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半导体大佬在中国都有哪些布局?

最新更新时间:2017-06-07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半导体  IC设计  集成电路  电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对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每年从海外进口高达2000亿美元的产品。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全球半导体TOP20的营收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大概范围在30%到60%,可以说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各大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

其中除了苹果、索尼外,其他都在中国大陆布局,包括产品开发、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公司目前在大陆的具体布局情况。

一、英特尔(Intel)

公司自1985年开始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1、英特尔中国研究院

1998 年 11 月创建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是英特尔在亚太地区设立的第一个研究机构,是英特尔全球研究与技术开发网络的重要部门。

2、2003年9月入川设封测厂

2003年9月成立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2004年2月一期项目芯片组工厂开始建设,2005 年底建成投产,产品已出口到世界各地。2005年8月二期项目开工,2006年10月工程竣工,2007 年投产。

3、英特尔亚太区研发中心

2005年9月英特尔亚太区研发有限公司在上海市紫竹科学园区正式成立——,作为一个职能完备的研发机构,它兼具先进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将为中国及全球提供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全面支持。

4、FAB68厂

2007 年 3 月 26 日,英特尔宣布投资 25 亿美元在大连市建设12英寸晶圆制造工厂,是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个晶圆厂;2007 年9月8日开工,2010年10月26日投产65 nm工艺,产品是芯片组;2015年10月21日宣布将投入55亿美元进行改造、技术升级,于2016年生产3D NAND产品。

5、90亿元入股紫光

2014年9月26日,英特尔与紫光集团发表声明,双方已签署一系列协议,旨在通过联合开发基于Intel架构和通信技术的手机解决方案,在中国和全球市场扩展Intel架构移动设备的产品和应用。英特尔将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公司投资90亿元,并获得20%的股权。此次投资预计于2015年完成。

6、与大华股份战略合作,加速物联网布局

2014年10月27日,大华股份联合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结合自身优势强强联合,围绕视频监控领域展开新的探索,加快其在物联网及智能家居行业的全面布局。

7、中国投资基金

英特尔投资设有专门针对中国的投资基金,在中国投资了数十家高科技公司。

二、三星电子(SAMSUNG)

三星在中国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在中韩还没有建交的历史背景下,经香港从中国大陆进口煤炭,这是韩国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和中国进行的第一笔贸易。

1992年8月,中韩两国建交以后,在中国的发展开始加速。三星电子1993年4月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1994年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进入中国。1995年1月,为增强在华业务,三星集团中国总部成立,1996年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1、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是三星电子独资的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工厂,主要产品有DRAM、SDRAM、Flash Memory以及System LSI等,投资总额超过3亿美元。

2、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打造西安NAND闪存园区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三星电子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于2014年5月9日正式竣工,主要生产10纳米级NAND闪存芯片(V-NAND)。一期投资额高达70亿美元。目前月产12万片,年产值突破200亿人民币。

2015年4月14日,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举行了封装测试生产线竣工投运。该项目于2014年1月开工,

2017年宣布再投资90亿美元,兴建二期工程,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2019年投产,建成后预估月产能为10万片。

三、台积电(TSMC)

1、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

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成立,建有一座8寸晶圆厂,自2004年12月试产迄今,已成功建置0.35微米至0.18微米各型工艺技术并大量投产,其主要应用为手机芯片、智能卡、电脑周边控制器、DVD控制器、LCD驱动器等,产品良率达国际水平。目前月产能接近10万片。

2、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

2016年3月28日宣布,投资30亿美元在南京江北新区建立一座12英寸晶圆工厂及一个设计服务中心。2016年7月开工,预估2018年投产,将导入16纳米工艺。初期月产20000片。

四、高通(Qualcomm)

作为全球高端手机芯片供应商,大陆是高通的主要市场。2005年Atheros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2011年高通收购Atheros。

1、与中芯、华为、IMEC组合资公司,着力开发14纳米CMOS量产技术

2015年6月23日,中芯国际、华为、高通、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签约,宣布共同投资组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新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开发下一代CMOS逻辑工艺,打造中国最先进的集成电路研发平台。新公司由中芯国际控股,华为、高通、IMEC各占一定股比,第一阶段以14nmCMOS量产工艺研发为主,未来还将研发中国的FinFET工艺。新工艺研发将在中芯国际的生产线上进行,中芯国际也有权获得新工艺的量产许可。

