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中国合资背后 中国芯第一次“突围战”

最新更新时间:2018-05-14来源: 虎嗅网关键字:arm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芯第一次“突围战”                                            

这是一次关系到未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合作”。


上周,一则简短而“有力”的消息传来,ARM中国合资公司已于4月底正式运营,中方投资者占股51%,ARM占股49%,这家新公司将接管ARM在国内的所有业务。考虑到上个月国内因为某兴事件才全国沸腾了一番,此时开始正式运营,可谓一个“完美时机”。


那么究竟全球半导体“隐形巨头”ARM为什么会接受中资注入、成立合资公司?这件事对于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来说又意味如何?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


合资的6个实际情况


此前流出的ARM中国集资PPT



1、“中资”注入确有其事


ARM中国分公司,之前为ARM英国母公司独资,通过“中资注入”,已经变为合资公司。双方持股比例为:中方 51%、ARM 49%。


此前流出的ARM中国集资PPT


2、ARM中国和ARM母公司的新关系?


ARM最关键的相关专利,均集中在ARM母公司手上,被注资的ARM中国分公司没有直接拥有这些专利的所有权。据作者了解,ARM中国原有的高层都是华人,而且都服务很长时间,团队相对稳定,估计注资将不会影响ARM中国的实际运营。


但之后与中国相关的所有业务,将由ARM中国来开展,中国合资公司将“自负盈亏”。


另据虎嗅从知情人士了解到的情况,未来ARM中国方面研发的技术产权将留在合资公司。


ARM中国官网


3、新ARM中国的公司目标


只要打开ARM中国的新首页,你就会看到这样两段话: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依托ARM世界领先的生态系统资源与技术优势,立足本土创新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集成电路核心知识产权开发与服务平台,支持并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作为ARM公司在中国IP业务的总部,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将向总部设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开展集成电路知识产权(IP)的授权与技术服务;并结合中国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基于ARM技术的IP与标准,赋能中国智能科技创新。


ARM中国官网招聘信息


4、ARM中国已经正式开启招聘


ARM中国的新网站已经添加了官方的社会招聘入口,并且是应届、实习、社会三大渠道同时招聘。其中规格最高的社会招聘,一口气列出了37个职位,涵盖了CPU、GPU、IoT、AI、软件等多个方向。


5、并非“ARM mini China”


在之前的诸多报道中,有一个“ARM mini China”的代号被经常提起,甚至有媒体称它为新公司的名称,但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


虎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的真实情况是:“‘ARM mini China’(ARM独立的小中国分公司)肯定不对,只是曾经提过‘China mini ARM’(中国的小ARM)。”


6、无论合资是否成功,ARM都对中国市场“势在必得”


“中资注入”并非ARM进军中国的“起点”,ARM已经在中国做了一系列部署,合资只是顺水推舟的一件事。


说完6个必须了解的情况,我们再来详细说下ARM早已启动的“中国野心”,以及这一事件的意义。


ARM“中国布局”早已启动



虽然ARM在中国相当低调,但ARM在中国的很多“动作”,实际上都能在公开资料中找到。


以此次将被注资的ARM中国主体为例,其正式名称为“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安谋中国’)”,2017年9月更名之前叫“安谋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不过目前其各种工商注册信息中,“中资注入”的事实暂时还没有体现,股东方面依旧是ARM母公司:ARM Limited。


除了名字加入“中国”之外,ARM在中国的“布局”还包括另外3个方向,包括孵化器、投资管理平台和产业基金。


ARM中国目前的孵化器生态相关企业信息,来自天眼查


孵化器方面,牵头的公司是“北京安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北京安创’)”,北京安创通过投资的方式在上海、深圳、南京、重庆、合肥建立了另外5家“安创空间”子公司。而在北京安创中实际扮演大股东身份,同时还是另外5家“安创空间”实际控制人的杨宇欣,目前是中科创达的员工,再之前的职位实际上是ARM亚太区移动计算市场经理,负责亚太区相应的推广工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孵化器的覆盖动作从2015年下半年已经开始,随后在2016、2017年被持续推进。相应的“安创孵化成长营”活动早在2016年中就开展过,出现在这个营当中的国内创业公司也包括了深鉴科技、Perception、西井科技等一批明星。


