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电平与光伏逆变器效率

发布者:lqs1975最新更新时间:2016-09-09 来源: 来源:《电气时代》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顶级逆变器制造商东芝三菱电机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MEIC中国”)全新推出大功率单机1MW光伏并网逆变器PVL-L1000E。与以往一样,TMEIC公司还是一直秉承日本企业高质量、高可靠性风格,除此之外,“领跑者中国效率业界第一,晶硅98.61%,薄膜98.67%”标语引起广大业内外人士关注。

为提高准入要求和技术创新,于2015年中旬,在“基础”认证的基础上对效率(平均加权总效率)和环境适应性(多重环境因子影响)进行综合考虑,推出中国“领跑者”认证。中国加权效率是中国“领跑者”认证中的一项核心项目。对光伏并网逆变器而言,产品在不同的输入电压、输入功率下转换效率是时刻变化的,中国加权效率是对逆变器在不同电压点,不同功率下的不同效率,按照加权系数计算得出加权平均效率,从而更能反应出逆变器整体的效率特征。按照“领跑者”加权效率评定要求,产品加权效率分为3级,1级最高,3级最低。其中不含变压器型的并网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达到98.5%以上为1级,98%~98.5%为2级,96%~98%为3级(由于目前光伏电站以晶硅组件为主,以上评级基于晶硅特性曲线测试下数据)。

业界除了惊叹TMEIC的高效率外,也在思考,TMEIC是怎么做到的?

TMEIC逆变器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高效率,很大原因在于其核心功率变换逆变器单元采用先进的三电平技术。当前业界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直流转交流使用的还是两电平技术,即2个IGBT切换,生成交流电的正弦波。但在这个过程中,电流会发生开关损耗,这是导致逆变器转换效率下降的一大原因。而TMEIC采用4个IGBT生成交流正正弦波的“三电平逆变器”(Advanced Multi-level Inverter),通过把波形分成三份,用4个IGBT分担转换,不仅降低了一次切换操作的压力,还大大减少开关损耗,使整个IGBT损耗降低37%。三电平电路设计创意早已有之,但应用到大功率光伏逆变器上,由于对核心元器件IGBT有较高要求,一直没有产品化,IGBT是一种可控制电流在极短时间内切断、接通“开关”的半导体元器件,是把电流从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逆变器的心脏。TMEIC逆变器之所以能够率先使用三电平结构,除了本身积累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经验,还有其母公司三菱自身设计与研发专供于光伏逆变器的6代IGBT,大大降低功率损耗,提高可靠性,新一代IGBT及三电平拓扑结构使TMEIC逆变器最大效率99.06%,中国加权效率98.61%。

除此之外,三电平结构还能大大减少交流输出谐波,从而交流输出电抗器损耗也会随之减少很大。并且相对于业界传统直流MPPT范围450~850V,交流输出315V,TMEIC PVL-L1000E直流MPPT范围550~950V,交流输出380V。直流MPPT下限更高使得并网逆变器能够全天候工作在最佳效率点;交流输出电压更高,使得逆变器输出电流损耗更小。如此,从多方面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最终给客户带来更多收益。

2003年,东芝三菱电机的工业系统部门与TGAJ和TMAE合并成立了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即TMEIC。TMEIC是光伏逆变器最早的先行者之一。东芝在1983年成功研发了全球第一台MW级逆变器,应用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型地面电站。东芝在1985年安装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凤凰城的光伏逆变器,在2011年,去项目现场查看逆变器运行情况,发现除了期间更换了风机之外,逆变器仍然正常使用。2015年12月,国际清洁能源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授予TMEIC中国光伏“领跑者”卓越逆变器企业奖项。

受益于日本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和北美市场、中国市场的增长,生产的99kW 级以上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其2014 年销售额排名全球第一。这项数据是由国际调研公司IHS Technology 于2015年4 月公布,据其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TMEIC 份额上升的原因包括TMEIC 在日本的份额居首;同时在中国、美国、印度市场上显著的增长。

TMEIC,做为行业的先行者和领跑者,30多年专注于大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发和技术。

引用地址:解读:三电平与光伏逆变器效率

上一篇:2020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9400亿美元
下一篇:UL推出高级逆变器测试与认证计划

小广播
最新新能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