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TM32串口使用DMA的教程

发布者:EuphoricVoyage最新更新时间:2024-01-18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STM32  串口使用  DMA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前言


直接存储器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简称DMA。DMA是CPU一个用于数据从一个地址空间到另一地址空间“搬运”(拷贝)的组件,数据拷贝过程不需CPU干预,数据拷贝结束则通知CPU处理。



因此,大量数据拷贝时,使用DMA可以释放CPU资源。DMA数据拷贝过程,典型的有:


内存—>内存,内存间拷贝


外设—>内存,如uart、spi、i2c等总线接收数据过程


内存—>外设,如uart、spi、i2c等总线发送数据过程


2 串口有必要使用DMA吗


串口(uart)是一种低速的串行异步通信,适用于低速通信场景,通常使用的波特率小于或等于115200bps。


对于小于或者等于115200bps波特率的,而且数据量不大的通信场景,一般没必要使用DMA,或者说使用DMA并未能充分发挥出DMA的作用。


对于数量大,或者波特率提高时,必须使用DMA以释放CPU资源,因为高波特率可能带来这样的问题:


对于发送,使用循环发送,可能阻塞线程,需要消耗大量CPU资源“搬运”数据,浪费CPU


对于发送,使用中断发送,不会阻塞线程,但需浪费大量中断资源,CPU频繁响应中断;以115200bps波特率,1s传输11520字节,大约69us需响应一次中断,如波特率再提高,将消耗更多CPU资源


对于接收,如仍采用传统的中断模式接收,同样会因为频繁中断导致消耗大量CPU资源


因此,高波特率场景下,串口非常有必要使用DMA。


3 实现方式

d380449a963f8c4eec6c971baf4be687_wKgZomTl_JGAdmUnAABhI2pgE3Q765.png

整体设计图


4 STM32串口使用DMA


关于STM32串口使用DMA,不乏一些开发板例程及网络上一些博主的使用教程。使用步骤、流程、配置基本大同小异,正确性也没什么毛病,但都是一些基本的Demo例子,作为学习过程没问题;实际项目使用缺乏严谨性,数据量大时可能导致数据异常。


测试平台:


STM32F030C8T6


UART1/UART2


DMA1 Channel2—Channel5


ST标准库


主频48MHz(外部12MHz晶振)


1ecfca63e82ec83f9c5d765d27d2ce08_wKgZomTl_JKAMUwrAAHqlNCCfnk815.png


5 串口DMA接收


5.1 基本流程

b5fa623bcbd3e7b511d23e684a73921f_wKgZomTl_JKAOG36AABG1PoHgXE021.png

串口接收流程图


5.2 相关配置


关键步骤


【1】初始化串口


【2】使能串口DMA接收模式,使能串口空闲中断


【3】配置DMA参数,使能DMA通道buf半满(传输一半数据)中断、buf溢满(传输数据完成)中断


为什么需要使用DMA 通道buf半满中断?


很多串口DMA模式接收的教程、例子,基本是使用了“空间中断”+“DMA传输完成中断”来接收数据。


实质上这是存在风险的,当DMA传输数据完成,CPU介入开始拷贝DMA通道buf数据,如果此时串口继续有数据进来,DMA继续搬运数据到buf,就有可能将数据覆盖,因为DMA数据搬运是不受CPU控制的,即使你关闭了CPU中断。


严谨的做法需要做双buf,CPU和DMA各自一块内存交替访问,即是"乒乓缓存” ,处理流程步骤应该是这样:


