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扫描技术完成突破 3D成像可半秒内完成

发布者:Yuexin888最新更新时间:2011-01-11 来源: EEWORLD关键字:大脑扫描  MRI  3D成像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物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小姐在核磁共振成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使得大脑扫描速度在现有水平上提高七倍之多。研究论文发表在12月20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在论文中,一名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物理学家和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及牛津大学的同僚们描述技术改进可以让全影3D脑扫描在不到半秒的时间内完成,而不是一般所需要的2到3秒。

 

  首席作者物理学家大卫-范伯格(David Feinberg)是伯克利加州大学海伦·威尔斯神经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教授,他说:“当第一次用该技术时,真是快得难以置信,就好像从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的转变。这是质的飞跃。”

  对于神经科学,快速扫描尤为关键,它可以捕捉到大脑内的动态行为。

  范伯格说:“当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对大脑进行研究时,填充满整个3D大脑图像大约需要30到60幅的图像重复数百次才能完成,就像组成电影的无数帧,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是一部3D电影,通过多路技术可更高速的获取图像,一个高频帧在很短的时间里可获得更多的信息。”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放射医学、神经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及心理学教授马克-雷切尔(Marc Raichle)博士补充说:“大脑是一个活动目标,因此对这一活动性目标取样越精确,对大脑动态活动了解就越透彻。”

  范伯格说,超高速成像技术对整个现代核磁共振扫描领域内各研究机构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远的。此外,大幅度推动了神经成像的发展,该研究直接影响人类大脑联络图工程的进度。该项工程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于去年创建,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和结构核磁共振成像扫描1200个健康成年人,系统地收集描绘人类大脑联络图。

  华盛顿神经生物学家该项目的共同负责人大卫-范-埃森(David Van Essen)博士说:“当时,我们向人类大脑联络图工程递送了我们的资助计划书,我们热切希望从研究对象身上得到更高质量的信息,因为这项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向实现工程目标迈近一大步。这对于我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数据非常关键,从而我们可以精确地描绘出大脑电路图——如何建立以及它们怎么运作。”

  核磁共振成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探测人体内水份子中的氢原子。因为在血液中的氢原子与在骨骼和组织中的氢原子反应有差别,这样计算机可以不用敏锐的X光就可重现人体内部的景象。

  然而,大约在20年前,一种被称之为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得到发展,它利用氧使得脑部区域的图像突显出来,从而可推断出有神经元活动,如思考。利用平面回波扫描成像(EPI)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可清晰的分辨出含氧血集中在大脑运转区,而去氧血位于大脑的低活跃区。

  当用标准的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所产生的磁场覆盖大脑时产生轻微的变化,从而为氢原子在不同的区域提供相应不同的磁场。这些不同的磁场强度使氢原子旋转产生不同的速率,因此,当一个无线电波脉冲集中在头部时,这些原子依赖所处的不同区域和特定的环境产生不同的反应。环绕在头部的磁线圈可检测到那些吸收了无线电能量随后又释放这些能量的原子,得到的信号或“回波”被用来生成大脑图像。

  当利用平面回波扫描成像时,单一的无线电波脉冲用来激发氢原了,在这些原子平静下来之前,磁场多次快速的翻转,可引起50到100的回波。这些多重的回波形成高分辨率大脑图像。

  2002年,范伯格提出依次用两个脉冲,在相同的时间里获得两倍的图像数据。这就是所谓的同步再聚焦(SIR)平面回波扫描成像,这一技术被证实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和神经元轴突因子足迹3D成像中非常有效,然而这次改进在提高扫描速度仍有局限,因为这样会使信号产生衰减并且图像分辨率也会下降。

  另一个改进是用多级螺旋同时检测几个部分的多频带激发。这一技术最近被用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但这项技术也有局限,主要因为多级螺旋检测需要相对宽松的空间并且不能区分相近空间的图像。

  范伯格和几位资深的科学家将这些技术合理结合起来,使成像速度大幅度提高,在相同图像分辨率下,远远快于单独使用一种技术。在400毫秒内完成脑扫描使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接近脑电图描记器,从而可用来捕捉大脑中非常迅速的活动情况。这一技术对研究人类大脑自发性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大脑扫描  MRI  3D成像 引用地址:大脑扫描技术完成突破 3D成像可半秒内完成

上一篇:超声成像系统及主要子功能电子元件的设计考虑
下一篇:美科学家发明活体肺组织实时成像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41

