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注定将是我们深刻铭记的日子!”这个日子之所以让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由衷激动,是因为,旨在推动我国抢占全球量子信息技术制高点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于昨天上午正式成立。薛其坤院士还顺利当选研究院院长。
具有百年历史的量子科学,是科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中,量子信息科学已经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和整个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变革的核心推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北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学科布局、最强的研究队伍、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和技术资源。
当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无疑,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成立,将为北京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研究院成立当天下午,市政府就“登门”组织召开加快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工作座谈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李树深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慧彬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皮明勇等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研究院未来发展。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签署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六方将本着“战略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从建立存量资源整合与新增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双聘机制、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任务落地研究院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研究院建设。
研究院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等任务,产出一批世界级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争取早日纳入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探索形成有利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研究院诞生,推动研究院科研成果在“三城一区”转化落地。
薛其坤介绍,研究院长期目标是,瞄准世界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学前沿和国家在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战略急需,在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和量子器件精准测量等方面重点研发。将推翻“围墙”,让各单位部委在全新的高度上共建研究院,并对国内外开放。
在座谈会上,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强调,
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落实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优势和职责使命。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要推动形成好机制,打通“围墙”,加强各研究单位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形成学科交叉研究机制。要提供好服务,优化户籍管理、住房保障、医疗待遇、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要素融合。要创造好环境,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集聚全球顶级人才和优秀科研团队;着眼长远,创造有利于年轻创新创业者成长的环境,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科技人才。
知多一点
首任院长薛其坤
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北卡莱罗那州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2005年到清华大学工作,2013年5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学、自旋电子学、拓扑量子物理和高温超导电性等。
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和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等荣誉。
研究院有啥新机制?
研究院是由北京市政府发起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不核定人员编制。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在运行机制上,积极在人才双聘、存量资源整合、知识产权共享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保障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
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打破原有的科研单位人员编制化、工资额定化的模式,实行与国际科研机构接轨的人员聘用制、薪酬灵活化等模式,引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全职、双聘方式参与研究院工作,推动人才自由流动。
建立存量与新增资源的协同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尝试现有资源虚拟化共享,整合现有资源并提升使用效率。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知识产权形成的收益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并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设立量子信息研究与成果转化基金,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何为量子信息科学?
由物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量子信息科学主要包括量子电子信息科学、光量子信息科学和生物光子信息科学。
事实上,量子科学和技术已经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广为使用的计算机、手机、互联网、时间标准和导航,包括医院里的磁共振成像等等,无一不得益于量子科学和技术。未来,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最终将把人类社会带入到量子时代,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安全的数据通信,以及更方便和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华工科技拟投6000万元参设光芯片公司
下一篇:北京理工大学磁性纳米半导体论文登陆《自然》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3 00:01
- AMD 推出第二代 Versal Premium 系列:FPGA 行业首发支持 CXL 3.1 和 PCIe Gen 6
- SEMI:2024Q3 全球硅晶圆出货面积同比增长 6.8%、环比增长 5.9%
- 台积电5nm和3nm供应达到"100%利用率" 显示其对市场的主导地位
- LG Display 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可扩展 50% 的可拉伸显示屏
- 英飞凌2024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和利润均有增长; 2025财年市场疲软,预期有所降低
- 光刻胶巨头 JSR 韩国 EUV 用 MOR 光刻胶生产基地开建,预计 2026 年投产
- Imagination DXS GPU 已获得ASIL-B官方认证
- arm召开2025二季度财报会,V9架构继续大获成功
- 新思科技携手ZAP亮相2024进博会:助力全球首创无屏蔽放疗手术机器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