【1】第一步,DMA先将数据搬运到buf1,搬运完成通知CPU来拷贝buf1数据


【2】第二步,DMA将数据搬运到buf2,与CPU拷贝buf1数据不会冲突


【3】第三步,buf2数据搬运完成,通知CPU来拷贝buf2数据


【4】执行完第三步,DMA返回执行第一步,一直循环

8cf1fade224b2d852888c352bcfcfa04_wKgZomTl_JKAZxVyAABwLeOOK_M643.png

双缓存DMA数据搬运过程


STM32F0系列DMA不支持双缓存(以具体型号为准)机制,但提供了一个buf"半满中断"。


即是数据搬运到buf大小的一半时,可以产生一个中断信号。基于这个机制,我们可以实现双缓存功能,只需将buf空间开辟大一点即可。


【1】第一步,DMA将数据搬运完成buf的前一半时,产生“半满中断”,CPU来拷贝buf前半部分数据


【2】第二步,DMA继续将数据搬运到buf的后半部分,与CPU拷贝buf前半部数据不会冲突


【3】第三步,buf后半部分数据搬运完成,触发“溢满中断”,CPU来拷贝buf后半部分数据


【4】执行完第三步,DMA返回执行第一步,一直循环

d983b6e9008d6c6872b6cb37278151d0_wKgZomTl_JKALvzxAAB340LjknQ085.png

使用半满中断DMA数据搬运过程


UART2 DMA模式接收配置代码如下,与其他外设使用DMA的配置基本一致,留意关键配置:


串口接收,DMA通道工作模式设为连续模式


使能DMA通道接收buf半满中断、溢满(传输完成)中断


启动DMA通道前清空相关状态标识,防止首次传输错乱数据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代码>>>


voidbsp_uart2_dmarx_config(uint8_t*mem_addr,uint32_tmem_size)

{

DMA_InitTypeDefDMA_InitStructure;


DMA_DeInit(DMA1_Channel5);

DMA_Cmd(DMA1_Channel5,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uint32_t)&(USART2->RDR);/*UART2接收数据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uint32_t)mem_addr;/*接收buf*/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DMA_DIR_PeripheralSRC;/*传输方向:外设->内存*/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mem_size;/*接收buf大小*/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DMA_MemoryInc_En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DMA_PeripheralDataSize_Byt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DMA_MemoryDataSize_Byte;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DMA_Mode_Circular;/*连续模式*/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DMA_Priority_VeryHigh;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DMA_M2M_Disable;

DMA_Init(DMA1_Channel5,&DMA_InitStructure);

DMA_ITConfig(DMA1_Channel5,DMA_IT_TC|DMA_IT_HT|DMA_IT_TE,ENABLE);/*使能DMA半满、溢满、错误中断*/

DMA_ClearFlag(DMA1_IT_TC5);/*清除相关状态标识*/

DMA_ClearFlag(DMA1_IT_HT5);

DMA_Cmd(DMA1_Channel5,ENABLE);

}

DMA 错误中断“DMA_IT_TE”,一般用于前期调试使用,用于检查DMA出现错误的次数,发布软件可以不使能该中断。


5.3 接收处理


基于上述描述机制,DMA方式接收串口数据,有三种中断场景需要CPU去将buf数据拷贝到fifo中,分别是:


DMA通道buf溢满(传输完成)场景


DMA通道buf半满场景


串口空闲中断场景


前两者场景,前面文章已经描述。串口空闲中断指的是,数据传输完成后,串口监测到一段时间内没有数据进来,则触发产生的中断信号。


5.3 .1 接收数据大小


数据传输过程是随机的,数据大小也是不定的,存在几类情况:


数据刚好是DMA接收buf的整数倍,这是理想的状态


数据量小于DMA接收buf或者小于接收buf的一半,此时会触发串口空闲中断


因此,我们需根据“DMA通道buf大小”、“DMA通道buf剩余空间大小”、“上一次接收的总数据大小”来计算当前接收的数据大小。


/*获取DMA通道接收buf剩余空间大小*/

uint16_tDMA_GetCurrDataCounter(DMA_Channel_TypeDef*DMAy_Channelx);

DMA通道buf溢满场景计算


接收数据大小=DMA通道buf大小-上一次接收的总数据大小

DMA通道buf溢满中断处理函数: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代码>>>


voiduart_dmarx_done_isr(uint8_tuart_id)

{

uint16_trecv_size;


recv_size=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_size-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


fifo_write(&s_uart_dev[uart_id].rx_fifo,

(constuint8_t*)&(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recv_size);


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0;

}

DMA通道buf半满场景计算


接收数据大小=DMA通道接收总数据大小-上一次接收的总数据大小

DMA通道接收总数据大小=DMA通道buf大小-DMA通道buf剩余空间大小

DMA通道buf半满中断处理函数: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代码>>>


voiduart_dmarx_half_done_isr(uint8_tuart_id)

