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烈火烹油”来形容此时的突飞猛进并不为过,据估算,如今有几十个项目同时上马。这些项目争先恐后承接时代的命题,但背后有多少各取所需的急功近利?有多少盘根错节的心机纠葛,又有多少会落得一地鸡毛?
“大干快上”
不算不知道,一算确实惊人,作为高风险、大投资、长周期、回报慢的产业,为何这么多项目“甘之如饴”?
12英寸生产线
8英寸生产线
特殊工艺生产线
对于这些马力全开的生产线,到底是深思熟虑后的“细水长流”还是投机取巧式的“饮鸩止渴”?业界专家莫大康也忧心忡忡。12英寸线可能面临的问题在于市场小、竞争大,将来亏损是肯定的,因为投资太大;相对来说8英寸线投资少,存活机会多;而特殊器件要看技术水平,不知谁能活下来。
而这些“热闹”背后的一大推手是地方政府的官员要政绩,只要项目立项,出政绩,未来结果它管不了,所以胆比谁都大。有着强烈GDP情结的地方政府的身影不断晃动,与各种主动或被动、或真心或假意卷入这股浪潮中的企业人士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看似 “皆大欢喜”。因而莫大康断言,这些项目很多是鱼目混珠,有的项目缺技术、人甚至资金,但又不能说穿。
无处不在的“坑”
建设IC制造需要的投入大致可划分为人才、设备、专利授权和土地成本。由于国内很多晶圆厂基本上都是与政府合作,这方面的成本相对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而单从产线来看,目前建造一条12英寸14nm生产线投资高达100亿美元。对于更先进的工艺,投资成本更是惊人的,而且折旧成本高企。
先且不说这些投资如何到位、后续如何良性发展等等问题,单建设过程中就有诸多陷阱,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身陷泥沼”。
一位专门为晶圆厂做工程设计的业界人士告知《集微网》记者,晶圆厂建设流程很复杂,从项目策划、工厂选址、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再往后试运营,每一步都有“坑”,都需要专业的设计工程公司进行指导。
比如说选址,这很重要,要求周边不能有大的震动源、高铁、地铁等。据悉国内某12英寸生产线落地时,地方政府一定要它们用一块不太好的地,最后是董事长出面找省领导才给换了另外一地。
而且,这位人士表示,虽然工程设计费用占总成本不高,但设计本身对总成本和良性运行会有很大影响,设计好的话将使工艺布局最优、路线最优,会更省空间,会更节能。而时下地方政府的选择却是,要求所有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配套都尽可能由本地厂商来做,这种封闭的心态导致某些项目设计与施工不合理不合规,为后续的试生产与运营埋下无穷隐患,在这种本位主义环境下的产业亦很难健康发展。
从周期来看,从选址确定以后到生产试运行差不多需要两年时间,选址确定到走各种手续再到设计需6个月,打桩等基础施工一直到搬工艺设备需要14个月,再有三到四个月工艺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
但两年之后,市场形势或已生变。“理性的做法是加强研发,先小批量试产,待市场到来时再扩产能,一下子大产能折旧成本太高,会使竞争力差,并且亏损机会大。”莫大康表示。
而在终于避过前期的“险滩”之后,后续的考验接踵而来,那就是建成之后是否有足够的市场支撑,否则前期诸多的投资都会沦为炮灰。产品定位、工艺路线、资金保证、技术优势、客户拓展,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也同样一损俱损,中芯国际走过的路有多少刀光剑影,又有多少绝境逢生?联想到现在,此时风光的项目又有多少只能自求多福?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的激进与收缩总会不时上演。十多年前,中国也曾有过一轮大干快上8英寸厂的热潮,但一些再也没有出现的名字已然湮没在红尘中;经年前,全国有20多个地方政府提出要建千亿元的光伏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而彼时中国总共只有3000亿元的市场容量。产能的无序扩张和过剩,使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灭顶之灾。如今中国IC制造业的扩张却再次冲上了快车道,前方等待的将是怎样难言的宿命?
