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控制与模拟控制方案的实现对比

最新更新时间:2008-05-19来源: 电子系统设计关键字:脉冲  输入  滤波  放大器  驱动  控制  峰值  电流  瞬变  响应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基于用于电源转换、带专用外设的低成本高性能器件的进展,数字控制开关电源(SMPS)正变得实用。另外,在SMPS 数字设计中,电流模式控制在挑战电压模式技术。将数字控制与电流模式拓扑学结合起来,将比模拟或电压模式方法的结合带来更高性能。

  早期SMPS设计采用电压模式控制。一个斜波发生器(ramp generator)驱动电压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来自误差放大器/回路滤波器的误差信号驱动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图1)。得到的是一个基于电压误差信号的脉宽调制(PWM)脉冲。但该电路有两个基本限制。一是没有内置的限流功能保护电路器件;二是对输入和输出的瞬变响应缓慢。

  随着SMPS设计的成熟,设计师转而采用电流模式控制(图2)。在图2中,一个由电感电流驱动的电流反馈信号取代了斜波发生器。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其中的误差信号直接控制电感中的峰值电流,根除了过电流导致的可能电路故障。因电流模式控制管控电感中的电流,由电感产生的极性或延时被有效地从控制回路中剔除,从而改进了系统的瞬变响应。

在晶圆上构建相位阵列以提高天线性能

在晶圆上构建相位阵列以提高天线性能

  得到平均电流值

  许多模拟电流模式PWM控制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其只能测量峰值电流。因输出电容是对平均电流进行积分以产生所需输出电压的,所以设计师实际上需要测量平均电流。

  通常,设计师能大致将平均电流近似为峰值电流的一半。对占空比(duty cycle)小于50%的情况,在启动下一个PWM周期前,电感内的电流有足够时间衰减为零。只要在PWM周期结束前,电感电流归零,平均电流就等于峰值电感电流的一半(图3)。

在晶圆上构建相位阵列以提高天线性能

  该设计一般能很好地工作。但当占空比大于50%时,会发生某些问题。首先,平均电流不再近似为峰值电流的一半(图4)。随着PWM占空比逐渐大于50%,实际平均电流比通过计算峰值电流然后按折半算。

在晶圆上构建相位阵列以提高天线性能

  这样,其输出的电压将比预期的高,并将继续升高直到较慢的电压控制回路调整电流设定点为止。然后输出电压将下降至低于期望值。这种称为子周期振荡的过程将周而复始。

  为解决这种电流模式的不稳定性,模拟电流模式控制器采用斜率补偿技术——在由电压误差放大器生成的电流阀值上加上一个下降沿锯齿波电压(图5)。该方法为紧密跟踪平均电感电流的限流比较器产生一个新电流阀值。

在晶圆上构建相位阵列以提高天线性能

  数字电流模式控制

  数字电流模式控制方法克服了数字电压模式PWM控制器的许多限制。数字电流模式控制保护晶体管免受峰值电流的损伤、去掉了磁性元件中的磁场“棘轮效应”、抑制了输入电压变易还简化了控制回路补偿。

  电流模式控制还利用误差电压来控制最大电感电流,该电流将电感转变为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作为一个电流源,电感不再在回路的频率响应中产生一个极性。这将回路从无条件不稳定改变为有条件稳定,从而简化了回路滤波器设计。

  数字信号控制器(DSC)通过合适的片上外设能执行数字电流模式控制。虽然许多DSC缺少模拟比较器,但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在PWM周期的合适点能测量电感电流。缺少某些方法以准确测定期望点的电流,DSC就必须不停地在PWM周期用ADC测量电感电流,以捕捉当电感电流达到期望值的“这一时刻”。

  取得12位的分辨率需要在每个PWM脉冲内进行2048次ADC电流转换。所需的ADC采样速率是10亿次/秒。另外,需足够的处理功率以收集此10亿次转换并将每次转换结果与误差信号进行比对,在达到期望电流值时,关闭PWM输出。保守地说,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一个每秒能执行10亿条指令(BIPS)的处理器。就这点上,得不偿失。

  带合适外设的DSC能在数字SMPS中实施电流模式控制。当用DSC实现SMPS设计时,为完成电流模式控制存在许多可能的方法。用数字电流模式方法,关键是采用一款带片上PWM外设的DSC,该PWM以与独立电流模式PWM生成器相同的方式工作(图6)。

在晶圆上构建相位阵列以提高天线性能

  两个混合信号器件—— 一个电压比较器和一个数模转换器(DAC)被加在常规的基于定时器的PWM外设上(图7)。电压比较器为PWM模块提供关闭信号,对PWM模块和占空比计数器实施相同门控。当占空比计数器归零时,比较器输出能将PWM输出置零。

