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芯片大厂建新厂,“址”向德累斯顿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目前全球已经形成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德国五大芯片产业集群,而德累斯顿寄托着欧洲半导体工业的希望,同时也成为整个欧洲东部崛起的象征。
除了台积电外,德国半导体大厂英飞凌也正准备开始建设半导体新工厂,同样选址在德累斯顿。
英飞凌计划向该工厂总计投资约50亿欧元,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
通过在德国德累斯顿建造12英寸功率晶圆厂,英飞凌正在建立必要的先决条件,以成功满足对半导体解决方案不断成长的市场需求。
新晶圆厂预计2023年开始建设,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投产,未来该工厂将会是欧洲工业和汽车应用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关键价值链。
作为欧洲的微电子产业中心,芯片产业重镇,德累斯顿聚集着欧洲最大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享有[萨克森硅谷]的称号。
据说欧洲每生产三颗芯片就有一颗出自德累斯顿。
除了微电子,萨克森硅谷还是节能系统、纳米电子、纳米技术、下一代通信、有机和柔性电子以及智能系统领域的公司和研究机构的枢纽,足以证明萨克森州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基础科研水平。
此外,德累斯顿也是德国重要的科研中心,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是[德国硅谷]的核心,人才供给能力或许也是被大厂看重的要素之一。
在[欧洲数字主权]的战略背景下,德累斯顿得到了来自欧盟和德国联邦政府从产业政策到公共资金的切实支持。
据公开资料,德勒斯登是欧洲最大的半导体中心,包括英飞凌、博世、格芯、X-Fab、SAW等企业均有设立晶圆厂;
而且应用材料、ASML、Siltronic同样在当地有完整支持,仅半导体相关就业人数就达到了5万人以上。
当前80%的芯片在亚洲生产,而且70%销往欧美,这样不平衡的现象是汽车工业出现芯片短缺的原因,所以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很有必要建更多芯片晶圆厂。
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使得各类下游供应链遇到发展瓶颈,让汽车制造商、医疗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等其他一些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同时,德国众多车企和智能制造企业对芯片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因此近年来,德国在全球供应链紧张情况下投资半导体,是顺应国内市场供需状况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必然措施。
德国一直是一个被冠以[欧洲最强工业国]和[世界汽车王国]的国家。最近,半导体产业却成为了德国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
从2020年开始,德国就已联手多个欧盟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
2021年年初,德国经济部长呼吁欧洲加大半导体产业投资,拟投资十亿欧元扶持本土芯片产业。
此外,欧盟17国未来2—3年内将在半导体领域投入1450亿欧元。
2021年年底,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在一份题为[关于半导体的5个关键点]立场文件中呼吁欧盟制定欧洲半导体战略。
该文件指出,德国必须有针对性将其运用于经济政策,一方面要扩大生产能力、提升芯片设计等能力;
另一方面欧洲各国应联合行动,要实现欧委会制定的20%市场份额目标,当前产能必须增加3.1倍。
2022年年初,由于芯片需求大增,欧盟又制定了一项计划,提出放宽对芯片工厂的国家援助规定,以鼓励更多芯片工厂在欧盟开展芯片制造项目,推动欧洲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德国作为推动欧盟各项规划制定的重要国家之一,一定希望自身能够从这项计划中获利。
尽管注入巨额补贴,且吸引几家巨头建厂也很难在短期改变欧洲在全球芯片行业的地位。
德国的人工成本非常高,在德累斯顿建立芯片工厂,将会抬高芯片的价格。
由于先进的芯片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国手里,德累斯顿要想脱颖而出仍然有很大难度。
此外,亚洲的芯片基地仍然具有成本优势,德累斯顿的发展潜力有限。
而德累斯顿的优势在于研发,如果舍去自己的优势,而去发展自己的弱势,将会得不偿失。
为了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保持一定的产能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盲目扩张,毕竟德累斯顿的强项就是研发,而非制造。
如果仔细观察德国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就会发现,德国重金投入的多是半导体制造领域。
由此可以看出来,德国目前是在有意识地夯实本国产业基础。
除此之外,芯片制造环节非常复杂,并不是德国之前的优势产业。
所以从吸引国际优势产业落户的角度切入,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最优选择,未来或有助于补齐芯片制造领域的短板。
如今,德国重振半导体之心已崛起,或许在未来仍会迎来属于它的[芯]时代。
部分资料参考:半导体行业观察:《芯片大厂,涌向德累斯顿》,芯师爷:《汽车芯片巨头掀扩产、并购潮》,电子产品世界:《博世进一步投资数十亿欧元于芯片业务》,中国电子报:《拟投140亿欧元,德国发力半导体产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