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十四五”期间,华中区域用电需求将持续增长,电力保障任务艰巨,需不断优化加强电网网架结构。
华中特高压工程建设驶入“快车道”。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简称“陕北-湖北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截至4月16日,已累计向湖北输送电能超过30亿千瓦时;南阳-荆门-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简称“南阳-荆门-长沙工程”)预计年底投产竣工;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简称“武汉-南昌工程”)环评近日送审。
在业内看来,华中电网保供压力颇大,为大幅提高跨区资源配置能力,有必要建设武汉-南昌 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伴随环评送审,华中“日”字形环网的最后一“竖”终于起笔。
华中区域电力需求旺
华中区域具有用电体量大、增速快、成本高和缺口大等特点。2021年七省(区、市)全社会用电量接近1.5万亿千瓦时,用电量同比增加12.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全国用电增速前五位的省(区、市)有四个在华中区域。
由于华中地区电力需求旺盛,当前区域内各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力缺口。有数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华中电力缺口约为4200万千瓦,随着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电力保障任务更加艰巨。尤其是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一次能源匮乏,需要大规模受入外来电。以河南为例,去年外电入豫规模创历史新高,电量达715亿千瓦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华中电网位于全国电网的枢纽中心,汇集西北新能源、西南水电和三峡水电等清洁能源,是重要的能源战略通道,通过特高压工程优化加强华中区域电网网架结构,不仅是提高省间资源互济的保障,更能确保华中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清洁能源逐步成为主体电源,将对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根本性的影响,需要加强特高压输电通道安全风险管控,应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密集输电通道等风险挑战。
提升省间电力交换能力
华中电网由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电网组成,截至2020年底,全口径电源装机275390兆瓦(含三峡电站 22400兆瓦),区内通过鄂豫1000千伏及500千伏线路、鄂湘500千伏线路、鄂赣500千伏线路实现省间互联,与川渝通过渝鄂背靠背异步互联、与华北通过1000千伏线路以及500千伏线路相联,与西北通过灵宝背靠背和±800千伏直流线路相联,与华东通过±500千伏直流线路相联,与南方电网通过±500千伏直流线路相联。
目前,华中环网中的南阳-驻马店、荆门-武汉、南昌-长沙、南阳-荆门-长沙、驻马店-武汉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已经核准建设,仅剩武汉-南昌工程有待核准。
有观点认为,为保障哈密-郑州、酒泉-湖南、青海-河南、陕北-湖北、雅中-江西、金上-湖北等为华中区域送电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安全稳定运行,需建设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武汉-南昌工程则是华中“日”字型特高压交流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拟建设的武汉-南昌工程在实现鄂赣特高压交流联网的同时,可为鄂东江南负荷中心提供电压支撑和潮流转移通道,提升金上-湖北直流工程等华中电网区外电力送入能力和湖北与江西的省间电力交换能力,同时也能为开断湖北与江西省间500千伏联络、梳理湖北鄂东地区500千伏网架创造有利条件。
国家能源局华中监管局党组书记宋宏坤曾提出,要充分发挥华中区域各省能源资源互补优势,特别是随着区域特高压主网架的日趋完善,跨省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区域能源协调发展能力,加大跨省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力度,推进金沙江上游水电等区内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依托华中区域特高压交流环网,统筹优化清洁能源在区域的消纳利用。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南阳-荆门-长沙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网加强送受端区域主网架和跨区输电通道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近两年的特高压建设中,电网公司不断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例如,在推进南阳-荆门-长沙工程高质量建设中,国网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简称“河南电力”)率先开展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机械化率达100%,实现了“以机械降人工、以机械降风险、以机械保安全”的理念目标。
据了解,南阳-荆门-长沙工程是国内首次应用智能牵张设备开展特高压交流工程跨越施工。传统输电线路张力放线大多是在沿线设置专人监视和报送放线情况,存在人力多、信息获取不及时等问题,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该工程通过增加牵张设备集控、可视化监控、智能化控制功能,实现了牵张机数字化、智能化控制和牵张场数据互通。“这就好比给设备装上了‘千里眼’,操作人员在集控室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放线过程的画面。对施工进行实时控制,实现‘人机分离’和‘单人操控多台设备’。”河南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再如,陕北-湖北工程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有效面积光缆”,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输变电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上一篇:多地积极部署电力需求侧响应工作
下一篇:北京电力打造首都新型电力系统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