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发布者:chaxue1987最新更新时间:2014-12-09 来源: e-works关键字:CAN总线  机电一体化  P89LPC932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引言

    在传统的液压控制系统中,对系统的控制主要采用机械手段。而采用传统的机械方法控制液压系统,使得整个系统的体积增大,同时增加系统复杂度和维护难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复杂的液压控制系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以上特点,该试验台采用CAN总线技术实现实时控制,用于液压软管脉冲压力试验,对被试件施加脉冲压力以测试软管的寿命。

    1、CAN接口电路的设计

    CAN总线节点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P89LPC932是单片封装的高性能、低功耗的带片内8KFlash的微控制器,其指令执行时间只需2到4个时钟周期,6倍于标准80C51器件。P 89LPC932内部主要集成了字节方式的I2C总线、SPI接口、UART通信接口、实时时钟、EEPR OM、A/D转换器、ISP/IAP在线编程和远程编程方式等一系列有特色的功能部件;其可用I /O口数为24~26。该微控制器在低电压(3 V)下工作,可以很好的工作在以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系统中。其集成了许多系统级的功能,适合于许多要求高集成度、低成本的场合;可以大大减少元件的数目和电路板面积,满足多方面的性能要求。


图1 CAN总线节点接口电路

    SJA1000是独立的CAN通信控制器,它支持CAN2.0A,CAN2.0B,与PCA82C200 CAN控制器兼容,并可替代PCA82C200;而且新增了一种工作模式(PeliCAN),使得SJA1000支持具有很多新特性的CAN2.0B协议。SJA1000集成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该控制器具有多主结构、总线访问优先权、硬件滤波等特点。

    PC82C250为CAN总线收发器,是CAN控制器和物理总线间的接口,提供对总线的驱动发送能力、对CAN控制器的差动发送能力和对CAN控制器的差动接收能力。它有很强的抗瞬间干扰和保护总线的能力;有3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即高速、斜率控制和待机。总线上的某节点掉电不会影响总线,在40m内实现高速应用可达1Mbps,最多可挂110个节点。

    2、试验台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原理框图

    由于要对较多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为了降低整个系统的复杂度,对该试验台进行模块化处理,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系统易于扩展。每个模块自成一个闭环子系统,模块与主机之间由CAN总线连接。各模块的数据通过CAN总线传送到主机。主机负责监控各个从机,向从机发布指令,并接收处理从机传来的检测数据,显示数据信息和压力波形。CAN接口电路负责各节点间的串行通信。系统总体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总体原理框图

    2.2 主系统压力控制

    主系统压力控制如图3所示。此子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主油泵(单向定量液压泵)通 过高速开关阀和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向增压器左腔注入液压油,微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对增压器左腔的压力进行实时检测,当增压器左腔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微控制器关掉高速开关阀并换向电液换向阀,按给定的时间保持增压器左腔中的压力;之后再换向电液换向阀, 把增压器左腔中的液压油回流到主系统油池中。这样就对被试件施加了一个周期的脉冲压力。通过微控制器控制高速开关阀和电液换向阀就可以对被试件施加一定频率的脉冲压力。同时微控制器根据主机的命令是否将检测到的压力值通过CAN总线传送到主机上显示出压力波形。


图3 主系统压力控制原理框图

    2.3 主系统油温控制

    在工作过程中,主系统中的液压油不停的循环流动,必然导致油温升高。油温过高,会降低试验台的工作寿命,甚至可能发生事故;油温过低,又会影响试验台的性能。主系统油温控制原理如图4所示。微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油池的温度来控制冷却装置,并将温度值送到主机显示;若温度高过预定值,要进行报警。


图4 主系统油温控制原理框图

    2.4 高温系统控制

    为了保证被试件软管中的液压油所产生的压力在给定时间内达到给定值,使软管承受规定的高温和压力,必须由高温油泵(单向定量液压泵)来补充所需的压力和温度。其高温系统压力补充控制原理如图5所示。微控制器将检测到的被试件所承受的压力值发送到主机上并显示出其波形。


