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短波分集合成接收机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3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DSP  短波分集  合成接收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 引言

  由于短波信道是时变的色散信道,电波在电离层的传播和反射受各层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大,从而导致接收点场强电平的随机变化,这种随机变化称为电波的衰弱。衰弱时,信号电平的下降最高可达几十dB, 使得短波信号无法正常接收。为了起到互相补偿、抗衰弱以及改善接收性能的作用,短波通信通常采用分集接收技术,它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角度分集和极化分集等方式,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空间分集。分集接收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分集方式、分集重数等因素有关,而且与接收端所用的合成方式有关。常见的空间分集合成方式有:最小色散合成、最大功率合成、平方律合成、同相合成和最佳比例同相合成等。其中最佳比例同相合成是指在同相合成的基础上,按照各路信号信噪比和幅度的不同分别予以不同的比例系数加权,使得合成后的信噪比最大的一种最优空间分集合成方法。实现最佳比例同相合成的传统电路(如锁相环、数字电路等)由于转换速度慢等缺点难以符合实时的要求。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运算速度的日益提高,高精度大动态范围模数转换器(A/D)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得采用数字运算方式来完成短波信号的分集合成接收更为简单和可靠[1][2]。

  二、接收机的组成

  短波分集合成接收机主要由模拟前端、A/D、分集合成、数字解调、D/A和音频处理等六部分组成,实现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短波分集合成接收机组成框图

  模拟前端共有四个通道分别连接来自四元天线阵的输入信号,在共用一个本振的情况下,独立的对四路信号进行混频、滤波和放大等操作。如图2所示,从天线阵接收来的RF信号首先和可调谐的一本振(42.2~70.2MHz)进行第一次混频,转换为中心频率为40.2MHz的高频信号,带宽为20KHz,调谐步进误差为1KHz。然后再和固定频率为40.175MHz的二本振进行第二次混频,经过放大滤波后得到中心频率为25KHz,带宽为12KHz的IF信号。

  

 

  图2 模拟前端组成框图

  从模拟前端输出的四路IF信号分别通过16位的A/D以100KHz的采样速率进行模数变换后,得到的四路数字信号送入DSP的分集合成模块。分集合成模块根据合成算法将四路信号合成为一路同相数字信号后将这路信号送入DSP的数字解调模块。解调后的信号通过D/A数模变换后送到音频处理单元。音频处理单元完成音频信号的模拟滤波和增益调节等功能之后输出音频信号。

  三、 分集合成算法

  分集合成单元采用的合成算法是最佳比例同相合成算法。最佳比例同相合成是指在同相合成的基础上,按照各路信号信噪比和幅度的不同分别予以不同的比例系数加权,使得合成后的信噪比最大的一种空间分集合成方法,其算法实现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分集合成单元组成框图

  DSP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实时采集和计算,确定数字移相的度数和比例调整系数的大小。分集合成单元完成的主要功能是:

  1) 计算4路信号的信噪比和幅度,以及信噪比最大的一路信号与其它三路信号的相位差;

  2) 通过数字移相使得四路信号的相位一致;

  3) 根据每路信号的信噪比和幅度分别予以不同的比例系数加权;

  4) 加权后的四路同相信号直接相加。

1.数字移相

  数字移相是利用公式

  SinωnCosθ+CosωnSinθ=Sin(ωn+θ)

  来实现的。首先将要移相的信号分成两路,一路先移相90o变成Cosωn,然后根据要移相的相位差θ将两路信号分别乘以Cosθ和Sinθ,再将两路信号相加便是Sin(ωn+θ)的移相信号。数字移相器的算法实现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数字移相器的算法流程图

  2 加权比例系数

  假设四路信号的加权比例系数分别为K1,K2,K3,K4;四路信号的幅度分别为US1,US2,US3,US4;四路信号的噪声相等,UN1=UN2=UN3=UN4。则合成后的信号和噪声电压分别为:

  US=K1US1+K2US2+K3US3+K4US4 (1)

  UN= (2)

  合成后的信噪比为:

  S/N= US/UN (3)

  则可以计算出[3]当

  K2/K1=US2/US1, K3/K1=US3/US1, K4/K1=US4/US1 (4)

  时合成后的信号信噪比最大,最大信噪比为

  (S/N)max= S1/N1+S2/N2+S3/N3+S4/N4 (5)