在晶圆上构建相位阵列以提高天线性能

  DAC的输入来自DSC,并生成比较器的参考信号。当该系统被整合进数字SMPS时,PWM模块的计数器启动PWM脉冲,DAC产生一个送至比较器反向输入的电压,该电压表示的是电感的期望电流,而电流反馈被送至比较器的非反向输入。

  随着电感内电流的形成,占空比计数器继续向上记数。若电感电流首先达到期望值,比较器停止脉冲且电感给输出电容器充电。若PWM计数器首先达到特定的占空比值,它终止PWM脉冲输出。该方法在模拟和数字两个领域都达到最佳效果—— 一是不需要高速MIPS处理器的快速电流模式反馈;二是具有为限流设定最大占空比的能力。

  实现数字电流模式

  为实现一个数字电流模式系统,从确定SMPS设计所需的PWM频率和最大占空比着手。这些参数对PWM的计数器部分进行配置。其次,将参考DAC输出调整至期望的电流反馈信号的最大范围。当控制PWM占空比时,它提供最高分辨率。

  最后,编写比例积分微分(PID)软件程序。该程序将来自ADC的电压反馈与内部数字参考进行比较、为稳定性对其进行滤波、然后向产生比较器参考的DAC输出期望的电流设定。

  为解决伴随占空比大于50%出现的电流模式稳定性问题,由PID软件设置需要的电流值,所以,调整DAC值就成为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因在数字部分只需软件控制,所以使得在数字部分进行斜率补偿比在模拟部分更容易。而模拟方案需要一个与PWM脉冲同步的斜波发生器及一个求和结点。(后者,将斜波电压加在电流反馈上。)

  这种处理的结果是生成一种简单的电流模式SMPS,该SMPS采用一个高成本效率的30MIPS DSC来完成一个在不采用此方法的情况下,一个1到2BIPS处理器并不轻松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开始下一个脉冲前,该DSC只需计算一个新的期望电流值。这样,DSC就将有足够空闲时间完成其它任务,诸如:通信、系统监测及包括软启动/上电排序和处理故障检测和恢复等确定性功能。

关键字:脉冲  输入  滤波  放大器  驱动  控制  峰值  电流  瞬变  响应 编辑:汤宏琳 引用地址:数字控制与模拟控制方案的实现对比

上一篇:中国大陆模拟IC应用趋势分析
下一篇:凌力尔特CEO: 模拟技术稳步增长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13

