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率奇低!我国设备厂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布者:数字航海家最新更新时间:2021-03-11 来源: 集微网关键字:封装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美之间在半导体领域的较量已进入白热化状态。为防止中国取得竞争优势,近两年,美国频频祭出各种新招来遏制中国。


 image.png

始于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凸显出中国半导体设备的短板,而华为被断供后,更是让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当所有人都把眼光投向光刻机、晶圆厂等半导体前段核心设备和材料的时候,却无意间忽视了半导体封装这一后段核心领域的危机。

 

封装设备必须国产化

 

事实上,我国半导体设备被“卡脖子”的不仅仅在于光刻机等晶圆制程设备上,在半导体封装设备领域,同样也面临着被国外企业垄断,且国产化进程令人心忧的状态。

 

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数据统计,封测设备国产化率整体上不超过5%,个别封测产线国产化率仅为1%,大幅低于制程设备整体上10%-15%的国产化率。尤其是在封装最核心的几个设备,IC级的固晶机,焊线机,磨片机国产化率接近为零。 

                                              image.png

 

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封装大国,2019年中国封装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全球前十大封测企业有三家在中国。中国封装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综合多种因素分析,我国集成电路封装市场将持续维持较快的增长,预计到2026年,市场份额将突破4000亿元,2020-2026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

 

image.png

 

同时,随着芯片制程达到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开始失效,光刻工艺进展缓慢,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将逐渐把重心从前段移至后段的封装领域,各种先进封装制程,高精密封装制程应运而生,可以预期封装将会是未来半导体领域竞争的重心。

 

然而,对中国封装产业来说,“大而不强”不仅是一种尴尬,更是悬在中国IC产业的又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据统计,各类封装设备几乎全部被进口品牌垄断。国内固晶机主要被ASM Pacific、Besi、日本FASFORD和富士机械垄断,焊线机设备主要来自美国K&S、ASM Pacific、日本新川等外资品牌;划片切割/研磨设备则主要被DISCO、东京精密等垄断。对此,普莱信智能董事长田兴银谈到:“一旦整个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外资公司受到美方的压迫威胁而对中国封装产业进行设备断供,整个封装产业链将会面临崩溃,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已经充分展示了这种风险,因此,封装设备的国产化是唯一解决之道。”

 

国产设备亟需突破技术瓶颈

 

然而,实现封装设备的国产化并非易事,首要一步就要跨越技术上的“万里长征”。

 

纵观后段的封装核心设备,难度最高的是固晶机、焊线机和磨片机。这些设备的共性都是需要高速高精的运动控制,电机和机械,对控制、算法、机械设计及工艺的要求极高,国内在过去十年,在高速高精的运动控制、直线电机及驱动等领域,无论是数控机床还是半导体设备,一直投入不足,人才断档,整个产业处于停滞状态。究其原因,据田兴银分析,这主要是在中美贸易战之前,半导体行业和机床行业普遍存在的“造不如卖”的概念导致。

 

要想突破这些装备,必须先突破底层核心技术。以国际龙头封装设备企业ASM Pacific为例,其构建了包括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直线电机和视觉系统的整个底层核心技术平台,在核心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固晶、焊线、先进封装等全系列的设备。

 

然而,国内设备厂家长期以来奉行的拿来主义,希望第三方的底层技术来构建自己的产品,但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缺乏独立的核心部件提供商,导致国产半导体设备一直很难突破技术瓶颈,只能在低端徘徊。

 

以封装中最核心的Die Bonder(固晶机)为例,固晶机是一种高速高精的光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广泛用于任何的封装形式,无论先进封装,还是传统IC封装、高精度封装和LED,都有die bond工艺,而不同领域对固晶机的技术要求不同,LED因为位置精度要求低,基本没有角度精度要求,广泛采用低成本的摆臂式方案,这类机器相对技术难度低,国产化做得比较好,但是IC级的高速固晶机,光通信传感器用的高精度固晶机还是被进口设备垄断。

 

因此,田兴银认为:“要突破核心半导体设备,必须突破核心部件,在整机领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是中国半导体设备发展的必由之路。”

 

切换思路,生机乍现

 

为了全面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减少或缩短技术短板,国家也大力投入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半导体设备产业发展。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每年半导体设备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IC封测后端设备占比25%。在IC封装测试中,需要用到诸如减薄机、划片机、固晶机、焊线机等设备。其中,固晶机等核心设备长期被ASM Pacific、欧洲BESI、日本日立等公司垄断。

 

