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堂到地狱,日本半导体为何败北

发布者:朱颜素韵最新更新时间:2019-08-19 来源: CV智识 关键字:日本半导体  DRAM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股价和地价将会无限上涨的‘超现实’消失了,日本站在悲惨遭遇造就的废墟之中,终于从噩梦中醒了过来。”


日本半导体的惨败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3年, 在NHK《日本制造反攻的剧本》节目中,日美贸易战期间负责与美国交涉的通产省官员表示:因为来自美国的压力,(通产省)在推行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时遭遇阻力。在美国从日本那里照猫画虎,成立了Sematech(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之后,美国半导体在1993年成功反超了日本。
 
言下之意,日本半导体产业之衰败,是因为美国施压,日本的产业政策无法施展。
 
但因为日美贸易摩擦而签署的日美半导体协议,早在1996年即失效。而根据经产省(前身为通产省)的统计数据,日本集成电路的出口额在日美贸易战后屡创新高,直到2007年之后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近期,日韩之间聚焦于半导体的贸易之争,每日反转:“韩国国运迎来转折点”、“日本半导体隐忍数十年上演复仇大戏”、“日本才是隐形冠军”、“三星已在欧洲找到替代材料”…
 
不同于隔岸观火者的隔靴搔痒,日本产经学者对于本国半导体产业的衰败是痛心疾首的。
 
日本学者汤之上隆在其《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中认为,日本的电子领域要重振雄风,就必须先老实承认自己“输了”。
 
贸易摩擦“狼来了”的故事固然好听,但谋杀日本半导体的,就是日本自己。
 
“昭和陷阱”


从1971年英特尔发明1KB的DRAM,到日本在80年代中期超过美国,1986年占据80%的DRAM市场份额,英特尔退出DRAM竞争,日本半导体的称王之路只花了不到15年的时间。
 
模仿式创新和精密的质量管理,是日本DRAM产业在短时间内称王的法宝。
 
DRAM本身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容易被后来者通过模仿来超越,尤其在DRAM刚发明的时候。


英特尔在先后研发4KB、16KB、64KB的时候,反复遇到了被后来的模仿者侵占市场的问题,到了256KB产品,英特尔产品的市占率更是低至不到1%。无奈之下,英特尔停止了对1MB规格DRAM的研发,并于1985年从DRAM市场退出。
 


在日本企业扎堆以模仿攻破英特尔创新壁垒的时候,他们正身处大型机时代。大型机经久耐用且价值数亿日元的特性,决定了整机里面的DRAM也是必须高度可靠、耐久使用的。当时的大型机厂商,要求DRAM要有25年保质期。
 
日本半导体制造商也真的造出来了,为什么?因为美国人是他们的老师。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的时候,日本作为“亚洲工厂”为美国供应军火物资。为了达到军需品的质量标准,日本人认真学习了一位美国质量管理导师—戴明的著作。


戴明的核心理念,是产品应该在生产的时候就避免出现瑕疵,而不是生产完了再找问题,这个生产理念没有获得美国人的认可,但是日本人一直遵循。
 

到了1980年,惠普公司表示,日本DRAM产品的良品率在验收测试中要高于美国。日本人师法美国人,模仿、研究了不到十年时间,就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DRAM产品,并供应给美国大型机厂商,将美国的DRAM同行冲击的一塌糊涂。


追求高质量产品的技术文化渗透到了日本半导体企业的血液,来自美国人的夸奖,也使他们开始相信“日本技术第一”的神话。对这个神话的信仰与践行,却悄然为日本半导体企业埋了一个不小的雷。
 
当日本企业还在忙于追踪大型机、沉迷于25年保质期DRAM的时候,IBM在1981年发布了小型机IBM-PC。1982年,NEC推出了能够处理日文的PC-9800系列个人计算机,占据了日本一半的个人PC市场。


但日本封闭的PC产业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日文处理的技术壁垒在1990年被IBM攻破,90年代中后期,Windows系统的出现、海外廉价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摧毁了在封闭温室下生长的日本PC产业。
 
这对于日本半导体产业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在即将到来的个人电脑时代,日本半导体企业失去了最后的筹码。
 
包括NEC、日立、富士通等在内的日本制造业企业,都是垂直一体化的整合分工模式,他们同时生产半导体和整机。


除了日本的整机厂商,没有多少PC公司,愿意把日本人用25年保质期技术生产出来的昂贵DRAM装在自己的机子里面,因为个人电脑的寿命不过5年时间,也不需要多高的品质。
 
