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下称CMEF)开幕首日上午接受了财新传媒的独家视频专访。
段小缨在GE有近20年的工作经历,2014年出任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也是GE在美国以外唯一的女性全球高级副总裁。她表示,GE中国2020年战略将有三个重点,即全面加速本土化,寻找全球性的战略伙伴,以及全速推进数字化。从具体的业务目标上来看,GE中国2020年战略要实现100亿美元订单和100亿美元的采购量。
在实现GE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中,GE医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段小缨透露,2017年一季度GE医疗实现同比订单增长28%,营收增长15%。
做不好软件的硬件商,不是好的设备商
人们对GE医疗的第一反应是全球最领先的医疗设备供应商之一,其实不尽然,GE整体近年在物联网与大数据方面的投入惊人,其软件BU的产能已在规划之内。
2015年底,GE总部成立全球数字集团,全球CEO杰夫.伊梅尔特对外称,其全球订单到2020年要突破150亿美元。中国是GE美国之外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其电力、航空和医疗业务都很有潜力。段小缨告诉财新记者,GE中国的数字业务规划相较其整体业务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一致,达全球8-9%份额。
段小缨说,未来18到24个月内,GE的工作重点将在中国推进本土数字化的能力,运用全球资源来做中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2016年7月,GE在美国硅谷之外,在上海成立了海外首个数字创新坊(digital foundry)平台。这是一个开放的应用平台,为此GE中国在原有研发团队基础上,再招200余位大数据领域的软件工程师,配合中国现有的各个BU做应用试点。
据其透露,未来18-24个月内,GE将在电力、航空与医疗领域实施10-15个大型试点项目。例如,航空领域与东航合作,能源领域与大唐合作等。
“我们要寻找在中国的领军企业,把我们的工业数字化应用真实落地,为未来的规模化、行业化拓展打基础,打造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圈。”段小缨说,“工业互联网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成的,其研发必须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我们要集各家之所长。这也是一个边做边探索学习的过程,而且我们还要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跟着他们一起去开拓国际市场,比如‘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基建项目。”
这也是GE作为一家百年工业企业正在探索的转型路径,全球的传统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提高生产力,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全球工业的增长率仅为4%,如何挖掘生产力被推至工业企业的面前。业内的共识是,大量机器在运营过程中都会收集到海量数据,而目前这些数据被应用起来的潜力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通过感应器与物联网技术,传统才可能被改写。
2016年7月,GE与华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基于GE创新的Predix工业物联网(loT)应用平台以及华为的物联网网关、大数据计算平台等信息通信技术(ICT)及基础架构进行合作。段小缨表示,华为是loT中非常领先的倡导者,双方的合作非常互补。
2017年3月,GE与中国电信在上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意将GE的Predix平台和电信的天翼云落地。双方的合作中,GE 负责行业云应用的开发,中国电信承担数据中心,双方合作运营共同的云平台。
“资产云管家”开局
在与华为、电信等平台级合作伙伴的联手基础上,CMEF上GE医疗最新推出的“资产云管家”项目就是其数字化战略在医疗B端用户的落地产品。
段小缨告诉财新记者,数字化在医疗的落地应用,可以从几个层面,一个是针对医疗设备和资产,通过分析设备运营过程中的大数据,监控设备运行,预警设备故障,提升医疗资产整体运营效率。“资产云管家”就是这样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医疗设备管理应用。GE在扩充了大数据团队以后,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加快,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推出了“资产云管家”。
“‘资产云管家’是以资产(设备)为核心,帮助客户(医院等医疗机构)实现资产管理的最优化。”段小缨说。
从技术而言,“资产云管家”是通过设备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智慧化辅助决策建议,帮助医院实现资产管理战略的最优化和精益化绩效管理。它可通过连接人、设备、数据,自动化获取大数据,分析继承设备的全面绩效指标;同时通过专业化大数据分析、预测和评估,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精益绩效管理,为设备采购、维修、运营提供智慧化辅助决策,合理规划投资建议,实现资产管理最优化。其技术的特点是可协调、可扩展、可升级、医疗工业级安全特性等优势,可以整合医院现有IT系统,实现异地多院区的设备便捷管理和优化。
