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另一面:半导体市场的曾经王者

发布者:Changsheng520最新更新时间:2019-06-17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关键字:IBM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IBM发布了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IBM第一季度营收为181.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90.7亿美元同比下降5%,且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84.6亿美元。净利润为15.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8亿美元同比下将5%。至此,IBM营收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外媒报道,IBM将迎来新一波的裁员,裁员人数约为1700人左右。看来IBM又要进行新一轮的转型了。


关于IBM的百年丰功伟绩相信懂行的人也都了解的七七八八了,过多的历史笔者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业界对于IBM的认识,大多可能认为它是一家大型计算机公司及软件供应商,是一家技术服务型公司,擅长于提供软件支持。我想提的是,实际上IBM对于全球半导体业的贡献也不容小觑。


IBM对半导体的贡献


在全球半导体工业发展历程中IBM曾推出多项突破性的半导体技术,对于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960年IBM开发出了倒装芯片封装技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速度,提高组件可靠性,FC使用在第1层芯片与载板接合封装,封装方式为芯片正面朝下向基板,无需引线键合,形成最短电路,降低电阻;采用金属球连接,缩小了封装尺寸,改善电性表现,解决了BGA为增加引脚数而需扩大体积的困扰。


1966年IBM 科学家:Robert Dennard在家里欣赏 Croton River Gorge 的落日余晖时,躺在客厅沙发上灵感闪现,从而提出了单晶体管DRAM的想法,1970年,Intel采用三个晶体管单元设计方法推出了大获成功的1KB DRAM芯片,而多家制造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使用 Dennard的单晶体管单元制造出了 4KBx 芯片,后来经过一波波的创新,成就了当时容量高达4,000,000,000比特的DRAM芯片。


IBM 科学家Robert Dennard


1974年,IBM研究院的研究员John Cocke和他的团队开始设计电话交换控制器。他们成功设计了采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RISC) 架构计算机原型。第一台采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架构的计算机原型由IBM 在1980年研制而成。直到今天,这种架构仍应用在几乎每台计算设备中。


IBM研究员John Cocke


1982年,IBM的Kanti Jain开创性的提出了“excimer laser lithography(准分子激光光刻)”,并进行了演示,现在准分子激光光刻机器(步进和扫描仪)在全球集成电路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在过去的30年中,准分子激光光刻技术一直是摩尔定律持续推进的关键因素。


1994年,IBM研究院从硅锗 (SiGe) 中制造低成本半导体芯片的方法获得了专利。SiGe是Meyerson在一次事故中发现的,随后经过不断研究中发现,SiGe比当时更稀有、更昂贵的材料更容易活动,而且改进了集成电路的速度和通用性。将锗引入全硅芯片基层中可以显著改进运行频率、电流、噪声和动力。这些更廉价、体积更小、能效更高的芯片拓展了无线行业。如今,SiGe 技术为新一代移动设备和智能技术提供了强大动力。



1997年,IBM研究院宣布用铜互连技术制造芯片将比使用铝而使芯片更快、更小、更廉价时,这在技术行业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与铝相比,铜线导电电阻低大约40%,使得微处理器的速度再提高15%。在这之后,更小、更高效的芯片技术不断被开发,而这依赖于过去 15年的铜互连技术的进步才能得以实现。即使随着新的“亿亿次”技术的进步,例如纳米光子—使用光脉冲以“亿亿次”速度传送数据,铜将继续成为微处理器设计与演进的最根本元件。这项突破导致行业出现了新的转折点,并使IBM成为全球领导者。



除此之外,IBM还取得了多个创新,如①low-k绝缘体,这种技术使用 SiLK来防止铜线“串扰”;②绝缘硅(SoI),在硅表面之间放上很薄的一层绝缘体,可以防止晶体管的“电子效应”,这样可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③应变硅,这种技术对硅进行拉伸,从而加速电子在芯片内的流动,不用进行小型化就可以提高性能和降低功耗。如果与绝缘硅技术一起使用,应变硅技术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性能并降低功耗。


