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头部芯片公司,如何定制芯片人才?

发布者:cxx7848653最新更新时间:2021-07-21 来源: 雷锋网关键字:开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者:包永刚


中国芯片产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在近年来国内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加凸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指出,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72万人左右,但我国人才存量仅40万人,缺口将达32万人。


人才培养不仅需要较长的周期,对于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学校和产业的密切配合,特别是集成电路这样交叉学科的产业,人才培养的挑战更加巨大。2020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培养偏“通用”人才的高校,还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各类机构都有大动作。


国内头部芯片公司,如何定制芯片人才?


国内芯片人才的培养到底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才能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定制最合适的人才?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这样的非赢利性机构是如何与头部芯片公司们合作定制芯片人才?


高校新增集成电路与工程学院


过去十五年,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产值增长近1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2%,远高于全球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芯片设计成为了三业(设计、制造、封测)中唯一增长率保持为正值的环节,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要的火车头。


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指导以及大基金的强力拉动下,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2014年以来,制造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72%,为三业中最高。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8848亿元,同比增长17%。我国高速增长的销售额背后也是进口芯片的快速增长。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5435亿块,进口金额3500.4亿美元,出口集成电路2598亿块,出口金额1166亿美元。


一边是中国芯片市场快速的发展和的需求,另一边是大量的高端芯片依赖进口。国内上千家芯片公司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一个非常核心的原因就是缺乏人才。集成电路横跨电子、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此前国内高校的学科设置很难充分满足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教授、博导梁晓峣在一场圆桌讨论中指出:“我从海外回来发现国内在计算机和芯片方面的教育与国外差距很大,国外有一个叫ECE(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的专业,但国内大多数高校微电子和计算机分得非常清楚。像我这样做体系结构,是软硬件的结合,在国内就很难定位。”


“我刚好就是在国外上的ECE。我本科在国内学的是通信,到国外留学上了ECE专业,这个专业开设了许多跨专业的选课,也正因为如此我接触到了半导体,在那之前我对半导体一无所知,后来学习了包括设计验证、工艺等课程,最终算是误打误撞进入了半导体行业。”一位国内芯片设计公司高管在一场活动中分享。


国内高校芯片人才培养的变革发生在2020年。8月,国务院发布8号文(《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到了12月30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正式被设立为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作为“交叉学科”门类,门类代码为“14”,“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作出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的决定,就是要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随后,安徽大学、中山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相继在2021年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为一级学科,对芯片设计和制造都至关重要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人才培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邸志雄此前对雷锋网表示:“之前国内的教学体系,EDA教师一般归属微电子或计算机学科,但都是小众群体,能够开设EDA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再加上缺乏教材,学生感兴趣的也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提升为一级学科,加上开源EDA,不管是开设课程还是出版教材都是利好。”


一位芯片行业专家认为:“我认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为一级学科还不够,增加对高校的投入,以及出台一些更加开放的政策支持也非常必要。”


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副主任吕会军也对雷锋网表示:“国外有些区域的产学研拥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他们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费,让学生可以流片,从而获得工程实践经验。”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全社会各个领域的,所以相对更注重通用性和基础性知识的培养,,而集成电路企业所需要的是有较强实践能力、能满足岗位需求的产业人才,如何在高校培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适合产业需求的芯片人才,是我们成立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的目的。”吕会军同时表示。


头部芯片公司定制应用型芯片人才


“理想状态应该是高校聚焦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机构有针对性的在实践能力方面做补充和提升,然后将人才向产业输送。”吕会军进一步表示:“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是对产教融合的补充,高校是芯片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阵地,从人才供给侧出发,推进人才培养,我们依托地方产业,从需求侧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双方从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做好产业人才培养,以满足产业用人需求。”


据雷锋网了解,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更名前叫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是南京江北新区牵头成立的促进区域产业发展,衔接政府、高校、企业以及推进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2017年就开始探索人才培养。


吕会军介绍:“在培养体系搭建方面,我们要先全面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与相应岗位上优秀工程师的访谈,形成关键岗位的人才画像。然后再根据岗位画像搭建培养体系和课程内容,最后找合适的讲师进行培训。”


