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危机下 中国电子制造业抱团前行

最新更新时间:2008-07-21来源: 电子工程世界关键字:中国电子制造业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和全球电子制造向中国的转移,中国的电子制造公司如雨后春笋。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电子产业群落。于此同时,作为电子制造业中重要的一环,SMT/EMS产业也主要集中在以上地区。这些地区的SMT/EMS总量占全国80%以上。按地区分,以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最强,长三角地区次之,环渤海地区第三。环渤海地区SMT/EMS总量虽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增长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位于天津的滨海新区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根据权威机关预测2005-2009年中国SMT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7.2%,到2009年中国SMT产业规模将达到423.5亿元。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SMT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高增长、低利润现状  启发SMT产业革新


  然而在高增长的背后,国内SMT/EMS企业却面临着重重危机:根据信息产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36亿元,利润率只有3%,同比下降5.5%。代表我国电子产业实力的电子百强企业,1-5月利润总额只有4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53%。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环保法规出台、核心技术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让国内SMT/EMS企业进退维谷。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最近发布的名为《中国电子企业的价值链协作》的白皮书,通过对数十家在中国运营的电子企业的调查,揭示了中国电子行业的协作水平、协作的驱动力和面临的阻力。该白皮书指出,面对挑战,遗憾的是中国电子企业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刚刚结束的NEPCON华东展(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上,松下、美亚、安必昂、确信电子、日立、三星、西门子、日东、敏科、欧姆龙、环球、凯能等知名企业展示了先进的表面贴装技术与解决方案。这些新的产品有些甚至是首次在国内亮相,代表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而国内企业在技术领先方面则与他们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位参加过多次NEPCON展会的本土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忧心的说:“这一中国最大的专注于SMT的专业性展览,每年几乎都成了国外顶级厂商狂欢的舞台,而我们更多只能积极去洽谈、采购电子材料、设备。


面对重重危机,国内SMT/EMS企业是坐以待毙还是反戈一击?


  随着国内《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国RoHS)的正式施行,以及欧盟RoHS、WEEE和EuP的推行,产业环境的变化将在所难免,而这个转变,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契机。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顾霭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世界电子制造正处于从有铅向无铅过渡的特殊时期,在无铅制造方面还没有标准。显然,如果中国能在这方面做出突破,势必会有所作为,目前迫切需要加快对无铅焊接技术从理论到应用的研究。”


  电子制造的无铅化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在向无铅制造过渡和执行阶段,如果在技术上做出突破,不仅能使自己所受到的不良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且,可以跨越绿色电子组装的技术门槛,最终,企业可因此提高工艺技术、产品可靠性意识、生产制造管理水平以及商业竞争力,而中国也将最终摆脱单纯做“全球电子制造工厂”的命运。不过,虽然无铅转换能促进现有电子组装的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和新材料的应用,但由于长期以来运用较低端的“设备操作型”技术,中国电子制造业必然在无铅化电子组装方面拥有巨大的市场。虽然如此,但中国企业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必将再次落后。不过,比较乐观的是记者近日从NEPCON组委会了解到,第十四届NEPCON华南展上,众多国内企业将展示无铅化产品:敏科机械设备(深圳)有限公司将带来Heller全热风无铅回流焊炉,这款产品符合无铅回流焊接要求的优化设计、可达5摄氏度每秒的冷却速率、Low KW技术可降低耗电量达40%;日东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将展出的一款无铅回流炉具有高优质助焊剂管理系统,不需要停机维护等优势……针对无铅化电子组装未来发展问题,第十四届NEPCON华南展将利用8月26-2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同期举办的SMT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领导、政府官员共同商讨未来无铅化发展趋势,会议将围绕如何抓住产业环境转变带来的机遇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展开。


高效、融合成企业未来发展重中之重
  通过SMT专业展会——NEPCON/华南展在国内展出的情况来看,许多国外顶级厂商已经开始在逐渐改变产品的传统角色:由单纯的注重产品的产能速度与价格到向整体制造能力的提高与高效成本转变。环球仪器公司总裁吉荣•史密斯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厂商来说,单纯的贴装机产能速度和价格已经不再是竞争优势。相反,在制造商不再单纯考虑机器使用寿命,而是更多地考虑制造灵活性、效率、生产线利用率、可用性、升级能力(保护资本投资)和组装成品率、以实现可持续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时,整体制造能力和贴装成本则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地引起制造商的注意”。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国内企业也正尝试做出最大的努力与改变。根据NEPCON组委会负责人透露,本届NEPCON展会上,国内企业报名情况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他们希望通过与国际知名厂商的交流给企业带来契机。富士、安必昂、欧姆龙等一批优秀厂商在展会现场展示最前沿的SMT产品与技术,这对国内企业起到引导以及推动的作用。NEPCON展会展品覆盖了电子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内容涉及表面贴装技术、电子制造服务、测试测量设备、元器件、印刷电路板、防静电及最新的高科技“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这样一个直接、有效的平台国内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及时、有效的信息与合作机会。抓住展会契机,为企业赢得生存空间,这也是国内企业近年来频繁参展的主要原因。


       从第十四届NEPCON华南展组委会了解到,融合将成为本届展会的重要话题。封装技术的定位已从传统的连接、组装等一般性生产技术逐步演变为实现高度多样化电子信息设备的一个关键技术。更高密度、更小凸点、无铅工艺等都需要全新的封装技术,以适应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快速变化的特性需求。而封装技术的推陈出新,也已成为半导体及电子制造技术继续发展的有力推手,并对半导体前道工艺和表面贴装(SMT)技术的改进产生着重大影响。在整个电子行业中,新型封装技术正推动制造业发生变化,市场上出现了整合主动和被动组件、模拟和数字电路,甚至含有功率组件的封装模组,这种将传统分离功能混合起来的技术手段,正在使后端组件封装和前端装配融合变成一种趋势……可以预见,随着无源器件以及IC等全部埋置在基板内部的3D封装最终实现,引线键合、CSP超声焊接、DCA、PoP(堆叠装配技术)等也将进入板级组装工艺范围。所以,SMT如果不能快速适应新的封装技术则将难以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将封装与电子组装有机衔接的交流平台却较少,针对这一发展趋势,组委会特地邀请了世界各国的顶尖技术专家共同探讨有关电子工业及制造、先进封装技术以及与电子组装的融合之路等话题。