{

uint16_trecv_total_size;

uint16_trecv_size;


if(uart_id==0)

{

recv_total_size=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_size-bsp_uart1_get_dmarx_buf_remain_size();

}

elseif(uart_id==1)

{

recv_total_size=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_size-bsp_uart2_get_dmarx_buf_remain_size();

}

recv_size=recv_total_size-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


fifo_write(&s_uart_dev[uart_id].rx_fifo,

(constuint8_t*)&(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recv_size);

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recv_total_size;/*记录接收总数据大小*/

}

串口空闲中断场景计算


串口空闲中断场景的接收数据计算与“DMA通道buf半满场景”计算方式是一样的。


串口空闲中断处理函数: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代码>>>


voiduart_dmarx_idle_isr(uint8_tuart_id)

{

uint16_trecv_total_size;

uint16_trecv_size;


if(uart_id==0)

{

recv_total_size=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_size-bsp_uart1_get_dmarx_buf_remain_size();

}

elseif(uart_id==1)

{

recv_total_size=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_size-bsp_uart2_get_dmarx_buf_remain_size();

}

recv_size=recv_total_size-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

s_UartTxRxCount[uart_id*2+1]+=recv_size;

fifo_write(&s_uart_dev[uart_id].rx_fifo,

(constuint8_t*)&(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recv_size);

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recv_total_size;

}

注:串口空闲中断处理函数,除了将数据拷贝到串口接收fifo中,还可以增加特殊处理,如作为串口数据传输完成标识、不定长度数据处理等等。


5.3.2 接收数据偏移地址


将有效数据拷贝到fifo中,除了需知道有效数据大小外,还需知道数据存储于DMA 接收buf的偏移地址。


有效数据偏移地址只需记录上一次接收的总大小即,可,在DMA通道buf全满中断处理函数将该值清零,因为下一次数据将从buf的开头存储。


在DMA通道buf溢满中断处理函数中将数据偏移地址清零:


voiduart_dmarx_done_isr(uint8_tuart_id)

{

/*todo*/

s_uart_dev[uart_id].last_dmarx_size=0;

}

5.4 应用读取串口数据方法


经过前面的处理步骤,已将串口数据拷贝至接收fifo,应用程序任务只需从fifo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前提是,处理效率必须大于DAM接收搬运数据的效率,否则导致数据丢失或者被覆盖处理。


6 串口DMA发送


6.1 基本流程

a62ffcca19afad3191ea04e92f9a161c_wKgZomTl_JKAXoW5AAAaUF04cag962.png

串口发送流程图


6.2 相关配置


关键步骤


【1】初始化串口


【2】使能串口DMA发送模式


【3】配置DMA发送通道,这一步无需在初始化设置,有数据需要发送时才配置使能DMA发送通道


UART2 DMA模式发送配置代码如下,与其他外设使用DMA的配置基本一致,留意关键配置:


串口发送是,DMA通道工作模式设为单次模式(正常模式),每次需要发送数据时重新配置DMA


使能DMA通道传输完成中断,利用该中断信息处理一些必要的任务,如清空发送状态、启动下一次传输


启动DMA通道前清空相关状态标识,防止首次传输错乱数据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代码>>>


voidbsp_uart2_dmatx_config(uint8_t*mem_addr,uint32_tmem_size)

{

DMA_InitTypeDefDMA_InitStructure;


DMA_DeInit(DMA1_Channel4);

DMA_Cmd(DMA1_Channel4,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uint32_t)&(USART2->TDR);/*UART2发送数据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uint32_t)mem_addr;/*发送数据buf*/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DMA_DIR_PeripheralDST;/*传输方向:内存->外设*/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mem_size;/*发送数据buf大小*/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DMA_MemoryInc_En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DMA_PeripheralDataSize_Byt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DMA_MemoryDataSize_Byte;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DMA_Mode_Normal;/*单次模式*/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DMA_Priority_High;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DMA_M2M_Disable;

DMA_Init(DMA1_Channel4,&DMA_InitStructure);

