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核 版 本:linux-3.0
u-boot版本:u-boot-2010.09
开发板型号:FL2440
1、对根文件系统进行修改
(一)的前提下不需要修改
2、添加内核对 initramfs 的支持
[lingyun@localhost linux-3.0]$ vt100
[lingyun@localhost linux-3.0]$ make menuconfig
General setup --->
注:其中:../../rootfs_tree为自己的文件系统相对于内核的路径。
修改Makefile
[lingyun@localhost linux-3.0]$ vim Makefile
修改195、196行
注:196行为自己的交叉编译器的路径
[lingyun@localhost linux-3.0]$ make
编译过程省略
[lingyun@localhost linux-3.0]$ ls
ky-initramfs.bin为编译好的内核。
3 制作映像文件
因为文件系统和内核是集成在一起的,所以不需要制作文件系统映像
4 将内核和文件系统烧入开发板
[u-boot@keyue]# tftp 30008000 ky-initramfs.bin;nand erase 100000 800000;nand write 30008000 100000 $filesize
[u-boot@keyue]# bootm 30008000
注:在烧录时有些命令很长,多次输入会很麻烦,这是我们可以自己设置一些变量。如:
[u-boot@keyue]#set bkr 'tftp 30008000 ky-initramfs.bin;nand erase 100000 800000;nand write 30008000 100000 800000'
[u-boot@keyue]#set bootargs 'console=ttyS0,115200 mem=64M init=/linuxrc rw loglevel=7'
[u-boot@keyue]#set bootcmd_initramdisk 'nand read 30008000 100000 a00000;bootm 30008000'
[u-boot@keyue]#set bootcmd 'run bootcmd_initramdisk'
[u-boot@keyue]#save
查看变量:[u-boot@keyue]#pri
执行命令:[u-boot@keyue]#run bkr
这时执行的过程和上图的效果一样。
在烧录时的信息过长,略。最后当运行到下面时:
Copyright (C) 2013 keyue FL2440 login: dm9000 dm9000.0: eth0: link up, 100Mbps, full-duplex, lpa 0xCDE1
Copyright (C) 2013 keyue FL2440 login:
至此,文件系统已经烧入开发板,可以看到自己制作的文件系统。
关键字:文件系统 移植
引用地址:
文件系统的移植(一):Initramfs文件系统的移植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8 10:38
s3c6410 uboot初步移植
对uboot主要是修改: 1、更改交叉编译器 CROSS_COMPILE ?= arm-linx- 2、对board项进行修改 3、include项修改 4、CPU项修改 5、根目录下Makefile修改 6、arm架构修改 7、nand_spl修改 此次 移植过程很成功,未报错,但是生成的*.bin文件在板子上运行未见效果。
[单片机]
基于XIP技术的ARM Linux系统的研究与移植
1 研究背景 ARM Linux 嵌入式系统在不同应用领域应用的日趋广泛,它们存储容量相对较小、系统的电能消耗及启动速度要求严格。为了满足它们对启动速度和低能耗的要求,本文采用内核XIP 方式运行ARM Linux 系统,避免把内核从Nor Flash 拷贝到主存SDRAM 空间,让内核运行在低功耗的NOR Flash 上,节省系统启动时间,降低系统对SDRAM 的需要,减少电能消耗,使产品能够持续使用更长时间。 2 开发工具及相关技术介绍 2.1 硬件平台 本文选择深圳亿道公司的XSBase255 开发板,其处理器采用的是Intel? XScalePXA255,400MHz,SDRAM 为Samsun
[单片机]
移植uboot到mini2440(一)
出来半年了,感觉学到的关于技术方面的东西很少很少,更多的是对软件大环境和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学习新的知识,我决定移植一个uboot到我的mini2440开发板上。 一、准备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储备,也即是移植uboot前必须清楚明白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常识。另一方面是搭建环境。 首先 知识储备,uboot是什么?U-Boot 是bootloader的一种,是 Das U-Boot 的简称,其含义是 Universal Boot Loader,是遵循 GPL 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最早德国 DENX 软件工程中心的 Wolfgang Denk 基于 8xxROM 和 FADSR
[单片机]
Uboot在S3C2440上的移植详解(一)
一、移植环境 主 机:VMWare--Fedora 9 开发板:Mini2440--64MB Nand,Kernel:2.6.30.4 编译器:arm-linux-gcc-4.3.2.tgz u-boot:u-boot-2009.08.tar.bz2 二、移植步骤 本次移植的功能特点包括: 支持Nand Flash读写 支持从Nor/Nand Flash启动 支持CS8900或者DM9000网卡 支持Yaffs文件系统 支持USB下载(还未实现) 1.了解u-boot主要的目录结构和启动流程,如下图。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cpu/xxxx
[单片机]
018_STM32程序移植之_串口接收中文
(一)在平时数据传输中很少用到接收中文的情况,但是最近需要用到就花了半天时间来弄弄 (二)接收原理,从现在接收情况分析:一个中文占两个数据的空间,也就是两个十六进制可以转化成为一个中文 (三)示例情况,用Hex Editor来看看中文 “你好”,可以看到四个十六进制数据:0xc4,0xe3,0xba,0xc3 (四)我们的目的还是单片机通过串口来进行数据的接收,用CH340短接T和R看看发送“你好”也是会接收到十六进制0xc4,0xe3,0xba,0xc3 (五)从上面两点来看,一个中文占据两个数据,也就是说当我们发送“你好”给单片机时候实际中断了四次,接收到的数据分别为0xc4,0xe3,0xba,0xc3 那么我们
[单片机]
s3c6410_u-boot-2010.03移植【续】
6.3)重新编译,烧写,运行 U-Boot 2010.03 (Sep 10 2014 - 23:39:40) for SMDK6410 CPU: S3C6410@533MHz Fclk = 533MHz, Hclk = 133MHz, Pclk = 66MHz (ASYNC Mode) Board: SMDK6410 DRAM: 256 MB Flash: 0 kB NAND: 2048 MiB *** Warning - bad CRC, using default environment In: serial Out: serial Err: serial Net: dm9000 Hit
[单片机]
STM32移植lwip之建立tcp客户端
本篇目标:在之前能ping通pc机的工程基础上搭建tcp客户端,并可以主动发数据给pc机,同时也能与pc机收发数据,并在网络调试工具上显示 材料准备: 基础工程:修改后能ping通pc机的工程(STM32官方移植lwip修改代码) 调试工具:用来调试tcp连接下的数据接收(网络调试助手) 搭建工程:最终搭建好tcp客户端数据接收的工程(tcp客户端建立工程) 搭建TCP客户端 搭建TCP客户端的过程与上一章TCP服务器也相似,所以尽量把重点的地方加粗显示来区别 在搭建TCP客户端之前可以先理一下概念,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区别: 客户端:主动建立tcp去连接目标IP 服务器:拥有静态IP,能让其他设备被动连接 因此用STM
[单片机]
-boot移植(十一)---代码修改---支持nandflash
一、移植前的修改 1.1 include/configs/jz2440修改 原来的定义: 可以看出,要先定义CONFIG_CMD_NAND才能使能NANDFlash。 这个在我们文件中的82行有定义,所以不需要定义了。 将里面的S3C2410全部改为S3C2440: 1.2 drivers/mtd/nand/修改 拷贝s3c2410_nand.c 成 s3c2440_nand.c 在此目录的makefile中添加 s3c2440_nand.c 修改s3c2440_nand.c 文件,从board_nand_init 逐行检测修改,代码如下: 1 #include
[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