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TI的Paper狂人

最新更新时间:2011-11-22来源: 德州仪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TI工作,接触的始终是最先进的技术,不用担心自己会落伍;TI被戏称做Training Institute,在其中可以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动力。TI能够提供各种工作机会和很好的发展空间。”

    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份讲演稿,这是我在2005年回母校做招聘宣讲时的发言,如果说我有机会再回母校做宣讲的话,我想我肯定还会讲这三句话的。

   

上学时的三个梦想

    1998年,TI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在西南的第一个DSP实验室,当时还在读本科的我,每次路过该实验室时,都会不自觉地往里面瞟,心里已经默默将这个地方作为我的研究生目标。

    两年后,我考取研究生并顺利加入了该实验室。研二时,我参加了TI举办的DSP设计大赛,带领着几个本科小师弟在两周内完成了频谱分析仪的设计,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如果说获奖是我的第二个愿望的话,那第三个愿望便是对TI的憧憬。

    2003年,我毕业了,幸运地遇到TI正式启动中国的TSA计划,即从应届生中招收员工,这让我欣喜若狂。面试时巧遇DSP大赛时的评委丁刚,而且由于一直接触TI的产品,我也因此完成了自己的第三个愿望。该年度,TI共招聘了8名应届生,四男四女,也成为男女比例最和谐的一届。现在我还会不时地翻看当年我们这些TSA的合影,那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照片中的人年轻、阳光、充满向往、又有些土气。

    作为第一届TSA,我们和TI一起在摸索。当年那段培训的时光,现在想来是最难忘、也是最幸福的一段日子,新鲜、忙乱而快乐。一群刚毕业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培训,资深老员工一对一地指导下,我们会做一些有实际需求的项目。这同当年参加DSP大赛时完全不同,一方面需要对TI产品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了解产业的需求,而这些对于应届生来说,尤其是普遍缺乏的。当时我做的项目是基于DSP的视频采集子卡,不知是因为出色表现还是因为人缘比较好,我居然获得了TI的“最佳新人”称号。现在想来,我的技术之路在那时已经显露出来。

    我个人感觉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换过程很平顺,也学到了很多。当然培训的后期,我们也会和老员工一起拜访客户进行实战演练,但完全是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原本计划的一年培训,由于公司急需用人而缩短,就这样8个月后,我们便进入了一线“冒充”老员工。至此,上学时的三个梦想:进入TI实验室、参加DSP大赛、成为TI员工都已经完成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又完成了三个愿望。

第一个愿望:成为一名职业的FAE

    2004年,我成为TI在深圳的第一个DSP FAE。本来我的心里就很是打鼓,知道自己这个“最佳新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差得很远,而客户似乎也习惯了原有的远程支持模式,有事还是打电话到上海,似乎忘记了我这个人的存在。我明白客户之所以舍近求远,就是因为对我的不信任。一个毛头小伙子,怎么能做基站这种大项目呢?确实,基站项目前期的研发周期都长达几年,一个新手如何得到别人的认可?

    我真的很幸运,碰上了一位好导师——当初DSP大赛的评委和面试官丁刚,如今又成为我的导师。他事无巨细,而且由于也是FAE出身,只要有问题找他,他都会给我很多帮助。他一方面指导我从小的项目练习,熟悉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在客户面前大力推荐我。我自己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合格的DSP FAE。不过要达成这个愿望,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FAE的工作是纯粹的工程师与工程师之间的对话,而合格的FAE标准只有两个字——专业,只有技术过硬才能说服别人。而很多支持客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原来理论上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当时我刚到深圳两、三个月就碰到一个基站的大项目,而TI本身提的又是一个新方案。新手+新方案+大项目,除了拼命学习之外我别无选择。

    没多久我就因为失误遭到了客户的投诉。在当时经验和知识各方面都还欠缺的时候,被客户直接投诉到老板那儿,心里自然很难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其实已经准备好了被批一顿。然而令我意外的是,丁刚非但没有批评我,还对我很理解,“你刚来,弄这些东西没那么快,”他告诉我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找别人帮忙,而接下来他说的一番话则影响了我之后的工作方式,“绝不能因为客户的抱怨而放弃了一些基础性的、应该做好的事情,要自己按照自己的安排一步步来做,否则到头来还是疲于应付客户。”

    每天,我都被客户的事情所困扰,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会打乱已经设定好的计划,丁刚的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现状。我发现自己一直在处理很紧急的事情,总是在灭火,被事情和客户逼着进行各种尝试和测试,而一些重要的事情反倒没时间做。做FAE的,当客户出问题时,往往是要到现场与客户一起调试、测试或者尝试,通过摸索把问题解决。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工作方式,就是从底层入手、研究文档、搞清理论基础后再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会有很清楚的思路和方向,不会被问题追着跑。

    但如果你不按照客户的要求做,客户也会很恼火。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求后援,要有老板帮忙安抚客户,还要有更资深的其他的工程师帮忙解决问题,然后你才能缓一口气,有时间和精力把问题都搞清楚。随着工作经验和各方面知识掌握的增加,我发现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重要的事情,而紧急的事情变得比较少了。这是因为我之前已经花很多时间把问题研究清楚了,所以遇到紧急的问题,我可能马上就能给出答复或是很快就能解决。

    在经历了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后,慢慢地客户发现,OK,深圳这边人的能力还可以,有问题都能支持到,自然就不再求助上海而直接找我了。而伴随着中兴华为的强大,中国通信产业急速发展,TI深圳也开始有了第二个、第三个DSP FAE。[page]

   