DMA_ITConfig(DMA1_Channel4,DMA_IT_TC|DMA_IT_TE,ENABLE);/*使能传输完成中断、错误中断*/

DMA_ClearFlag(DMA1_IT_TC4);/*清除发送完成标识*/

DMA_Cmd(DMA1_Channel4,ENABLE);/*启动DMA发送*/

}

6.3 发送处理


串口待发送数据存于发送fifo中,发送处理函数需要做的的任务就是循环查询发送fifo是否存在数据,如存在则将该数据拷贝到DMA发送buf中,然后启动DMA传输。


前提是需要等待上一次DMA传输完毕,即是DMA接收到DMA传输完成中断信号"DMA_IT_TC"。


串口发送处理函数: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代码>>>


voiduart_poll_dma_tx(uint8_tuart_id)

{

uint16_tsize=0;


if(0x01==s_uart_dev[uart_id].status)

{

return;

}

size=fifo_read(&s_uart_dev[uart_id].tx_fifo,s_uart_dev[uart_id].dmatx_buf,

s_uart_dev[uart_id].dmatx_buf_size);

if(size!=0)

{

s_UartTxRxCount[uart_id*2+0]+=size;

if(uart_id==0)

{

s_uart_dev[uart_id].status=0x01;/*DMA发送状态*/

bsp_uart1_dmatx_config(s_uart_dev[uart_id].dmatx_buf,size);

}

elseif(uart_id==1)

{

s_uart_dev[uart_id].status=0x01;/*DMA发送状态,必须在使能DMA传输前置位,否则有可能DMA已经传输并进入中断*/

bsp_uart2_dmatx_config(s_uart_dev[uart_id].dmatx_buf,size);

}

}

}

注意发送状态标识,必须先置为“发送状态”,然后启动DMA 传输。如果步骤反过来,在传输数据量少时,DMA传输时间短,“DMA_IT_TC”中断可能比“发送状态标识置位”先执行,导致程序误判DMA一直处理发送状态(发送标识无法被清除)。


注:关于DMA发送数据启动函数,有些博客文章描述只需改变DMA发送buf的大小即可;经过测试发现,该方法在发送数据量较小时可行,数据量大后,导致发送失败,而且不会触发DMA发送完成中断。因此,可靠办法是:每次启动DMA发送,重新配置DMA通道所有参数。该步骤只是配置寄存器过程,实质上不会占用很多CPU执行时间。


DMA传输完成中断处理函数:


voiduart_dmatx_done_isr(uint8_tuart_id)

{

s_uart_dev[uart_id].status=0;/*清空DMA发送状态标识*/

}

上述串口发送处理函数可以在几种情况调用:


主线程任务调用,前提是线程不能被其他任务阻塞,否则导致fifo溢出


voidthread(void)

{

uart_poll_dma_tx(DEV_UART1);

uart_poll_dma_tx(DEV_UART2);

}

定时器中断中调用


voidTIMx_IRQHandler(void)

{

uart_poll_dma_tx(DEV_UART1);

uart_poll_dma_tx(DEV_UART2);

}

DMA通道传输完成中断中调用


voidDMA1_Channel4_5_IRQHandler(void)

{

if(DMA_GetITStatus(DMA1_IT_TC4))

{

UartDmaSendDoneIsr(UART_2);

DMA_ClearFlag(DMA1_FLAG_TC4);

uart_poll_dma_tx(DEV_UART2);

}

}

每次拷贝多少数据量到DMA发送buf:


关于这个问题,与具体应用场景有关,遵循的原则就是:只要发送fifo的数据量大于等于DMA发送buf的大小,就应该填满DMA发送buf,然后启动DMA传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DMA性能。


因此,需兼顾每次DMA传输的效率和串口数据流实时性,参考着几类实现:


周期查询发送fifo数据,启动DMA传输,充分利用DMA发送效率,但可能降低串口数据流实时性


实时查询发送fifo数据,加上超时处理,理想的方法


在DMA传输完成中断中处理,保证实时连续数据流


7 串口设备


7.1 数据结构


/*串口设备数据结构*/

typedefstruct

{

uint8_tstatus;/*发送状态*/

_fifo_ttx_fifo;/*发送fifo*/

_fifo_trx_fifo;/*接收fifo*/

uint8_t*dmarx_buf;/*dma接收缓存*/

uint16_tdmarx_buf_size;/*dma接收缓存大小*/

uint8_t*dmatx_buf;/*dma发送缓存*/

uint16_tdmatx_buf_size;/*dma发送缓存大小*/

uint16_tlast_dmarx_size;/*dma上一次接收数据大小*/

}uart_device_t;

