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脑所使用的CPU大多都是AMD和INTEL的。CPU(中央处理单元)的优劣常常被我们作为评价一个电脑性能的重要指标。可能为了追求性能,大多数人选择了Intel的产品。最近关注了“中兴”被美国商务部做出了长达7年之久的禁售令事件。从这件事反映出了我国在基层技术上的落后,我们没有自主的操作系统,我们没有自己的芯片产业。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但是纵观全球,在上述行业几乎是美国一家独大。包括我正在写这篇文章时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8,而CPU是Intel的酷睿i5,独立显卡(GPU)是NVIDIA的。跑题了,回到8051微控制器。
1976年,Intel推出了8748,这是MCS—48系列的第一款产品。它包含了一个CPU,1KB的EPROM,64B的RAM,以及27个I/O引脚和8位的定时器。该芯片推出后,迅速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标准。1980年Intel推出了MCS-51系列的第一款产品8051。由此,微控制器在功耗,尺寸和复杂度上都提升了一个数量级。8051包括了4KB的ROM,128B的RAM,32个I/O引脚,1个串行口,2个16位定时器。关于计算机的硬件体系再次不做说明,只想强调的是CPU只能直接访问内存(RAM和ROM)。
8051被称作微控制器,而不是微处理器。下面说明一下两者的区别。
1.微处理器是一个单芯片的CPU,而微控制器则是包含了CPU在内的外围电路一起构成了一个芯片。
2.微处理器适用于在计算系统中,而微控制器适合在工业控制领域中。
3.微处理器使用CISC指令集,而微控制器使用RISC指令集。
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的资源对比是非常明显的,微处理器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而微控制器的资源很稀少,必须省着用。那点可怜的内存在现在这个时代看来,似乎少的有点可怜,哦,忘记提了,51系列的单片机最常见的时钟频率是12MHZ。对比看看现在手机的SOC,显得有点太慢了。现在的PC和手机的内存已经4GB起步了,处理器的主频更是至少1.5GHZ的。它的主频虽然很低,但是在与人工操作相关的应用上,并不需要多么快的速度。这个时候延时是毫秒还是微秒并不重要。我们不需要1ms去检测一次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因此它完全是够用的。
但是8051并未被时代所淘汰,它也有它的优势,价格低廉,稳定性好,适用于便携式的设备和工业控制领域。
关键字:微控制器 简介
引用地址:
8051微控制器简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3 18:46
51单片机学习记录——数码管动态显示
正在学习51的数码管以及中断,打算利用六位数码管实现一个时钟的功能。 但使用数码管输出时,如果不添加延时语句,那么一直有显示混乱的现象,有时完全无法分辨清楚数字。 如果在传送完数据以后延时1ms,显示混乱情况会好转。 同时发现延时的时间越长,显示效果越好。但是当然,相应的显示稳定程度也会下降,即数码管闪烁。 程序中在送完段选数据以后已经使用了参考书中的 消影 语句: 1 dula=1; 2 P0=table ; 3 dula=0; 4 P0=0xff;// 消影 可是这个语句只是在有延时的情况下才有效果,如果我不写延时语句,那么显示依旧混乱。 虽然在显示过程延时不会影响中断的计时,但是我总不想依赖for语句写出来的延
[单片机]
意法半导体发布Stellar P6车规MCU,赋能电动汽车平台系统集成
● 超高集成度支持汽车厂商设计下一代电驱系统和OTA无线更新域控系统 ● 率先支持新的高速车载通信协议 ● Stellar 系列首款可被量产验证的MCU,以支持汽车行业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 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 近日推出了新的汽车MCU芯片,目标应用锁定即将到来的汽车电驱化趋势和下一代电动汽车的OTA(Over-The-Air)无线更新域控系统。针对如今汽车的需要生成、处理和传输大量的数据流这一现象,尤其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下一代电动汽车发展,意法半导体推出了新的Stellar P 车规MCU 。这是业界首款可以让车企实现在2024年