2、与中芯合作28纳米工艺

2015年8月12日,中芯国际宣布,其生产的28nm工艺骁龙410处理器已经成功应用于主流智能手机。这是28纳米核心芯片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重要一步,开启了先进手机芯片制造落地中国的新纪元。

3、华芯通,专攻ARM服务器

2016年1月1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合资企业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揭牌。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将专注于设计、开发并销售供中国境内使用的先进服务器芯片。合资企业首期注册资本18.5亿人民币(约2.8亿美元),贵州方面占股55%,美国高通公司方面占股45%。

4、高通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016年9月宣布成立高通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专注半导体测试,将与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合约服务提供商安靠科技公司合作,将安靠丰富的测试服务经验以及最先进的无尘室设施与高通技术公司在尖端产品工程和开发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相结合。

5、瓴盛科技

2017年5月26日,与建广资产、大唐电信、联芯科技、智路资本共同签署协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瓴盛科技(贵州)有限公司(JLQ Technology)。合资公司将专注于针对在中国设计和销售的、面向大众市场的智能手机芯片组的设计、封装、测试、客户支持和销售等业务。高通控股以现金形式对合资公司出资72,027.6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24.133%。

五、博通(Broadcom)

博通的前身是AVAGO。

2005年12月AVAGO设立安华高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从事芯片设计工作。

六、SK海力士(SK Hynix)

SK海力士在中国建有完善的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基地。

1、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

2005年4月和意法半导体合资在无锡成立海力士-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2008年3月更名,海力士-恒忆半导体有限公司,2010年9月正式更名为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2012年5月正式更名为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12英寸DRAM芯片,应用范围涉及个人电脑、服务器、移动存储等领域。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在无锡进行了多次增资及技术升级,累计投资额达105亿美元。2017年宣布将新建二期工程,总投资达36亿美元。

2、海太半导体

2009年与太极实业合资成立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2009在无锡新区开工建设,2010年2月首批封装生产线投产,2011年8月模组工厂正式投产。

3、爱思开海力士重庆

2013年7月成立爱思开海力士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从事封装测试工作,2014年7月量产,一期总投资2.99 亿美元,往后还将不断加大投资(二期、三期),提高技术、生产及质量水平。

七、美光(Micron)

美光在中国市场有重要布局,在西安设有封测工厂,在上海设有设计中心,并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设有销售和营销办事处,旨在满足快速发展的亚太市场中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为全球运营团队提供支持。

2001年设立美光(厦门)半导体有限公司(2014年已经注销);2004年设立美光半导体咨询(上海)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设立美光半导体(西安)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设立美光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从2006年开始,美光已经先后4次在西安进行投资,总投资额达到了10.16亿美元。

2005年9月美光宣布在西安投资建立封装测试生产基地。一期投资2.5亿美元,于2006年开工,2007年3月建成投产;2010年2月投资3亿美元建设二期测试基地,2011年4月投产;2013年1月,投资2.16亿美元用于三期测试产能,2013年底项目投产;2014年2月携手力成科技,新建一先进之封装项目厂房,做为未来数年力成提供美光封装服务使用,2016年3月25 日正式投产。

八、德州仪器(TI)

自1986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高度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在中国大陆设立18个分公司,同时成立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在内的4个研发中心,2011年在上海建立了一个产品分拨中心,在成都打造一个集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为一体的制造基地。

2010年收购成芯半导体8寸厂房和设备,建立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晶圆制造厂,成立德州仪器半导体制造(成都)有限公司。

2013年6月宣布未来15年内总投资高达1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的投资计划。

2013年12月收购UTAC(联合科技公司)成都公司位于高新区的厂房,进一步强化在成都的长期投资战略,并于2014年11月投产。

2014年11月6日公布新设12英寸晶圆凸点加工厂,2015年年底开工建设。

九、东芝(Toshiba)

东芝1980年在香港设立了海外分公司“东芝电子香港有限公司”,开始开展大中华地区的半导体销售业务;1988年在中国大陆创立了香港有限公司的上海分公司,以华东地区为中心正式开展业务;1996年,东芝技术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接管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业务;2002年,公司名称变更为东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随着业务进一步扩大,2012年整合北京、大连、深圳、厦门等销售公司,2014年2月正式更名为东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对东芝的半导体、存储产品事业而言,目前中国已成为最大的销售地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东芝最重要的市场。

2002年成立东芝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2016年8月注销,厂房和设备被日月光上海购得。

