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8051F206的心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

发布者:DreamyMoon最新更新时间:2007-03-09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介绍了一种采用C8051F206设计的心电数据采集系统,给出了它的详细软硬件构成。该系统具有精度高、噪声低、共摸抑制比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心电;数据采集;C8051F206;A/D转换 心电图是临床疾病诊断中常用的辅助手段。心电数据采集系统是心电图检查仪的关键部件。人体心电信号的主要频率范围为0.05~100Hz,幅度约为0~4mV,信号十分微弱。由于心电信号中通常混杂有其它生物电信号,加之体外以50Hz工频干扰为主的电磁场的干扰,使得心电噪声背景较强,测量条件比较复杂。为了不失真地检出有临床价值的干净心电信号,往往要求心电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及强抗干扰能力等性能。本文利用C8051F206的片上A/D转换和多路模拟开关设计了一种符合上述要求的多路心电数据采集系统。 1 系统结构及信号调理 图1所示是一个心电数据系统的组成框图,其中心电信号由专用电极拾取后送入前置放大器初步放大,并在对各干扰信号进行一定抑制后送入带通滤波器,以滤除心电频率范围以外的干扰信号。主放大器可将滤波后的信号进一步放大到合适范围后,再经50Hz和35Hz陷波器滤除工频和肌电干扰,然后将符合要求的心电模拟信号由模拟输入端送入C8051F206的片上ADC,以进行高精度A/D转换和数据的采集存储。 1.1 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是心电数据采集的关键环节,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由于人体心电信号十分微弱,噪声背景强且信号源阻抗较大,加之电极引入的极化电压差值较大(比心电差值幅度大几百倍),因此,通常要求前置放大器具有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非线性度小、合适的频带和动态范围等性能,设计时一般都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本设计选用仪用放大器AD620作为前置放大器。AD620输入端采用超β处理技术,具有低输入偏置电流、低噪音、高精度、较高建立时间、低功耗等特性,共模抑制比可达130dB,非常适合作为医疗仪器前置放大器使用。其增益可调(范围约1~1000倍),并可由公式 G=1+49.4kΩ/Rg 来确定。为防止前置放大器工作于饱区和或截止区,其增益不能过大。试验表明:10倍左右效果较好。通过U3可将R2、R3上的人体共模信号检测出来用于驱动导线屏蔽层,以消除分布电容,提高输入阻抗和共模抑制比。U4、R5、R6、C1构成的“浮地”驱动电路可将人体共模信号倒相放大后用于激励人体右腿,从而降低甚至抵消共模电压,以达到较强抑制50Hz工频干扰之目的。U1、U2主要用于稳定输入信号和提高输入阻抗,进一步提高共模抑制比。 1.2 带通滤波及主放大电路 如图3所示,带通滤波由双运放集成电路OP2177构成。OP2177具有高精度、低偏置、低功耗等特性,片内集成了两个运放,可灵活组成各类放大和滤波电路。由于心电信号频带主要集中在0.05~100Hz左右,频带较宽,为此,采用OP2177的两个运放分别设计二阶压控有源高通和低通滤波器并组合成带通滤波。其中,U6A、C6、C7、R8、R9构成高通滤波器,为不损失心电信号的低频成分,其截止频率设计为f=1/2πC6C7R8R91/2=0.03Hz。U6B、R10、R11、C8、C9构成低通滤波器,同样,为不损失其高频成分,截止频率设计为f=1/2πC8C9R10R111/2=130Hz。主放大电路由OP1177(U7)、R12、R13构成。考虑到心电信号幅度约为0~4mV,而A/D转换输入信号要求1V左右,因此,整个信号电路的放大倍数需1000倍左右。而前置放大约10倍左右,因此本级放大倍数设计为100倍左右,即G=1+R12/R13≈100。 1.3 陷波和电平抬升电路 工频干扰是心电信号的主要干扰,虽然前置放大电路对共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有部分工频干扰是以差模信号方式进入电路的,且频率处于心电信号的频带之内,加上电极和输入回路不稳定等因素,前级电路输出的心电信号仍存在较强的工频干扰,所以必须专门滤除。常规有源陷波器的频率特性对电路元件的参数比较敏感,因此难以精确调试,且电路稳定性不高。而开关电容集成滤波器无需外接决定频率的电阻或电容,滤波频率仅由外接或片内时钟频率决定,且其频率特性对时钟和外围电路的参数不敏感,因而性能较稳定。凌特公司的LTC1068-50集成开关电容滤波器内部集成了四个独立的二阶开关电容滤波器,时钟与中心频率之比为50:1,误差为 %26;#177;0.3%可采用%26;#177;5V、5V供电。因此,配合厂家提供的FilterCAD滤波器设计软件,可灵活配置成各类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全通等)。为较好地滤除工频干扰,本设计利用LTC1068-50的优点专门设计了一个8阶巴特沃斯50Hz陷波器,采用的时钟信号频率为2.5kHz设计电路如图4所示。