身处大型机时代“技术最强”的神话之中,日本半导体企业远未醒悟。而在隔海相望的韩国,一家野心勃勃的企业正在偷师日本,而傲慢的日本人,却全然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1989年,平成年号启用,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掉在了“昭和陷阱”里,韩国人要追上来了。


三星谍网


商业间谍案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汤上之隆1987年进入日立成为半导体技术人员,在尔必达经历了日本DRAM产业的最后尝试,被迫于40岁提前退休后,他投身半导体产业研究。根据他自身的研究经历,他怀疑富士通有一些日本人在帮三星做事。


他发现,在前田和夫于2004年发表的半导体通俗著作中,竟然有他在Selete(由东芝、日立、NEC等成立的半导体民间联盟)期间所写的内部保密材料。并且,引用的未经公开发表的内容相隔时间极短,前田和夫与汤之上隆也素不相识。

 

汤之上隆怀疑,前田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快捷全面的搜集关涉半导体的保密信息,是因为他与其他一些日本半导体人士一样,其中包括富士通的高管,都是三星在日本组织成立的顾问团的一员。
 
这个顾问团很有一些来头,并且在日本半导体界织就了一张神通广大的情报网。
 
三星DRAM大业的建立,和日本人有不少关系。1983年,三星接受夏普的技术转让,建立了DRAM一厂,初步尝到了甜头,但之后的二厂栽了跟头,因为成品率太差,建厂失败。到了三厂,三星花高价组建了一个由日本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好“让钱发挥作用”。90年代,三星还承接了NEC派过来的DRAM订单,学到了NEC先进的量产方法。
 

日韩半导体界的“交流”由此十分频繁。

 
据传,在八九十年代周末由日本飞往首尔的班机中,坐满了日本的半导体工程师。汤之上隆猜测,一些灰色、甚至是黑色的情报交易,由日本的顾问团在中间暗箱撮合。而一条最新情报的标价,是一条100万日元。
 
对于日本半导体企业的最新情报,三星尤其热衷。1998年,日立的1GB规格DRAM正处于研发阶段,当时正在日立工作的汤之上隆便听说了试制样品落到了三星手里,而日立不过试制了十几个样品。
 
日本顾问团只是三星庞大情报网的冰山一角,除了这种或灰或黑的情报交易,三星尤为注重市场调研,并网络相当数量的全球优秀人才以洞察市场先机。
 
三星与日本半导体企业市场调研人员的体量,相差有数十倍之巨。日常的数据统计,并非这些市场调研人员的首要工作。他们的主要职责,在于感知并准确预测市场需求。


一个市场调研专员被派到中国来,他要在中国住上一到两年,学会讲普通话、吃中国饭、了解中国人的喜好,做完了这些功课,再确定三星应该给中国人生产何种DRAM产品。
 
要做到精准的需求预测,离不开天生的直觉,这种市场嗅觉无法经后天的教育培训得来。因而,即便是三星董事级别的高管,每年都需要不设顶薪,为公司物色一名这样的人才。毕竟,一个市场决策,可能直接决定了今后的资本开支计划,钱一花出去,就找不回来了。
 
而在这些顶级人才进入公司后,迎接他们的是更残酷的竞争。一个惯例是,如果40岁还未当上部长,就必须从公司滚蛋。激烈的内部竞争,让身居高位之人都不可丝毫懈怠。
 
与之不同的是,在日本半导体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鄙视链是:研发、量产、市场,这种分工高下就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观念之根深蒂固,很难动摇。如果一个研发人员被调到了市场部门,那他一定认为自己没前途,要完蛋了。
 
除去分工高下之别,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人员在走向高位之后,便逐渐远离一线车间,不再了解最先进的技术,有如隐士一般。
 
这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每个职能口,实际上都被能力不逮之人所占据,有能力的普通职员,早早的就不干技术活儿了,当了领导,却又离市场太远,这便不能履行他在公司的领导职能。
 
分工如此割裂,便可以解释为何日韩半导体企业之差距,会越拉越大。
 
在三星以其严密庞大的情报网偷师日本老师之技术产品、以优秀的市场调研团队把握电脑行业之变化、以廉价生产技术提供的DRAM冲击市场之际,日本半导体企业节节败退。
 
到了90年代末,各大日本半导体企业已无法承受DRAM业务带来的亏损,单个公司生产也不再具备规模经济。东芝、富士通、三菱退出竞争,日立和NEC分拆其业务,合并成立了尔必达。
 
