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的设计

发布者:EternalSunset最新更新时间:2021-10-0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51单片机  非接触式  红外体温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硬件方案

本系统利用51单片机控制红外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的非接触式检测并显示,能够实现快速测量人体体温。


主要由51单片机+最小系统+LCD1602液晶显示+蜂鸣器报警+按键+GY906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如图:

二.设计功能

(1)液晶显示当前检测的温度和温度报警范围精度为0.02摄氏度。

(2)按键可以设置温度报警上限和下限。

(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我们设置的值蜂鸣器进行报警提醒。

(4)测温范围为-70度—380度,范围广。


三.设计原理图

(1)原理图主要采用AD软件进行设计,如图:

(2)PCB图如下:

四.软件设计

主程序源码


//*************主函数******************************************* 

void main() 

 uint Tem; 

 temph = 3700; // 最高温度

 templ = 2000; // 最低温度

 speak = 1; // 蜂鸣器 0叫 1 不叫

 //初始化MLX90614 

 SCL=1;SDA=1;_nop_(); 

 _nop_();_nop_();_nop_(); 

 SCL=0; 

 delay(1000); 

 SCL=1; 

 //初始化液晶 

 init1602(); 

 //显示文字 

 displaytitle(); 

 while(1) 

 {

Tem=memread(); // 读取温度

display(Tem); // 显示温度

Warn(); // 判断是否需要报警

Delayms(1000); // 延时1S

// KeyScan(); // 键盘扫描

 } 

关键字:51单片机  非接触式  红外体温计 引用地址:基于51单片机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的设计

上一篇: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水表
下一篇:基于51单片机的自动门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7 15:20

基于51单片机的调光控制器设计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的调整。双向可控硅的特点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的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调光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的时间越短,灯的亮度就越低;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达到调光的目的。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的框图如下: 控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51单片机</font>的调光控制器设计
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显超声波测距仪设计
  超声波由于其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传播距离较远等优点,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测距主要应用于倒车雷达、建筑施工工地以及一些工业现场。例如:液位、井深、管道长度等场合。利用超声波检测往往比较迅速、方便、计算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能达到工业实用的要求,因此在测控系统的研制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一种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低成本、高精度、微型化数字显示超声波测距仪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法。   1 超声波测距原理   1.1 超声波发生器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20kHz的机械波。为了研究和利用超声波,人们已经设计和制成了许多超声波发生器。
[单片机]
AT89C<font color='red'>51单片机</font>为核心的数显超声波测距仪设计
51单片机(十九)—— 定时器1实例测试
在本文中,我们对51单片机的定时器1进行测试。用定时器1来定时,并用来控制LED闪烁。定时器1的初始化代码如下所示。 void init_T1(void) { TMOD|= 0x10; //使用方式1,16位定时器 TH1=(65536-50000)/256; //给TH1和TL1初初值,计数器由15536开始计数,到65535溢出 TL1=(65536-50000)%256; //外部晶振为12MHz,对应的延时时间为50ms EA=1; //总中断打开 ET1=1; //定时器中断打开 TR1=1; //定时器开关打开 } 采用中断方式对T1的溢出事件进行处理,中断
[单片机]
51单片机通过esp8266和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显示到手机上
需要的硬件:51单片机,ESP8266(wifi模块),DS18b20(温度传感器) 需要的软件: 手机要下载一个网络调试助手,浏览器就有。 部分代码: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DQ=P2^4; sbit k1=P1^0; sbit fmq=P1^4; char receiveTable = ; char aa = ; uint temp,shi,ge,a,i,flag; void delay(uint i) //5us { do
[单片机]
<font color='red'>51单片机</font>通过esp8266和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显示到手机上
51单片机堆栈深入剖析
用C语言进行MCS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开发和应用的必然趋势。Keil公司的C51编译器支持经典8051和8051派生产品的版本,通称为Cx51。应该说,Cx51是C语言在MCS51单片机上的扩展,既有C语言的共性,又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文介绍的是Cx51程序设计时堆栈的计算方法。    1.堆栈的溢出问题。MCS51系列单片机将堆栈设置在片内RAM中,由于片内RAM资源有限,堆栈区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堆栈区留得太大,会减少其他数据的存放空间,留得太少则很容易溢出。所谓堆栈溢出,是指在堆栈区已经满了的时候还要进行新的压栈操作,这时只好将压栈的内容存放到非堆栈区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FR)中或者堆栈外的数据区中。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
[单片机]
51单片机-双模式函数封装
学了这两种按键模式的代码,我们现在决定将这两种模式封装成一个函数,然后通过参数选择是支持连按还是不支持连按。 1.双按键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只用一个按键,现在利用两个按键来实现按键模式的切换,K3负责用来给K4做“支持连按”还是“不支持连按”的选择。 开发板的原理图告诉我们,在P2.3输出低电平的情况下,K1,K2,K3,K4就可以当独立按键。 2.题目 我们用最左端的数码管5来提示此时的K4是“支持连按”还是“不支持连按”,这个数码管显示0的时候不支持连按,显示1的时候支持连按。 用K3来切换按键模式,K3的按键模式是不支持连按的,按下松开就是把K4切换为另一种按键模式。 然后我们通过按K4
[单片机]
<font color='red'>51单片机</font>-双模式函数封装
51单片机定时器总结
1.定时器TMOD寄存器 C/T这一位用来控制定时器工作方式。本来T上面有一横表示低电平有效。c为计数,也即是及外部脉冲的个数,也会是定时器溢出及中断。GATE这一位用来设定外部中断脉冲是否可启动定时器。 意思就是当GATE=1时,定时器的启动有二个位控制,即TR0和int0(这是对定时器0来说的,T1的话上二位就是1)。定时器只有在上二位都是一的情况下才会启动。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功能来测量脉冲的宽度。 我们知道在其他单片机中我们测脉冲宽度可以利用外部中断在上升沿河下降沿各读取一次定时器值来测定。但51单片机没有上升沿中断,也就没有办法测出高电平宽度。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做,令TR0=1,GATE=1,这时定时器的启动只有INT0
[单片机]
C51单片机的中断号以及中断向量
一、中断号 二、interrupt 和 using 在C51中断中的使用 8051 系列 MCU 的基本结构包括:32 个 I/O 口(4 组8 bit 端口);两个16 位定时计数器;全双工串行通信;6 个中断源(2 个外部中断、2 个定时/计数器中断、1 个串口输入/输出中断),两级中断优先级;128 字节内置RAM;独立的 64K 字节可寻址数据和代码区。中断发生后,MCU 转到 5 个中断入口处之一,然后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处理程序。中断程序的入口地址被编译器放在中断向量中,中断向量位于程序代码段的最低地址处,注意这里的串口输入/输出中断共用一个中断向量。8051的中断向量表如下:
[单片机]
C<font color='red'>51单片机</font>的中断号以及中断向量
小广播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