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制冷器的EML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最新更新时间:2012-03-14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热电  制冷器  EML  激光器  温度控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在光通信领域中,用于高速、长距离通信的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lectlro-absorption Modulated Laser,EML)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并朝着小型化和高密度化方向发展。EML激光器是第一种大量生产的铟镓砷磷(InGaAsP)光电集成器件。它是在同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激光器光源和电吸收外调制器,具有驱动电压低、功耗低、调制带宽高、体积小,结构紧凑等优点,比传统DFB激光器更适合于高速率、长距离的传输。

  EML激光器的输出波长、电流阈值、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小功率的波动都直接受工作温度的影响。同时,光源的啁啾声受限于光通道的最大允许色散,虽然光纤放大器可延长信号传输距离,但色散值随传输距离的线性累积与光纤放大器无关,因此只能对光源的啁啾提出很苛刻的要求。使用直接调制激光器远远满足不了系统对光源性能的要求,就目前技术而言,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带温度控制的电吸收激光源。

  本设计方案采用体积小且易于控制的热电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作为制冷和加热器件,并采用高精度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作为温度传感器,以MCU为控制核心,对EML激光器进行精密温度控制。EML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上面的二极管负责监控激光器和控制开关,下面的二极管控制背光电流。

  

EML的内部结构框图 www.elecfans.com

  1 基于TPS63000的TEC控制电路设计

  1.1 TEC的原理分析

  TEC制冷器又称半导体制冷器。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当直流通过两种不同的导体材料,接触端上将产生吸热或放热现象,称为帕尔贴效应。TEC热电制冷器正是利用了帕尔贴效应实现制冷或制热,具有无噪声、无磨损、无污染、制冷(热)速度快、可靠性高、体积小、控制调节方便等特点。

  目前,大多数EML激光器内部都集成有TEC和热敏电阻,但其控制电路需采用专用芯片或自行设计,否则激光器不能正常工作。常用的TEC控制电路包括2个PWM降压变换器、4个开关(S1~S4)、2个二极管(D1和D2)、2个滤波电感(L1和L2)、2个电容(C1和C2)。TEC与电容C1并联分别接PWMl和PWM2降压变换器,PWMl和PWM2产生的输出直流电压为V1、V2。提供给TEC的电流ITBC=(V1-V2)/RTRC,RTEC为TEC两电极间的阻抗。这种控制电路典型应用于Maxim公司的MAX8521、MAXl968以及Linear公司的LTC1923芯片中,主要存在以下的缺点:

  ①EMI较大。控制电路中的两个滤波电感会对周围产生电磁干扰,且滤波电感的回路阻抗易发生突变而导致产生尖锐的脉冲。

  ②外围电路器件数量庞大。温度的反馈信号以及其参数设置均采用模拟电路,从而使应用的成本和复杂性增加,TEC工作参数的设置不灵活。

  ③TEC的温控精度不高。由于采用的是模拟的控制方式,外接误差积分的运算放大器以及数/模转换器的量化误差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TEC的控制精度。

  ④模式切换较复杂。控制电路在双PWM降压变换器驱动模式下采取模拟的控制方式,没有运行模式选择功能。

  1.2 硬件电路结构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TPS63000的TEC控制电路,采用数字式PID控制,具有温控精度高、外围电路简单、执行部件的转换效率高等优点。

  TI公司的TPS63000是一款升降压电源管理芯片,DC/DC转换器可在1.8~5.5 V的宽电压范围内实现高达96%的效率。该芯片在降压和升压模式之间可自动转换,同时支持电流流入模式。在降压模式下电压为3.3 V输出时,输出电流最大可达1200 mA;在升压模式下电压为3.3 V或5 V输出时,输出电流最大可达800 mA。

  根据CyOptics公司的10 Gb/s Cooled EML的使用手册可知,激光器的可操作温度范围在-40~90℃,TEC热电制冷器的电流ITEC为-1.5~1.5 A,VTEC为-3.3~3.3 V,热敏电阻的电流ITHC不得超过100μA,中心波长的范围为1530~1565 nm,且温度每变化1℃波长偏移不得

  超过0.13 nm。

  结合激光器的具体指标,要做到对TEC温度的精确控制,可分为以下3步:

  ①热敏电阻实时监控温度;

  ②TEC上电流方向实现制冷和加热;

  ③PID控制准确、快速、稳定地控制TEC电流。

  TEC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其结构如图2所示。

  

  EML内部集成的高灵敏度NTlC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波动小、对各种温度变化响应快,材料一般为薄膜铂电阻。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可用公式表示为:

  R=RTO×EXP{B(1/T-1/TO)}

  其中,T0为温度的初始值,B为热敏指数。

  热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探测激光器内部温度,并将温度转换为自身阻值的变化,然后由温度控制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其转换精度决定了测温的精度。转换后电压值的大小决定TEC LOOP电路的电流的流向(流入还是流出),以此来实现TEC控制电路的制冷或制热。