2002年,Stuart Parkin开始考虑硬盘驱动器和存储器芯片的基本技术的局限性—并且考虑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设计一种无需部件移动的磁盘驱动器。他利用基于自旋电子学的存储器概念设计出了赛道存储器,并且在2004年获得了他的第一项专利。


IBM研究员Stuart Parkin


IBM的POWER处理器也将半导体技术推向了新的高潮:


  • 1990年,IBM推出了集成有80万个晶体管的POWER1,这预示着IBM POWER全新架构的开始。POWER1后来也充当了火星探路者的中央处理器,协助人类完成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星际探测计划之一。它也是后来PowerPC产品线的先驱。


  • 1993年11月,IBM推出了POWER1的增强版POWER2,它拥有55至71.5MHz的时钟频率,32KB指令缓存,256KB数据缓存,该处理器成为当时性能最高的处理器,一直被使用到1998年。


  • 1994年5月,IBM推出POWER2的改进型POWER2+,该处理器芯片拥有二级缓存,而且L2可达512KB、1MB或者2MB。


  • 1998年IBM发布POWER3处理器芯片,该处理器每个芯片中集成了1500万个晶体管。


  • 2001年IBM推出了POWER4芯片,这种芯片中集成了1亿7400万个晶体管,POWER4 继承了POWER3芯片的所有优点,每个处理器都可以并行执行200条指令。。


  • 2004年,IBM采用90纳米工艺开发出低功耗、高性能的新型微处理器—64位的PowerPC 970FX,在970FX上,硅拉伸(strained silicon)、绝缘硅(SOI)与铜制程(copper wiring)3种制造技术结合在了一起。


  • 2004年,IBM推出POWER5芯片,POWER5是首个支持“并发多线程”的处理器,拥有比上一代POWER4处理器性能提高4倍的功能。POWER5是IBM当时有史以来最强大的64位处理器。


  • 2005年发布POWER5+,新的POWER5+处理器被称为“片上服务器”(server on a chip)。


  • 2007年5月,IBM推出POWER6处理器。该处理器突破了4GHz主频,最高可以实现5.0GHz。


  • 2009年4月,IBM发布了Power6+处理器。


  • 2010年2月,IBM公司发布了新一代的POWER7处理器。POWER7是IBM自2007年5月推出上一代产品POWER6以来的最新巅峰之作,也把UNIX服务器推向了新的高度。


关于IBM的代工服务,也很值得一提,IBM于1988年在Vermont创建200mm生产线,并在East Fishkill于2001年创建300mm的R&D线,2002年投资超过25亿美元,兴建世界上最先进的300毫米晶园制造生产线,并开展代工服务。


2004年,AMD与IBM签订协议,共同开发新的65纳米和45纳米逻辑制程技术。根据协议,在研发期间AMD将支付给IBM大约2.5亿~2.8亿美金。作为回报,AMD有权采用IBM部分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4芯片封装技术。


2004年3月,三星公司宣布与IBM、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制造公司(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和英飞凌达成战略性半导体技术开发合作关系。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4家公司重点关注65纳米及45纳米芯片技术。


2015年7月,由IBM研究院牵头的合作伙伴GlobalFoundries,三星电子及纽约州立大学(SUNY)理工学院的纳米科学和工程学院(SUNY Poly CNSE)共同协作,制造出业界首款7纳米节点测试芯片,该芯片具备了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放置200亿只晶体管的能力,能够为各种智能设备提供计算能力,小到智能手机,大到宇宙飞船。7纳米节点这一里程碑成就,继承了IBM硅片和半导体创新的悠久传统。



2016年11月16日,IBM 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如何使用纳米碳管制造微型晶片的方法,这一成果可以让我们制造更强的晶片,使得曲面电脑、可注射晶片成为可能。


2017年,IBM官方博客透露,其已发明了一种可以运行在100万个相变内存(PCM)上的无监督式机器学习算法,业界认为,相变存储器是首款既具有 DRAM 特性又具有闪存特性的通用存储器装置,因此可解决业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也许,一个存储革命真的要开启了。