抱团作战  国内电子制造业奋勇前行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与生俱来的强大。“一只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国外企业的抱团作战让企业强者恒强,国内企业应该意识到协同作战的优势与凝聚力。励展博览集团华东区副总裁李雅仪女士在第十三届NEPCON华南展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向电子强国转变过程中,只要行业从研发、应用新的电子设备着手,不断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品质、技术含量,加强国内电子企业间的协作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电子制造业肯定会越来越强大。从展会上看,部分中国企业正在得到快速发展,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得到大力提升。如:深圳德森公司推出的DSP-1008是一款与国际同步的全自动视觉印刷机,北京赛维美、常州快克等企业也均在展会上有不俗表现。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殿甫认为,我国电子制造产业要做大做强,需从在核心技术、制造工艺流程和供应链营销管理等三方面进行创新,需要跨越电子制程方案、技术、材料、分销、配送、仓储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涉及众多独立的职能和机构,改变原有的电子制造供应模式,要求合作伙伴像一个整体一样工作。从中可以看出,面对未来的竞争,这就需要政府和业界主动规划发展、推广、应用SMT等新技术、设备,中国电子制造企业上下游需要联动起来,这样才能将产品质量快速提升到国际一流品质, 实现电子产品质的飞跃。

关键字:中国电子制造业 编辑:梁朝斌 引用地址:https://news.eeworld.com.cn/news/market/200807/article_21753.html

上一篇:任重道远 SMT/EMS企业发展需“众人拾柴”
下一篇:AMD、英特尔之间芯片之战未来进一步升级

推荐阅读

工信部:去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超13万亿元
据中新网消息,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行业整体规模超过18万亿元。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9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作了上述表示。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手机、微型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量继续居全球首位。苗圩表示,我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第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多家企业推出人工智能芯片,一批关键电子装备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了普及应用,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领域的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进一步加速和深化,已成为支撑我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和我国经济社会创新
发表于 2018-04-10
工业4.0浪潮,激活中国电子制造业智能转型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巨大压力。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的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响应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新趋势,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这为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动能做好了铺垫。中国开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   2016年3月15-17日,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productronica China)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W1、W2馆隆重举办。本届展览规模和品质将再次升级,来自31个国家的1,100多家
发表于 2016-03-10
日益发展的中国汽车制造业电子供应商们提供了机遇
在CWIEME上海展上,著名电马达设计专家、留美博士蔡蔚指出:中国汽车制造产业为材料和配件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2013和2015年间,国际汽车制造工业增长了近30%。在同时期,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增长了282%。本届CWIEME上海展上,蔡蔚博士将围绕着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向大家介绍国际电子制造业面对的机遇。   “中国的汽车制造在最近几年发展飞速,并在未来五年里也没有减缓的迹象,”精进电动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蔡蔚说,“单是这一点就已给中国的电动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再加上混合动力和电动机车的研发和市场化,这对本届CWIEME上海展的参观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CWIEME上海展
发表于 2015-06-17
机器人或将革新中国电子设备制造业
一场崭新的工人革命正在中国兴起,但变革主角并不是人。   由于工资飞涨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电子设备工厂的经理们纷纷表示,机器工人代替人出现在中国工厂的日子正在临近。   目前,一批工业机器人正在研发之中,既有具有识别、感知以及学习能力的高端类人机器人,也有与中国工人竞争最低工资标准的低成本机器人。   一些企业的高管表示,这些机器人将在未来五年内改变中国的工厂。目前,中国年轻人愿意进行体力工作的人数正在下降,由此产生的劳动力紧缺刚好可以由机器人来填补。不过,这一进程的展开也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一进程将决定将有多少电子设备供应商还留在中国。   对于这块新兴市场,不仅传统的机器人制造商,例如总部位于苏黎世的ABB和德国
发表于 2013-12-21
机器人或将革新<font color='red'>中国电子</font>设备<font color='red'>制造业</font>
中国电子展助力西部电子制造业崛起
随着英特尔、德州仪器、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纬创、京东方、深天马、英特尔、鸿海、奥克斯等国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成都。可以说,成都瞄准产业高端,实现了由传统电子工业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成功转型。成都是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后成为一个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将重点推进产业功能布局,集中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园、新型显示器件专业园、通信产品制造园、计算机整机制造园、航空电子产业基地、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等一大批发展主业不同、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园区。上述产业功能又推动成都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万亿级别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具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风向标之称的中国电子展,积极关注西部电子信息产业,2009
发表于 2013-06-04
工信部:5月份中国电子制造业增长状况
  据工信部数据,2010年5月份,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1-5月,电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8%,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1-5月平均增速为8.7%,其中5月份平均增速为10.8%。主要产品中,1-5月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增长45.3%,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44.8%;手机产量增长36.7%;集成电路产量增长85.6%;彩电产量增长20.2%,其中液晶电视机增长41%。   出口交货值持续增长。5月份,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2877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月增长7.4%。主要产品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90.2%,彩色电视增长36.9%,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同比增长41.8%。1-5月,电子
发表于 2010-06-30
小广播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数字电视 安防电子 医疗电子 物联网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23号集成电路设计园量子银座1305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1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