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英伟达首席科学家:解码AI芯片战局

最新更新时间:2018-01-30来源: 智东西关键字:英伟达  AI芯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英伟达又涨了。


从2017年1月底以来,英伟达的股价又从108美元一路飙升至240多美元,翻了一倍有多。而英伟达股价一飞冲天的背后,正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兴盛崛起、发展壮大的缩影。


英伟达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及时布局CUDA、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不断完善打造软硬件生态等,这些一个个具体业务的背后,核心是对世界科技进展的战略性前瞻与决策;只有及时预判到了下一个技术热点,才能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积极抢占先机,乃至最终引领行业。


这一切的背后,英伟达CEO黄仁勋自然是一个重要决策者;而除了他之外,另一个角色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英伟达首席科学家兼NVIDIA Research高级副总裁,Bill Dally博士。


在EmTech China大会结束后,智东西与Bill Dally博士进行了一场一对一的深度专访,不仅详细解读了英伟达在云与端方面的战略布局,还聊到了目前火热的AI芯片话题——Dally博士认为,目前云端AI芯片巨头地位难以撼动,终端侧的AI芯片是各类初创公司的机会所在。此外,他还提到了英伟达的几个重点关注AI项目、以及中美两国科技力量的相似与差异性等。


除了担任英伟达首席科学家、负责把控公司整体技术战略发展外,Dally博士同时还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IEEE和ACM的会员;在2009年就任英伟达之前,他还曾担任过MIT、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在这众多光环萦绕之下,是一个睿智、幽默、思维极其敏捷、并且语速飞快的科学家——语速飞快是什么概念呢?当天速记的小姐姐拜托我千万要让Dally博士慢点说,因为实在记不住……


云端芯片格局难以撼动,端智能AI芯片成机会所在


最近半年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重心逐渐从云端向终端转移,相伴而生的是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的全面崛起。智东西已历经数月对人工智能芯片全产业链上下近百间核心企业进行报道,范围不仅涵盖英伟达、谷歌、英特尔等科技巨头,还有众多如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Graphcore等国内外AI芯片初创。


按照应用场景,AI芯片可以简单地分为用于云端服务器机房等地的云AI芯片,以及用于端智能设备、IoT设备的端AI芯片。


Dally博士认为,现在云端AI芯片发展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于,在提供高性能计算的同时,让芯片保持处理新兴AI模型和算法的灵活性,这些任务需要一个通用的可编程平台和专门的指令来完成。


而在端侧AI芯片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计算的灵活性并不那么重要,但终端侧所带来的效率、功耗等制约因素是更大的挑战。


在云方面,英伟达以Volta系列为首的GPU产品专为云服务机房打造,并且推出了cuDNN,TensorRT等软件服务完善AI生态;目前英伟达的GPU支持如TensorFlow、Caffe等所有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


在端方面,英伟达则推出了16nm的AI芯片XAVIER、自动驾驶平台DRIVE PX,并且开源了DLA深度学习加速器项目,厂商可以免费下载这个专为IoT设备设计的AI架构,自己打造低功耗的AI芯片。


Dally博士说,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落地到各种终端设备上,比如汽车、电器、机器人、甚至是灯泡上,让它们变得智能起来。端智能的大势所趋自然毋庸置疑,但云智能也不会被取代,未来AI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云+端共生的系统。


而当谈论到如深鉴科技、Graphcore等这些国内外新兴AI芯片初创企业是否会与英伟达形成竞争关系时,Dally博士坦然表示,“是的,他们是竞争对手,但是竞争是健康的,英伟达正在努力保持其领先地位。”


不过他同时也提到,目前用于云端数据中心的芯片市场已经较为成熟,各类巨头纷纷有着扎实的积累,较难撼动格局。AI芯片初创公司(及AI初创公司)更适宜将重心放在终端应用上,尤其是未来的IoT设备,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巨大,是初创企业的机会所在——当然,在这些领域里,如何收集到足够的可用数据成了初创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大公司往往凭借着自身平台积累下大量数据,这些是初创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


人工智能对于很多公司、很多行业都具备颠覆性的力量,大公司如果反应不够及时、又或是做错了某些决定,则很可能在这一波技术浪潮中落后、甚至失败。


三大重点关注AI项目:自动驾驶、新一代芯片、神经网络简化


作为首席科学家,Dally博士与英伟达公司中的众多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当智东西询问到最近最关注的是哪几个项目时,Dally博士给出了几个答案:


