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多路adc检测

发布者:WhisperingWish最新更新时间:2019-09-0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STM32  多路  adc检测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首先先上一图,自己做的检测8位adc.测量八个adc传感器

1.12位分辨率


在STM32所有系列芯片中只有少部分是16位的,如:F373芯片。


12位分辨率意味着我们采集电压的精度可以达到:Vref /4096。


采集电压 = Vref * ADC_DR / 4096;


Vref:参考电压


ADC_DR:读取到ADC数据寄存器的值


由于寄存器是32位的,在配置的时候分左对齐和右对齐,一般我们使用右对齐,也就是对低12位数据为有效数据。


2.转换模式


A.单次和连续转换


单次:单通道单次转换、多通道单次(分多次)转换;


连续:单通道连续转换、多通道连续(循环)转换;


B.双ADC模式


也就是使用到了两个ADC,比如:ADC1和ADC2同时使用也就是双ADC模式。在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为如下一些模式:同步规则模式、同步注入模式、独立模式等。


3.触发源


触发源就是触发ADC转换的来源,有外部中断线、定时器、软件等触发源。我们初学者常用软件触发,也就是需要转换一次,我们软件启动一次(本文提供实例也是软件触发)。


Ⅳ、本文实例描述


本文实例中关于ADC部分的配置及知识点,针对初学者相对比较多、理解起来也相对比较难一点。


根据题目“ADC三通道逐次转换(单次、单通道软件触发)”我们不难理解其转换的过程,但如何实现是一个难点。


1、三通道:我们定义了3条通道ADC1的ADC_Channel_1、ADC_Channel_2、ADC_Channel_3.


2.逐次转换:我们使用的是间断模式(规则组),也就是在规则组中定义了触发转换的序列。


3.单次:我们是没触发一次转换一次。


4.单通道:每次触发只转换一条通道。


Ⅴ、源代码分析


笔者以F1标准外设库(同时也建议初学者使用官方的标准外设库)为基础建立的工程,主要以库的方式来讲述(若您的F1芯片与提供工程不一样,可微信回复“修改型号”)。


下面将讲述ADC重要的几点:


1.输入引脚配置


该函数位于adc.c文件下面;


引脚与通道的对应关系请参看你使用芯片的数据手册。

注意:


为什么是“ADC123_IN1”? 而不是ADC1_IN1,或者ADC2_IN1?


原因是ADC1、ADC2和ADC3共用这些引脚。


2. ADC配置

该函数位于rtc.c文件下面;


这个函数是本文的重点,是配置工作模式、规则通道及间断模式等的重点。下面依次来讲述源代码内容的意思;


A.初始化基本参数:


工作模式:ADC_Mode = ADC_Mode_RegSimult;


总共有10种,主要都是针对双ADC下使用。针对初学者这里不多描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自行研究一下各个模式的使用。


浏览模式:ADC_ScanConvMode = ENABLE;


主要是针对多条通道而言,也就是说你是否有多条通道。


多通道:ENABLE;


单通道:DISABLE;


转换模式:ADC_ContinuousConvMode = DISABLE;


这里是配置是否需要连续转换。


连续转换ENABLE:也就是只需要启动(触发)转换一次,后面就不用再次启动(触发)就可以连续工作了。


单次转换DISABLE:也就是根据一次转换完后需要再次启动(触发)才能工作。


触发方式: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None;


触发方式也就是使用什么方法触发ADC转换。哟定时器、外部触发、软件触发,一般常用软件触发。这里有很多种触发方式,详情可以参考其参数。


对其方式: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ight;


右对其:低12位数据为有效位(常用);


左对其:高12为数据为有效位;


通道数:ADC_NbrOfChannel = 3;


这个参数比较简单,我们定义工作的通道数量。


B.设置规则组通道: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 1,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2, 2,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3, 3,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我们定义通道1的转换顺序为第1、通道2的转换顺序为第2、通道3的转换顺序为第3;


ADC_DiscModeChannelCountConfig(ADC1, 1);


ADC_DiscModeCmd(ADC1, ENABLE);


规则组间断模式配置。我们配置短序列为1,也就是说每触发一次转换一条通道。


关于间断模式请看参考手册。

C.校验:


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校验复位


while(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    //等待复位完成


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开始ADC1校准


while(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         //等待校验完成


建议每次上电校正一次。


ADC有一个内置自校准模式。校准可大幅减小因内部电容器组的变化而造成的准精度误差。在校准期间,在每个电容器上都会计算出一个误差修正码(数字值),这个码用于消除在随后的转换中每个电容器上产生的误差。


