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没水喝 电动车发展陷利益死局

发布者:真情相伴最新更新时间:2013-07-02 来源: 车云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动车,是国家重点进行扶持的新能源产业,喊了这么多年的口号了,至今未见规模市场的形成。

  国家决心似乎很大,但成效不大,回过头看看很有意思,2005年的时候,国家就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的政策,制定了促进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政策措施,当时明确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确定了北京、武汉、天津、株洲、威海和杭州6个城市为电动车示范运营城市。如今2013年了,再看看当初2010年的目标,这些城市的电动车市场占比到底能有多少呢?

  造成这样一个局面的原因,很多人会认为是电动车发展的技术限制或瓶颈,或是充电技术,或是电动车安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其实这些看法存在一定道理,但如果用技术论来解释电动车多年来发展乏力的原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电动车至少涉及三大行业,汽车制造行业,石化行业和电网行业。汽车行业是电动车制造的主体行业,是行业的主体,石化行业本来是为传统汽车提供后续燃料的行业,由于其加油站的布局和垄断地位,其未来也将在电动车充电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视为汽车的下游行业,而电网涉及电动车电池的更换或充电,是电动车的下游行业,由于电网行业在规划中同时也会涉及到电池的供应和储备,也可视为电动车的上游行业。

  我个人认为,三大行业的利益之争是制约电动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看汽车行业,由于电池技术或充电技术是等同于传统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地位,汽车行业始终想在电池领域把握主导地位,电池行业巨头比亚迪就在电池领域独领风骚,竟能吸引到巴菲特的投资和国际汽车巨头奔驰的合作青睐。因此,电动车时代,各汽车巨头都想占据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各自发展策略和发展路径不净相同,导致电池方面的一些标准无法统一,成为制约后续换电或者充电问题解决的一大因素。再看石化行业,据2012年的一项统计,我国汽车行业对石油的消耗量已经高达总消耗量的1/3以上,汽车的石油消费占据了石化行业的一个主要市场份额,试想,如果电动车一旦普及,而石化行业在此领域无所作为,岂不是白白地丧失大把的本将属于自己的银子?而电网行业,作为电动车产业链的新进者,面对如此大好的机会,利用本身已有的垄断优势和市场地位,喧宾夺主,迅速占位,实在是非我莫属。国家电网vs石化行业:充电方式的行业之争

  1、国家电网圈地电动车力推“换电”模式

  国家电网将电动汽车的基本商业运营模式确定为:换电为主、插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

  作为“央企电动车联盟”充电与服务专委会的主任委员,作为电力几乎唯一供应商,同时与国内主要大型汽车集团达成协议,国家电网力推“换电”模式,引发业界很大的担忧。

  “换电”和“充电”其实都有各自的优劣势,但似乎在国外,“充电”模式占据上风,目前国内外汽车厂商也基本不认可“换电”模式,包括日产、大众、比亚迪和宝马都是在推充电模式,只有众泰一家推广换电(在杭州试点)。如果国家电网一味推行“换电”模式,将与汽车行业绝大多数厂家路线冲突,如何解决将是一大难题。

  “换电”模式首先面临标准统一难题。不同厂家生产的电动汽车都不一样,包括电池尺寸、接口和布置方式等,特别是如何统一跨国公司的设计?而国家电网认为,在变电站附近建充换电站可避免对配电网造成大的冲击,同时在土地资源紧张或电网难以扩建改造的城市中心区,可依托近郊区的变电站建设电池集中充电站,可以很好地解决了土地资源和配电网的两大瓶颈问题。

  2、石化行业巨头:两步走策略

  在国内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未来汽车能源必将呈多样化。因此,一方面,石化行业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已经纷纷有重点地进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的领域,另一方面,他们也同时涉足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新能源时代,石化行业在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和新的充电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同时发展。

  在换电或充电的选择上,石化行业的想法与国家电网截然相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拥有数万个加油站,这些加油站本身就在为汽车提供加油服务,其布局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已经得到实践,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寸土寸金,现有加油站布局外再新建太多充电装置也不太现实,利用现有加油站是最好的选择,况且加油站内加装一套充电装置即可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同时可兼顾传统汽车与电动车的服务,成本比电网自建要少。

  国家电网vs汽车企业:“电池”的利益之争

  国家电网主推换电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智能电网,需要巨大的储能器资源,电动汽车就属储能器资源,可以为智能电网提升30%的效率,节约巨大的成本。这个策略也是美国通用汽车多年前就在研究的一个方案。

  本来储能器要花钱买,但是国家电网购买电动车电池之后,可以采取出租的形式,加上国家的补贴,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电动汽车的电池作为储能器可以实现梯度利用,会产生巨大的效益,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国网掌握着电力资源,与石化行业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已经或有意涉足电动车运营的央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而整车企业却坚持充电模式,他们认为把电池拿走了是动了他们的“奶酪”。电动车的电池部件及系统是核心系统,电池模块就类似于传统汽车中的发动机模块,绝对是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主要盈利点之一,如果这块资源拱手让给其他方,到手的一块利润蛋糕就被切走,是汽车企业不愿看到的结果。

  另外,换电本身也存在标准统一的问题。比如电池的摆放位置的标准,目前还无法统一,这就导致了国内整车企业生产的电动车都是在原有车型上改装,整车厂不敢投入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重新做一个平台成本非常高,而改装是很难实现批量化和大规模商品化的。

  车云小结:

  关于利益合理分配的问题,成为三方非常纠结的问题,至今无解。本来,在传统汽车领域,大家相安无事,一潭静水,进入电动车市场,却波涛汹涌,三个行业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各自打算,难以协调。难道是,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

 

引用地址:三个和尚没水喝 电动车发展陷利益死局

上一篇:智能汽车:黑客的新目标
下一篇:意法半导体与长城汽车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新一代汽车发展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