IBM之于中国半导体


IBM对中国半导体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业界可能知之甚少,华为的海思曾是IBM半导体制造的最大客户,并且IBM半导体也是华为海思在芯片制造上的重要合作伙伴。


1998年,经任正非发起,推动了在华为研发内部进行的“向美国人学习”、“向IBM学习”的活动,任正非非常钦佩郭士纳,作为IBM的灵魂人物,他不仅具有罕见的坚强意志和变革的勇气,而且为人处世极端低调。任正非认为,华为要像IBM一样强大,仅仅自己以郭士纳为榜样还不够,整个华为需要向郭士纳虔诚拜师学艺。


任正非总裁在IBM总部听取汇报现场,左一为郭士纳


1998年华为还在位于深圳南山区科发路科技园办公,为了迎接IBM 50位顾问的到来,任正非亲自上阵指挥,把非常拥挤的华为总部腾出很多临海的房间,按照IBM风格进行布置并购买了新的办公家具。


50位IBM老师抵达华为


1999年2月,华为正式聘请IBM公司做顾问,花费5000万元开展IPD(集成产品研发流程)咨询项目。经过一系列的整治改革,华为今天的成绩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个令美国都忌惮的企业,华为成功了!


华为/海思不仅是IBM半导体制造这块最大的客户,并且也是华为/海思在芯片制造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华为/海思很多的芯片,尤其是ASIC芯片都是在IBM完成的;而IBM制造的多数产能也是华为/海思提供的,双方有着长远、深厚的合作基础,在对方眼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


同样中芯国际曾于2012年3月28日与IBM签订协议,合作开发行业兼容28纳米技术。根据合作协议,中芯国际及IBM将先交换若干技术资料,然后展开行业兼容28纳米技术的合作与开发。


半导体王者风范已去


历史上,IBM曾经开发了多个半导体制造的先进工艺,然而时过境迁,半导体制造业务占IBM整体营收不到2%,但该部门每年亏损最多曾达到15亿美元,2014上半年亏损4亿美元,2013全年亏损7亿美元。


IBM 的半导体业务大部分为自家产品服务,不像代工厂一样开放,然而随着IBM自有产品逐渐被边缘化以后,半导体工厂的营收每况愈下。虽然IBM的技术十分强、知识产权组合也完整,很多半导体大厂要开发新技术都需获得 IBM 授权,但公司的重心已不在生产制造上,因此不打算投资在工厂,若再继续持有工厂会因缺乏经济规模,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尤其在进入高端工艺技术之后,半导体工艺越来越复杂、投资非常庞大,


因此决定壮士断腕。IBM 宁可“付钱”卖给 GlobalFoundries,也好过自己花钱升级设备和制程,因为耗费的成本可能更多,且要一代代技术都持续投入。2014年10月,IBM倒贴15亿美元脱手它的老旧芯片生产线给格罗方德,自此半导体业务弃之如敝履,转而发展其他业务。


近日,IBM发布了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IBM第一季度营收为181.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90.7亿美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为15.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8亿美元同比下将5%。至此,IBM营收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


从历年财务数据来看,IBM于2017营收791.39亿美元,2018年营收398亿美元,营收几乎拦腰斩了。IBM虽然目前依然保持着盈利,但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而IBM非常看重的云服务营收也并不理想,财报显示,包括基础设施和云计算服务,以及技术支持服务的全球技术服务部门营收为68.8亿美元,同比下降7%,可以说落后亚马逊一大截。


目前IBM也在紧追慢赶,正以重金约340亿美元收购开源软件公司红帽,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T软件收购。花费极大代价收购红帽之后,为了避免人员臃肿,裁员似乎势在必行。