就固晶机而言,国内厂商如何才能在国外高度垄断且技术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找到一线生机?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困境中学会变通,适时切换思路或许才有新的突破和机会。为此,国内高端半导体设备企业普莱信智能挑战了一种新的技术可能。

 

据集微网了解,普莱信打破传统设备厂商思路,通过构建包括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直线电机和视觉系统的底层技术平台,并结合封装工艺,进行IC级固晶机的研发。

 

此种思路得到了业界的肯定,现在普莱信智能的8吋和12吋直线式的固晶机已经规模化的量产,并进入了主流的封装企业,覆盖了QFN、DFN、SIP和MEMS等多种相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封装形式,正在向先进封装领域迈进。普莱信的贴装精度达到3微米的高精度固晶机,被光通信行业广泛采用。普莱信的倒装刺晶方式的XBonder是国内最领先的MiniLED巨量转移设备。

 

image.pngimage.png

 

在亟需提升封装设备国产化率的当下,普莱信的成功,不仅是实现封装设备国产化的重要一步,同时也让封装设备厂商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集微网在对田兴银的深入采访中,探讨了普莱信可借鉴的发展思路。田兴银提到,普莱信主要有三大发展思路:

 

一、持续专注的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普莱信认为,国产固晶设备厂家的短板在于国内对适用于半导体设备的高速高精运动平台、力控技术和IC工艺理解的缺失。为解决上述难题,在过去四年中,普莱信通过收购、自研和合作开发,完成了包括运动控制器、直线电机、伺服驱动和视觉系统在内的整个底层技术平台,运动控制精度可以控制在亚微米级的水平,力控系统可以将力控制在最小20克,正负误差不超过5克,解决了VCSEL芯片高精度封装最难解决的问题。

 

二、“跟随+创新”的产品战略,实现弯道超车。普莱信采用了“跟随+创新”双路线。在传统的封装领域,普莱信采用的是跟随战略。同时,田兴银也指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跟随永远无法超越,必须要有革命性的产品。”针对新型显示领域,普莱信在开发的XBonder,采用全新的倒装刺晶方式,相对传统Pick&Place的固晶系统,可以解决芯片尺寸在150微米以下的产品的高速转移,成为决定MiniLED产品能否量产的核心关键。

 

三、以客户为中心,需求驱动和服务至上的市场体系。普莱信还解决了封装核心设备定制化需求难以满足、服务价格偏高等服务痛点,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战略,为其市场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随着产品开发和市场的成功,普莱信在资本市场也获得巨大支持,持续获得中国最顶尖的风险投资机构鼎晖、光速、云启、元禾等的多轮数亿投资。

 

无疑,普莱信在IC级固晶机、高精度固晶级和巨量转移设备上的突破,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走出了一条生机之路——国产替代要以掌握核心技术为基础,同时在产品布局和市场服务两个领域进行突破。

 

结语:中国半导体产业要实现加速超车,无论是芯片设计,还是前、后段设备和材料,都必须坚持走国产替代的道路。这注定是一条注定漫长,艰辛而孤独之路,但这又是一条不得不全力以赴的路。

关键字:封装 引用地址:国产化率奇低!我国设备厂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实现先进晶圆级封装技术的五大要素
下一篇:Chiplets封装普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9 15:49

