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类脑计算最值得关注玩家 |量子位智库报告(附下载)
量子位智库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为什么要关注类脑计算?
因为随着数据量的攀升,目前的计算机系统已面临三大挑战:
“集成密度”问题、“存储墙”问题和“功耗墙”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困境,有人自然想到借鉴人类大脑低功耗、高能效、自我学习等一系列优势,研发新一代类脑智能系统。
事实上,在科研的基础上,产业界近几年已经在探索相关技术的落地方向:
目前,全球已诞生20家左右围绕类脑计算开展商业化的公司。
量子位智库在完成《类脑计算深度产业报告》之后,在这里,又结合了类脑产品的完整性、核心技术以及商业化进程等方面,给出了全球7家值得关注的类脑企业,以及国内与类脑智能密切相关的3所研究中心。
一起来看。
全球7家值得关注的类脑企业
1、灵汐科技
2、时识科技
成立时间:2017年
融资轮次:Pre B轮
投资金额:近两亿元
投资方:栖港投资、张江科投、中电海康、招商启航、泰科源电子、Ventech China、和利资本、亚昌投资
产品:
“感算一体”动态视觉智能SoC Speck:基于异步逻辑范式的大规模脉冲卷积神经网络
(sCNN)芯片架构;
DYNAP:动态视觉专用处理器;
XYLO:基于脉冲神经网络、超低功耗(~0.1mW)、always-on低维度信号专用AI处理器。
亮点:感算一体,采用DYNAP-CNN类脑处理器内核,集成33万脉冲神经元,神经元集成度提升30-40倍,支持复杂深度脉冲神经网络,系统感算功耗低于1mW。
3、他山科技
成立时间:2017年
融资轮次:Pre A轮
投资方:软银中国、沐盟集团
产品:
分布式类触感芯片:数模混合AI触感芯片,以及基于SNN的分布式类脑产业化应用芯片。
亮点:分布式类脑触感芯片架构;分区分级的脉冲神经网络算法架构
4、优智创芯
成立时间:2021年
融资轮次:天使+
融资金额:数千万元
投资方:同威资本
产品:
思辨1号通用类脑推理芯片:8核“友替”处理器+AI加速+CLAS因果学习算法,功耗不高于
2瓦,同时可计算100万个神经元;
“硅脑”全自主无人系统平台:内嵌自主研发的CLAS因果学习算法系统和类脑芯片,利用
小样本识别算法、全自主实时路径规划算法和全自主决策算法,实现环境感知、环境认知、
类脑决策等功能,可以广泛用于元宇宙、AIGC、无人机、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目前推出全自主无人飞行类脑计算盒子K50/K51。
亮点:非完美信息环境下的普适性场景提取算法;
基于因果关系的脉冲神经网络;
“结构生长算法”非完美信息决策的强化学习算法框架。
5、Prophesee
成立时间:2014年
融资轮次:C轮
投资方:360 Capital Partners、欧洲投资银行、iBionext、韦豪创芯、英特尔资本、雷诺集团、博世创投、创新工场、Supernova Invest、小米等。
产品:
METAVISION视觉传感器:第四代动态视觉传感器由Prophesee与索尼合作开发,结合索尼的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与Prophesee独特的基于事件的Metavision®传感技术;
METAVISION智能套件:包含95 种算法、67 个代码示例和 11 个即用型应用程序;开放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全面互操作性。
亮点:基于事件的动态视觉信息采集。
6、GrAI Matter Labs
成立时间:2016年
融资轮次:A+轮
投资方:iBionext、360 Capital、3T Finance等。
产品:
NeuronFlow:稀疏处理;高精度数据流架构,可实现高效的细颗粒度并行计算;
GrAI VIP:一种SOC,集成了神经元引擎 GrAICore;
GraiFlow SDK:兼容常用的ML框架、 TensorFlow 和 PyTorch,以实现自定义模型;同时提供预训练模型的数据库。
亮点:高精度(16 位浮点)处理以提供高质量内容;动态数据流以利用数据的稀疏性;神经形态设计思路以提高效率;存内计算以降低功耗和延迟。
7、Brainchip
成立时间:2004年
融资轮次:澳股上市
产品:
Akida(神经拟态处理器):具有同时处理多传感器模式、片上一次性学习、基于事件的学习、云独立等功能;
MetaTF:用于神经网络的创建、训练和测试,支持在Brainchip的Akida上开发边缘AI系统。
亮点:
分布式计算:每个NPU都有专用计算和内存,减少数据移动;
基于事件处理:NPU基于事件驱动;
基于事件的通信:通过mesh网络发送事件,无需CPU介入;
基于事件的学习:片上学习算法。
国内代表性类脑智能科研机构
清华大学
类脑计算研究中心
成立时间:2014年
研究中心包括:计算机、微电子、电子、自动化、精仪、材料、生物工程7个院系组成的多学科融合的研究中心,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从基础理论、芯片、软件环境和应用全方位进行类脑计算系统研究的团队。
部分成果:
分别于2019、2020和2021年连续发表三篇Nature论文,分别从架构、软件编译和算法模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篇论文讲述的是异构融合架构的类脑芯片设计,如何在架构层面支持ANN和SNN的融合;
第二篇讲述的是类脑编译软件系统架构,提出了类脑计算完备性;
第三篇在自然通讯发表的类脑算法文章,首次融合了全局学习和本地学习的融合算法,为类脑融合算法模型的训练和在线学习机制提供支撑。
浙江大学
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简称“双脑中心”)
成立时间:2018年
研究组包括: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求是高等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研究方向:
神经系统特有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
脑功能的环路解析
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和干预措施
脑高级认知功能和计算模型
脑机接口与混合智能
类脑计算与神经计算
部分成果:
达尔文类脑芯片(1代&2代)
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
中国科学院
类脑智能研究中心
成立时间:2015年
研究小组:
认知脑建模组:在多个尺度上模拟认知脑,以探索和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开发受大脑启发的智能系统;
类脑信息处理组:当前的目标是构建具有视觉、听觉、语言处理、思维能力的多模态认知机器;
神经机器人组:通过模仿和学习人类神经系统的力学,研究和开发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系统。
研究方向:
多尺度大脑模拟
认知大脑建模和神经计算
微观层面的大脑重建
类脑计算
大脑知识库
认知和神经机器人
— 完 —
MEET 2023 大会启动
邀你共论智能产业穿越周期之道
今年12月,MEET2023智能未来大会将再度邀请智能科技产业、科研、投资领域大咖嘉宾,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行业破局之道。
欢迎智能科技企业参会,分享突破性成果,交流时代级变革,共襄盛会!点击链接或下方图片查看大会详情:
点这里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