  图3为设计的TEC LOOP电路。

  

  在TPS6300X系列芯片中,为了更好地控制输出电压VOUT,通常用FB引脚电压值的变化来感知输出电压V(OUT值的变化,这就意味着FB引脚要和VOUT引脚直接相连。

  

  可得出,VFB=K1·VOUT+K2·VDAC。其中,K1、K2为常量,VDAC为MCU的控制电压。通过对输出电压VOUT值的控制,当电流由ITEC(+)流向ITEC(-)时,激光器将制冷,反之制热。

  在这个可调节的电压输出系统中,要调节VOUT值,还要用一个外部的分压电阻连接在FB、VOUT和GND之间。为了能正常地调节VOUT值,V-FB值最大不超过500 mA,IFB不超过0.01μA,RB的阻值小于500 kΩ。分压电阻RA阻值由VFB、YOUT和RB确定。

  1.3 TEC LOOP控制算法

  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是一种线性的调节,即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有模拟PID和数字PID控制两种,通常依据控制器输出与执行机构的对应关系,将基本数字PID算法分为位置式PID和增量式PID。本文中TEC LOOP控制采用了适合于温度控制的位置式PID控制算法。该算法原理简单,只是将经典的PID算法理论离散化,运用于计算机辅助测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图4是TEC LOOP的控制模型。

  

  该控制模型的控制表达式为:

  

  其中,Kp为比例调节系数,Ki为积分调节系数,Kd为微分调节系数,e(k)为每次采样值与目标值的差值,u(k)为每次计算后用于调整温度的DAC值。模型中的反馈部分是将24位DAC的采样值转换成温度,当前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值通过PID算法计算出当前需要调整的DAC值,从而来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基于以上设计的TEC控制电路,分别对4只EML激光器在-10℃、25℃、75℃三种温度下进行3.3(1±10%)V的一些性能指标测试,测试的激光器是在循环箱中进行,表1为其中波长和光发射功率的具体测量数据。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TEC控制在42℃,4只EML激光器分别工作在-10℃、25℃、75℃时,中心波长的偏移均不超过0.2 nm,光功率的变化在±1 dB之内。根据CyOptics公司的lO Gb/s Cooled EML的使用手册可知,光功率、中心波长完全满足TDM(时分复用)的要求,波长的变化范围也可以满足WDM(波分复用)应用需求。

  结语

  本文所设计的基于TPS63000的温度控制电路,已成功应用在CyOptics公司的EML激光器中。实际使用证明:该电路可以有效地对TEC的温度进行控制,能够使EML激光器长期、稳定地工作在设定温度下。此模块工作温度宽、集成度高、成本低,经过进一步优化设计还可以适用于大多数集成光通信系统。

关键字:热电  制冷器  EML  激光器  温度控制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热电制冷器的EML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上一篇:双元结构电气系统可满足行驶信息系统需求
下一篇:数字监控技术在亚运会场馆中的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37

