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共集电极电路
共集电极电路是利用 的电流分配关系,将信号从BJT的基极输入,通过ib控制ie,将负载电阻接在发射极上,从而在发射极负载电阻上得到输出电压。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共集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2所示。由交流通路可见,输入电压
|
|
图1 |
图2 |
(1)画出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
图2
(3)求输入电阻
由定义可知
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有
考虑到 及 ,
则
由此可见,电压跟随器与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相比,其输入电阻提高很多。就其物理本质,是由于在输入回路中除了信号电压 外,还有输出电压 ,因此从BJT的发射结所得的净输入电压 比无射极电阻Re时减小了,所以尽管 很大,但在放大电路输入回路中所产生的基极电流 依然很小,因此从放大电路输入端来看,就呈现一个很大的输入电阻。
图3
(4)求输出电阻
根据输出电阻的定义可画出计算输出电阻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式中
所以
故
上式说明,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阻为射极电阻Re与电阻()/(1+b)两部分并联组成,这后一部分是基极回路的电阻(
通常有 及
所以
复合管
1.复合管的组成
两只同类型(NPN或PNP)BJT组成图1(a)和(b)所示的复合管。它们可等效成与组成它们的BJT同类型的管子(NPN或PNP);
图(c)和(d)所示复合管由不同类型BJT组成,复合管的类型与T1管的类型相同。
2、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以图(a)为例) 在图(a)中,复合管的基极电流iB等于T1管的基极电流iB1,集电极电流iC等于T2管的集电极电流iC2与T1管的集电极电流iC1之和。而T2管的基极电流iB2等于T1管的发射极电流iE1,所以
因为b1和b2较大, ,所以可以认为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同理可用上述方法可以推导出图1 (b)、(c)、(d)所示复合管的b均约为b1b2。
3、复合管的组成原则:
(1)在正确的外加电压下每只管子的各电极电流均有合适的通路,且均工作在放大区;
(2)为了实现电流放大,应将第一只管子的集电极或发射极电流做为第二只管子的基极电流。
复合管共集电极电路分析
复合管共集放大电路图1所示,其交流通路及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图1 |
图2 |
图3 |
(1)电压增益
由图3可知得
(2)输入电阻
(3)输出电阻
由上述分析可见由于采用了复合管,使共集放大电路Ri大、Ro小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3.6.2 共基极电路
利用BJT 的电流控制关系,将信号从BJT的发射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即组成如图1所示共基放大电路。电路中Rc为集电极电阻,Rb1和Rb2为基极偏置电阻,用来保证BJT有合适的Q点。
图2是它的交流通路。由交流通路可见,输入电压加在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而输出电压从集电极和基极两端取出,基极是输入、输出电路的共同端点故称为共基极放大电路。
图1 |
图2 |
一、共基极电路分析
3.6.3 BJT三种组态电路比较
通过对BJT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比较,可充分了解各组态的特点,为今后正确选择电路组态奠定基础。
三种组态的特点列表如下。
组态 |
电压增益() |
电流放大 |
输入电阻(Ri) |
输出电阻(Ro) |
应用情况 |
共射放大电路 |
较大,与Vo反相 |
有电流放大 |
适中 |
较大 |
频带较窄,常作为低频放大单元电路 |
共集放大电路 |
,与Vo同相,具电压跟随特性 |
有电流放大 |
最大 |
最小 |
常用于电压放大的输入、输出级 |
共基放大电路 |
较大,与Vo同相 |
无电流放大 |
小 |
较大 |
在三种组态中其频率特性最好,常用于宽带放大电路 |
上一篇:单级放大电路的瞬态响应
下一篇:放大电路的工作稳定问题
- CGD和Qorvo将共同革新电机控制解决方案
- 是德科技 FieldFox 手持式分析仪配合 VDI 扩频模块,实现毫米波分析功能
- 贸泽开售可精确测量CO2水平的 英飞凌PASCO2V15 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
- 玩法进阶,浩亭让您的PCB板端连接达到新高度!
- 长城汽车研发新篇章:固态电池技术引领未来
- 纳芯微提供全场景GaN驱动IC解决方案
- 解读华为固态电池新专利,2030 叫板宁德时代?
- 让纯电/插混车抓狂?中企推全球首款-40℃可放电增混电池,不怕冷
- 智驾域控知多少:中低端车型加速上车,行泊一体方案占主体
- Foresight推出六款先进立体传感器套件 彻底改变工业和汽车3D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