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和SPI各有什么特点?

发布者:DazzlingSpirit最新更新时间:2013-04-07 来源: 21ic关键字:I2C  SPI  器件地址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I2C和SPI各有什么特点?

答:I2C总线是二线制,采用器件地址的硬件设置方法,通过软件寻址完全避免了器件的片选线寻址方法,从而使硬件系统具有简单灵活的扩展方法。I2C总线简单,结构紧凑,易于实现模块化和标准化。

SPI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通讯方式,是一种三线同步总线。有多个SPI接口的单片机时,应为一主多从,在某一时刻只能由一个单片机为主器件;在扩展多个SPI外围器件时,单片机应分别通过I/O口线来分时选通外围器件。

关键字:I2C  SPI  器件地址 引用地址:I2C和SPI各有什么特点?

上一篇:基于EPA协议的IEEE802.11b无线测控系统
下一篇:单片机多机通信原理简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3:21

基于SPI总线技术的同步422接口设计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是一种发送方与接收方都采用相同时钟频率的传输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把要传输的一组数据组合成一帧,每一帧的开头部分是一组同步字符,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帧的结尾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其他即将到达的数据了。接收方不必对每个字符进行开始和停止的操作,一旦检测到帧同步字符,就在接下来的数据到达时接收它们。因此,与异步传输相比,具有很高的传输速度。而且,由于没有在传输的每个字符中都加入起始位和结束位,所以同步传输的开销比异步传输要小得多,通常前者的数据增值只有2.5%左右
[嵌入式]
STM32G0开发笔记:I2C接口软件模拟与GXHT30温湿度模块
使用Platformio平台的libopencm3开发框架来开发STM32G0,以下使用软件模拟I2C总线时序,并用它来读取GXHT30温湿度数据。 1 新建项目 建立gxht30项目 在PIO的Home页面新建项目,项目名称gxht30,选择开发板为 MonkeyPi_STM32_G070RB,开发框架选择libopencm3; 项目建立完成后在src目录下新建main.c主程序文件; 修改下载和调试方式,这里开发板使用的是DAPLink仿真器,因此修改platformio.ini文件如下: 1upload_protocol = cmsis-dap 2debug_tool = cmsis-dap 2 I2C软件模拟
[单片机]
STM32G0开发笔记:<font color='red'>I2C</font>接口软件模拟与GXHT30温湿度模块
STC15系列单片机SPI使用教程(一)
一、硬件接线 1、普通SPI设备接线 如NRF24L01,可以直接连接IO 2、FLASH设备接线 如GD25Q80BSIG,需要加上拉电阻 二、程序编写 1、和SPI相关的寄存器 ① SPCTL寄存器 ② SPSTAT寄存器 ③ SPDAT寄存器 ④ AUXR1/P_SW1寄存器 2、寄存器,数据类型重定义 sfr P_SW1 = 0xA2; //外设功能切换寄存器1 sfr SPSTAT = 0xCD; //SPI状态寄存器 sfr SPCTL = 0xCE; //SPI控制寄存器 sfr SPDAT = 0xCF; //SPI数据寄存器 #ifndef uchar #def
[单片机]
STC15系列单片机<font color='red'>SPI</font>使用教程(一)
S3C6410 SPI 裸机驱动
刚刚写的SPI驱动,想移植到LINUX上面用来读写SD卡 只测试了发送,没有测试接收. spi.c /************************************************************************************************************* * 文件名: spi.c * 功能: S3C6410 SPI底层驱动函数 * 作者: 陈鹏 * 创建时间: 2012年9月8日20:35 * 最后修改时间:2012年9月8日 * 详细: SPI始化,发送,接收,配置等 * 使用的是手动控制片选,因为在实际
[单片机]
S3C6410 <font color='red'>SPI</font> 裸机驱动
SST25VF080B SPI接口FLASH STM32驱动
