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

发布者:清新生活最新更新时间:2015-10-0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上拉电阻  下拉电阻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常见各类技术资料上,有些技术规范写道“无用的管脚不允许悬空状态,必须接上拉或下拉电阻以提供确定的工作状态”。

这个提法基本是对的,但也不全对。下面详细加以说明。

 

管脚上拉下拉电阻设计出发点有两个:

一个是在正常工作或单一故障状态下,管脚均不应出现不定状态,如接头脱落后导致的管脚悬空;

二是从功耗的角度考虑,就是在长时间的管脚等待状态下,管脚端口的电阻上不应消耗太多电流,尤其是对电池供电设备。

 

从抗扰的角度,信号端口优选上拉电阻。上拉电阻时,在待机状态下,源端输入常为高阻态,如果没有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输入导线呈现天线效应,一旦管脚受到辐射干扰,管脚输入状态极容易被感应发生变化。所以,这个电阻是肯定要加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加上拉还是下拉。

如果加了下拉,在平常状态下,输入表现为低电平,但辐射干扰进来后,会通过下拉电阻泻放到地,就会发生从Low—High的一个跳变,产生误触发。相当于一个乞丐,你给了他10万元,他的生活方式就会从穷人到富人发生一个改变。

但如果加了上拉电阻,在平常状态下,输入表现为高电平,辐射干扰进来后,如果低也没关系,上拉电阻会将输入端钳位在高电平,如果辐射干扰强,超过了Vcc的电平,导线上的高电平干扰会通过上拉电阻泻放到Vcc上去,无论怎样干扰,都只会发生High—Higher的变化,不会产生误触发。相当于人家本来是一个富豪,你给了他10万元,他的生活方式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

    图1和图2是干扰状态下的电平示意图。图2中的低电平由VL变为VL+ΔV时,产生了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有可能使后级电路误动作的风险。

    下一个问题就是,确定了用上拉电阻后,是不是上拉电阻就可以随便选了呢?答案当然是“no”。(如图3)

 

1.jpg

    在前极输出高电平时,Vout输出电流,U为高电平。有两种情况:

 

A、当I0 >= I1 + I2

    这种情况下,RL1和RL2两个负载不会通过R取电流,因此对R阻值大小要求不高,通常4.7 KΩ

B、当I0 < I1 + I2

    I0 +I= I1 + I2

    U=VCC-IR

    U>=VHmin

    由以上三式计算得出,R<=(VCC- VHmin)/I

    其中,I0、I1、I2都是可以从datasheet查到的,I就可以求出来,VHmin也是可以查到的。

 

    当前极Vout输出低电平时,各管脚均为灌电流,则:

    I’= I1’ + I2’ +I0’

    U’ =VCC-I’ R

    U’ <=VLmax

以上三式可以得出:R>=(VCC- VLmax)/I’

 

    由以上二式计算出R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从中取一个较靠近中间状态的值即可。注意,如果负载的个数大小不定的话,要按照最坏的情况计算,上限值要按负载最多的时候计算,下限值要按负载最少的计算。

 

    另一种选择方式是基于功耗的考虑。根据电路实际应用时,输出信号状态的频率或时间比选择。若信号Vout长期处于低电平,宜选择下拉电阻;若长期处于高电平,宜选择上拉电阻。为的是静态电流小。

   

    “设计永远是妥协与权衡的艺术”,至于最终选择那种方案,设计师的技术决策还是很重要的。电路设计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关键字:上拉电阻  下拉电阻 引用地址: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

上一篇:独立按键的长按与短按
下一篇:单片机的IO口复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4:34