7.2 对外接口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代码>>>


/*串口注册初始化函数*/

voiduart_device_init(uint8_tuart_id)

{

if(uart_id==1)

{

/*配置串口2收发fifo*/

fifo_register(&s_uart_dev[uart_id].tx_fifo,&s_uart2_tx_buf[0],

sizeof(s_uart2_tx_buf),fifo_lock,fifo_unlock);

fifo_register(&s_uart_dev[uart_id].rx_fifo,&s_uart2_rx_buf[0],

sizeof(s_uart2_rx_buf),fifo_lock,fifo_unlock);


/*配置串口2DMA收发buf*/

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s_uart2_dmarx_buf[0];

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_size=sizeof(s_uart2_dmarx_buf);

s_uart_dev[uart_id].dmatx_buf=&s_uart2_dmatx_buf[0];

s_uart_dev[uart_id].dmatx_buf_size=sizeof(s_uart2_dmatx_buf);

bsp_uart2_dmarx_config(s_uart_dev[uart_id].dmarx_buf,

sizeof(s_uart2_dmarx_buf));

s_uart_dev[uart_id].status=0;

}

}


/*串口发送函数*/

uint16_tuart_write(uint8_tuart_id,constuint8_t*buf,uint16_tsize)

{

returnfifo_write(&s_uart_dev[uart_id].tx_fifo,buf,size);

}


/*串口读取函数*/

uint16_tuart_read(uint8_tuart_id,uint8_t*buf,uint16_tsize)

{

returnfifo_read(&s_uart_dev[uart_id].rx_fifo,buf,size);

}

8 相关文章


依赖的fifo参考该文章:


通用环形缓冲区模块:


https://acuity.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78902689


9 完整源码


代码仓库:


https://github.com/Prry/stm32f0-uart-dma


串口&DMA底层配置: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stm32f0xx.h"

#include"bsp_uart.h"

[1] [2]
关键字:STM32  串口使用  DMA 引用地址:关于STM32串口使用DMA的教程

上一篇:基于STM32的停车锁系统
下一篇:STM32使用内部晶振还是外部晶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30 18:39