1)自动驾驶平台


2)新一代深度学习加速器


3)神经网络的压缩与简化


关于自动驾驶,Dally博士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自动驾驶其实就像一场游戏,但与AlphaGO这种一输一赢的游戏不同,在这个游戏里你要保证所有车都不能输,但与此同时你也要和别人竞争,谁最快到达终点。”


与此同时,机器还要像德扑游戏一样学会“察言观色”,准确地给对面的玩家(司机)分类,这个人究竟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是刻薄的还是友好的?如果我超车的话他是会退让还是不让?等等。


至于新一代深度学习加速器项目,则包括了Dally博士及团队为人工智能算法处理所设计的一个新型架构,这一项目目前进展非常好,但是涉及新一代产品的发布,不方便透露更多。


神经网络的压缩与简化则是一个学术界与工程界都在研究讨论的重要问题。目前的深度神经网络普遍较大,无论是在云端还是在终端,都会影响网络速度,增大功耗。


在演讲与采访中Dally博士都提到了这一领域的两大研究方向:一个是降低计算精度(比如从32比特到8比特),另一个则是剪枝(Purne)先构造好整个算法网络,然后再尝试消除多余的节点,压缩网络大小。


此外,Dally博士还提到,英伟达的机器人团队前阵子开始了一个机器人协作工作室,在一个厨房大小的空间里,让机器人和人类协作,目标是最后成功地做出一顿饭来。


不过,目前机器要达到人类希望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对人类来说很简单的动作——比如打开抽屉——对于机器来说有困难,因为他们往往缺乏常识判断,当面前有个水瓶时,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下意识地绕开这个瓶子。


除了自动驾驶、机器人、深度学习这类业务外,对于一些吸引人注意的新兴项目,Dally博士也会带领着一小队英伟达科学家组成“特工小组”来研究这个问题,比如前阵子他们就组了一个专攻量子计算的科学家小分队,一群科学家花了六个月时间读论文、解方程、拜访业内人士,力求全面了解这一领域。


研究得出的最后结论是量子计算离我们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至少接下来10年内不会大规模应用,现在机器的量子比特太不稳定且噪声太大。智东西也在不久前的(量子计算机有多可怕 一秒破译全世界所有密码!)一文中介绍了目前世界范围内量子计算的发展脚步。


中美两国的AI芯片初创企业非常相似


正如上文提到,目前国内外的AI芯片领域正在逐渐升温,众多AI芯片初创企业开始陆续涌现——这些国内外不同企业的创始人们有很多都是Dally博士或是其好友的学生,与他都保持着良好的联系,这次来中国Dally博士也去了不少企业与学校演讲参观。


对于中美AI及AI芯片初创企业,Dally博士认为他们有着非常高的相似之处,一间硅谷创业公司与一间北京创业公司很可能在用着相似的方法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而这一情况在中美各个科技巨头上也是如此。


Dally博士说,他第一次来中国是2000年的时候,那时中美间的科技力量差异还是较大。但是随着这十几年的发展,在人工智能这些前沿科技上,中美之间的技术差异已经非常之小。


学术领域与工业领域研究的三大区别


此外,Dally博士除了身为英伟达首席科学家外,还身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斯坦佛大学的教授等学术职位。在智东西问到学术研究与工业领域研究最大的区别有哪几点时,Dally博士给出了三个答案:研究领域、研究深度、以及资源。


在行业中,研究人员通常要将研究的领域限制在对公司有利的领域,而较少探究对公司“无用”的科技,比如宇宙起源。不过对于Dally博士来说,他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正好与英伟达密切相关,这其实也是一开始Dally博士选中英伟达,而没有接受来自谷歌等其他科技巨头的offer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在学术研究领域,很多学者研究一个东西的最终目的是发表论文,可论文即使发表了,这项技术也不一定能应用在实际,因为很多问题其实都没有得到解决。而在行业中,研究人员需要跟进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技术成熟到足以落地应用。


第三则是资源配置,在美国,至少30多年来,学术研究经费一直在不断下降;而科技公司们拥有更好的资源——人才、计算机、仪器等。


不过,AI人才招募是一个如今产业界都在头疼事情,英伟达也不例外。对于产业界来说,吸引这些AI人才的绝不仅仅的薪资待遇,有时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并且保证软硬件研究资源的齐全,让他们能顺利地研究并解决问题。