  需要说明的是当某路信号幅度很小(与最大幅度相差10倍以上)或信噪比很小(小于0.2dB)时,该路信号将不参予合成。算法运算时先找出信号幅度最大的一路信号(对应K1=1),根据(4)式确定K2、K3和K4, 然后根据(1)式直接相加合成信号。

  四、数字解调算法

  在这个接收机中我们只考虑了短波调幅信号的解调。当然也可以在DSP上外接一个命令输入单元,根据不同的输入命令用不同的数字信号解调算法来解调不同调制方式的短波信号[4]。由于模拟前端的本振存在步进误差,使得进入数字解调单元的信号载频不够准确,采用SSB解调方法会产生较大的差频声。一种较为有效的AM信号解调方法是包络检波法,其算法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AM信号解调算法流程图

  设载波信号为uccos(ωct+ψ),调制信号为m0+mΩ(t),则接收到的标准调幅信号为:

  S(t)=[m0+mΩ(t)] uccos(ωct+ψ)

  设:

  mI(t)= [m0+mΩ(t)] uccosψ

  mQ(t)= [m0+mΩ(t)] ucsinψ

  则调制信号可以分解为载波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即mI(t) cosωct-mQ(t)sinωct。将输入信号分别与本地载波cosωct和sinωct相乘,得到的带通信号搬移到零中频(为了克服模拟前端本振的步进误差),然后再进行低通FIR抗混迭滤波和4:1抽取并使采样频率从100KHz降低到25KHz,通过低通LPF2滤波,可得到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

  I(t)=0.5mI(t)=0.5 [m0+mΩ(t)] uccosψ

  Q(t)=0.5mQ(t)=0.5 [m0+mΩ(t)] ucsinψ

  求出包络:

  A(t)= =k[m0+mΩ(t)]

  即完成了短波AM信号的解调

  五、实验结果

  将短波天线阵接收下来的四路信号连接到接收机的天线输入端。用2个2路频谱分析仪分别接在DSP的四个输入端,在DSP的输出端也连接一个频谱分析仪,抽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信噪比用来检测分集合成单元的工作情况。几组典型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单位:dB):

  

 

  上述数据表明,只要有一路信号较好即可满足数字解调要求。样机制作完成后,用来接收实际的短波信号,通过长期的监听效果表明我们研制的短波分集合成接收机达到了实用要求。严格的性能测试和整机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仍在进行中。

关键字:DSP  短波分集  合成接收机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基于DSP的短波分集合成接收机

上一篇:32位DSP两级cache的结构设计
下一篇:降低MEMS设计方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48

