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牛鼻子”,一个重大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不言而喻。纵观今春全省各地项目集中开工热潮,一个鲜明转变引人关注——项目不再一味追求数量之多、体量之大,而是向着质的“高”与“新”攀升。
仍是“项目为王”,但这个“王”的含金量变了!
创新引领,从“引项目”到“引研发”
烟花三月,苏州高新区处处“春潮涌动”。2月26日,位于枫桥街道的白马涧自然风貌片区,投资120亿元的华大生命健康小镇打下了第一根桩。不久前,苏州市制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2018至2020年,重点聚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一批高新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引项目”先“引研发”,去年以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揭牌,21家大院大所等创新载体在高新区安家落户。
3月初,南京市各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轮开工项目中,专门列出“新型研发机构”统计指标。例如,雨花台区一举招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网络安全研究院、江苏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南京自主实时操作系统技术研究院、智慧基础设施(南京)技术研究院4个新型研发机构,这些研究院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将打造一批网络安全、三维智能制造、无线传感等产业集群。
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创新动能,大江南北步调一致。节后开工,盐城迅速列出“高质量发展”科研清单——今年拟签约和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项以上,支持企业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探索离岸研发新模式,在上海设立盐城科创中心,实现科技研发在上海、成果转化在盐城;常州的中汽研常州研发创新中心等4个科研平台项目列入“省重大”;淮安计划实施100项重点技改项目;泰州国科大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力争投入运营;宿迁支持企业与“双一流”大学共建企业研究院;扬州列出43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予以重点推进……一批批研发项目在江苏大地遍地开花,创新如“芯片”一般深深植入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当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一处处火热的开工现场,新的发展理念凝聚共识,深入人心。
脱虚向实,从“要做大”到“要变强”
“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 “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十九大后习总书记首次调研来到我省时,格外关注实体经济发展。
从“做大”到“做强”,发展理念的转变在项目建设一线化作实际行动。3月17日,记者在徐工集团的智能制造示范线上看到,两台数控加工机床泰然自若地给“手下”下达指令。“收到!”机器人A立马作出抓取工件的反应,马不停蹄地送往等候多时的移动式AGV小车上,AGV小车收到工件后将其运送给机器人B,工件送进机床加工生产后再由机器人抓取至下一道工序,最终由机器人A操作入库。“2017年,徐州出台装备与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8年,我们将重点推进徐工大型矿山机械智能化制造、淮海控股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构建‘6+6’先进制造业体系。” 徐工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省各地朝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跑出加速度。今年,以“天鲲号”“龙源振华3号”和两万标箱超级货轮为代表的南通船舶海工制造,正向着特种船舶、智能船舶和豪华邮轮的“蓝海”扬帆远航;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猛;盐城继续做强“一部车”,实施沈阳机床智造谷等一批机械装备产业高端项目;连云港今年重点推进中复连众海上风力叶片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设……
“实现江苏制造业从大到强,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省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今年我省将通过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江苏制造向着江苏创造、智造,江苏速度向着江苏质量、效益的华丽蝶变。
开放共享,从“谋一隅”到“谋一域”
3月18日,尚华启东生物制药科创中心工地内塔吊林立、车来车往。项目经理孙大鹏介绍,项目一期投资约10亿元,计划今年逐步投入运营。这片位于崇启大桥北翼东侧、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土地——启东高新区,已成为南通全面接轨上海的示范区,目前82%的产业项目来自上海。而崇启大桥北翼西侧,面积约95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也在快速崛起一座对接服务上海的活力新城——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其主要功能为承接上海张江地区科创资源的转移。如今,南通每年从上海引进产业项目200个以上,投资额超过300亿元。
南通如此,全省亦然。各地统筹布局重大项目时,已然跳出传统“GDP思维”,更加注重从“谋一隅”到“谋一域”。
2月28日,盐城召开全市现场推进会,在全市开展“产业项目载体提升年”活动并出台相关《意见》,要求坚持新理念,努力在项目推进、园区载体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依托307平方公里“上海飞地”做好“大上海”文章——推动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加强与上海临港集团、光明集团战略合作,加快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
近日,淮安高新区的台资项目德淮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一期进入试生产阶段,年产24万片的12英寸晶圆厂15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建成,厂房内近百台套设备已安装到位。据悉,德淮半导体一期项目已完成投资90多亿元,今年6月实现量产。作为我省台资高地,淮安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淮安计划引进台资项目100个以上,加快淮台产业融合发展。
放眼全省各地,重大项目建设已不再是“你多我少、你争我抢”的零和博弈,而是定位清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正和竞争。
- 英特尔中国正式发布2023-2024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 贸泽电子与Analog Devices联手推出新电子书
- AMD 推出第二代 Versal Premium 系列:FPGA 行业首发支持 CXL 3.1 和 PCIe Gen 6
- SEMI:2024Q3 全球硅晶圆出货面积同比增长 6.8%、环比增长 5.9%
- 台积电5nm和3nm供应达到"100%利用率" 显示其对市场的主导地位
- LG Display 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可扩展 50% 的可拉伸显示屏
- 英飞凌2024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和利润均有增长; 2025财年市场疲软,预期有所降低
- 光刻胶巨头 JSR 韩国 EUV 用 MOR 光刻胶生产基地开建,预计 2026 年投产
- Imagination DXS GPU 已获得ASIL-B官方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