十、恩智浦(NXP)

恩智浦在中国市场耕耘已有三十年,最早可追溯到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00年在东莞设立封测厂,随着标准产品部门的出售,现在归属安世公司。

1、大唐恩智浦

2014年3月与大唐合资成立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专注汽车电子芯片市场。

2、恩智浦(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2月恩智浦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更名为恩智浦(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整合恩智浦中国的资源,联合上下游企业,营造生态链,通过产品创新,与中国企业合作,应对全球化竞争。

3、收购飞思卡尔

1992年摩托罗拉开始在天津开展业务,2001年开始封测业务,2004年5月1日,作为摩托罗拉半导体业务重组的一部分,飞思卡尔继承摩托罗拉所有的半导体相关业务。2015年12月恩智浦完成并购飞思卡尔。目前在天津有一座封测厂,在北京、苏州和天津有3个研发中心。

4、发力安全生态

2015年8月,恩智浦安全微控集成电路产品SmartMX2 P60获得中国银联颁发的《银联卡芯片产品安全认证证书》。

2016年2月,恩智浦与中芯国际宣布开展长期技术研发与本地化合作,进一步推动本地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升级,支持中国在金融信息自主可控方面的发展战略。

2017年4月恩智浦正式获得由国家密码管理局颁发的《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定点单位证书》,成为国家商用密码产品生产指定单位。恩智浦是首个获得该证书的国际半导体企业。商用密码是指对不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或安全认证所使用的密码技术和密码产品。

十一、联发科(MediaTek)

大陆已经成为联发科最大的市场。

2006年底收购了博动科技,改称为联发博动科技公司;

2010年8月2000万美元收购苏州傲视通,补足TD SCDMA业务;

2011年投资390万美元入股触控芯片与指纹识别芯片供应商汇顶科技,迄今持股约达 21.34%。

2014年以3亿元人民币参与上海市创业引导基金与武岳峰资本发起的集成电路信息产业基金;2015年以4950万美元投资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同年又以 4000万美元投资源科(平潭)股权投资基金;2016年先后以1.6亿美元和3175万美元投资源科(平潭)股权投资基金和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2016年以不超过1亿美金的投资与四维图新战略合作,合作拓展车用电子及车联网市场商机。

十二、英飞凌(Infineon)

西门子半导体事业部作为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自从1996年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在研发方面,英飞凌在上海、西安建立了研发中心,利用国内的人才资源,参与全球的重点项目研究;在无锡的后道生产工厂,为中国及全球其他市场生产先进的芯片产品;并以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为中心在国内建立了全面的销售网络。

英飞凌在无锡设有两家公司,分别是英飞凌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英飞凌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

1995年西门子在无锡设立封测厂,1999年更名英飞凌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从事分立器件和智能卡模块封装。

2015年10月8日,英飞凌在中国无锡的第二家工厂奠基动工。英飞凌此次投资额近3亿美元,承担英飞凌在电源管理、工业、汽车和安全智能卡市场的电子元器件及功率器件的生产线。

十三、意法半导体(ST)

意法半导体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投资建厂,现在开始发力汽车电子。中国已经成为其最大营收地。

1994年和赛格合资成立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为意法半导体提供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

2005年成立意法半导体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兴建独资封装测试厂,2008年开始投产,2013年7月宣布要在2014年底关闭该厂,整体并入赛意法微电子。

2012年8月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FAW)宣布在汽车电子技术领域进行合作,同时在一汽技术中心成立一汽—意法半导体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主要研发方向是先进的汽车电子应用。

2013年7月和长城汽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兴建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研究汽车电子技术和解决方案,专注动力总成、底盘、安全、车身、车载娱乐、新能源技术以及其它汽车应用前沿解决方案的研发。

十四、苹果(Apple)

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热卖,但其AP设计业务并没有在中国设有分支。

半导体业务投资:无。

十五、索尼(Sony)

索尼集团自1978年开始开展中国业务,但半导体业务在中国没有投资。

半导体业务投资:无。

十六、英伟达(NVIDIA)

2004年07月在成立英伟达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从事集成电路的开发、设计。

十七、瑞萨电子(Renesas)

在中国,瑞萨的业务范围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

瑞萨电子在中国的布局都和其三大股东有关。

1995年日立在苏州成立日立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2003年更名为瑞萨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所属设计开发中心从事以瑞萨科技公司MCU为主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工作,已具备独立开发包括内嵌FLASH ROM在内的MCU产品的能力。