这是日本DRAM产业,也是日本半导体产业最后的希望所在。
 
最后一战


2000年2月,正值职业生涯顶峰的汤之上隆毛遂自荐,自愿从日立借调至尔必达。一年时间,汤之上隆在尔必达内部日立与NEC的派系斗争中失败,随后被扫地出门。


这一年的时间,使汤之上隆深刻的认识到日本半导体的短板。
 
汤之上隆认为,日本DRAM产业被“团灭”,不是因为半导体制造商们造的DRAM质量不行、不够耐用,反而是因为日本的DRAM太好了,精益求精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从1999年底合并成立,到2012年破产被镁光收购,尔必达在这13年间一直没有掌握用低成本生产技术来制造廉价DRAM的方法。


那么,尔必达的DRAM生产成本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
 
这得说到尔必达公司内部的三大派系。尔必达由日立、NEC合并而来,一开始分为两派,日立系擅长新技术研发,NEC系则擅长高成品率的量产。


后来公司招了三菱系的人进来,三菱在大型机DRAM时代垫底,因为技术不行、钱也不够,三菱系只好把竞争力放在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上,以依靠人的优势在低成本DRAM拼出一块市场。
 

尔必达合并之初,日立系与NEC系打得不可开交。2002年11月,坂本幸雄就任新社长,日立系大败,NEC占领了包括研发、量产在内的重要地盘。
 
擅长量产的NEC系,分工极其细化。对于一个细分的技术口,NEC的技术人员是日立的3-5倍,是三菱的10倍。
 
即便再小的领域,NEC系会做的十分彻底,工作量不减反增。对于一个技术,他们会对每个参数事无巨细的进行调整、观察,并拿出相当于日立10-20倍的晶圆数量进行实验。工作量如此之大,以至于NEC系的员工每日加班到凌晨,早上八点半按时上班,周末两天依旧加班。
 
为了达到DRAM的高成品率,尔必达延续了日本半导体企业昂贵的设备使用习惯。公司每道工序都设置了专用设备,用着同一台设备,尔必达的晶圆吞吐量只有三星的一半。
 
因尔必达DRAM芯片面积稍大于三星,即便前者达到了98%的成品率,比三星要高15%,但生产出的每一片晶圆,能切割出来的DRAM芯片数量依旧是少于三星的。如此一来,分摊到每一个芯片上,尔必达的折旧成本相当于三星的两倍。
 
人员冗余、制造工序复杂、最大的成本项设备折旧成本高企,尔必达亏损度日。


2005年,尔必达破天荒地实现了3%的营利润率,但三星的营业利润率为30%,两者之间差了十倍。对于尔必达来说,这3%的超低利润率,景气上升周期尚可勉力维持,一到金融危机DRAM量价双杀、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原本体质羸弱的企业会被瞬间击倒。
 
当然,尔必达不是没有扭转命运的机会。
 
公司内部的三菱系员工,擅长集成统筹,他们的工作风格,是用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成本、最经济地生产DRAM。这些三菱系地员工认为,NEC系所用的DRAM生产方法工序过多、检测过度,用最高的技术来生产PC用的DRAM,但实际上一台机子根本用不到这么好的DRAM。这个问题,也就是“质量过剩”。
 
但是,三菱系在尔必达的存在感不强,他们也离不开日立系所长的新技术研发能力,而日立系早已被边缘化。被NEC系占据的尔必达,还一直停留在日本半导体“技术第一”的自满循环里面,无心于DRAM的低成本生产技术。
 
不同于尔必达离散的战斗队伍和日益落后的生产方式,三星塑造的组织型态完全是面向PC时代的。
 
为了实现经济有效地生产PC用DRAM,三星在“设备不变、工艺流程不变、工序不变”的理念支持下,以多个小组内部赛马的方式,同时推进四代产品。
 
在三星内部,每个小组均以集成技术人员为主,他们更注重全局的成本优化,而非日式分工下的局部最优。这些小组在研发与量产之间来回替换,因而能够全盘考虑,更快、更低成本地生产出面积更小的DRAM。
 
尔必达鏖战13年,虽然一度回光返照,但最终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2012年,在公司破产的记者见面会上,尔必达社长坂本幸雄总结了破产的原因:DRAM价格下跌、“史无前例”的日元升值、东日本大地震、泰国洪灾…至于公司的技术水平,当然还是“很高”。
 
天灾由人祸,方可致不可恢复之悲剧。
 

无力回天?