图5 高温系统压力控制原理框图

    高温系统油温控制原理与图4相似,只需把冷却装置换成加热设备即可。必须在启动高温油泵后方可以启动加热设备。

    3、SJA1000 CAN控制器的初始化流程

    进行CAN总线通信,当前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供主机使用,并接收总线上发送给该模块的数据帧存入缓冲区,在上电或复位后,必须对SJA1000 CAN控制器进行初始化(见图6)。


图6 SJA1000 CAN控制器的初试化流程图

    在上电后,CAN控制器的(/RST)引脚获得一个复位脉冲后进入复位模式。在开始对SJA1000各个配置寄存器进行设定之前,主控制器通过读复位/请求标识来检测SJA1000是否进入复位模式。为了避免微控制器的上电复位时间和SJA1000的复位时间的偏差,微控制器要等待SJA1000完成上电复位后才能对SJA1000配置寄存器进行配置,存有配置信息的寄存器只能在复位模式下才可进行写入。SJA1000初始化程序在复位模式下,主控制器要配置下面的寄存器:

    (1) 模式寄存器(仅在PeliCAN模式下选择应用操作模式)

  • 接收过滤模式
  • 自检测模式
  • 侦听模式

    (2) 时钟分频寄存器

  • 使用BasicCAN或PeliCAN模式
  • CLKOUT引脚是否可以使用
  • CAN输入比较器是否被跳过
  • TX1输出是否专门用于接收中断输出

    (3) 接收代码和接收掩码寄存器

  • 定义要接收的消息的接收代码
  • 定义与接收代码相关位比较的接收掩码

    (4) 输出控制寄存器

  • 定义CAN输出引脚TX0和TX1的配置

    将这些配置信息配置到SJA1000配置寄存器后,通过消除复位模式/请求使SJA1000进入操作 模式,一定要确保复位标志真的被删除,并且在没有进行CAN总线通信前进入操作模式,这可以通过读该标志来实现。

    当硬件复位处于挂起状态即CAN控制器的(/RST)引脚为低电平时,复位模式/请求标志不能被清除。

    4、结束语

    CAN总线以其高性能、高可靠性、成本低廉及其独特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总线之一。将CAN总线技术应用于工业现场控制中,设计了硬件电路和软件,并得到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 邬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出版社,1996.
    [2] Philips Semiconductor.Application Notes and Development Tools for 80C51 Microcontrollers[M].PHILIPS 1997.

关键字:CAN总线  机电一体化  P89LPC932 引用地址:CAN总线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上一篇:基于CAN总线分布式安全检测系统设计
下一篇:C1210的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3:48