ARM中国现在的投资平台相关企业信息,来自天眼查


然后是投资平台,核心的公司是“深圳安创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同时是另外4家公司(深圳安创股权投资、宁波安创成长、宁波安创供应、宁波安谋投资)的法人代表,这4家公司中最早的成立于2016年中,有两家在2017年9月同时成立、最后一家在2018年3月成立。


去年厚安创新基金成立之后,深圳市委书记许勤曾会见日本软银社长孙正义


最后是基金,早在2017年初,科技部官网就官宣了一支名为“厚安创新”的基金的建立,其中投资方除了ARM,还有中投公司、丝路基金、新加坡淡马锡、深圳深业集团、厚朴投资,另据媒体报道,该基金的规模为8亿美金。


鉴于这些动作从2015年开始就已经开始进行,而且整体进展在此次合资之前已经趋于完善,可以看出ARM早就对中国市场“有所图谋”。


当然,仔细看的话,还是能看到一些与此次合资相关的“蛛丝马迹”,假如我们用2018年画一条分界线,上文提到的这一堆公司中,只有2条公开信息更新:


  • 安谋中国在今年1月份备案了一个全新的网址“armchina.com”。另,ARM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给国家设立专门网页的“传统”。(目前该网站已经开始向社会招聘)

  • ARM在国内的3家投资平台公司,深圳安创股权投资、宁波安创成长、宁波安创供应,今年3、4月都进行了注册资本变更,变更之后注册资本综合达到16.1亿元。大概率与中资注入相关。


从ARM中国的一系列中国化时间来看,这次合资时间并不是由某兴时间刺激所导致,而更应该是ARM和中国之间一个既定的计划。


依靠商业和生态驱动的ARM


目前ARM全球生态中的主要合作企业


ARM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影响巨大,这一定程度上与ARM属于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路线相关。RISC与英特尔主导的x86为代表的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路线相比,天生就比较高效。(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RISC路线的指令集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充,极限性能也有所提升)


另外一个ARM被很多人所熟知的是它的IP(知识产权)销售商业模式——ARM只做芯片设计,和设计授权这一件事。


一般来说,芯片行业拥有非常多细分的环节,这些环节又会对应非常多的公司。其中极少数公司(最好的例子还是英特尔)选择将尽可能多的环节掌握在手中,从芯片的设计、到芯片的制造、再到芯片的销售(但英特尔在芯片之外还是参与了非常多半导体的生态系统,甚至一手打造了PC的生态系统)。剩余大多数都倾向于选择其中一个、或者数个环节,争取在这些小环节中获得自己的优势和话语权。


此前流出的ARM中国集资PPT


而ARM瞄准的,就是处理器的设计环节,更准确地说,是ARM自家“Advanced RISC Machine(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器)”架构的设计工作。这些设计工作最后转化为芯片源代码。ARM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能力向他们分别出售处理器指令集架构授权,或某个处理器IP的源代码和微架构设计的知识产权使用权。用户可以根据ARM架构授权规范自己设计处理器,也可以在ARM提供的处理器IP基础上添加其他外设IP以及自己设计的IP,再经过仿真综合布局布线等工作,最后送到晶圆厂将这些芯片生产出来。


这一套体系有几个关键的优点:


  • ARM不负责最终的产品制作和销售,风险较小;

  • ARM灵活的授权模式增加了厂商的灵活度,变相降低了厂商进入生态的门槛;

  • ARM只需要专心推进指令集、微架构相关的核心技术;

  • ARM的授权机制,保证了整体生态的秩序,维护了软硬件生态的良好兼容。


也正是上面这一系列优点,让ARM在一众RISC架构路线的指令集架构中脱颖而出,并且以一个极小的体量数次在细分市场中战胜了英特尔这样的巨人。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提一下,虽然2016年7月ARM已经被日本软银集团收购,但事实上这并不是ARM第一次收到收购要约,早在2010年,苹果就曾表示要以85亿美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只不过最终ARM董事会选择了拒绝,理由也很简单:


苹果自己有生产ARM处理器,苹果收购的理由就是要消灭竞争对手,而ARM不希望这样子的事情发生。


正如一位半导体业内人士给虎嗅做出的说明:你就把ARM想成一次众筹,这些生产和使用处理器的厂商就是给钱的,而ARM筹到了这些钱就去研究下一代更强的技术和产品,然后再去收厂商们下一轮的钱。