一款用DSP+FPGA实现的数字相关器
数字相关器作为软件无线电的典型应用,在扩频通信中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在传统的扩频通信中,采用模拟器件(如:声表面波器) 来实现解扩单元,而用数字相关器可以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对数字相关器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采用DSP+FPGA 的结构,一方面使设计更加灵活,同时也降低了生产的代价。从通用性上考虑,本文采用零中频的采样系统。提出接收端如何正确地把信道中的模拟信号通过正确的零中频采样及数字相关器后恢复成数字信号。本文给出了数字相关的算法及仿真结果,用DSP+FPGA 实现的算法流程图,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实测结果。 解扩算法简介 发端的信号模型 对于数字信号,将其分别投影到I ,Q 两路正交信号,其特征相同,因此这里仅对
[嵌入式]
一款用<font color='red'>DSP</font>+FPGA实现的数字相关器
DSP、FPU加入后MCU市场战局的变化
自从MCU(微控制器)导入了DSP(数位讯号处理器)与FPU(Floating Point Unit;浮点运算单元)功能后,MCU可以拓展的应用范围便大幅增加,这几年来,诸多MCU大厂都纷纷导入,使得MCU市场战局变得更加诡谲多变。各家大厂就MCU的产品策略也不尽相同。 然而,尽管应用面大幅增加,但DSP与FPU在功能上要如何区分?彼此的关系是什么?这在ARM推出了Cortex-M4后,这类的议题才开始渐渐被市场所重视。 DSP、FPU不再高不可攀 瑞萨电子营业行销事业部第一营业行销部副理黎柏均表示,其实FPU的导入,还是要考量成本的问题,若不需要,其实采用定点运算的MCU来因应
[半导体设计/制造]
基于DSP_C54X窄带中频抽样的理论与实现
1 引言 随着DSP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迅速发展,现已深入到通信与电子系统的各个领域。软件无线电是通信领域发展中的前沿技术之一,它集数字信号处理、DSP/FPGA、无线通信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于一体,充分体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高性能特点。本文在讨论基本的带通抽样定理基础上,分析欠抽样率对带通信号采样的频谱搬移特点,同时结合对普通的AM调幅接收机中频信号的采样、滤波与处理,以获得基带的语音信号。这种用软件进行信号处理的技术有助于深入理解带通抽样滤波的理论,并为软件无线电接收数据信号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本文讨论的中频窄带抽样实现的基本框图如图1所示。 信号采集的前面部分可以是普通AM接收机,输入信号是fx,通过混频
[嵌入式]
示波器用于波形重建的DSP滤波技术
波形重建滤波用来在两个实际数据采样点之间“插入”数学运算点。插入的数据点可提高较快时基下的波形测量精度和使波形更接近真实。等效/重复采样,也是一种透过插入点的方法实现的波形重建技术,但它的应用场合有限,仅对严格重复的波形有效;对信号实时变化的应用场合,不能使用等效采样。必须在一次采集完成一个完整的波形捕获,因此只能选择软件的方法重建波形。 简单的波形重建,采用线性插补滤波器。尽管这类滤波器将改善测量分辨率、精度和显示质量,但更精确的内插技术是sin(x)/x 波形内差滤波技术,这是一种对称滤波器。 过去,带宽较低的示波器一般具有高斯类型的滚降特点,2中的绿色曲线(底部)所示。果您使用这种高斯类型的低速滚降滤波器处理速度非常
[测试测量]
DSP器件设计一款车辆视频处理系统,从此远离交通事故
引言 目前,交通监控应用系统大多以紧急报警、车辆定位与语音通信为主,图像方面的应用不多。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设计了车辆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采集车后方的图像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前方的显示屏显示,司机可通过显示屏实时观测后方路面及车辆状况,倒车时可以及时发现后方障碍物及行人,安全避让。 实时图像采集处理系统 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系统由模拟摄像头采集视频数据,通过视频解码芯片将模拟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视频信号。CPLD 作为采样控制器,完成数字视频数据的存储和时序控制。本设计选用 TMS320C6416 实现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具体组成如图 1 所示。 视频采集模块 图像的输入由模拟摄像头完成
[汽车电子]
用<font color='red'>DSP</font>器件设计一款车辆视频处理系统,从此远离交通事故
基于TMS320F2812的多轴运动控制卡设计
  引 言   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数控系统已成为当今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其中的基于计算机标准总线的“PC+运动控制卡”结构则是今后开放式数控技术发展的主流。此类数控系统通常选用高速DSP作为运动控制卡CPU,采用主从式控制策略,利用PC和DSP都读取内存的方式来实现上/下位机的通信;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强、开放程度高、运动轨迹控制准确、通用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自动化控制各个领域。   1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本项目是设计一款基于PCI总线的,以DSP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的多轴运动控制卡。将PC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开放式的特点与运动控制器的运动轨迹控制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双口RA
[嵌入式]
基于TMS320F2812的多轴运动控制卡设计
基于DSP的模块化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方案
  智能机器人作为一个高新科技的综合体,直接反应了一个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智能机器人涉及了信息技术的几乎所用内容,可以让学生接触并看到信息技术的全景,并且智能机器人是信息技术的开放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开发各种智能装置,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开发能力,在开发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文设计的以智能小车为载体的基于TMS320LF2407A教育机器人硬件平台,包括电源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电路设计,并集成了红外和光敏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通过软件设计可实现寻迹、避障及寻迹避障相结合的功能,达到了理论课程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巩固了知识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  
[嵌入式]
基于<font color='red'>DSP</font>的模块化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方案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机保护装置的设计
摘 要: 对三相异步电动机保护系统的硬件及软件实现进行了研究,以Freescale DSP 56F807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配以CAN总线、液晶显示以及采样等其他功能模块。而现场总线技术把专用微处理器置于测量控制设备中,把单个分散的测量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将其连接成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完成控制任务的网络系统。在算法上由于DSP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瞬时电压、电流和负序电流的幅值进行精确的计算而不需考虑时间的问题,用软件计算的方法替代硬件逻辑,减少硬件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器; 微处理器; 电机控制; 现场总线 电动机是各行各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设备,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保护力度不够,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嵌入式]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机保护装置的设计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