结语:人工智能竞争进入白热化,2018拼市场


在人工智能领域,英伟达绝不仅仅是一个提供芯片的硬件玩家。在过去的十年间,以GPU为代表的硬件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海量的计算能力,随后英伟达又通过cuDNN、TensorRT等一些列AI软件完善生态,进而推动了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的全面兴起——无论是英伟达的股价还是市场声量都体现了这一点。


对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更是缩短中西科技差异的罕有机会。除了国家积极推出响应政策外,各类市场、资本、初创、巨头也纷纷应声而起,占据各类AI应用赛道——这其中,AI芯片又扮演了一个人工智能“从软到硬”落地的重要环节。


随着2018年的开始,人工智能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公司已经从一开始的拼技术、拼履历、拼大牛,陆续进入到拼行业、拼落地的实干阶段了。初创公司们的第一批人工智能芯片也将在今年面世,人工智能将进入市场验证阶段,抢占市场成了2018年AI企业们的关键目标。

关键字:英伟达  AI芯片 编辑:王磊 引用地址:对话英伟达首席科学家:解码AI芯片战局

上一篇:12英寸硅晶圆缺货持续至明年,供应厂商仅限5家
下一篇:三星拓展ASIC市场,开始生产比特币挖矿芯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3 00:03

半导体行业的“反潮流”:人工智能如何定义下一代芯片
某种意义上说,过去 50 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成为人类计算革命的燃料来源。 从概念上看,半导体又被理解为芯片,是一种高度小型化的电子产品,它可以非常快速地完成大量数学运算,利用这种计算可以在现实物理世界里完成目标。 简而言之,芯片是为我们的电子设备的大脑。它们帮助计算机和其他机器评估替代品,为电话、计算机、汽车、飞机、互联网提供计算能力。 半导体是在硅晶片上制造的非常复杂的物体。 这些晶圆的制造非常昂贵,前期投资需要数十亿美元。人类社会过去 60 多年的伟大技术奇迹之一,就是不断缩小芯片尺寸并不断提升计算性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摩尔定律」。 在这个行业,能够生产制造半导体的公司屈指可数,而且由于技术复杂,导致建造半导体工厂的成本
[安防电子]
半导体行业的“反潮流”:<font color='red'>人工智能</font>如何定义下一代<font color='red'>芯片</font>?
李开复加持,AI芯片能否撑起比特大陆的IPO之旅?
集微网消息,关于比特大陆终止IPO的传言热度还未消退,9月26日晚间,港交所正式公开披露了比特大陆IPO招股书,此事最终迎来实锤。 从比特大陆招股书发现:公司近三年又一期内的营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从2015年约1.37亿美元飙升到2017年约25.18亿美元。截至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陆收入28.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74亿美元增长了936.6%,本期内净利润7.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0.83亿美元增长加了794.8%。 不过在收入和利润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比特大陆的一些重要指标开始出现下滑;比特大陆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4.5%、48.2%、36.2%,呈逐年递减态势。 这样的
[手机便携]
存算一体铸未来,亿铸科技入选中国AI芯片企业50强
2022年08月30日,中国上海 – 近日, 存算一体AI大算力芯片技术行业引领者亿铸科技亮相GTIC 2022全球AI芯片峰会,并入选「中国 AI 芯片企业 50 强」榜单。 亿铸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熊大鹏博士在该峰会存算一体芯片论坛发表了题为“基于ReRAM的全数字化存算一体大算力芯片技术”的演讲。 GTIC 2022全球AI芯片峰会由智一科技旗下芯东西、智东西公开课联合主办,以“不负芯光 智算未来”为主题 ,邀请了来自AI芯片产业链头部公司、创新企业的决策者、创业者、技术精英与学术领袖、知名投资人共聚一堂,围绕AI芯片的架构创新、设计挑战、落地应用与未来趋势进行分享和探讨。27日上午,2022「中国AI芯片企业50强
[半导体设计/制造]
存算一体铸未来,亿铸科技入选中国<font color='red'>AI</font><font color='red'>芯片</font>企业50强
传软银获英伟达4.9%股份价值40亿美元 成第四大股东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4日午间消息,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软银已经悄然买入价值40亿美元英伟达股票,成为该公司第四大股东。   软银上周六宣布Vision Fund获得930亿美元融资时就曾披露其持有英伟达股票,但并未透露具体金额。倘若该公司持有4.9%的英伟达股票,对应的市值刚好为40亿美元左右。而根据美国的监管规定,4.9%的持股比例不必公开披露。   持有英伟达股票符合软银创始人孙正义的计划:他希望在未来10年成为全球科技行业最大的投资者,并且开始大举下注人工智能等新兴趋势。在创始人黄仁勋的领导下,英伟达已经成为机器学习芯片领域的领导者,数据中心和汽车等许多领域都在使用这种技术。   软银发言人马