上拉电阻的作用【图文】
单片机上拉电阻作用 1. 场效应管的漏极开路门电路如下: 图中上拉电阻作用分析如下: 管子导通或截止可以理解为单片机的软件时端口置1或0. (1)如果没有上拉电阻(10k),将5V电源直接与场效应管相连。 当管子导通时, 管子等效一电阻,大小为1k左右,因此5v电压全部加在此等效电阻上,输出端Vout=5v。 当管子截止时,管子等效电阻很高,可以理解为无穷大,因此5v的电压也全部加在此等效电阻上,Vout=5v。 在这两种情况下,输出都为高电平,没有低电平。 (2)如果有上拉电阻(10k),将5v电源通过此上拉电阻与与场效应管相连。 当管子导通时, 管子等效一电阻,大小为1k左右,与上拉电阻串联,输出
[单片机]
<font color='red'>上拉电阻</font>的作用【图文】
I2C总线中上拉电阻、电源电压、总线电容三者之间的函数关
在我们的实际设计中,需要清楚I2C的总线的两个特征: 1、串行数据SDA和串行时钟SCL线都是双向线路,通过一个电流源或上拉电阻Rp 连接到正的电源电压+VDD,当总线空闲时这两条线路都是高电平。连接到总线的器件输出级必须是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才能执行线与的功能。I2C 总线上数据的传输位速率,在标准模式下可达100kbit/s,快速模式(F/S)下可达400kbit/s,高速模式(Hs)下可达3.4Mbit /s。 2、连接到相同总线的IC数量只受到总线的最大电容400pF限制。如果总线线路的负载电容升高,位速率将逐渐下降。 总线规定使用非标准电源电压,不遵从I2C 总线系统电平规定的器件,必须将输入电平连接到有上拉电阻Rp
[嵌入式]
单片机p0上拉电阻多大
1、51单片机的p0口为了实现准3态,采用了oc输出,也就是集电极悬空输出,也有叫图腾柱输出的。这种电路结构,只有下拉能力,高电平输出没有电流,在高电平时表现为高阻态;加上上拉电阻,就会失去高阻态,变成 1、0 两态。 2、p0口上拉电阻的选择,应遵循基本的电路设计原则,不能盲目套用,要看后级情况而定: 例如,后级驱动的是1只npn三极管,这个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100倍,三极管的负载电流(ic)要求100ma,当电源为5v时: a、三极管的ib=ic/β=1ma; b、上拉电阻大约=r=5v/ib=5kω; c、为了使三极管注入ib后就迅速进入导通(开)状态,r应再小一些,如4k3; 3、由上面计
[单片机]
51单片机驱动能力上拉电阻分析
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将允许外部器件,向单片机引脚内灌入电流,这个电流,称为 灌电流 ,外部电路称为 灌电流负载 ;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则允许外部器件,从单片机的引脚,拉出电流,这个电流,称为 拉电流 ,外部电路称为 拉电流负载 。 这些电流一般是多少?最大限度是多少? 这就是常见的单片机输出 驱动能力 的问题。 早期的 51 系列单片机的带负载能力,是很小的,仅仅用 能带动多少个 TTL 输入端 来说明的。P1、P2 和 P3口,每个引脚可以都带动 3 个 TTL 输入端,只有 P0 口的能力强,它可以带动 8 个! 分析一下 TTL 的输入特性,就可以发现,51 单片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驱动能力。它的引脚,甚至不能带动当时的 LED
[单片机]
51单片机驱动能力<font color='red'>上拉电阻</font>分析
USB上下拉电阻
USB协议要求的,1.5K上拉在D+时表示是全速设备,在D-表示不是全速设备 有些方案里面(比如PNX5230)推荐D+/D-接下拉1M的电阻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的  ①  usb有主从设备之分,主设备有:pc, 现在市面上的那些插u-disk即可播放mp3的“mp3”之类的, usb 信号是差分信号,信号线为D+, D-,。 在usb host 端, D+,D- 各接一个15kohm 的下拉电阻, 而在usb device端,这时就有高速低速设备的区别了。usb1.0, 1.1,2.0协议中都有定义高低速设备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这些在硬件上的区别就是: 高速设备:d+ 接一个1.5kohm的上拉电阻,d-不接;低速设备则
[嵌入式]
单片机IO口结构及上拉电阻
MCS-51单片机IO口详解 MCS-51有4组8位I/O口:P0、P1、P2和P3口,P1、P2和P3为准双向口,P0口则为双向三态输入输出口,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几个口线。 一、P0口和P2口 图1和图2为P0口和P2口其中一位的电路图。由图可见,电路中包含一个数据输出锁存器(D触发器)和两个三态数据输入缓冲器,另外还有一个数据输出的驱动(T1和T2)和控制电路。这两组口线用来作为CPU与外部数据存储器、外部程序存储器和I/O扩展口,而不能象P1、P3直接用作输出口。它们一起可以作为外部地址总线,P0口身兼两职,既可作为地址总线,也可作为数据总线。 图1 单片机P0口内部一位结构图 图2 单片机P
[单片机]
单片机IO口结构及<font color='red'>上拉电阻</font>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更多精选电路图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