所有的FLASHA 都一样只能从1变0,要想从0变1 只有擦除一个页扇, SST25VF080B 最小可以擦除4KB的页 速度也不错 50MHz 容量1MB 挺够用的 10万次的擦写寿命。最低2.7V 就可正常工作。 Flexible Erase Capability Uniform 4 KByte sectors Uniform 32 KByte overlay blocks Uniform 64 KByte overlay blocks 先记下 这些个7788的命令 SST25VF080B 的各种命令比较繁琐 Status Register这个设置写保护多点 我这里只用它的判忙BUSY 一样先配
[单片机]
SST25VF080B <font color='red'>SPI</font>接口FLASH STM32驱动
STM32 的SPI总线配置
项目中经常会用到多路SPI,但是各路的配置又不尽相同,其中SPI3默认状态是JLINK模式,所以如果想正常使用SPI3,就需要对其重映射。下面给出SPI2和SPI3的配置程序,该配置已验证。 验证MCU:STM32F107 1、SPI2配置 void SPI_Init(void) { uint32_t cnt;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SPI_InitTypeDef SPI_InitStructure; /* 使能 SPI2 时钟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B | RCC_A
[单片机]
I2C总线学习感想总结(二)——相关疑惑
1:上次说SCL上升沿写到总线上,SCL下降沿读总线上的数据,到底是谁读,谁写?还是二者有读有写,相互配合? 因为我的理解是CPU其控制作用,IC才具有I2C特征,上升沿写入总线,下降沿读取数据都是是针对从器件IC而言的 2:如果我的理解没问题,那当CPU发给从器件数据时,肯定有上升沿和下降沿,那下降沿好理解,从器件读取SDA,那上升沿呢,从器件还发数据至SDA吗? 同理,那当CPU接收从器件数据时,肯定有上升沿和下降沿,那上降沿好理解,从器件发SDA至总线,那下沿呢,从器件读SDA数据吗? 3:应答问题 I2C规定,每传送一个字节数据,都要有一个应答信号,应答信号由接收设备产生,应答信号表现为在SCL为
[单片机]
基于增强型SPI接口的大容量Flash扩展实现
1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的集成和交互越来越频繁。运动控制系统中需要处理和存储的信息量也与日俱增,大部分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器件MCU自身已经集成了较大容量的存储器(与以前MCU相比),但仅仅依靠MCU自身的存储器一般很难满足系统对大容量存储的要求,因此必须找到高效的方法实现对系统存储容量的扩展。 SPI是一个高效、数据位数可编程设置的高速输入/输出串行接口,几乎所有MCU生产厂商都提供对SPI接口的支持,目前高速SPI接口的时钟频率已达到60MHz甚至更高,SPI接口一般只用4根连接线即可完成所有的数据通讯和控制操作,因此不占用MCU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极大的节约了系统的硬件资源,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扩展系统
[缓冲存储]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 学习ARM开发(16)
    ARM有很多东西要学习,那么中断,就肯定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自从CPU引入中断以来,才真正地进入多任务系统工作,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 ...
  • 学习ARM开发(17)
    因为嵌入式系统里全部要使用中断的,那么我的S3C44B0怎么样中断流程呢?那我就需要了解整个流程了。要深入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写程序 ...
  • 学习ARM开发(18)
    上一次已经了解ARM的中断处理过程,并且可以设置中断函数,那么它这样就可以工作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S3C44B0还有好几个寄存器是控制中 ...
  • 嵌入式系统调试仿真工具
    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出来后就要进行调试,不管是硬件调试还是软件调试或者程序固化,都需要用到调试仿真工具。 随着处理器新品种、新 ...
  • 最近困扰在心中的一个小疑问终于解惑了~~
    最近在驱动方面一直在概念上不能很好的理解 有时候结合别人写的一点usb的例子能有点感觉,但是因为arm体系里面没有像单片机那样直接讲解引脚 ...
  • 学习ARM开发(1)
  • 学习ARM开发(2)
  • 学习ARM开发(4)
  • 学习ARM开发(6)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