大脑扫描技术来助力
福特展示未来设计方向 3月中旬,福特公开了未来内饰设计方向,大脑扫描和眼球追踪技术成为最新设计工具。外媒推测新内饰设计思路将用于下一代福克斯、蒙迪欧等主力车型。 福特官方通过视频和图片对未来汽车内饰设计工具进行了展示。尽管福特员工并未言明未来哪些车型将应用最新设计技术,但英国媒体指出下一代福克斯和蒙迪欧系列正在开发中,暗示福特这些未来主力车型或将受益。 眼球跟踪将成为福特未来内饰设计开发的工具,帮助确认哪些区域最先受到注视 新设计方法从眼球跟踪(Eye Tracking)开始,传感器持续跟踪车内人员眼球移动方向,并记录下相关数据,统计出人们进入车内 最先看哪里 、 看哪里最持久 。 该技术用于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大脑</font><font color='red'>扫描</font>技术来助力
回首与展望:中国影像诊断技术30年发展
  老百姓都知道,看病拍个片子,就是让看不见、摸不着的射线穿过自己的身体,医生就能把患病的部位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影像诊断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之所以举足轻重,是因为这是最直观的方式,能够让身体内部的“捣蛋分子”无处躲藏。医学发展到今天,没有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疾病诊疗技术向前发展几乎寸步难行。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又有了磁共振成像(MRI)。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的出现,如今放射科医生手中的“武器”已经五花八门。30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祁吉教
[医疗电子]
3D电视立体成像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利用先进的数码合成技术制作立体图像,只需选择清晰的照片或底片将其扫描到电脑里,直接在电脑里利用专业的制图软件进行配图和数字处理,用高精度彩喷机打印出来,再用冷裱机装裱即可。   色差式3D 历史悠久缺点最多   首先我们看看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色差式3D成像技术。   从技术层面上看色差式3D立体成像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3D成像只需要通过一副简单的红蓝(或者红绿)眼镜就可实现,硬件成本不过几元钱。显示设备方面也无需额外的升级,现有的任何显示设备都可以直接显示。   色差式3D立体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将两张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如果
[电源管理]
3D如何实现?3D电视立体成像原理分析
  3D立体成像技术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如果从时间上看,3D立体成像技术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比起现在主流的的液晶、等离子这些平板显示技术,历史更加悠久。   而当时间进入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尾声阶段,平板家电行业却在没有过多先兆的情况下,全面吹起了一股进军“3D立体”的浪潮。从2010年初的美国CES展会开始,各个家电品牌轮番推出具备3D立体显示功能的电视机,产品涉及主流的液晶电视以及等离子电视。3D产品的尺寸也基本覆盖了从42吋到最高150吋较为主流、完整的区域,3D电视时代降临的序幕,已经开始缓缓启动。   不过和几十年前出现的3D立体成像技术不同,如今的3D电视依托高清高画质的硬件基础上,通过最新的技
[家用电子]
<font color='red'>3D</font>如何实现?<font color='red'>3D</font>电视立体<font color='red'>成像</font>原理分析
狂人科学家正利用3D成像技术,实现人体器官可视化
人们对更真实更新颖体验的爱好,似乎早就烙印在基因当中,并没什么道理可言。3D成像技术的成熟,拉开了二维向三维升级的帷幕,有望带动光学创新大革命,带给人类医疗技术的全新升级。 日前,日本宇都宫大学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全新的3D成像技术,通过飞秒(femtosecond)激光脉冲的多光子吸收技术,在液态立体屏幕中形成微型气泡,这类气泡能被固定在指定位置呈现立体图像。 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未来将帮助医生在术前观察患者全息解剖图像信息,同时也能在建筑领域实现建筑和地形剖析图研究。此项技术的详细成果已发布在近期出版的高影响力光学杂志《OptiCA》上。 3D成像技术通过对物体进行三维扫描、电脑建模和渲染后,即可通过镜片、虚拟头盔等媒介呈现
[医疗电子]
研究表明MRI可准确评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
  发表在欧洲放射学大会(ECR)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采用常规T1加权动态 MRI 评估乳腺癌患者, 放射科 医生可以准确地评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反应。   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意大利罗马La Sapienza大学的Telesca博士表示:”在新辅助化疗期间,利用MRI可以清楚地检查 水肿 的变化及其病理反应,它是病人治疗情况重要反应因素。”   新辅助化疗技术已成为标准的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率、减小原发肿瘤大小。   研究人员表示:“利用MRI评估肿瘤大小,可以帮助预测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和病理反应,但MRI能否检查与原发肿瘤相关的其他疾病呢,比如说水肿?”   带着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
[医疗电子]
艾迈斯欧司朗携手Teknique,加快部署先进的2D/3D传感与成像系统
艾迈斯欧司朗携手Teknique,加快部署先进的2D/3D传感与成像系统 • 艾迈斯欧司朗与Teknique演示了完整的2D/3D视觉系统解决方案; • 该系统以Ambarella SoC为基础,集成艾迈斯欧司朗的Seres摄像头电路板和Teknique的Oclea SoM和SDK; • 以先进的视觉技术加快工业应用产品上市时间。 中国 上海,2022年7月11日——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宣布,与领先的成像技术和 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Teknique合作,结合艾迈斯欧司朗先进的传感器和发射器组件与Teknique的SoM产品系列,帮助客户将2D/3D摄像头系统快速推向市场。 (图片:
[传感器]
艾迈斯欧司朗携手Teknique,加快部署先进的2D/<font color='red'>3D</font>传感与<font color='red'>成像</font>系统
球门线不再有冤案 说说3D成像鹰眼技术
精彩的巴西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届世界杯有不少新东西,譬如裁判员用来控制人墙距离的小喷壶。而最有科技含量的还是球门线使用的鹰眼技术。这是一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能从网球到足球,它是怎么工作的呢?会有什么应用前景?    足球场上的球门线疑案   足球运动有球门和门线,而规则规定球必须整体越过了门线才算进球。这就给裁判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优秀运动员踢出来的射门时速最高达150公里/小时,100公里/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在门线附件,打中球门横梁立柱反弹,或者被守门员救出来的球,时间只有0.0x秒,而裁判往往在20米开外,要看清并且做出准确判断太难了。   所以球门线疑案层出不穷,最有名的是1966年世界杯决赛英格兰打进德
[安防电子]
球门线不再有冤案 说说<font color='red'>3D</font><font color='red'>成像</font>鹰眼技术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