在这种模式下,驱动整个ARM体系不断往前的,不再是一个厂家,也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整个生态,以及背后的商业价值。重视商业价值的力量,这也是ARM会推进这次合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内现有的半导体生态状况



在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历史上,“独立自主”这4个字被强调过无数次,最终凭借中国人的勤奋,实际上还是拿出了不少“可圈可点”的产品,其中有两个系列是既造了芯片,同时又在努力打造生态的:一个是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一个是江南计算所的申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两个系列的芯片的指令集并非“无中生有”,其中龙芯采用的由MIPS指令集自我改进出来的LoongISA指令集、申威采用的是DEC Alpha指令集。前者最终还是向MIPS购买了指令集的授权,后者的指令集专利其实已经过期。


在整体半导体产业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龙芯和申威还是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龙芯持续迭代,虽然没能进入消费市场,但也上了北斗卫星。申威最新的旗舰则被直接拿来打造成了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并且因为其架构和设计方面的优势,还在很多环节击败了国外英特尔等巨头构建的超级计算机。


可惜的是,这些“突破性”的产物并没有办法凭借一己之力打造生态系统。以龙芯为例,其最早曾和微软合作,提供过微软最精简的Windows CE的支持,而后又转向Linux的生态圈。在2016年底其最新的“龙芯3A3000”处理器发布之时,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曾在文章描述了这颗芯片的主要用途:“以政府办公为代表的事务处理”。


而更加专用化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则要好上不少,毕竟能用到超级计算机的应用场景,也就不怎么在乎再为这个应用开发、改进一款软件了。但反过来说,申威处理器也的确不怎么可能被应用到消费级市场当中去。


公允地说,不论是龙芯,还是申威,虽然硬件方面已经有所进展,但在软件生态上,都存在不小的“坑”。这种结果其实也不难找原因,一边是做完硬件做软件的工程师,一边是全球性生态、到处都是程序猿。


此前流出的ARM中国集资PPT


回望处理器架构中“两大巨头”x86和ARM,他们的成功都相当“复杂”:要有‘Wintel’、“AA”这样亲密的软件端战友、要能够吸引足够多的开发者、要能够不断随时间提升硬件水平,最终这些因素会形成一个生态。生态的优劣将直接决定一款产品、甚至是一家公司的生死。


另外一个关键是时间,还是以x86和ARM为例,x86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不仅是计算机浪潮最早的参与者之一,同时也参与了最早的处理器生态建设。ARM的崛起也很“顺理成章”,当年CISC架构路线处理器不断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来能效比不高、无法小型化的问题,众多的移动端设备急需ARM来解渴。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半导体体系,甚至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很难遇到并且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中国ARM”的真实意义?


此前流出的ARM中国集资PPT


羡慕但是又不只是想跟随——这估计是中国半导体科研人对于外国“Wintel”、“AA”这种比较完善体系看法的最好概括,正如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自己写的那样:“当‘马仔’,是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说是不安全感也行,说是希望核心技术想要独立自主也行,这种情绪实际上对ARM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因为ARM想要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市场。——更重要的是,ARM想要在中国成为主流半导体处理器架构,并让中国成为ARM全球的下一个生态支撑点。


事实上,2017年底的行业会议上,邻国印度就将RISC-V指令集定为了“国家指令集”。前者是一款开源的指令集,因为“不收知识产权费用”的优点也吸引了不少公司参与。


“国家指令集”这个做法也有深意:集中珍贵的半导体人才,集中攻壳一种指令集下的处理器研发,虽然不同项目容易构成直接竞争,但对于上层生态来说,吸引力就大了不少。不过截至目前,印度方面还没有太大的进展传出,一定程度上与RISC-V指令集开源但同时难度较高有关。


这个时候我们再反过来看目前中国的状况,不仅没有主导性的指令集架构,而且大家都想要发展“自主”的处理器技术。但限于半导体厂商的技术保密和软件生态的薄弱,中国一直无法进入生态良性循环。相反ARM所采用的是知识产权授权模式,所以国内客户跟国外用户一样,只要给钱就能拿到芯片的源代码,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拿架构授权自主开发处理器。


于是乎,中方给ARM中国注资就变成了一个最优的变通方案:ARM依旧拥有现有处理器知识产权的所有权,ARM中国合资公司排他性拥有ARM在中国的市场,同时合资公司将开发自主的ARM兼容处理器和其他IP,并拥有其产权。