基于数字控制的开关电源设计与实现
在高功率因数校正AC/DC电路中广泛采用UC3842、UC3855A等专用控制芯片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而在移相全桥DC/DC电路中广泛采用TL494、UC3875等专用电源芯片来驱动开关管,特定的电源芯片本身不可编程、可控性较差、难以扩展以及不易升级维修,同时电源芯片为模拟控制芯片,具有模拟电路难以克服的由温漂和老化所引起的误差,无法保证系统始终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克服以上缺点可采用数字控制器DSP代替传统的模拟控制芯片。目前数字处理(DSP)技术逐渐成熟,新一代DSP采用哈佛结构、流水线操作,即程序、数据存储器彼此独立,在每一时钟周期中完成取指、译码、读数据以及执行指令等多个操作,从而大大减少指令执行周期。另外,由于其特有的寄
[单片机]
基于数字<font color='red'>控制</font>的开关电源设计与实现
示波器电流探头的传播延时的测量
示波器标配的探头只能测量电压,事实上示波器本身也是只能测量电压的。如果要测量电流,就必须选用电流探头,而电流探头实际上也是将电流信号转换成了电压信号传输给了示波器,相当于是一个传感器。 选用电流探头要注意几点,有的电流探头并不能测量直流电,只能测量交流电,这种探头往往都是无源的,无需外部供电。如果需要测量直流电,则需要寻找支持交直流测量的电流探头;其次要考虑被测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否在电流探头测量范围内,以及其精度是否可接受;电流探头的带宽也是考虑点,带宽太小的电流探头在测试信号频率较大的信号时可能会失真;还有电流探头钳口的大小决定了被测导线的直径最大可以达到多少。最后,用电流探头测量时很可能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因此探头的温度
[测试测量]
示波器<font color='red'>电流</font>探头的传播延时的测量
应用DSP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摘 要】 介绍了TMS320F240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关键设计。 关键词:直接转矩控制,DSP,异步电机    1 引 言   直接转矩控制是一种高性能的交流调速技术,它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交流电机的数学模型,控制电动机的转矩和定子磁链,简化了系统的结构。但是直接转矩控制强调转矩和定子磁链控制,对转矩和定子磁链空间位置计算精度要求很高,因而系统构成比较复杂,要实现有效的直接转矩控制,高性能的单片机是必不可少的。德州仪器的TMS320F240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专门针对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本文介绍它在直接转矩控制中的应用。 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简介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嵌入式]
应用DSP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font color='red'>控制</font>系统
LED智能驱动系统设计
  引言   LED照明是全球节能的主流,而大功率LED照明更是今后世界的照明发光系统的主流趋势。大功率LED具有亮度高、节能环保、安全性和稳定性高等特点,比传统光源节电60%~70%.   传统的声光控延时控制器能很好地实现对灯的控制,在光线黑暗时或晚上来临时,能有效地实现“人来灯亮,人去灯熄”,但由于其开关用的是继电器之类的机械控制器,所以在人流量多的地方由于频繁的开关,较容易损坏。   根据市场上的现有的大功率LED射灯产品,设计了可应用于走廊、楼梯、教室等场所的智能照明系统。   该系统采用24V/3A开关电源供电,下级可分布多路LED智能照明模块(见图1)。控制器采用AT89C2051,恒流驱动采用PT4115芯片。
[电源管理]
LED智能<font color='red'>驱动</font>系统设计
LMH6550放大器及ADC12DL065模/数转换器的信号
本文主要介绍输入或接收器路径的设计。发送器或输出路径的设计将会留待以后再详细介绍。典型的接收器或仪表测量系统由信号传感器、模拟信号处理区块、数据转换器、接口及数字处理区块等多个不同环节组成 (参看图 1)。但本文只集中讨论输入路径设计的模拟及混合信号部分。我们必须小心挑选信号路径的各个区块,才可取得预期的成效。      图 1 典型的信号路径   规范系统性能的技术规格   若要系统能充分发挥其性能,系统便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规格,例如信号路径所采用的主要元件必须符合有关要求,以便系统可以在性能、功耗、体积及是否容易使用等方面取得最理想的平衡。下文将会分析典型的双信号路径接收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参
[模拟电子]
LMH6550<font color='red'>放大器</font>及ADC12DL065模/数转换器的信号
微处理器控制智能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方案
  随着锂离子化学电池在各种电子产品设计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为这些电池充电的创新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必不要少。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系统灵活度,我们可以使用微处理器来控制电池充电的各个方面,包括旨在提高充电速率和电池寿命的独特充电 算法 。这种方法还能够允许更高电压的电池组实施。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一颗微处理器来控制一个宽输入电压 DC/DC 控制器 的 功率 级板。这种解决方案可支持高达 55V 的输入电压;5V 到 51V 范围的电池充电电压;以及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达 10A 的输出电流。本文中所讨论的硬件和软件均由 TI 应用工作人员开发,并经过他们的 测试 ,目的是让客户能够快速地进行解决方案原型机制造。   为了
[电源管理]
微处理器<font color='red'>控制</font>智能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方案
ADI发布全新高性能电压控制振荡器系列
中国,北京——Analog Devices, Inc. (ADI),全球领先的高性能信号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最近针对点对点(PtP)仪器仪表/测试设备和卫星通信应用,推出全新的微波IC系列产品——ADF55xx系列电压控制振荡器(VCO)。新型ADF55xx VCO系列具有业界领先的相位噪声性能,工作频率范围涵盖3.5 GHz至13.9 GHz,提供宽调频范围,是ADI先进的PLL频率合成器产品组合的补充。全新VCO系列首次推出6款器件,将于本周亮相ADI展台,展位号221。 • 查看所有ADF5xxx VCO新品并下载数据手册: http://www.analog.com/zh/pr1030/pll-synthesizer
[模拟电子]
ADI发布全新高性能电压<font color='red'>控制</font>振荡器系列
一文解析新能源驱动电机NVH开发流程
1 驱动电机现状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核心动力源,基于电磁感应效应,驱动电机将整车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整车行驶。按照输入的电流划分,可将驱动电机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种形式。当前主流的驱动电机为交流电机,将交流电输送给定子(通常是硅钢片搭配铜线圈,固定不动),产生旋转磁场,转子(由电磁铁、永磁体或硅钢片制成)受旋转磁场影响,形成旋转力矩。根据转子与定子的转速一致性划分,又可将交流电机区分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当前的新能源市场主流驱动电机主要为永磁同步电机和鼠笼式异步感应电机,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占国内造车势力中电机比重的绝对主流份额。驱动电机的主要零部件一般包括:转子、定子、线束、壳体、端盖等,其中按价值含
[嵌入式]
一文解析新能源<font color='red'>驱动</font>电机NVH开发流程
小广播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