体视型号而定。这种薄型化设计基于扁平线螺旋绕制技术,可降低电感器的损耗。电感器的直流电阻为1.05 ~ 15.35mΩ。凭借新锐ERU16型号,TDK集团再次扩展了ERU SMT功率电感
[电源管理]
万用表测试SMT元件的一个小巧门
有些贴片元件非常细小,用普通 万用表 表笔测试检修时很不方便,一是容易造成短路,二是对涂有绝缘涂层的电路板不便接触到元件管脚的金属部分。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简便方法,会给检测带来不少方便。 取两枚最小号的缝衣针,将之与万用表笔靠紧,然后取一根多股电缆里的细铜线,用细铜线将表笔和缝衣针绑在一起,再用焊锡焊牢。这样用带有细小针尖的表笔去测那些SMT元件的时候就再无短路之虞,而且针尖可以刺破绝缘涂层,直捣关键部位,再也不必费神去刮那些膜膜了。
[测试测量]
SMT技术相关知识简介
一.SMT技术简介   表面贴装技术(Surfacd Mounting Technolegy简称SMT)是新一代电子组装技术,它将传统的电子元器件压缩成为体积只有几十分之一的器件,从而实现了电子产品组装的高密度、高可靠、小型化、低成本,以及生产的自动化。这种小型化的元器件称为:SMY器件(或称SMC、片式器件)。将元件装配到印刷(或其它基板)上的工艺方法称为SMT工艺。相关的组装设备则称为SMT设备。   目前,先进的电子产品,特别是在计算机及通讯类电子产品,已普遍采用SMT技术。国际上SMD器件产量逐年上升,而传统器件产量逐年下降,因此随着进间的推移,SMT技术将越来越普及。 或者说:SMT就是表面组装技术(Su
[模拟电子]
如何快速区分常用SMT贴片元器件
    据eeworld网半导体小编午间报道:随着SMT贴片技术向微型化、高效化发展,各类常用元器件也越来越小。常用的贴片电阻、贴片电感和贴片电容在外形上也就变得难以区分。那么又该如何快速区分常用的SMT贴片元器件呢?下面就由靖邦科技的技术员为您介绍快速区分的方法。   1. 贴片电感和贴片电容的区分:   (1)看颜色(黑色)——一般黑色都是贴片电感。贴片电容只有勇于精密设备中的贴片钽电容才是黑色的,其他普通贴片电容基本都不是黑色的。   (2)看型号标码——贴片电感以L开头,贴片电容以C开头。从外形是圆形初步判断应为电感,测量两端电阻为零点几欧,则为电感。   (3)检测——贴片电感一般阻值小,更没有“充放电”引发的万用表指针
[半导体设计/制造]
伍尔特电子推出 WE-HEPC 系列 SMT 功率电感
微小空间内的更高饱和电流 瓦尔登堡(德国),2023 年 09月 19日 — 伍尔特电子推出 WE-HEPC 系列功率电感,这是迄今为止体积最小的镍锌铁氧体自屏蔽功率电感。得益于全新的全自动制造工艺,该系列功率电感不但保持了始终如一的高品质,其饱和电流也高于伍尔特电子的其他电感产品和市场上已有的竞品。该系列共有 15 个不同特性的型号(L: 3.3 ~ 100 μH; ISAT: 1.3 ~ 3.3 A),并提供两种封装尺寸:5030(4.8 × 4.8 × 1.8 mm)和 6030(5.9 × 5.9 × 2.85 mm)。 WE-HEPC 适用于DC-DC转换器、滤波器应用和嵌入式计算机等紧凑型设计应用场合。并且该产
[电源管理]
伍尔特电子推出 WE-HEPC 系列 <font color='red'>SMT</font> 功率电感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