据外媒报道,近日IBM正进行数字化转型,计划重组业务。截至去年年底,IBM员工总数为350,600人,虽然该公司的裁员计划还不到员工总数的1%,但裁员也有约1,700人左右。IBM近年来裁员不断,IBM曾于2016和2017年分别进行了两次裁员,而在今年4月,IBM更是直接关闭了位于新加坡淡滨尼市的制造工厂。根据相关媒体报道,IBM位于新加坡淡滨尼的工厂有400名至600名员工。对于IBM的一系列举措和一季度财报看出,随着产业变革对传统巨头的影响,IBM目前日子并不好过,砍掉不创造收益的部门、降低运营成本情有可原。


IBM在裁员的同时也在招聘,该公司的招聘页面上列出了7705个空缺职位。IBM公司发言人在给CNBC的邮件中说:“我们会继续调整团队,以与我们对IT市场中高价值部分的关注。同时,在为客户与IBM本身贡献价值的前沿关键领域,我们还将继续积极地招聘员工。”


目前来看,IBM显然并不想放弃庞大的云服务市场,从收购红帽中就可以看出。因此,对于IBM来说,实行人员优化或许是转型的必要条件。


小结


IBM这次的裁员行动是自身财务状况和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目前IBM发展并不顺利,但随着未来转型完成,IBM或许将迎来新的增长,毕竟IBM过去多次的转型,都成功了!虽然IBM半导体王者身份已去,但是其他领域也是可以一搏的!


关键字:IBM 引用地址:IBM的另一面:半导体市场的曾经王者

上一篇: 有了Calibre™ nmDRC,10小时内搞定7nm芯片设计
下一篇:贸易战恐波及台积电订单业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7 02:00