但这个过程也充满挑战,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度沟通。画像确定后搭建课程体系也面临挑战,工程师更贴近行业,但构建课程体系可能并不擅长,大学老师善于课程教学,但对企业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因此需要企业工程师与大学老师双方配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吕会军表示:“如果一家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可以与我们共同开发课程,或者建立共享实验室,通过定制化培养,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或者初入职的员工在共享实验室就能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项目,系统化的培训让项目实践经验前置。”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到,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已经与11家企业建立了共享实验室,其中围绕EDA人才培养分别与华大九天、国微、芯华章、芯行纪和概伦共建共享实验室;围绕芯片设计分别与新思科技、创意电子、芯驰和芯原共建共享实验室;围绕信创,分别与龙芯和鲲鹏共建共享实验室。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和上海海思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还与芯华章共同打造“X—行动”计划,在与企业加强粘合度的同时,不断融合高校,共同推进产教融合育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对于芯片人才需求量不那么大的中小企业,定制化培养的需求就偏弱。“我们会做一些通用技能的培训,比如版图设计,到后期再把学员分流到企业,跟着工程师做项目增强实践经验,这样也能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芯片人才需求。目前我们课程采取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已推出首批线上课程43门,线下培训班也有35个。”吕会军表示。


今年暑期,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培训基地联合新思科技、芯华章、龙芯中科、上海海思等知名企业开设了涵盖芯片设计、EDA、智慧城市嵌入式开发、AI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AIoT机器视觉等主题的暑期学校。


芯片人才培养的更多探索


除了直接与企业和高校合作,举办芯片大赛也是培养芯片人才一个不错的途径。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每年持续举办全国大学生EDA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FPGA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大赛。通过大赛的平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以及遇到的挑战出赛题,参赛选手不仅在参赛过程中拥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了解到企业的业务需求。


据介绍,从2017年开始,三大竞赛吸引全国近400所高校(涵盖了全国26 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累计近7000支队伍参赛,为江北新区的产业发展挖掘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还会帮产品做得较好的学生进行流片,让他们获取真正全流程的实践经验,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打通芯片人才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未来,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还会有更多探索,将产业人才、创新驱动、生态打造进行相互联动。吕会军说:“基地由地方政府牵头,是高度开放的人才培养平台,聚焦产业人才培养,赋能产业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补充,是企业人才招聘的伙伴,不与高校争名,不与企业争利。”


小结


像南京集成电路基地这样的平台未来在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可能性值得期待。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缺乏多层次的人才,因此需要整个产业多方的共同努力。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高校学生的实践经验前置。


待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也产生头部效应,那时更稀奇的将会是创新人才。


关键字:开发 引用地址:国内头部芯片公司,如何定制芯片人才?

上一篇:9年投资120亿美元!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计划2024年投产
下一篇:拜登团队表示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现象正出现缓解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6 11:50