关键字:IC制造
编辑:muyan 引用地址:IC制造的“狂欢”是深谋远虑还是急功近利?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3 10:41
研究人员以低温材料制造低成本的3D IC
通常一提到 3D 晶片就会联想到采用矽穿孔(TSV)连接的晶片堆叠。但事实上,还有一些技术并未采用 TSV ,如BeSang公司最近授权给韩国海力士(SK Hynix)的垂直晶体阵列技术。此外,由半导体研究联盟(SRC)赞助加州柏克莱大学最近开发出采用低温材料的新技术,宣称可带来一种低成本且灵活的 3D 晶片制造方法。
该技术直接在标准CMOS晶片上的金属薄层之间制造主动元件,从而免除了垂直堆叠电晶体或以TSV堆叠晶片的开销。
「对我来说,令人振奋的部份在于它是一款单晶片的整合,而不是采用至今在实现3D整合时所用的晶片堆叠技术,」SRC奈米制造科学总监Bob Havemann表示,「这种方法能够以更低得多的
[半导体设计/制造]
俞正声考察厦门联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据电子消息,据新华社报道,第九届海峡论坛18日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俞正声围绕“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论坛主题阐述了五点意见。第一,深化融合发展,需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共同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两岸同胞要从“两岸一家亲”理念出发,加强交往、增进了解,逐渐化解心结,更好促进融合发展,共同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第二,深化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厚植两岸共同利益。我们愿意首先同广大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努力扩大两岸经济合作的社会效益,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第三,深化融合发展,需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
[半导体设计/制造]
美国高中生制造自己的集成电路
芯片制造的门槛越来越高,建造一座芯片工厂的费用动辄几十亿美元。但这一切并没有让 17 岁的美国高中生 Sam Zeloof 放弃制造自己的集成电路之梦。利用从 eBay 等网上商店购买到的二手设备和原材料,他尝试在车库里制作出英特尔在 1971 年发布的著名处理器 Intel 4004(目前还没有)。 他的设备包括了高温炉、真空室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其中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自一所大学,已损坏,但只需要修理下零部件就能使用。 显微镜售价 2500 美元,他说服卖家降价到比运费还低。他通过自己的博客描述了自己项目的进展,希望未来能为创客社区小批量生产芯片。
[半导体设计/制造]
市场环境仍不乐观 IC制造业仍执着前行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低谷中,IC制造业可以算是一个有目共睹的“失意者”。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国际半导体巨头纷纷剥离制造业务,连集成电路行业中最为自负的CPU企业也未能免俗。在中国,晶圆代工企业仍然是IC制造领域的主力军,面对被金融海啸吞噬的市场,他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耕耘中国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步入成熟期,有人开始对“微利时代”的到来抱有恐惧心理。其实,由于IC制造企业尤其是晶圆代工企业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在市场不景气的时期亏损也在所难免,对于近年来过惯了“苦日子”的中国晶圆代工企业而言,全行业“微利时代”的降临反倒不会带来太大的心理冲击。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上海擦亮制造新名片 加快部署集成电路产业
5月7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关情况。 申海 摄 中新网上海5月7日电 (郑莹莹)“这次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我们要花大力气联动长三角,加快部署。”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7日于此间称。 当天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根据《行动计划》,上海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制高点;要着力突破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瓶颈,解决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隐患;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
[半导体设计/制造]
集成电路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投资活跃短板犹存
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快速发展,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国内正迎来新一轮集成电路投资建厂热潮。专家认为,虽然当前投资活跃,但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依然形势紧迫,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聚焦发展。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贤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第20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上表示,2016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产值首度超过1000亿元大关,达到1126.9亿元;今年上半年,集成电路制造业继续保持良好成长势头,在全行业中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5.6%,产业规模达到571亿元。 目前国内多地正迎来新一轮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投资建厂热潮。据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预测,2016至2017年间,全球确定新
[半导体设计/制造]
完善超纯水系统提高IC制造良率
在电子工业中,集成电路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使得生产过程中超纯水的水质要求也愈来愈高。电子工厂洁净厂房设计中纯水供应是重要内容之一,各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对纯水水质、水量要求均不相同。
IC制造应关注超纯水水质
电子产品生产中纯水系统应根据原水水质和产品生产工艺对水质的要求,结合系统规模、材料及设备供应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选择。纯水系统的原水水质因各地区、城市的水源不同相差很大,有的城市以河水为水源,即使是河水,其河水的源头和沿途流经地区的地质、地貌不同,水质也是不同的;有的城市以井水为水源,井的深度不同、地域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均会千差万别;现在不少城市的水源包括河水、湖水、井水等,有的城市各个区、
[半导体设计/制造]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或出炉,集成电路等多次提到
集微网消息,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在近日公开征求意见。 为实现“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的目标,《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四大任务。以下为任务的部分内容: 一.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突破设计仿 真、混合建模等基础技术,开发应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 先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知、高性能控制、人机协作、精益 管控、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
[手机便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