1996年3月三菱和四通合资成立三菱四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MSSC)成立,2003年9月更名瑞萨四通集成电路(北京)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因股份变更再次更名为瑞萨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1998年NEC电子中国设立NEC电子(中国)有限公司,2010年更名瑞萨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从事芯片设计工作。

十八、格芯(GlobalFoundries)

2017年2月10日,格芯在成都宣布,在成都设立子公司格芯半导体,计划投资90亿美元建设一条12寸晶圆代工线,GF占股51%。12寸晶圆代工线分两期建设,一期0.18/0.13um工艺,月产20000片,预估2018年投产;二期为22nm SOI工艺,月产65000片,2018年开始从德国FAB转移,计划2019年投产。并将在成都设产研发中心,打造FD-SOI生态圈。

格芯在北京、上海设有设计中心,主要着重在特殊应用IC领域、各技术节点代工设计服务。

十九、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

中国是安森美半导体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1995年摩托罗拉在四川与乐山无线电合资成立乐山—菲尼克斯半导体有限公司,1999年摩托罗拉分拆,划归至安森美旗下,目前安森美持股80%;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表面封装的分立半导体元器件,如SOT23,SC59,SOD323,SC70,SC88/88A,SOD523,SC89等(GP/RF三极管,二极管稳压管,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等),主要应用于电子及电气设备、汽车行业、通讯系统、宽带数据技术、电脑和家用电器等产品。

2003年1月在上海设立安森美半导体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从半导体元器件的研发、设计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和事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区内企业间的贸易及区内贸易代理。

2003年4月设立安森美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从事半导体及电子产品的技术咨询及相关的企业管理咨询。

二十、联电(UMC)

1、和舰科技

2011年和舰科技在苏州成立,成立之初,就在业界有联电“影子工厂”之称。2003年8寸晶圆厂投产,截止2016年12月月产能为65000片。现在是联电的全资子公司。

2、厦门联芯

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厦门成立,是合资公司。2016年11月开始营运,第一期导入联电55、40奈米量产技术,2017年4月已经成功导入28纳米工艺。

3、联暻半导体(山东)有限公司

联暻半导体(山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是联电在大陆投资的专业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公司,以SoC (系统单芯片)设计服务暨IP(硅知识产权)研发为主,致力成为大陆无晶圆厂IC公司(Fabless)的最佳合作伙伴。

以上是关于半导体中-国外半导体大佬在中国都有哪些布局?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半导体  IC设计  集成电路  电子 编辑:李强 引用地址:国外半导体大佬在中国都有哪些布局?

上一篇:IPC报告详述PCB制造商技术发展趋势
下一篇:从股市看半导体市场,高通沦落 博通Nvidia崛起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45