美国狂砸30亿美元:要在这个先进封装业围堵中国厂商
11月22日消息,美东时间周一,拜登政府宣布将投入大约30亿美元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美国的芯片封装行业。 这是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首项研发投资项目,表明美国政府对于美国芯片封装行业的重视。考虑到美国当前芯片封装产能在全球占比较低,美国政府的此次投资举动,也表明其补足弱点的决心。 美国《芯片法案》首项研发投资 随着芯片行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去年,美国推出了关键芯片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重振美国的芯片制造业。 今年2月,美国政府启动了第一轮《芯片与科学法案》对半导体制造业的资助。截止目前,美国政府已经收到了460多份关于美国半导体制造及相关项目的激励申请。 不过,本周一宣布的封装行业投资计划,是《芯片与科学法案》的第一项重
[半导体设计/制造]
解决封装器件应力测试难题 通富微电发明仿真模型方案
在现有的封装器件领域中,通常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封装件,其中一些材料在封装器件经历不同的使用环境时可能发生变形,从而在封装器件内部积累应力,当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封装器件内部会产生裂纹,从而引起封装器件的失效。 而该问题在封装器件的生产阶段并不能被发现,只有实体封装器件生产出来之后在经过应力测试时才能够被发现,因此封装器件的应力测试对实体封装器件的依赖性较高。同时,由于生产阶段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从而导致产品的良率也很难进行控制,使得相关封装器件的生产成本非常高。 为解决该问题,通富微电在2020年6月28日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封装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实体封装器件”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2010600319.3),申请人为通富微电
[手机便携]
解决<font color='red'>封装</font>器件应力测试难题 通富微电发明仿真模型方案
Yole发布先进封装技术报告,日月光/安靠/英特尔前三,长电第四
日前,Yole Développement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先进封装技术报告,半导体、内存与计算技术与市场分析师兼封装团队成员 Gabriela Pereira 表示:“2021年对于先进封装行业来说是伟大的一年,ASE继续主导市场,Amkor紧随其后,英特尔位列第三,紧随其后的是长电科技和台积电。2021年的收入同比增长大于2020年,增长最快的OSAT主要来自中国。” 2021 年先进封装市场总收入为 321 亿美元,预计到2027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10%,达到 572 亿美元。包括 5G、汽车信息娱乐/ADAS、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可穿戴应用在内的大趋势继续发展先进封装技术。2021 年对于先进封装来说是丰收的一年
[半导体设计/制造]
Yole发布先进<font color='red'>封装</font>技术报告,日月光/安靠/英特尔前三,长电第四
Transphorm的表面贴装封装产品系列增加行业标准TO-263 (D2PAK)封装产品
Transphorm的表面贴装封装产品系列增加行业标准TO-263 (D2PAK)封装产品,扩大SuperGaN平台的优势 新型50mOhm SuperGaN场效应晶体管简化并加快基于氮化镓的高功率系统的开发,适用于数据中心和广泛工业应用 加州戈拉塔-- (新闻稿)--高可靠性、高性能氮化镓(GaN)电源转换产品的先锋和全球供应商Transphorm, Inc. (Nasdaq: TGAN) 今天宣布,新增的TP65H050G4BS器件扩充了其表面贴装封装产品系列。这款全新高功率表面贴装器件(SMD)是一款采用TO-263 (D2PAK) 封装的650V SuperGaN®场效应晶体管 (FET),典型导通阻抗为50
[电源管理]
Transphorm的表面贴装<font color='red'>封装</font>产品系列增加行业标准TO-263 (D2PAK)<font color='red'>封装</font>产品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以先进计算和封装创新,满足数字时代算力需求
在第34届Hot Chips大会上,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发表了主题演讲,详细阐述了为什么需要先进的计算和封装技术来满足世界对于算力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实现完全沉浸式的数字体验。 在此次大会上,英特尔重点介绍了在架构和封装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增强了分块化(tile-based)2.5D和3D芯片设计, 将开创芯片制造的新时代,并在未来持续推进摩尔定律 。作为1995年戈登•摩尔之后第一位在Hot Chips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的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分享了英特尔坚持不懈追求更强算力的路径,详细介绍了即将推出的产品组合,包括Meteor Lake、Ponte Vecchio GPU、英特尔® 至强® D-2700和1
[网络通信]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以先进计算和<font color='red'>封装</font>创新,满足数字时代算力需求
全球首条无人半导体封装生产线亮相,三星宣布成功实现自动化
9 月 4 日消息,与晶圆制造不同,半导体封装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这是因为前端工艺只需要移动晶圆,但封装需要移动多个组件,例如基板和包含产品的托盘。 在此之前,封装加工设备基本上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但三星电子已经通过晶圆传送设备(OHT)、上下搬运物品的升降机和传送带等设备实现了完全自动化。 三星电子 TSP(测试与系统封装)总经理金熙烈(Kim Hee-yeol)在“2023 年新一代半导体封装设备与材料创新战略论坛”上宣布,该公司已成功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无人半导体封装工厂。 据介绍,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位于三星电子天安市和温阳市封装工厂,从 2023 年 6 月开始就已经着手打造,这条生产线可使其制造相关劳动力减少 85%
[焦点新闻]
英飞凌推出D2PAK封装的650 V CoolSiCTM MOSFET
英飞凌推出采用D2PAK封装的650 V CoolSiCTM MOSFET,进一步降低应用损耗并提高可靠性 【2022年3月31日,德国慕尼黑讯】在数字化、城市化和电动汽车等大趋势的推动下,电力消耗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提升能源效率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为了顺应当下全球发展大势并满足相关市场需求,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推出了 650 V CoolSiCTM MOSFET系列 新产品。该产品具有高可靠性、易用性和经济实用等特点,能够提供卓越的性能。这些SiC器件采用了英飞凌先进的SiC沟槽工艺、紧凑的 D2PAK 表面贴装7引脚封装和.XT互连技术 ,广泛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包括服务器、电信设备、工业SMPS、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电机驱动
[电源管理]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