基于STC12C5A60S2的马弗炉温度控制设计
马弗炉是高性能机电一体化的新一代智能产品,适用于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和部门进行工业分析。马弗炉温度控制器设计以单片机STC12C5A60S2作为控制中心,采用PID控制算法和自适应控制技术,自动调整预加热温度,并可以存储记忆,确保试验顺利完成,自动化程度高。 总体设计方案 1.马弗炉主要技术指标 测温范围:0~1000℃ 测温精度:±3℃ 控温精度:±10℃(在250~1000℃范围内) 升温时间:(室温~920℃)≤30min 电源: AC220V±22V@50Hz±1Hz 功率:3.5kW 具有快速灰化和缓慢灰化、挥发分、罗加指数、黏结指数等四个专用加热程序;另外,温度控制器有一个自选程序,通过按键可选择所需设
[工业控制]
基于STC12C5A60S2的马弗炉<font color='red'>温度控制</font><font color='red'>器</font>设计
请问热电偶和热电阻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热电偶和热电阻的识别方法 工业用热电偶和热电阻保护套管的外形几乎是一样的,有的测温元件外形很小,如铠装型的,两者外形又基本相同,在没有铭牌,又不知道型号的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方法识别。 首先是看测温元件的引出线,通常热电偶只有两根引出线,如果有三根引出线就是热电阻了。但对于有四根引出线的,需要测量电阻值来判断是双支热电偶,还是四线制的热电阻。先从四根引出线中找出电阻几乎为零的两对引出线,再测量这两对引出线间的电阻值,如果为无穷大,则就是双支热电偶了,电阻值几乎为零的一对引出线就是一支热电偶。如果两对引出线的电阻在10-110Ω之间,则是单支四线制的热电阻,看它的电阻值与什么分度号的热电阻最接近,则就是该分度号的热电阻。 如果只有两
[测试测量]
请问<font color='red'>热电</font>偶和<font color='red'>热电</font>阻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世界最小纳米激光器在美问世——直径仅为44纳米
    研究人员最近展示了一种有史以来最小的激光器,其包含一个直径仅为44纳米的纳米粒子。该器件因能产生一种称为表面等离子的辐射而被命名为“spaser”。这项新技术可允许光子局限在非常小的空间内,一些物理学家据此认为,就像晶体管之于现今的电子产品,spaser也许将成为未来光学计算机的基础。     美国诺福克大学材料研究中心物理学教授米哈伊尔.诺基诺夫表示,现今最好的消费电子产品可在大约10吉赫兹的速度上运行,但未来的光学器件的运行速度可达到几百太赫兹范围。一般来说,光学器件难以实现小型化,是因为光子无法限定在比其一半波长更小的区域内。但以表面等离子形式与光作用的器件就能将光限定在非常紧密的位点上。     诺基诺夫说
[模拟电子]
一种热电阻阻值测量的新方法
1 引言 温度的测量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热电阻传感器以其温度测量特性稳定,复现行好,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大等优良性能受到青睐。传统的热电阻测量电路[1]有以下几种:一是二线制单臂电桥法,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温度的变化,但是,由于热电阻自身阻值较小,当引线较长时,引线电阻引起的误差就不能忽略。二是三线制单臂电桥法,虽然能够解决引线电阻引起的误差,但测量范围窄。三是四线制单臂电桥法,可以无需考虑热电阻的非线性造成的测量误差,并利用恒流源在热电阻上产生的压降反映温度,但是一般测温现场难以满足四线制的要求。四是热电阻阻值电流转换法,将热电阻阻值转换成相应的电流,以利于信号的传输,然而,对于精确的温度测量仍然存在引线电阻引起
[测试测量]
一种<font color='red'>热电</font>阻阻值测量的新方法
基于ARM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大力提倡 节能减排 以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今天,冬季供暖系统存在的不足日益显现出来。我国北方城市大部分采用集中供暖,在整个供暖期内,无论室内有人与无人,系统全天连续供暖;系统热能的输送是不变的,不能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以及个人对室温的不同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造成了热能的严重浪费以及供暖不人性化等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 嵌入式系统 ARM -Linux 平台的室内智能温度 控制系统 ,通过实时检测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合理调节室内温度,降低了热能消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 系统功能及总体结构   本系统硬件框图如图1 所示,主要由ARM9 控制器 ,温度检测模块, 触摸屏 显示 模块,ZigBee 无线
[电源管理]
基于ARM的室内<font color='red'>温度控制</fon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国攻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关键技术
  新华网长春2月28日电(记者何悦)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研究员王立军带领的课题组攻克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开发出千瓦量级、高光束质量、小型化的各种半导体激光光源,并将成为工业激光加工领域的新一代换代产品。   王立军对记者说,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是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显示等领域的核心光源和支撑技术之一。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掌控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关键核心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用激光加工设备不得不依赖进口。   王立军介绍说,他们的团队历经数年努力,通过激光光束整形、激光合束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高光束质量半导体激光大功率输出。   据了解,日前由王立军团队承担的
[半导体设计/制造]
基于DSP的全桥移相控制感应加热电源研究
随着感应加热 电源 对自动化控制程度及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感应加热电源正向智能化与数字化控制的方向发展。DSP具有高速的数字处理能力及丰富的外设功能, 使得一些先进的控制策略能够应用实践,研究基于DSP的数字控制感应加热电源,可使产品具有更加优良的稳定性及控制的实时性,并且具有简单灵活的特点。本 文以 TMS320F2812 为核心,设计了超音频串联谐振式感应加热电源的数字化控制系统,包括数字锁相环(DPLL)、移相PWM发生与系统闭环控制 等。 1 系统结构     串联谐振式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如图1所示。采用不控整流加可控逆变电源结构,负载为感应线圈(等效为电感)与补偿电容串联。逆变部分采用带锁相环的移相
[电源管理]
基于DSP的全桥移相控制感应加<font color='red'>热电</font>源研究
基于PID算法和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
0 引 言 温控技术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冶金、石油、化工、电力和现代农业等行业,温度是极为重要而又普遍的热工参数之一,在普通家庭里热水器、电饭煲、电烤箱等依赖于温控技术的家电设备也是必不可少。可以说温度控制技术无处不在。 常规的温度控制方法以设定温度为临界点,超出设定允许范围即进行温度调控:低于设定值就加热,反之就停止或降温。这种方法实现简单、成本低,但控制效果不理想,控制温度精度不高、容易引起震荡,达到稳定点的时间也长,因此,只能用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而采用PID算法进行温度控制,它具有控制精度高,能够克服容量滞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负荷变化大、容量滞后较大、控制品质要求又很高的
[单片机]
基于PID算法和51单片机的<font color='red'>温度控制</font>系统
小广播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