[半导体设计/制造]
地平线发布新一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搭载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二代
车载 AI 芯片是人工智能行业的珠穆朗玛,也是 自动驾驶 实现大规模落地的前提。 日前,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对外宣布,将在2020美国CES上发布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新一代版本,同时还将展示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二代以及一系列智能驾驶落地成果。 据介绍,这款车规级AI芯片搭载地平线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计算架构BPU2.0(Brain Processing Unit),可提供超过4 TOPS(万亿次每秒)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为2瓦。 与此同时,征程二代能够灵活地实现多类AI任务处理,对多类目标进行实时检测和精准识别,满足自动驾驶视觉感知、视觉建图定位、视觉ADAS等智能驾驶场景的需求,以及 语音识别 ,眼球
[汽车电子]
地平线发布新一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搭载中国首款车规级<font color='red'>AI</font><font color='red'>芯片</font>征程二代
解决两大难题 英伟达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分析
2019年底,在GTC China 2019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用了超过两小时的时间,向公众介绍了自家最新的自动驾驶平台NVIDIA DRIVE AGX Orin,与平台一同发布的,还有一款支持L5自动驾驶功能的芯片——Orin。 从Tegra系列芯片发布伊始,英伟达就特别喜欢用DC或是漫威超级英雄的名字命名芯片,继Kal-El(超人)、Wayne(蝙蝠侠)、Grey(凤凰)、Logan(金刚狼)、Erista(金刚狼之子)、Parker(蜘蛛侠)和Xavier(X教授)之后,最新的Orin(海王的亚特兰蒂斯语名字)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自动驾驶安全是底线 此次发布的自动驾驶平台主要优势体现在两个方
[汽车电子]
解决两大难题 <font color='red'>英伟达</font>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分析
Unity中国携手NVIDIA打造下一代智能座舱新体验
6 月 8 日 Unity Open Day 北京站顺利举行。作为全球领先的实时 3D 内容创作工具,Unity 技术开放日不仅为中国创作者群体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践行了“用户至上”的企业价值观,还通过 40 余场精彩分享,为开发者提供了前沿技术趋势、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 在 40 余场专题演讲以外,Unity 还在外场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其中 Unity 联合 NVIDIA,展示了首次在 NVIDIA DRIVE Orin 平台上运行的Unity 汽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3.0,通过与 Unity 编辑器的强强联合,NVIDIA DRIVE Orin 强大的一芯多屏能力可以同时流畅运行车道级的 3D 导航与《原神》游戏,并无
[汽车电子]
Unity中国携手<font color='red'>NVIDIA</font>打造下一代智能座舱新体验
智能AI语音芯片在智能马桶上的应用
近年来AI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在卫浴行业,AI智能卫浴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标志着中国逐步迈入AI智能的新时代。而马桶早已成为高科技的改造对象,内置语音识别模块,可以自动识别用户声音,当您靠近马桶的时候,可以使用唤醒词命令它来打开马桶盖,或者是冲厕所,全程不弯腰、非接触式语音控制功能,让您享受舒适智能的如厕体验。 九芯电子是一家专注于语音芯片科技领域、集成电路方向、人机交互技术方面的研究及控制等软硬件设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推出了颇受好评的NRK330X系列语音识别芯片(NRK3301、NRK3302)。 NRK330X语音模块离线语音控制方案实现了高可靠的唤醒识别率、更远距离的唤醒、更低的唤醒率、更丰富的语音控制指令条
[嵌入式]
智能<font color='red'>AI</font>语音<font color='red'>芯片</font>在智能马桶上的应用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