CAN总线抗干扰的6条“军规”
随着 CAN总线 在 电动汽车 、充电桩、电力电子、轨道交通等电磁环境比较恶劣的场合应用越来越多,信号干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使用者对CAN总线的信任。究竟如何才能 抗干扰 ?本文展示了致远电子CAN总线抗干扰的6条“军规”。 在汽油车时代,CAN总线遇到的干扰少之又少,即使有一些继电器和电磁阀的脉冲, 也不会有很大影响,稍微进行双绞处理,完全可以实现零错误帧。 可是到了电动汽车年代,逆变器、电动机、充电机等大功率设备对CAN的影响足以中断通讯,或者损坏CAN节点,如图1图2所示,就是被逆变器干扰的CAN波形。   图1 干扰前                                    图2 干扰后       
[嵌入式]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嵌入式系统升级方案
  嵌入式系统具有智能化程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等诸多优点,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各个行业。往往一个大的系统又由许多小的嵌入式系统共同构成,它们之间通过相互通信协同完成各种检测控制任务,构成分布式嵌入式系统。汽车电子系统中的车载GPS、倒车雷达、发动机控制、仪表盘系统等,数控机床中的键盘显示系统、马达控制系统等,这些无一不是嵌入式系统的具体应用。   众多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也为软件升级带来了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这些系统分处于大系统的各个位置,单独对每个系统进行升级比较困难;   ② 某些系统为了满足保密和可靠性的要求,对系统进行了永久密封,只预留了通信和电源端口,这就更不可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CAN总线</font>的分布式嵌入式系统升级方案
CAN总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一、前言 电动汽车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有效性直接影响了汽车的行驶效率和驾驶感。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根据电力驱动系统和发动机动力系统的布局形式可以分为3类:串联式、并联式、串-并联混合式。该文探讨的是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方案,它具有对原车技术模块化,实施性方便,适用性广特点。 二、术语 节点:连接在通讯网络上,能够按照某一通讯协议通过网络进行通讯的设备的集合。 总线电压:总线电压是CAN总线的CAN_H或者CAN_L 对各自CAN节点地的电压。 三、CAN总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总线,一旦有总线闲置,任意一个CAN节点均可向总线发送数据。CAN总线通道中优先发报文的节点取决于无损逐位仲裁的方式,此方式可以节省冲
[嵌入式]
<font color='red'>CAN总线</font>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SylixOS 基于AT91SAM9X25的CAN总线传输流程解析
概述 本文档是在AT91SAM9X25平台上进行SylixOS CAN总线驱动开发时,对CAN总线底层传输流程的解析。 适用于正在学习CAN总线驱动的技术工程师。 技术实现 CAN总线的传输流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CAN总线的发送流程,主要工作是将准备发送的数据填充到对应的寄存器,并使能开始传输位和邮箱中断位;另一部分是CAN总线的中断处理流程,主要工作是对触发中断的中断源进行判断,并对不同的中断进行相关处理。 CAN总线的发送流程 在AT91SAM9X25平台上,CAN总线发送流程如图 21所示。在填写数据的帧ID时,必须要将邮箱设置为禁用模式。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将数据填充完成,开始发送数据时,就可以在总
[单片机]
SylixOS 基于AT91SAM9X25的<font color='red'>CAN总线</font>传输流程解析
CAN总线隔离器的设计与应用
  引言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以其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结构简单,互操作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可应用于高速网络和低成本的线路网络。这里提出一种CAN总线隔离器的通讯系统,将其应用于某飞行器到地面的通讯网络,实现飞行器和地面的速度隔离,从而使飞行器和地面之间能够稳定实时通信。该系统设计在分析CAN总线2.0B协议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化方法独立设计飞行器和地面双方的通信协议。底层模块的硬件设计是以C8051F040高速型单片机为核心,其内部集成CAN协议控制器,因而只需增加CAN收发器就可实现CAN智能节点设计,比传统的由单片机与CAN协议控制器
[嵌入式]
CAN总线的技术规范与控制器类型
随着微处理器及控制器的效能提升、价格降低及稳定性增高等因素的产生,汽车产业中也开始导入电子组件和装置来取代传统的纯机械式产品,例如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来取代化油器,急刹车缓冲装置采用高速的微处理器来达成实时的反应速度等,这在安全气囊及座椅安全带方面也有所体现。另外在汽车中也加装了许多传感器,用来追踪不同装置在温度和压力上的改变,并在出现异常时提醒控制系统及早做出处置。 为了让汽车更安全、更有效率、更可靠和更容易操控,一台车体中采用的电子控制单元已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单元间的通信通力也就越来越重要。传统的配线方式已显得过于复杂,而且会增加车体重量和配线成本。这时就出现了对先进车载总线技术的使用需求,以对复杂的电子控制单元及行车
[嵌入式]
基于CAN总线和虚拟仪器的汽车测试仪设计
引 言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缩写为CAN),是为解决汽车电子控制单元间的信息通信而由德国Bosch公司提出的一种总线标准,以其卓越的性能、极高的可靠性和低廉的价格,现在已经在汽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为了保证汽车CAN总线节点安全、稳定运转,同时为了提高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对CAN节点产品进行测试,开发基于CAN总线的汽车CAN节点测试仪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选择高速处理器和采用虚拟仪器技术保证测试仪的通用性,使其只需通过软件更新便可测试多个CAN节点。 CAN协议简介 CAN协议建立在ISO/OSI 7层开放互连参考模型基础之上,为了方便应用,同时保证
[测试测量]
CAN总线原理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协议由德国的Robert Bosch公司开发,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该协议的健壮性使其用途延伸到其他自动化和工业应用。CAN协议的特性包括完整性的串行数据通讯、提供实时支持、传输速率高达1Mb/s、同时具有11位的寻址以及检错能力。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讯总线,基本设计规范要求有高的位速率,高抗电子干扰性,并且能够检测出产生的任何错误。CAN总线可以应用于汽车电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医
[模拟电子]
<font color='red'>CAN总线</font>原理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