小米与 Light 宣布建立联合开发合作伙伴关系
西班牙巴塞罗那, March 08, 2019 (GLOBE NEWSWIRE) -- 高级计算成像领域的领导者 Light 和小米公司 (Xiaomi Corporation) 今天宣布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和推广用于智能手机的全新成像解决方案;小米是一家以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物联网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在此次合作中,Light 会将其先进的计算成像技术与小米长期在高端智能机的创新相结合,双方共同打造出具有单反级画质的多Camera智能终端设备。 “小米是最具创新能力的智能手机设备制造商之一,我们很高兴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Light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Dave Grannan 表示。“Light的计算成像完
[嵌入式]
如何开发和生产高效率的电源
一、非隔离DC/DC技术迅速发展 近年来,非隔离DC/DC技术发展迅速。目前一套电子设备或电子系统由于负载不同,会要求电源系统提供多个电压挡级。如台式PC机就要求有+12V、+5V、+3.3V、-12V四种电压以及待机的+5V电压,主机板上则需要2.5V、1.8V、1.5V甚至1V等。一套AC/DC中不可能给出这样多的电压输出,而大多数低压供电电流都很大,因此开发了很多非隔离的DC/DC,它们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在内部含有功率开关元件,称DC/DC转换器。另一类不含功率开关,需要外接功率MOSFET,称DC/DC控制器。按照电路功能划分,有降压的STEP-DOWN、升压的BOOST,还有能升降压的BUCK-BOOST或S
[电源管理]
DigiKey低成本开发板采用TI新款DSP
Digi-Key 公司宣布推出售价仅149美元的 Beagle Board,是一款比杯垫还小,却功能强大的低成本无扇型嵌入式开发板,使开放式平台创新设计人员无需额外付费即可实现堪比台式机的可扩展性。 USB 供电的袖珍型 Beagle Board 基于德州仪器 (TI) 的低功耗 OMAP3530 应用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 ARM Cortex-A8、2D/3D 图形引擎以及高性能TMS320C64x+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内核。 一群有志于创建功能强大的开放式嵌入式器件的工程师合作提出了 Beagle Board 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最终开发出了这款尺寸仅 3 英寸见方的电路板。该产品将台式机与嵌入式开发工作相结合,使
[嵌入式]
DigiKey低成本<font color='red'>开发</font>板采用TI新款DSP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汽车性能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引言  虚拟样机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改进了传统汽车设计以及试验的方法。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设计的数字化汽车同复杂多变的虚拟试验环境结合起来,用真实驾驶员进行仿真驾驶,以视、听、触觉等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交互感,人——车——环境融为一体,可直接感受汽车的振动、倾斜、噪声等效果,无危险和损坏进行碰撞、翻倾等极限试验,改进了抽象的数值曲线仿真,突破了难以用数学模型来表达的错综复杂的驾驶员感受与反应等问题,在设计的早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修正、实现优化,具有节省资金、可重复性、无风险性等优点。  典型的例子有:克莱斯勒新型汽车开发周期由36个月缩短至24个月,福特公司也在1999年底宣布开发
[嵌入式]
斯坦福联手丰田利用AI开发新型动力电池
当前,电池企业和科学家正在积极研发新型电池或寻找优化电池制造的新工艺。 外媒报道称,斯坦福大学与丰田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新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加速电动汽车电池的开发。 具体而言,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分校和丰田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将电池充电测试时间从近两年缩短至16天,缩短了近15倍,有助于加速新型电池的开发进度。 在电池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必须对新技术进行数月甚至数年的测试,以确定它们将持续多长时间。 而设计超快速充电电池是一个重大挑战,主要是因为很难使它们持续使用。更快的充电强度会使电池承受更大的压力,这通常会导致电池过早失效。 为此,麻省理工学院和丰田研究所希望找到在10分钟内为EV电
[汽车电子]
斯坦福联手丰田利用AI<font color='red'>开发</font>新型动力电池
英伟达利用人工智能和Omniverse加速人形机器人开发
8月6日,揭晓了一项创新工作流程,该流程深度融合了技术与其Omniverse平台,旨在为人形的研发按下加速键。通过巧妙结合苹果Vision Pro的先进功能与英伟达的人工智能及,这一流程显著降低了训练人形机器人所需的数据量,从而解决了传统方法中数据获取成本高、耗时长的难题。 传统路径下,人形机器人的训练高度依赖大量人工演示数据,这不仅经济成本高昂,而且效率低下。英伟达此番推出的新策略,巧妙地利用了远程操作技术收集有限的人类演示数据作为起点,随后依托其强大的Isa 器和创新的MimicGen NIM微服务,生成了海量的高质量合成数据。这些合成数据与真实数据相辅相成,共同驱动英伟达Project GR00T人形基础模型的训
[机器人]
ST与微软强强联手,利用STM32Cube推进智能物联网设备开发
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与微软签署促进智能家电控制器和物联网设备 (IoT)开发的合作协议。 使用STM32微控制器(MCU)的开发人员现在可以利用Microsoft Azure RTOS(实时操作系统)提供的即用型服务来管理应用程序。STM32Cube 开发生态系统整合开发工具和软件,全程支持客户项目开发,完全支持Microsoft Azure RTOS,实现无缝连接。在包括产品原型和量产商品在内的STM32微控制器上,合法部署的Microsoft Azure RTOS映像免许可使用费。
[物联网]
ST与微软强强联手,利用STM32Cube推进智能物联网设备<font color='red'>开发</font>
JFrog 与 GitHub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推出安全统一管理界面和Copilot Chat,为开发者赋能
2024 年 9 月 18 日 — 流式软件公司、JFrog软件供应链平台的缔造者JFrog与全球领先的代码开发平台GitHub近期在 JFrog 年度用户大会上发布全新集成功能,通过持续深化的合作为开发者提供能够呈现项目状态和安全态势的综合视图,帮助他们快速解决公司高级安全产品发现的潜在漏洞。 此外,为帮助开发者深入快速了解第三方软件包,双方还宣布推出 Copilot Chat扩展插件,以快速选择已更新、经企业批准且可安全使用的软件包。 JFrog 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 Yoav Landman 表示:“ 开发者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全面了解他们集成到软件中的代码和二进制文件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与 GitHub 的合作使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