北京燕东微电子拟以60%股权募资28亿元
    新京报快讯(记者 赵毅波)在“庆丰包子铺”混合所有制项目发布后,1月1日,新京报记者自北京产权交易所看到,另一家北京国企——北京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也发布增资项目,拟募集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8亿元,对应持股比例不高于60%。   当前,燕东微电子有两大大股东,分别是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 89.11;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89%。   据增资方案,本次增资拟引入不超过5家投资方,拟募集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8亿元,对应持股比例不高于60%。本次融资单个投资方投资金额最低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最高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增资方案显示,燕东微电子原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企业拟参与本次增资,增资价格与
[手机便携]
北京“芯高地”的“IC生活+”
什么?北京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 (IC Park)距离永丰地铁站才800米?骑着小黄车有个5分钟就够了,这也太方便了。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2016年12月31日,地铁16号线北段正式开通运营。这件事让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刚刚封顶的北京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 再次成为了焦点。因此不少有意向入驻的 企业 的天秤正进一步向这里倾斜。 截至目前,园区已经吸引了包括国际化存储器芯片设计 企业 ——兆易创新、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设计 企业 ——兆芯、国产自主可控高端芯片及配套解决方案提供商——文安智能、计算机视觉领域产品研发企业在内的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入驻。之所以这个园区可以吸引众多知名企业,也是与其提供的称心 环境 和
[嵌入式]
韩国正建立自己的氟化氢生产线,日本是自掘坟墓?
据韩媒etnews报道,业内专家指出,韩国已经分别找到了应对日本限制三种关键半导体材料出口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解决方案。一旦韩国工业形成稳定供应体系,日本工业将遭到现行监管规则的反噬。 来自韩国半导体行业的高级官员表示,韩国几乎已经准备好了供应氟化氢的解决方案,即使在日本政府的监管下,韩国的半导体工厂都不会停止生产。 据了解,韩国产业应对的短、中、长期解决方案分别为:确保库存量、供应商多元化以及产品本土化。 一位韩国材料业的代表指出,韩国半导体厂计划从本月底开始全面实现供应商的多样化。可以看到日本氟化氢的替代品将会在通过测试后被使用,“尽管仍需要进行最终评估,但如果没有任何大问题,将会对其生产进行替换。” 报道
[嵌入式]
韩国正建立自己的氟化氢生产线,日本是自掘坟墓?
黄金时代的PCB不受待见,各地如何选择引入半导体厂商?
    两年前,深圳某家PCB厂商想在合肥半导体产业园区落户,扩建新厂,实现产能转移;不料,合肥半导体产业园区经过调研之后,婉言拒绝了深圳这家PCB厂商的落户请求。 一年前,以深圳为中心的泛珠三角地区的PCB厂商开始大规模迁移,向江西、湖南、湖北、重庆等地中部地区转移,不少PCB小厂开始被淘汰或被兼并,整个PCB产业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国内集成电路热潮席卷,不少二、三线城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如火如荼,各地半导体产业园推进企业入驻蔚然成风,可是,以PCB为代表的厂商并不受这些产业园的欢迎。 如今,中国制造面临产业升级,作为制造升级战略高地的芯片产业如沐春风,各地半导体产业园都想引进优质创新的IC企业,可承载板PCB却“一退再退”
[手机便携]
三星半导体事业1Q大亏4.58万亿韩元 集团研发投资再创新高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2023年第1季半导体事业出现4.58万亿韩元(约34.1亿美元)亏损,不过得益于手机及家电领域收益性获得改善,勉强维持营利。 此外,即便面临低迷市况,研发投资仍创下历史新高也受到关注。 综合三星、韩媒ET News、Money Today等消息,三星稍早发布2023年第1季财报,营收为63.7万亿韩元,营业利益为6,400亿韩元,分别年减18.1%和95.5%。 负责半导体事业的三星半导体暨装置解决方案(Device Solutions;DS)2023年第1季营收为13.73万亿韩元,亏损4.58万亿韩元。在主力事业存储器领域,DRAM受服务器等客户库存增加影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三星<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事业1Q大亏4.58万亿韩元 集团研发投资再创新高
IGBT的常识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IGBT管简介 IGBT管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so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的简称,它是80年代初诞生,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复合电力电子器件IGBT管是由MOSFET场效应晶体管和BJT双极型晶体管复合而成的,其输入级为MOSFET,输出级为PNP型大功率三极管,它融和了这两种器件的优点,既具有MOSFET器件输入阻抗高 响应速度快 热稳定性好和驱动电路简单的优点,又具有双极型器件通态电压低 耐压高和输出电流大的优点,其频率特性介于MOS-FET与功率晶体管之间,可正常工作于几十kHz频率范围内,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较高频率的大、中功率应用中占据了主导
[电源管理]
半导体行业加速资本化,目前IPO排队中有20余家半导体公司
截止7月底,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41家,其中已经通过发审会批准的有59家,未通过批准且正常待审的企业有549家。而在这些企业中,半导体产业公司有超过20家,国内半导体市场正加速资本化。 1、力芯微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63.86% 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芯微”)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在上交所上市发行不超过1600万股,不超过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本次公开发行新股拟募集资金,扣除发行人发行费用外,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电源管理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智能接口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3.17亿元。 报告期内,力芯微研发了四大类多系列的芯片产品线,覆盖电源管理、智
[半导体设计/制造]
IC在后摩尔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后摩尔时代的特点    随着工艺线宽进入几十纳米的原子量级,反映硅工艺发展规律的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最终将难以为继。于是,在后摩尔时代,充分利用成熟的半导体工艺技术,在单个芯片上实现更多功能与技术的集成已成为IC技术最重要的关注点,系统芯片(SoC)的出现意味着IC已经从当初的电路和规模集成,发展到信息时代的知识集成。这种转变将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首先,IC发展到系统芯片,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着IC设计行业自身的组织结构。SoC需要将特定电子系统所包含的各项专业技术集成到单个芯片上实现,需要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融合。IC设计已扩展到系统算法设计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IC</font>在后摩尔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