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碳运算元件可望取代硅晶体管

最新更新时间:2017-06-15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硅晶体管  全碳运算元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科学家提出一种完全用碳制成运算元件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可能制造出更小、效率更高的新型晶体管,取代目前的硅晶体管,大大提升计算机性能。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由于硅基半导体发展面临瓶颈,研究人员正积极研究替代方案,例如以电子的自旋属性为基础,用石墨烯等碳材料制造集成电路的基本运算组件——逻辑门。但此前还没有人成功地使这种新型逻辑门实现有效的“级联”,即能把信号依次传递下去的结构。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校区的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提出一种全碳自旋元件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级联效果,而且能在没有物理接触的情形下“无线”传递信号。

  这个方案使用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带两种碳材料,后者指宽度小于50纳米的石墨烯条带。电子流经碳纳米管形成电流,电流产生磁场,影响附近的石墨烯纳米带里的电流,实现多个逻辑门之间的级联。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石墨烯纳米带之间的通信是由电磁波进行的,不像硅半导体那样通过电子流动实现,通信速度会快得多,时钟频率有可能达到太赫兹(每秒一万亿次)的级别,这比当前主流计算机快1000倍。另外,新元件能打破硅晶体管无法超越的极限,实现小得多的尺寸。

  这个设计方案仍处于蓝图阶段,研究人员计划下一步制造出原型器件,检验其效率。

    以上是关于半导体中-全碳运算元件可望取代硅晶体管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硅晶体管  全碳运算元件 编辑:李强 引用地址:全碳运算元件可望取代硅晶体管

上一篇:苹果晋升一线芯片厂商 或有机会颠覆高通领先优势
下一篇:台湾地区只剩半导体产业还在投资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45

纳米晶体管在性能上首次超越晶体管
   科技日报北京9月5日电 (记者聂翠蓉)据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官网近日报道,该校材料学家成功研制的1英寸大小碳纳米晶体管,首次在性能上超越硅晶体管和砷化镓晶体管。这一突破是碳纳米管发展的重大里程碑,将引领碳纳米管在逻辑电路、高速无线通讯和其他半导体电子器件等技术领域大展宏图。 碳纳米管管壁只有一个原子厚,是最好的导电材料之一,因而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晶体管材料。碳纳米管的超小空间使得它能够快速改变流经它的电流方向,因此能达到5倍于硅晶体管的速度或能耗只有硅晶体管的1/5。由于一些关键技术挑战无法攻克,碳纳米晶体管的性能表现远远落后于硅晶体管和砷化镓晶体管,无法在计算机芯片和个人电子产品中得到运用。 而最
[手机便携]
运算元件可望取代晶体管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美国科学家提出一种完全用碳制成运算元件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可能制造出更小、效率更高的新型晶体管,取代目前的硅晶体管,大大提升计算机性能。   由于硅基半导体发展面临瓶颈,研究人员正积极研究替代方案,例如以电子的自旋属性为基础,用石墨烯等碳材料制造集成电路的基本运算组件——逻辑门。但此前还没有人成功地使这种新型逻辑门实现有效的“级联”,即能把信号依次传递下去的结构。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校区的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提出一种全碳自旋元件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级联效果,而且能在没有物理接触的情形下“无线”传递信号。   这个方案使用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带两种碳材料,后者指宽度小于5
[半导体设计/制造]
如何使用万用表来判断晶体管管还是锗管
  硅管和锗管在特性上有很大不同,使用时应加以区别。我们知道,硅管和锗管的PN结正向电阻是不一样的,即硅管的正向电阻大,锗管的小。利用这一特性就可以用万用表来判别一只晶体管是硅管还是锗管。   判别方法如下:   将万用表拨到R*100挡或R*1K挡。测量二极管时,万用表的正端接二极管的负极,负端接二极管的正极;测量NPN型的三极管时,万用表的负端接基极,正端接集电极或发射极;测量PNP型的三极管时,万用表的正端接基极,负端接集电极或发射极。
[测试测量]
如何使用万用表来判断<font color='red'>晶体管</font>是<font color='red'>硅</font>管还是锗管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