3. ADC采集

该函数位于adc.c文件下面;


 


上面的配置完成之后,就是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了。由于我们配置的是浏览(循环)模式,单次采集,也就是说我们没调用触发一次该函数,就会循环采集一条通道。


 


Ⅵ、说明


关于STM32的ADC转换这一块功能确实交强大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或许文中讲述的还不够清楚,若有不清楚的可以关注微信,在微信上留言。


 


关于笔者提供的软件工程实例,可关注微信,在会话框回复“关于工程”,有关于工程结构描述、型号修改等讲述。


 


以上总结仅供参考,若有不对之处,敬请谅解。


以下为配置的程序


STM32 ADC多通道转换

描述:用ADC连续采集11路模拟信号,并由DMA传输到内存。ADC配置为扫描并且连续转换模式,ADC的时钟配置为12MHZ。在每次转换结束后,由DMA循环将转换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ADC可以连续采集N次求平均值。最后通过串口传输出最后转换的结果。

程序如下:

#i nclude "stm32f10x.h" //这个头文件包括STM32F10x所有外围寄存器、位、内存映射的定义

#i nclude "eval.h" //头文件(包括串口、按键、LED的函数声明)

#i nclude "SysTickDelay.h"

#i nclude "UART_INTERFACE.h"

#i nclude


#define N 50 //每通道采50次

#define M 12 //为12个通道


vu16 AD_Value[N][M]; //用来存放ADC转换结果,也是DMA的目标地址

vu16 After_filter[M]; //用来存放求平均值之后的结果

int i;


void GPIO_Configuration(void)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因为USART1管脚是以复用的形式接到GPIO口上的,所以使用复用推挽式输出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PA0/1/2 作为模拟通道输入引脚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 GPIO_Pin_1|GPIO_Pin_2|GPIO_Pin_3;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IN; //模拟输入引脚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PB0/1 作为模拟通道输入引脚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GPIO_Pin_1;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IN; //模拟输入引脚

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


//PC0/1/2/3/4/5 作为模拟通道输入引脚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GPIO_Pin_1|GPIO_Pin_2|GPIO_Pin_3|GPIO_Pin_4|GPIO_Pin_5;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IN; //模拟输入引脚

GPIO_Init(GPIOC, &GPIO_InitStructure);

}


}



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

{

ErrorStatus HSEStartUpStatus;


RCC_DeInit(); //RCC 系统复位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开启HSE

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 //等待HSE准备好

if(HSEStartUpStatus == SUCCESS)

{

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 //Enable Prefetch Buffer

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 //Set 2 Latency cycles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AHB clock = SYSCLK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APB2 clock = HCLK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 //APB1 clock = HCLK/2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 RCC_PLLMul_6); //PLLCLK = 12MHz * 6 = 72 MHz

RCC_PLLCmd(ENABLE); //Enable PLL

while(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Wait till PLL is ready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 //Select PLL as system clock source

while(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 //Wait till PLL is used as system clock sourc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RCC_APB2Periph_GPIOB

| RCC_APB2Periph_GPIOC |RCC_APB2Periph_ADC1 | RCC_APB2Periph_AFIO |RCC_APB2Periph_USART1, ENABLE ); //使能ADC1通道时钟,各个管脚时钟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 //72M/6=12,ADC最大时间不能超过14M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DMA1, ENABLE); //使能DMA传输


}

}



void ADC1_Configuration(void)

{

ADC_InitTypeDef ADC_InitStructure;


ADC_DeInit(ADC1); //将外设 ADC1 的全部寄存器重设为缺省值



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 = ADC_Mode_Independent; //ADC工作模式:ADC1和ADC2工作在独立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 =ENABLE; //模数转换工作在扫描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sConvMode = ENABLE; //模数转换工作在连续转换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None; //外部触发转换关闭

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ight; //ADC数据右对齐

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 = M; //顺序进行规则转换的ADC通道的数目

ADC_Init(ADC1, &ADC_InitStructure); //根据ADC_InitStruct中指定的参数初始化外设ADCx的寄存器



//设置指定ADC的规则组通道,设置它们的转化顺序和采样时间

//ADC1,ADC通道x,规则采样顺序值为y,采样时间为239.5周期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0, 1,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 2,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2, 3,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3, 4,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8, 5,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9, 6,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0, 7,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1, 8,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2, 9,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3, 10,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4, 11,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5, 12,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