不同于过去的一些合资只是卖现有甚至是过时的技术,或者在其他地方没有市场的产品,ARM中国合资公司开创了面向未来的合资新模式。


随之涌向ARM的,将会是一大批世界最勤奋的半导体工程师,以及全面、国家牵头的资金支持。当然,ARM最想看到的还是国内ARM应用遍地开花,甚至是国内贡献出更多有利于ARM发展的新核心技术。


此前流出的ARM中国集资PPT(给出了一堆假设条件,ARM中国2021年将上市)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方案的好处也非常明显——将中国半导体市场的红利,从全部流向国外,转为一部分留在国内。


这不仅仅是钱的事,还包括人才培养、半导体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例如,目前ARM中国的新网站已经添加了官方的社会招聘入口,并且是应届、实习、社会三大渠道同时招聘。其中规格最高的社会招聘,一口气列出了37个职位,涵盖了CPU、GPU、IoT、软件等。


“招聘并且使用本地人才”应该也是中资注入的一个附属条件,因为数量不算太多,这一批岗位的主要目的是负责国内具体项目和客户的对接工作,当然也有可能进行一定的专利技术研发,他们将近距离观察到ARM的技术储备和经营方式,绝对算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在有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时,的确应该有必要把民族情绪控制一下。


写在最后:谁都不能没有中国



在整体中美经贸、技术大对抗的大环境下,ARM能够和中国达成这样的合作,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


事实上,半导体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跑步冲刺”进中国,以前一阵子一众台湾半导体制造业公司进驻南京为例:台积电带来了16nm制程的12英寸晶圆厂、欣铨带来了成熟的半导体测试封装技术、ASML直接进驻南京提供光刻机全方位服务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都害怕错过中国。


在持续“超速发展”的半导体行业中,抢夺市场与技术一样重要,尤其还是在摩尔定律持续逼近、半导体巨头之间互相渗透、跨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


这也算是中兴事件之后,商业驱动的半导体业给出的一份答案——尽管先进技术有禁令,但是面对同时拥有市场和发展决心的中国,没有哪家科技公司能视而不见。


以“ARM中国”作为第一例成果的中国半导体“突围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李赓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43734.html


关键字:arm 编辑:冀凯 引用地址:arm中国合资背后 中国芯第一次“突围战”

上一篇:台媒称因应中兴禁令 台半导体须有战略
下一篇:高通难获恩智浦股东支持 再度延长收购要约期限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3 10:32