段小缨解释说,不少医院买了医疗设备,但对于哪些设备是闲置的、哪些是超负荷运行的,并不能整体掌握。所以,GE的“资产云管家”就是聚焦于资产的管理优化,帮助医院管理者实现一站式运营,在一个屏幕上了解全局,而且可以预警资产的维修时间,减少宕机时间。
“数字化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的第二个层面是从临床角度,通过人工智能等工具辅助医生诊断,帮助医生实现临床诊断结果的优化。”段小缨解释说。
她以肺癌筛查为例,筛查项目目前在很多体检中心都可做,但体检中心不一定能象医院一样配有好的影像医生。而对于健康人群或亚健康人群而言,筛查也不一定要通过资深医生,而且筛查产生的影像的量也非常大,读片量非常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辅助诊断就可以帮助进行体检人群的初步筛查。
此外,第三个,如何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的技术创新,推动医疗服务行业的模式创新也是数字化落地的一个方向。比如,一些非公医疗机构从体检业务切入,逐渐发展到医院,未来会考虑医养结合产业开拓。影像云平台的大数据就可以通过平台分享的方式,来整合不同业态,不同地域的集团化发展。“这不是简单的上传和下载的问题,而是要实现实时运营,而且要有大量的临床人工智能以及专家的解读互动。”段小缨说。
建言中国医疗物联网
近年来,外资医疗、医药企业在新医改政策之下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与压力,但段小缨对此保持乐观。她表示,中国作为GE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将继续深度推进,而且是长期可持续的,因为GE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前景。
2016年底,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来GE中国总部参观其数字创新坊。“他给外企传达了非常明确的信号,中国的发展需要外企的深度参与而不只是浅层次的市场参与,这给外企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GE充分相信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公平的,我们不仅把全球的研发中心、亚太运营中心放在中国,也启动了全球在美国之外的第一个数字创新坊”,段小缨说,“我们首先还是看中国是否有这个市场,而且外企也不能原地踏步,我们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去适应市场的变化。”
段小缨认为,从整体终端市场而言,中国一点不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反而中国因为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可能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目前各个国家的制造业都在朝软硬件结合的方向转型,虽然在技术方案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无论在人工智能还是在机器人领域都相对领先一些,但是中国也不差。
而在医疗方面,这位GE中国第一个女性CEO表示,中国的挑战在于优质资源集中在大医院里,国家医改新政希望通过医联体把三甲医院、社区甚至家庭医生连接在一起,其中需要实现的转诊涉及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重复检查等如何优化的问题,因此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探索新的医疗模式就变得非常有价值。
“中国政府提出‘互联网+’的国策很高瞻远瞩,但其真正落地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坦言。为什么在消费领域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在工业领域无法提速。她认为,这是因为物联网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此外数据存储在过去成本高企,原因是工业数据的信息量级数与消费类数据不可同日而语,往往是后者的几十倍、几百倍。但发展至今,成本的难题已有突破,因而工业互联网的时机已临近。
段小缨列举了在物联网推进中的三个建议。
首先是政策的推动,不仅仅只是宏观上明确发展方向,还要在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方面,给到企业迈出这一步的利好。
其二是企业自身的转变,要投入原先没有的技能。她坦率地说,从GE中国而言,过去也缺行业平台式的软件和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这是GE过去五年已经和未来继续将要投入和补足的重要部分。
其三是使用者的观念转变,这也涉及到医疗机构的流程再造问题。
“技术方面并不难,难的是流程再造,以及使用习惯的转变,还包括行业与体制上的改变,比如医联体涉及到收费、诊断的问题,涉及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这些都是比较难的。”段小缨说,“但还是要去做,摸着石头过河,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上一篇:全球首个磁控胶囊机器人可帮助轻松做肠镜
下一篇:飞利浦医疗在2017CMEF发布八款最新产品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8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