日本半导体的底子是很好的。DRAM虽已日暮西山,但是日企垂直一体化的分工模式下,转向fabless(无晶圆厂的纯设计模式)和foundry(晶圆代工模式,承接众多设计商之订单)也未为不可。

 

在退出DRAM领域后,大部分日企转向了SoC,做特定用途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当时,日本官方还专门设立了Asuka计划,以支持13家日企成立的Selete技术协会参与这一转型。
 
但令人震惊的是,日本经产省所起草的计划书,都不知道这个Asuka应该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而参与这一计划的13个日企也在和稀泥,对于要研发的SoC工艺技术,要么认为这个东西是落后的,要么认为不需要这个东西。
 
就这样,数千亿日元的公款和研究经费就这样打了水漂,最后研发出来的技术派不上用场。
 
半导体全线溃败后的2013年,富士通公司表示,要把位于福岛县的半导体工厂改造为蔬菜生产基地。半导体工厂具备完善的水、空气和工序管理设施,可以说再合适不过。因为福岛该工厂具备无菌栽培的条件,据说一颗生菜能卖到400日元,是一般品种的3-4倍。
 
为什么日本半导体产业迟迟没有找到他们的定位?
 
在汤之上隆看来,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败,不在泡沫经济,不在贸易摩擦,而在日本半导体陷入了后发创新者的窘境。他们把“创新”狭隘地当成先进技术、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却忽略了“低成本生产技术”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DRAM产业是一种极其容易通过模仿习得的产业,韩国人通过日本人卖给他们的生产设备,就可以学到部分日本DRAM的生产工艺。
 
但是,在日本人的基础上,韩国人建立了异常强大的市场调研网络,和与时俱进的分工协作体系,从而在Wintel时代融入了全球的水平分工潮流,迅速壮大。
 
在美日贸易战后,日本有30年的时间来扭转半导体产业的局面,但是他们几乎是同时在DRAM、SoC和foundry这三个大方向上失去了战略高地,进而一步步跌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在大块肉被分食完毕之后,日本半导体在很难通过模仿习得、更多依赖经验传承的设备与化学材料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些细分领域能够带动的产值、就业不可与DRAM、SoC和foundry同日而语。
 
当下,日韩半导体之战正酣,隔海观火无济于事。中国芯片大计,还当对日本半导体创新的“昭和陷阱”引以为戒。



关键字:日本半导体  DRAM 引用地址:从天堂到地狱,日本半导体为何败北

上一篇:异构芯片整合已成为半导体厂商的香饽饽
下一篇:大咖齐聚 IC China 2019开幕在即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0 12:27