stm32 串口的printf函数重定向
串口的printf函数重定向分为2种情况:使用MicroLIB库与不使用MicroLIB库,具体实现代码见下: #if 1 /*****************不使用MicroLIB库需加上该部分****************************/ // 取消ARM的半主机工作模式 //#pragma import(__use_no_semihosting) // 确保没有从C库链接使用半主机的函数 // //struct __FILE // 标准库需要的支持函数 //{ // int handle; //}; //FILE __stdout; // FILE is typ
[单片机]
ARM、ST与MATHWORKS携手实现支持STM32 MCU代码生成等功能
ARM与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携手宣布首款配合MATLAB和 Simulink支持ARM® Cortex™-M系统的Embedded Coder已上市。 意法半导体与ARM的合作项目获得MathWorks的全面支持,使软件开发人员能够在MATLAB和Simulink环境中开发算法,然后在处理器在环(PIL)仿真中编译目标,集成、调试和测试这些模型。Embedded Coder生成的C代码运行于STM32评估板上,Keil™微控制器开发套件(MDK-ARM™)的调试器与Simulink直接交互,进一步简化了代码集成过程。 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产品部总经理Michel Buffa表示:“基于消费者对MATL
[单片机]
STM32小白入门(第16天)-------红外
一、定义 远程遥控技术又称为遥控技术,是指实现对被控目标的遥远控制,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家电领域应用广泛。 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和手机系统中。 随着家用电器、视听产品的普及,红外线遥控器已被广泛使用在各种类型的家电产品上(如遥控开关、智能开关等)。其具有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在工业设备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一般而言,一个通用的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二、基本原理 红外遥控的发射电路是采用红外发光
[单片机]
<font color='red'>STM32</font>小白入门(第16天)-------红外
stm32发送中断编程思路
查询方式:发送数据——先发后查; 接收数据——先查后收。 中断方式:发送数据——发送、等待中断、中断中发送; 接收数据——等待中断、在中断中接收。 发送一个字符串 查询发送:发送完一个字节,等待发送完,继续发送下个字节,直到整个字符串发送完 在这期间一直占用CPU 中断发送:发送完一个字节CPU响应中断将下个字节放到外设寄存器,直到整个字符串发完 只有在中断时占用CPU资源 串口发送中断我只用过一次: 只要将第一个字节送进串口发送数据寄存器,就可以在串口发送中断里依次把剩余的字节都发送完,省去了等待每一个字节发送完的时间。 不过这是在AVR中用的。STM32的
[单片机]
STM32系列MCU开发环境的搭建
导读: 选择某款MCU的学习一般从其开发环境的搭建开始,即安装支持该处理器的编译、调试软件。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编译器的选择与安装,编译器的具体工作原理和作用可以参见本公众号“嵌入式ARM篇”合集文章《01_编译过程简介及为什么需要交叉编译器》。支持STM32系列MCU的编译软件有很多种,开发编译环境也各不相同,其中Keil uVision5(以下简称Keil5)编译软件以其简单易用的特点,应用最为广泛。 为了便于MCU的快速推广,开发商积极推出了各自的底层应用函数库,便于工程师的快速开发与应用。STM32系列MCU目前主要有两种函数库,一种是标准库,一种是HAL库(以下简称硬件库)。在使用标准库开发不同系列的MCU时,其中的功
[单片机]
<font color='red'>STM32</font>系列MCU开发环境的搭建
stm32硬件i2c stm32硬件iic缺陷如何解决
STM32单片机具有IIC接口,IIC接口具有多主机功能、主设备功能、C地址检测、产生和检测7位/10位地址和广播呼叫和支持不同的通讯速度。 STM硬件I2C的状态标签如下: 发送器/接收器模式标志、字节发送结束标志、中先忙标志、错误标志 STM硬件有9个寄存器。 STM32硬件I2C的CLK在50kHz及以下情况下工作,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任何情况下的卡住。 STM32硬件I2C的CLK在常用的100kHz和400kHz下工作,一小时内大概率出现卡住现象。 STM32硬件I2C的CLK在任何频率下工作,在读取或发送数据时不允许有其他中断事件干扰,否则将有卡住现象。 总的来说,STM32硬件I2C是个坑,对正常工作的环境要求非常高
[单片机]
STM32 串口USART调试Error
关于stm32串口接收大量数据导致死机,即使加了看门狗也死机的情况,论坛上已有热心网友分享乐宝贵经验,至于效果,应该是有的。未能免俗,也来分享,狗尾续貂了。 原文网站: http://bbs.21ic.com/icview-160999-1-1.html 感谢这位网友分析问题。 首先,造成死机的原因多种多样,本人做的实验室用串口接收飞控数据,波特率57600。大量数据导致串口中断频繁,理想情况下,设置好中断优先级应该是可以有条不紊的处理数据。我遇到的情况是 1、 设置看门狗,只用定时器喂狗,main函数没有做任何处理,串口开了一段时间,main函数挂了,可是喂狗一直在跑,程序不复位,那也就说某些外设在不断的跑,或者跑飞,main函
[单片机]
<font color='red'>STM32</font> <font color='red'>串口</font>USART调试Error
STM32-1-STM32时钟系统
在STM32中,有五个时钟源,为HSI、HSE、LSI、LSE、PLL。 ①HSI是高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8MHz。 ②HSE是高速外部时钟,可接石英/陶瓷谐振器,或者接外部时钟源,频率范围为4MHz~16MHz。 ③LSI是低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40kHz。 ④LSE是低速外部时钟,接频率为32.768kHz的石英晶体。 ⑤PLL为锁相环倍频输出,其时钟输入源可选择为HSI/2、HSE或者HSE/2。倍频可选择为2~16倍,但是其输出频率最大不得超过72MHz。 在STM32上如果不使用外部晶振,OSC_IN和OSC_OUT的接法 如果使用内部RC振荡器而不使用外部晶振,请按照下面方法处理: 1)对于10
[单片机]
STM32-1-STM32时钟系统
小广播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