[汽车电子]
51单片机PCF8591 DA转换源码
单片机源程序如下: /**********************51实验开发板例程************************ * 平台:HJ-C52 + Keil U4 + STC89C52RD ******************************************************************/ /*----------------------------------------------- 名称:IIC协议 PCF8591ADDA转换 内容:此程序通过IIC协议对DAAD芯片操作, 并输出模拟量,用LED亮度渐变指示 -----------------------
[单片机]
用GY30,LCD,89C52单片机显示光照强度
#include REG51.H #include math.h //Keil library #include stdio.h //Keil library #include 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DataPort P0 //LCD1602数据端口 sbit SCL=P1^0; //IIC时钟引脚定义 sbit SDA=P1^1; //IIC数据引脚定义 sbit LCM_RS=P1^2; //LCD1602命令端
[单片机]
单片机模块——数码管(上,静态显示)
数码管其实是LED显示器。分静态和动态显示 静态显示 静态显示的特点是每个数码管的段选必须接一个8位数据线来保持显示的字形码。当送入一次字形码后,显示字形可一直保持,直到送入新字形码为止。 我的理解:静态显示只能让所有数码管同时显示一个内容 动态显示 动态显示的特点是将所有位数码管的段选线并联在一起,由位选线控制是哪一位数码管有效。选亮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显示。所谓动态扫描显示即轮流向各位数码管送出字形码和相应的位选,利用发光管的余辉和人眼视觉暂留作用,使人的感觉好像各位数码管同时都在显示。 我的理解:动态显示其实由于人眼分辨率和刷新频率有限,通过一个数码管显示后在他消失前立刻显示下一位,然后循环刷新来达到人眼看过去
[单片机]
单片机串口通讯RXD与TXD如何对接详解
相信很多人都对单片机与计算机或者芯片通信时,RXD与TXD如何连接比较困惑。因为在一些电路图中,有的是直连接法,有的是交叉接法,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首先需要明白两个概念,就是DTE和DCE。DTE是指数据终端设备,典型的DTE就是计算机和单片机。DCE是指数据通信设备,典型的DCE就是MODEM。RS232串口标准中的RXD和TXD都是站在DTE立场上的,而不是DCE。明白了这一点,再讲下面的接线方法,就很好理解了。 单片机与计算机进行串口通信时,单片机的RXD接计算机的TXD,单片机的TXD接计算机的RXD。 (1)使用串口直通线。设计电路时,单片机的RXD连接电路板DB9的TXD,单片机的TXD连接电路板DB9的RXD
[单片机]
MCS-51单片机汇编中的“指针”
111条单片机指令中让我想起高级语言中的指针的功能。 数据传送类指令中的 指针 1)MOV A,@Ri 2)MOV direct,@Ri 3)MOV @Ri,A MOV @Ri,direct MOV @Ri,#data8 4)MOVX A,@Ri MOV A,@DPTR 5)MOVX @Ri,A 6)MOVX @DPTR,A @:指向的意思。
[单片机]
“得寸进尺”:赢得MCU市场需三板斧
随着市场的发展,对MCU能力的要求也一直“得寸进尺”:一方面,处理器必须在不怎么增加主频和功耗的条件下实现更多的功能。另一方面,处理器之间的互连包括串口、USB、以太网等不断加深,支持这些数据通道必须在片上集成更多的外设。以ARM架构的MCU正在大行其道,大有一统32位MCU之势。在“同核”竞争之下,意味着一定要在产品的定位和差异化设计上有亮点,这对MCU厂商在市场定位、设计技术、应用开发、客户服务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有丰富的产品线,比如要有面向工业控制、家电领域等传统市场的低功耗MCU,也要有面向医疗电子、新能源、物联网应用的高性能和高安全性方案,通过集成不同外设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二是要有众多的合作伙伴
[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