IBM与艾睿扩大设计合作范围 新增FPGA和晶圆代工设计
日前,艾睿电子(Arrow)和IBM全球工程解决方案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结合IBM的代工服务与艾睿定制芯片设计和物流操作。 艾睿全球元器件业务部总裁Michael Long说,与IBM的进一步合作将扩充艾睿的产品系列,增加重要的FPGA和晶圆代工设计业务。 IBM工程部总经理Adalio Sanchez表示,“与艾睿合作,将让我们的客户体验到艾睿丰富的定制逻辑设计服务经验,以满足他们对先进元器件解决方案的需求。”
[焦点新闻]
美军测试IBM神经芯片 可以用来识别坦克
腾讯数码讯(归来)卫星、飞机、无人机……美国空军在天空部署了很多 “眼睛”。现在它又有了新想法:用大脑一样的计算机芯片强化系统,让设备更智能,可以自动识别坦克、防空系统。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从IBM引进了神经形态芯片,它可以从雷达航空图像中识别军事、民用车辆。这块芯片非同寻常,它可以用很高的精准度完成工作,跟普通高性能计算机一样,但是能耗连高性能计算机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2014年,实验室与IBM签下价值55万美元的合同,它成为第一个付款使用TrueNorth芯片的客户。在芯片中,一百万个元素组成网络,模拟哺乳动物大脑神经元结构,它用2.56亿个突触连接,然后用网络处理数据。 这种芯片与现有计算机芯片完全不同,在处理问题时,新芯
[汽车电子]
微软不抢英特尔生意 不自主研发CPU
11月14日消息,针对不久前“微软将独立研发XBox处理器”的报道,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日前表示,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据《纽约时报》报道,微软已经决定抛弃当前的处理器合作伙伴英特尔和IBM,转而自主研发新一代Xbox游戏机处理器。 而且,微软已经开始在内部实验室研发新一代Xbox游戏机处理器。为此,微软还专门成立了“计算机架构”部门,由工程师Charles Thacker带队。 对此,鲍尔默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这样的计划,我不对这种谣传负责。”
[焦点新闻]
iPad Pro的需求出口 关键在IBM
        其实Apple内部研发大于10寸的iPad Pro传言已经1年多了,只不过产品定位与相关配套一直没有出现,所以Apple迟迟不愿随意推出这项产品,因为Apple不会盲目推出大于10寸的iPad Pro,忽略其与11寸MacBook Air产品定位冲突的可能性,除非Apple能够为其都找到适当定位,否则iPad Pro是不容易推出的。 如果IBM能够针对企业推出iOS的软体与服务解决方案,未来大于10寸iPad Pro的需求就将看到出口。也就是说,11寸与13寸MacBook Air主攻消费市场,而大于10寸iPad产品线就可以主攻企业市场,两者都可以出现不同的市场胃纳量,Apple就没有理由不推出iPad Pro了
[手机便携]
IBM为AI注能,力推PowerAI深度学习架构
因应人工智能( AI )快速发展,并完善台湾AI生态系, IBM 宣布与群环科技扩大合作, PowerAI 深度学习平台框架,提供AI解决方案的仿真测试,加速深度学习框架与神经网络训练时间 ;而IBM也于日前发布新一代POWER9处理器,提升AI运算效能,期待在PowerAI深度学习平台框架及POWER9的助力下,提升企业AI竞争力。 台湾IBM硬件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李正屹表示,在AI浪潮下,有许多企业积极思考转型方向及IT部署策略,IBM积极从硬件加速上层应用之发展,与群环科技扩大合作,力推PowerAI深度学习架构等认知解决方案 ;同时IBM也持续在大型主机、服务器及储存领域的服务中注入AI动能,像是推出POWER9及相关数据流
[嵌入式]
百度医疗大脑可对标谷歌与IBM的医疗产品吗?
   周二百度宣布将推出由人工智能辅助的医疗对话机器人Melody,花旗认为这一新的举措将表明,百度能够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有效地运用其人工智能技术,进而提升核心搜索能力并提供不同的产品。    中国互联网搜索巨头百度本周又有大动作   周一,该公司宣布将旗下云产品中面向个人的服务更名为“百度网盘”。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 C)分析师Alicia Yap和Solomon Chuen认为:   “此举暗示,百度可能考虑在未来数月更多关注面向企业的云服务。”   周二,百度宣布将推出由人工智能辅助的医疗对话机器人Melody,其功能是帮助医生收集病人的病情信息。Melody将成为百度医生应用的一部分
[医疗电子]
IBM将投30亿美元研发碳芯片技术复苏硬件业务
    摘要: IBM周三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对芯片技术的研发投资30亿美元,尝试实现革命性突破,复苏正在滑坡中的硬件业务。IBM将于一周之后公布备受关注的第二季度财报。上一季度,IBM的硬件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3%,而总营收则创下5年来最低水平。IBM计划研究如何提升芯片的性能,缩小芯片的尺寸,使芯片的效率更高。IBM将研究新的芯片材料,例如纳米碳管。相对于硅材料,纳米碳管更稳定,绝热性同样很好,并能提供更快的连接。     IBM系统及技术集团高级副总裁汤姆·罗萨米利亚(Tom Rosamilia)表示:“我们向投资者传达的消息是,我们专注于这一领域。我们认为,在大数据分析的世界里,这一领域可以出现重大创新。”
[安防电子]
“深圳三杰”在全球竞争的十字路口将何去何从?
他们虽然发轫于不同的行业,成立于不同的时间,却都在近一两年里迎来巨轮转向的时刻,并且在智慧城市、科技生态圈里,相互交锋与合作。 “每一个新点子横扫中国,不论是新时尚、哲学、还是生活方式,中国人均称它为’热’。在改革开放头几年,中国人患上了‘西装热’,‘萨特热’,‘私人电话热’。你很难预测某种热何时、何地发作,还有过后会留下什么样的影响。”欧逸文(Evan Osnos)在《野心时代》一书的开头中写道。 到今天,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互联网时代20年,移动互联网10年,新点子的名称已经从“热”变成了“风口”。而每一阵“风”的影响都不一样。有的转瞬即逝,比如去年初盛极一时的无人货架。有的几十年后还在影响着未来,比如从深圳吹来的这股
[嵌入式]
“深圳三杰”在全球竞争的十字路口将何去何从?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