经测试,陷波深度可达50dB,可衰减100倍左右,效果比较理想。 另外,人体肌电随着个体的差异也会对心电信号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有时甚至淹没心电信号,因而有必要加以抑制。研究表明,肌电干扰主要集中在35Hz左右,为此,本系统还设计了图5所示的35Hz的无限增益多路反馈型二阶陷波器。该二阶陷波器由U10A、U10B构成。其截止频率约为35Hz,Q约为7,可符合实际要求。 经过一系列信号调理后,陷波输出的心电信号为交变信号,而本系统中单片机内置ADC转换输入电压范围为0~3.3V,因此,在送入ADC之前还需进行电平抬升,在图5中,电平抬升部分由U11、R42、R43、R44构成。 12通道心电数据采集系统的各路心电信号可从人体体表不同部位获取。由于各路信号频率特性相同,仅波形的形状不同,因此各路信号可采用相同的信号调理电路。 2 单片机采集系统的设计 2.1 由C8051F206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 图6所示是单片机与信号调理电路连接框图。其中C8051F206是Cygnal公司出品的一种混合信号ISP FLASH微控制器,该芯片内含与8051完全兼容的高速微控制器内核、8k Flash、4字节宽的I/O端口、硬件UART和SPI总线、12位高精度ADC和多达32通道的模拟输入多路选择器。每一个I/O引脚均可用软件配置成模拟输入端口,其转换速率可达100ksps。这些特点使得C8051F206非常适合作为本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器。根据系统需要,可将其端口P1.0~P1.7P3.0~P3.3配置成12路心电模拟信号的输入端。此外,C8051F206还为50Hz陷波器提供2.5kHz时钟信号。 2.2 软件设计 系统上电后,首先要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系统复位方式、时钟源、电压基准、中断、UART、SPI、ADC的设置以及用交叉开关对I/O端口进行配置,这些设置可通过设置相应特殊功能寄存器(SFR)来进行,具体细节可参阅相关资料。本系统选择内部时钟源,频率16MHz,并采用内部电压基准VDD。由于心电信号的主要频率范围为0.05~100Hz,根据采样定理,为了不失真地采集信号,设计时将采样频率定为200Hz,即12通道的心电数据采样周期为5ms。为此设置ADC转换时钟为系统时钟的16分频,启动方式采用定时器2溢出和软件写ADBUSY位启动相结合的方式;转换采用查询方式,并通过读控制寄存器ADC0CON的ADBUSY位来判断一次A/D转换的完成与否;转换数据结果采用右对齐,12位数据结果字由数据字寄存器读入FLASH。数据采集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3 结束语 与常规设计相比,本系统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特别是对50Hz工频干扰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可获取反应心电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高质量心电信号。设计中充分利用了高性能单片机C8051F206的片内12位ADC资源来使系统结构简化,采集的数据可灵活方便地由C8051F206的SPI端口送入心电处理中心进行后续分析处理。
引用地址:基于C8051F206的心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

上一篇:EM78系列单片机在红外遥控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ADuC812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 ARM裸机篇--按键中断
    先看看GPOI的输入实验:按键电路图:GPF1管教的功能:EINT1要使用GPF1作为EINT1的功能时,只要将GPFCON的3:2位配置成10就可以了!GPF1先配 ...
  • 网上下的--ARM入门笔记
    简单的介绍打今天起菜鸟的ARM笔记算是开张了,也算给我的这些笔记找个存的地方。为什么要发布出来?也许是大家感兴趣的,其实这些笔记之所 ...
  • 学习ARM开发(23)
    三个任务准备与运行结果下来看看创建任务和任运的栈空间怎么样的,以及运行输出。Made in china by UCSDN(caijunsheng)Lichee 1 0 0 ...
  • 学习ARM开发(22)
    关闭中断与打开中断中断是一种高效的对话机制,但有时并不想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中断运行,比如正在打印东西,但程序突然中断了,又让另外一个 ...
  • 学习ARM开发(21)
    先要声明任务指针,因为后面需要使用。 任务指针 volatile TASK_TCB* volatile g_pCurrentTask = NULL;volatile TASK_TCB* vol ...
  • 学习ARM开发(20)
  • 学习ARM开发(19)
  • 学习ARM开发(14)
  • 学习ARM开发(15)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