ARM裸板】Nor Flash基础知识与编程示例
1.NOR与NAND的区别 Flash NOR NAND 接口 RAM-Like,引脚多 引脚少,复用(地址数据共用) 容量 小(1-32M) 大(128M+) 读 简单 复杂 写 发出特定命令(慢) 发出特定命令(快) 价格 贵 较便宜 缺点 无位反转、坏块 位反转、坏块 一般存放 bootloader(关键程序) 大文件、视频 xip 可以 不可以 xip(eXecute In Place),即芯片内执行,指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flash闪存内运行,不必再把代码读到系统RAM中。flash内执行是指nor flash 不需要初始化,可以直接在flash内执行代码。但往往只执行部分代码,比如初始化RAM. 2.命令表 U
[单片机]
【<font color='red'>ARM</font>裸板】Nor Flash基础知识与编程示例
ARM与联电拓展长期IP合作伙伴关系至28纳米
针对先进高K金属栅28HPM处理平台推出全方位物理IP解决方案 2011年10月8日,中国上海——ARM公司与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晶圆代工商联电(NYSE:UMC; TWSE:2303)近日共同宣布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将为联电的客户提供已经通过联电28HPM工艺技术验证的ARM Artisan®物理IP解决方案。这项最新的28纳米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广,包括手机与无线等便携设备,以及数字家庭和高速网络等高性能应用。此次合作集合了两家公司的优势,将为双方的客户提供卓越的技术与支持。 ARM物理IP部门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Simon Segars表示:“我们很高兴联电在28HPM工艺上采用ARM Artisan物理IP。至此,双方
[半导体设计/制造]
ARM-WinCE分布式系统平台的时钟同步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组建分布式网络化测试系统,提高测试效率、共享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测试系统发展的方向。分布式测试系统通过网络等通信媒介把分布于各测试点、独立完成特定功能的测试设备连接起来,以达到测试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等目的。时钟同步是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目的是维护一个全局一致的物理或逻辑时钟,使得系统内各个节点中与时间有关的信息、事件及行为有一个全局一致的解释。IEEE1588精确时钟协议是当前分布式测试系统中时钟同步研究的热点。采用硬件支持的IEEE1588协议能够在以太网中不同结点之间实现纳秒级的时钟同步,为工厂自动化、测试和测量以及通信等领域需要高精度时钟同步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采用具
[单片机]
<font color='red'>ARM</font>-WinCE分布式系统平台的时钟同步设计
ARM:今年A9双核和A7双核仍是主流,年底将发布Mali7系列GPU
    近日,ARM中国市场经理邹诚在炬力平板“三剑客”发布会上,对于ARM芯片架构外来的发展以及Mail系列GPU的规划进行了一些介绍,同时还爆料,将会在今年发布Mali 7系列GPU。 ARM认为,在今年Cortex-A9双核和Cortex-A7双核将成为主流,此外A5双核也将会有一定的市场。而直到明年四核才会真正成为主流,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Cortex-A9四核,其次是Cortex-A7四核和Cortex-A5四核。到2015年,A15/A12+A7这类Big-little架构的4+4或2+2的方案才有可能真正流行起来。而64位架构的Cortex-A57/A53的4+4或2+2架构,以及Cortex-A53四核架构要等
[手机便携]
ARM大力布局NB-IoT Cordio-N首颗测试芯片年底现身
  安谋( ARM )在2月宣布收购Mistbase和NextG-Com两家公司后,进一步发表其专为NB-IoT设计的Cordio-N硅智财(IP)具体发展时程。 据了解,第一颗采用Cordio-N硅智财授权方案的测试芯片将在2017年第四季问世,至于整个授权方案正式推出的时间点,将落在2018年中。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ARM 无线通信事业群技术营销经理窦振诚表示,Cordio是由Cortex再加上无线电(Radio)组合而成的产品名称,其目标是希望让IC设计者能很快地实现超低功耗无线连接设计。 整体来说,Cordio产品家族将支持802.15.3、802.15.4及NB-IoT等各种低功耗无线
[网络通信]
ARM7,ARM9,cortex-m3,cortex-m4,cortex-a8的区别
arm系列从arm11开始,以后的就命名为cortex,并且性能上大幅度提升。 从cortex开始,分为三个系列,a系列,r系列,m系列。 m系列与arm7相似,不能跑操作系统(只能跑ucos2),偏向于控制方面,说白了就是一个高级的单片机。 a系列主要应用在人机互动要求较高的场合,比如pda,手机,平板电脑等。a系列类似于cpu,与arm9和arm11相对应,都是可以跑草错系统的。linux等。 r系列,是实时控制。主要应用在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 arm7和m3,m4是同一类型。这三个里面,arm7是最早的arm产品。m3是cortex m系列的过渡品,其低端市场被cortex
[单片机]
解读ARM7内核微控制器以太网接口电路
芯片可以实现最高60MHz的工作频率,有着较强的功能,能够满足嵌入式系统μC/OS—II及人性化的人机界面的要求。本设计中 LPC2148所有的接口都有使用。 以太网接口部分采用了具有SPI接口的集成MAC 和10 BASE-T PHY的ENC28J60。大大地减小了主控制器I/O口的开销。ENC28J60 符合IEEE 802.3 的全部规范,采用了一系列包过滤机制以对传入数据包进行限制。 它还提供了一个内部DMA 模块,以实现快速数据吞吐和硬件支持的IP校验和计算。 与主控制器的通信通过两个中断引脚和SPI 实现,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 Mb/s。两个专用的引脚用于连接LED,进行网络活动状态指示。 LED模块采用
[单片机]
解读<font color='red'>ARM</font>7内核微控制器以太网接口电路
gcc代码反汇编查看内存分布[2]: arm-linux-gcc
arm-none-linux-gnueabi-gcc -v gcc version 4.4.1 (Sourcery G++ Lite 2010q1-202) 重点: 代码中的内存分配, 地址从低到高: 代码段(RO, 保存函数代码) -- 只读数据段(RO, 保存常量) -- 数据段(RW, 已初始化并且初始值不为0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 bss段(RW, 未初始化或者初始化为0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程序运行起来之后, 堆区和栈区的变量地址是动态分配的. 可以看出arm-none-linux-gnueabi-gcc编译和gcc编译结果是类似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
[单片机]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