// 开启ADC的DMA支持(要实现DMA功能,还需独立配置DMA通道等参数)

ADC_DMACmd(ADC1, ENABLE);



ADC_Cmd(ADC1, ENABLE); //使能指定的ADC1


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复位指定的ADC1的校准寄存器


while(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 //获取ADC1复位校准寄存器的状态,设置状态则等待



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开始指定ADC1的校准状态


while(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 //获取指定ADC1的校准程序,设置状态则等待



}



void DMA_Configuration(void)

{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ure;

DMA_DeInit(DMA1_Channel1); //将DMA的通道1寄存器重设为缺省值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u32)&ADC1->DR; //DMA外设ADC基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 = (u32)&AD_Value; //DMA内存基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内存作为数据传输的目的地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N*M; //DMA通道的DMA缓存的大小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外设地址寄存器不变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内存地址寄存器递增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HalfWord; //数据宽度为16位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HalfWord; //数据宽度为16位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Circular; //工作在循环缓存模式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High; //DMA通道 x拥有高优先级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 = DMA_M2M_Disable; //DMA通道x没有设置为内存到内存传输

DMA_Init(DMA1_Channel1, &DMA_InitStructure); //根据DMA_InitStruct中指定的参数初始化DMA的通道


}



//配置所有外设

void Init_All_Periph(void)

{


RCC_Configuration();


GPIO_Configuration();


ADC1_Configuration();


DMA_Configuration();


//USART1_Configuration();

USART_Configuration(9600);



}


u16 GetVolt(u16 advalue)


{


return (u16)(advalue * 330 / 4096); //求的结果扩大了100倍,方便下面求出小数


}



void filter(void)

{

int sum = 0;

u8 count;

for(i=0;i<12;i++)


{


for ( count=0;count

{


sum += AD_Value[count][i];


}


After_filter[i]=sum/N;


sum=0;

}


}



int main(void)

{


u16 value[M];


init_All_Periph();

SysTick_Initaize();



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 ENABLE);

DMA_Cmd(DMA1_Channel1, ENABLE); //启动DMA通道

while(1)

{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XE)==RESET);//等待传输完成否则第一位数据容易丢失


filter();

for(i=0;i<12;i++)

{

value[i]= GetVolt(After_filter[i]);


printf("value[%d]:t%d.%dvn",i,value[i]/100,value[i]0) ;

delay_ms(100);

}

}


}

总结

该程序中的两个宏定义,M和N,分别代表有多少个通道,每个通道转换多少次,可以修改其值。

曾出现的问题:配置时钟时要知道外部晶振是多少,以便准确配置时钟。将转换值由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时,要先扩大100倍,方便显示小数。最后串口输出时在 printf语句之前加这句代码,防止输出的第一位数据丢失: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XE)==RESET);

关键字:STM32  多路  adc检测 引用地址:STM32多路adc检测

上一篇:STM32 IIC OLED中英文显示
下一篇:stm32de关于rs485的串口2的配置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7 00:36

