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第77届春季CMEF医博会在上海召开。如往届一般,本届CMEF医博会吸引了无数的厂家,各大国际巨头和国内医疗器械厂商纷纷亮相大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本届CMEF医博会上,有厂家秀出了火爆异常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医疗领域。 Airdoc创始人张大磊认为,人工智能是新时代的听诊器、显微镜、血压计,是医生的好工具,将带来医疗新变革。谈人工智能替代和颠覆医疗,还为时过早。
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医疗领域
20世纪,科技为医疗带来了三次巨大的变革,分别是抗生素化学新局面的诞生、X射线被应用到医疗领域以及生物制品的产生,为现代医学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让我们意识到科技对医学的重要性。
在影像诊断领域,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到20世纪初X射线诊断便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现在CT、核磁共振等医学影像已经可以在早期检测出很多病变,这些设备无疑是CMEF的主要展品。
根据部分参加CMEF大会的放射科医生透露,现在国内放射科检查越来越普遍,每天都有无数的人需要通过CT核磁等设备来进行检测,放射科的医生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放射科属于医技科室,放射科医生的收入相对临床科室而言缺乏竞争力,客观上造成了放射科医生的增长率偏低,流失率也相应比较大的现实。
因此,很多医院就想到用科技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PACS系统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主要的任务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通过各种接口以数字化的方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兴起,为放射科医生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可以自动读取医学影像,将完全健康的影像快速筛出,保留疑似患病的影像,并完成初步的筛查和病灶标注,医生再进行进一步确诊并下达最终诊断建议,整个过程可以为医生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
从展会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本来参观器械设备的医生,都开始在陆陆续续地寻找人工智能的影子,寻找能解决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案,希望人工智能可以让他们工作更加轻松。
CMEF现场出现的人工智能
在1号馆, GE、飞利浦、西门子、锐珂、国药等众多国际医疗巨头纷纷亮身,其中GE和锐珂的展台上更是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
CMEF大会第二天中午,GE医疗软件部的临床应用科学家林晓杰先生就人工智能下肺结节辅助诊断技术应用对现场众多观众进行了讲解。
林晓杰表示,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2015年统计表示,15年中国肺癌死亡人数达到61万人,近30年肺癌死亡率增长了465%,其中很大的原因是75%的癌症患者都是在中晚期才确诊!早期肺癌检出率低于25%,但是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达到55%,因此早期肺癌筛查十分重要,同样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影像科,医生平均需要花费10到15分钟来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报告,但是当医生读完十个影像片子时,会出现视觉疲劳,容易造成漏诊,比如磨玻璃结节在中国比较常见,但是医生在疲劳的情况下很难对磨玻璃结节进行识别,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的思考方式来对图像进行识别,因此被给予了巨大的期望。
会场上,林晓杰介绍了一个人工智能肺癌识别案例,人工智能可以迅速标记CT影像中的6,7个结节,同时基于指南对患者进行分流指导,从而完成一个患者从筛查到诊断到随访的闭环管理。
而就在GE展台的旁边,刚刚亮相在全球科技行业顶级盛会Build2017的医疗人工智能领军企业Airdoc出现在CMEF大会。并且Airdoc在现场为医生展示自己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模型,自动识别乳腺癌并对病灶进行分割。
大会期间,每天都会有医生来到Airdoc展台前了解人工智能工作原理。Airdoc工作人员表示,人工智能目前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是,对疾病进行初步筛查,将健康人群的图像快速筛出,将问题图像进行初步标注,医生只需要对人工智能识别出的问题图像进行进一步复核诊断,从而大量减轻医生阅片的工作负担。
其中,一位北方的放射科医生连续两天来到Airdoc展台,他透露平时在医院工作,医生需要阅读大量影像,很容易因为疲劳而漏诊。此外,年轻医生都是经过很多漏诊后才能积累足够多的经验,这对广大患者和医生都带来了困扰。看到了Airdoc的产品后,他迫切希望人工智能尽早应用到临床,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有效的减小漏诊率。
医生不必担忧被替代
在大会上,众多医生纷纷发表对人工智能医疗的看法并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比如,人工智能解决什么的需求?人工智能可以识别疾病,医生要做什么?医生会不会被替代?现在的医疗诊断流程会不会被颠覆……
GE林晓杰先生表示,人工智能可以降低漏率,并且可以识别多种肺部结节,比如磨玻璃结节、血管旁小结节、微小结节、多发小结节等认为比较难判定的结节,可以为医生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
针对医生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这一大家都关心的话题,Airdoc创始人张大磊先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人工智能是新时代的听诊器、显微镜、血压计,只是医生的好工具,并不能完全替代医生。”
“医疗领域几千年来的很多规则和流程存在是有原因的,放射科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看片子,还有可能是去会诊,针对同一张片子,医生在分析病情的时候可能还会考虑很多片子以外的其他因素。”张大磊表示。
此外,对于病人的人文关怀、精神状态观察、病情主诉分析等诸多因素,人工智能目前更无法替代医生。因此,针对人工智能是否能替代和颠覆医疗,现在看来还是为时过早。
上一篇:首个用于治疗脑神经受损的VR系统获FDA批准
下一篇:2022年中国医疗技术市场规模或达690亿美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