第二个愿望:成为一名哥们式的FAE

    做FAE的被投诉是难免的,毕竟客户的压力很大,找你就是急于解决问题,所以我非常理解他们的过激情绪。其实FAE做是很单纯的,因为打交道的都是客户的工程师,工程师之间的沟通都很直接,没有什么弯弯绕绕。有能力、能把问题解决掉,什么都好说;你解决不了问题,什么都不好说。所以这是一份靠实力说话的职业,不过也有温情的一面。

    由于DSP的项目都是大型、长期并且是业界尖端的,所以遇到问题也需要花较长时间来解决,我的第一个大项目就历时近三年,我与客户一起先学习了几个月,并为此去美国培训三周。在项目进展到最忙的那三个月时,客户甚至给我办了一个临时工牌,还发了饭卡,我和客户一起吃饭上班,一起加班到深夜。

    这些年来和通信客户一起摸爬滚打,我目睹了他们一步步走上世界之巅,他们能够成功的确是有道理的,的确是靠着他们的努力和心血。他们的要求极为严苛,几万颗芯片中哪怕有一颗出现问题,也要刨根问底。面对着这样一批如此敬业且一丝不苟的工程师,我甚至也被传染了。所以他们不管提出多么严格的要求,我都能够理解,可以忍受,因为他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尽管很苛刻。有时当美国总部觉得客户的要求不太合理时,我都会尽量帮客户解释这样做的道理所在。

    通信公司的要求出奇得严格,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要比一般的终端高很多,因此在常规测试之外,有时会做一些超出我们承诺范围之内的测试。比如说本来芯片的工作温度只到零度,而客户要进行零下40度的评估,出了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虽然有些问题并不是TI的产品导致的,但客户喜欢拉上我一起分析,觉得我“够专业而且好说话”。

    当客户有问题你帮他很快解决时,他就能够信任你。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我和客户彼此建立了极深的信赖关系。客户甚至在规划下一代产品时,也会邀请我参与讨论,并且把他们的需求甚至未来的商业计划都告诉了我。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既对客户的下一代产品开发有利,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客户的需求反映到产品部门。就这样,我成为了客户眼中专业又仗义的哥们,工作起来彼此都很顺畅。

第三个愿望:成为一名专家式的FAE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我会把点滴的收获,汇总成文。截至目前,我总计发表过20多篇应用笔记和论文,其中有四篇发表在行业期刊上,成为了TI有名的paper狂人。而在2008年,我以第二作者的身份,与美国同事联合发表了IEEE会议论文,我在其中主要负责DSP算法部分,虽然最终没能去美国开会,但能在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我依然倍感荣幸。2011年3月,公司还因为这方面的表现奖励给我一个数码相机。

    做这些事,首先是因为我自己对技术确实比较感兴趣,而公司也对我的做法很认可并予以鼓励,所以让我觉得很有劲头儿。可以说TI充分满足了我对技术的喜好,但同时这也是工作的需要。就像丁刚提醒我的那样,只是通过在客户那儿解决问题的工作实践来积累经验的话,长久以往,也许你能做到合格,但很难做到优秀。

    如果将之前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甚至写成文章,就变成了自身的积累,利于及时解决今后的问题,为以后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可能你研究清楚的这些东西正好是下一个客户要问你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否则就有可能变成恶性循环,第一个问题你忙着应付客户,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解决,而当你还没有解决的时候,第二个客户的问题又来了,所以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仔细研究。

    在TI做FAE出奇得忙,但如果真想在技术方面要有比较好的发展的话,一定要擅于利用零碎的时间。出于无奈,FAE为客户解决的都是琐碎问题,也会经常被一些突发事件打断,但是中间也有一些空隙,比如当你解决了一个客户的问题,而下一个客户还没有问题的时候。当然这样的时间段是很零散的,如果将这碎片利用起来进行研究,就会有所提高。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研究DSP。下班后,除了新闻外我不看电视,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并坚持每周六在家工作的习惯。

    而TI对我的努力也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其中最大的莫过于2009年入选TI技术委员会成员。在TI,有两条成长之路供你选择,一条是管理路线,一条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就是要进入技术专家委员会,这是对你技术能力和学术能力的认可。TI技术委员会的考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工作或项目给公司带来的效益,第二是在公司内部知识的分享及帮助其他员工的成长,第三是在公司外部及产业界的影响,第四则是来自客户方的评价。

    实际上早在2006年,我就下决心要加入技术委员会,因为这是每个TI技术人才梦寐以求的,不过当时只能算觊觎,毕竟TI技术委员会成员评选要求相当苛刻。当时定下目标时,我并没有刻意按照要求去规范自己,这也许是出于工程师思维的固执,但我坚信只要做得好,理想一定能成为现实。就在我入选的那一年,我的女儿也出生了,所以那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年,也是我非常开心的一年。

    在TI,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发展,可以走管理路线,也可以走技术路线。我个人是对技术比较感兴趣,而且我不是那种会制定长远计划的人,我总是始终只看见我前面高一点的那个目标。我总是想,把现在的工作做到更好一点,达到下一个目标时,我才会看再下一个目标。所以,老婆经常说我胸无大志,但回头来看,从参加TI竞赛到进入TI、从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FAE到加入技术委员会,从为TI内部撰写应用笔记到发表IEEE论文……就在一个个小愿望实现的过程中,我一路走到今天。不过,惟一的例外就是在技术委员会这件事上我早早地定好了目标,而且我已经定好了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为TI技术委员会高级会员,我相信,这也是一定会实现的。

编辑:冀凯 引用地址:我是TI的Paper狂人

上一篇:意法半导体(ST)被Gary Smith评为全球最佳芯片设计企业
下一篇:使命与热情之我在中国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