stm32 堆和栈(stm32 Heap & Stack)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slj_win/article/details/16906141 文章排版不是很好,但是写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关于堆和栈已经是程序员的一个月经话题,大部分有是基于os层来聊的。 那么,在赤裸裸的单片机下的堆和栈是什么样的分布呢?以下是网摘: int main() { while(1); } BUILD://Program Size: Code=340 RO-data=252 RW-data=0 ZI-data=1632 编译后,就会发现这么个程序已用了1600多的RAM,要是在51单片机上,会心疼死了,这1600多的RAM跑哪儿去了, 分析ma
[单片机]
<font color='red'>stm32</font> 堆和栈(<font color='red'>stm32</font> Heap & Stack)
STM32(RFID)阶段一:添加串口USART2,修改中断接收协议
因学校比赛原因接触到RFID技术,并结合STM32单片机开发一卡通系统。由于需要和RFID读写器通信,以及上位机软件通信,所以添加USART2串口,并根据RFID数据包改写中断接收协议。资料支持:《不完全手册》《中文手册》端口通用与复用,APB1外设,串口寄存器,中断配置 阶段一:demo程序功能:通过串口USART2接收数据包,并把数据再发回去。RFID型号M3650A-HA 数据包第二个数据为数据包的长度,使用str接收长度,USART_RX_STA bit15置1 表示接收结束。 上代码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单片机]
STM32串口中断、DMA接收的几点注意地方
1UART串口中断接收 使能UART串口中断之后,有接收到UART数据,进入中断,此时要清除RXNE接收标志位: 1.通过软件向该RXNE标志位写入零来清零; 2.通过对 USART_DR 寄存器执行读入操作将该位清零。 这里可以查看对应《参考手册》,一般我们选择第2种,通过读取UART串口数据来清零。 1.中断接收数据丢失 在UART串口中断函数中,或者更高优先级中断函数中长时间执行,导致接收丢失,所以,请勿在中断函数中长时间执行。 特别有些人,还在中断函数添加延时函数。实际应用中,只要不是特殊情况,比如测试某个功能可以添加延时函数,都不建议在中断函数添加延时函数。 2.ORE上溢错误 ORE上溢错误是什么意思呢? 可能很
[单片机]
stm32 usart的几种通信模式
一 USART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与使用工业标准NRZ异步串行数据格式的外部设备之间进行全双工数据交换。 USART支持同步单向通信和半双工单线通信,也支持LIN(局部互联网)、智能卡协议和IrDA(红外数据组织)SIR ENDEC规范,以及调制解调器(CTS/RTS)操作。 USART双向通信至少需要两个引脚:接收数据输入(RX)和发送数据输出(TX)。 同步模式下需要引脚:发送器时钟输出(CK) IrDA模式需要引脚:数据输入(IrDA_RDI)、数据输出(IrDA_RDO)
[单片机]
基于LabVIEW的多路仪器温度测控系统
引言 我们开发氮氧化物化学发光法分析仪时,整个系统有三处需要温度测控:反应室,钼转换室,光子计数器PMT。反应室中的温度对化学反应(一氧化氮与臭氧反应)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要找到最佳温度,使反应效率最大。钼转换室的温度影响二氧化氮转换为一氧化氮的效率,因此也需要效率最大时的温度。温度测量与控制的要求是:反应室的测控温度范围为:30 70OC,波动: 0.5 OC;钼转换室的测控范围为:250 370 OC,波动: 3 OC。光子计数器PMT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温度越高光子计数器PMT的暗计数越高。在对光子计数器PMT制冷的同时,对它的温度也进行监视,以确定其是在低温(约5OC)环境下工作。系统要求测温精度为0.05OC。 为保
[测试测量]
基于LabVIEW的<font color='red'>多路</font>仪器温度测控系统
基于红外探测原理的多路无线安防系统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和微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现代家庭防盗、车库。办公室、银行、博物馆等重大安全场所的报警系统带来新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面貌。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无线检测系统孕育而生,大大节约了铺设专用通信电路的费用,便于各种安全场所的规划。通过无线通信报警是一种极为方便、有效的手段,相关运用推广。无线通信作为通信系统的一部分,由信号源和收信者、发送设备、传输介质、接收设备组成。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发送设备分为信源编码与信源解码两部分。无线数字通信设备的接收设备进行解调、译码、解密等,即完成发送设备反变换的功能,其目的就是从带有干扰的信号中正确恢复原始信号,同时可以对多路复用信号的解除,实现正确分路。基于无线通信的安防系统采用各项无
[安防电子]
基于红外探测原理的<font color='red'>多路</font>无线安防系统设计
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原则
对现代电子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由单片机和单一I/O接口电路所组成的电子系统来讲,其电源电压一般也要由+5V,±15V或±12V等多路组成,而对较复杂的电子系统来讲,实际用到的电源电压就更多了。目前主要由下述诸多电压组合而成:+3.3V,+5V,±15V,±12V,-5V,±9V,+18V,+24V、+27V、±60V、+135V、+300V、-200V、+600V、+1800V、+3000V、+5000V(包括一个系统中需求多个上述相同电压供电电源)等。不同的电子系统,不仅对上述各种电压组合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这些电源电压的诸多电特性也有较严格的要求,如电压精度,电压的负载能力(输出电流),电压的纹波和噪声,起动延迟,上升时间,恢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多路</font>输出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原则
stm32 mmc卡写文件然后读出来 串口输出
硬件环境:神州一号板 软件环境:MDK 1、sd卡硬件初始化 PA5---------CLK PA6---------MISO PA7---------MOSI PB7---------CS void TurnToSD(void) { SPI_InitTypeDef SPI_InitStructure;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 RCC_APB2Periph_GPIOB | RCC_APB2Periph_GPIOC | RCC_APB2Periph_A
[单片机]
<font color='red'>stm32</font> mmc卡写文件然后读出来 串口输出
小广播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