日本半导体产业由盛而衰,与贸易摩擦究竟有何关系?
以DRAM为例,1985年日本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80%。但之后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到本世纪初降到10%以内。 日本半导体产业由盛而衰的话题在贸易摩擦的跌宕起伏中几度被热议。人们试图透过日本来判断正兴起腾飞的中国电子产业会不会因为贸易摩擦而折戟。 日本半导体产业曾经盛极一时。以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为例,1985年日本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80%。但之后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到本世纪初降到10%以内。在用于生产芯片的光刻机市场,尼康的行业龙头地位在新世纪也被后起之秀荷兰的ASML所取代。 日本半导体产业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正是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如火如荼的时候,日美半导体摩擦是日本半导体产业衰退的原因吗?一个产业之所以会衰退,必
[嵌入式]
中国半导体遭围堵 晋华并没有DRAM试产线?
  日前,有媒体报道,为防止技术泄露以及限制中国大陆厂商招募相关技术人员,美光在台湾透过司法途径对前瑞晶和华亚科(先后被美光收购)员工展开大规模诉讼,并限制相关人员出境。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报道还指出,在美光提出并购华亚科全数股权后,前后已有近200位员工跳槽至大陆的合肥长鑫、紫光集团和福建 晋华 等公司。   市场更是传出,由 晋华 出资设在联电南科厂的试产线也因此暂时停止。   然而,据全球半导体观察了解,目前 晋华 正全力推进12寸存储器集成电路生产线厂房建设,没有试产线。   同时,联电方面也指出,目前 DRAM 制程技术仍然处于开发阶段,并没有媒体所指的试产线,所以也就没有外界传闻的试产线停
[半导体设计/制造]
第四代低功耗动态 DRAM 与其延展版的车辆应用解决方案
作者: 华邦电子 DRAM 技术经理,林修民 日本计划在东京奥运会上展示无人驾驶技术,展现了近年来汽车智能化的成果。随着5G技术与人工智能(AI)的发展,车载通讯技术已慢慢从早期的娱乐影音播放以及导航系统,发展到现在的深度学习与车联网(V2X),并朝着无人驾驶的目标前进。而实现此目标的关键因素正是半导体。 目前,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车载通讯中最普遍的应用之一,它包含不同的子功能:主动式巡航控制、自动紧急煞车、盲点侦测以及驾驶人监控系统等。车辆制造商一直试着添加更多主动式安全保护,以达到无人驾驶的最终目标。因此,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产商与车辆制造商合作,以提高装置的可靠度。 许多半导体已经实际应用于汽车内,如电动车
[汽车电子]
6万亿韩元!韩加大半导体材料研发,应对日本对韩出口管制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3日决定对半导体材料、零部件、设备研发投入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2.9亿元)的预算,以应对日本限制对韩出口。 至于这6万亿韩元怎么分配,韩国产业部表示,基于上月发布的制造业复兴战略,进一步细化了关于材料、零部件、设备产业的投资方向,具体来看: 1)2020年起,十年内,韩国对半导体材料、零部件、设备研发投入1万亿韩元的项目已完成可行性调查。 2)至于普通材料、零部件、设备,政府正在对从2021年开始的6年内投入5万亿韩元的方案进行可行性调查。 2019年7月1日,日本经济产业部宣布,将对用于制造智能手机与电视机中OLED显示器部件使用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
[手机便携]
日本、美国等42国扩大出口管制,防止半导体技术外流中国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为了应对网络攻击及其他国际威胁,美国及日本等42个加入《瓦森纳协定》的国家,决定将出口管制范围,目的是加强防备相关技术与软件转为军事用途及网络攻击,防止技术外流到中国及朝鲜等地。 过去该协定出口限制的对象,以常规武器及部分机床等为主,此次报道指出,管制对象新追加了可转为军用的半导体基板制造技术及被用于网络攻击的军用软件等。据分析此举旨在防止技术外流到中国及朝鲜等。日本政府计划今后加强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手续,新管制对象也包括日本厂商擅长的领域,部分企业或受到影响。 据了解,世界主要的工业设备和武器制造国在1996年签署《瓦森纳协定》,目的在管制常规武器和军民两用等敏感技术输往中国、朝鲜等国家。成员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日本</font>、美国等42国扩大出口管制,防止<font color='red'>半导体</font>技术外流中国
工程师在抓紧研发新型存储器,未来将取代DRAM和Flash
业界普遍认为未来从数据中将能挖掘出最大的价值,但要挖掘数据的价值除了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之外,数据的存储也非常关键。目前,新型存储器也是领先的企业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兰开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论文称其研究的新型存储器可以兼具稳定、高速、超低功耗的优点。 看到了当前的数字技术能源危机,兰开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型计算机并申请了专利。 这种新型的存储器有望取代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闪存(Flash)驱动器。强大且超低能耗计算时代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研究人员对这一进展有充分的理由感到兴奋。物联网在家庭和办公室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
[嵌入式]
工程师在抓紧研发新型存储器,未来将取代<font color='red'>DRAM</font>和Flash
日本半导体论文录用数量下滑 日媒忧竞争力下降快
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25日报道,在与半导体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日本竞争力下降的势头愈发明显。 报道称,在2月20日到28日召开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上,日本获得录用的论文数量仅占3.5%,与上一年的6.2%相比,再一次小幅下降。前沿领域研究的落后可能波及日本的产业竞争力。 每年2月召开的ISSCC又被称为“半导体行业的奥运会”,与6月召开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际研讨会和12月召开的国际电子器件会议并列为半导体相关行业的世界级学术会议。 2022年ISSCC共收到投稿论文651篇,其中200篇获得录用。从录用论文的来源国和地区看,美国以69篇继续领跑,韩国有41篇。而仅有7篇的日本位居第五。截至2014年,日
[半导体设计/制造]
DRAM价 下季恐跌一成
   研调机构集邦科技昨(28)日表示,短期DRAM合约价上涨机会受限,碍于今年大陆十一拉货潮动能可能不强,下季DRAM价格跌幅可能达一成,明年若总体经济不佳,恐再度有供过于求疑虑。外界认为,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将为南亚科(2408)、华亚科等业者后续营运添加变量。 集邦认为,目前DRAM现货颗粒价格比合约价高出约15%,由于价差太大,现货价可能向下修正。 集邦指出,往年大陆十一长假前的拉货潮都会为DRAM市场带来一剂强心针,但目前业界还无法确认今年大陆十一假期是否能为DRAM市况带来涨势。集邦保守认为,今年大陆十一假期刺激DRAM报价走扬的机率不大。 DRAM模块厂则指出,DRAM市场由三大龙头业者主控,目前供需还算健康,因此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