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智能革命:几个挡才够用?

发布者:花海鱼最新更新时间:2015-10-19 关键字:变速箱  智能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理论上讲,变速箱的挡位越多越好。挡位越多,齿比越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与换挡平顺性也就越出色。但问题是,挡位数会无限制增加下去吗?会出现20挡的变速箱吗?也不是没可能,毕竟福特已经申请了11挡变速箱的专利。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等11挡变速箱普及,估计得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至于挡位数能到多少,目前谁也说不准,但一定存在一个极限。在这个极限,挡位数与变速箱的体积、制造成本会达成一个平衡点。

但除了挡位个数,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也是重要课题。某种意义上讲,换挡逻辑的设定,甚至比挡位数还要影响油耗与性能。

本文,我们来了解下变速箱的智能化进程。作为动力总成的核心零部件,汽车工业对于变速箱研发的投入,一点不亚于发动机。

既然是研究智能化,那么我们只讨论自动变速箱(AT)。其实,自动变速箱早在1921年就由加拿大人Alfred Horner Munro研发成功,迄今已有近100年历史。当时这款变速箱的传动采用的是空气压缩法,由于承受的扭矩太小,以至于没有商业化应用。

现代意义上的采用液力变矩器技术的变速箱,是由两个巴西工程师于1932年发明的。稍后,这套方案被卖给了通用,并由后者在Oldsmobile品牌车型上予以商用。应该说,现代化的自动变速箱,始于通用汽车。

液力变距技术的发明,不仅推动了民用车的发展,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检验。除了于1940年起进行商业化,在刚刚爆发的二战战场上,由通用生产的坦克也装备了上述自动变速箱技术。

二战结束后,英美国家、包括日本,都开始了高速的复兴建设,汽车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我们如今常讨论的6AT、8AT乃至9AT,其实是进入2000年以后才出现的。也就说,自动变速箱挡位数的飙升,只是近十年多的事情。

在2000年以前,所谓自动挡的汽车,还只有3个、4个或5个挡位。即便如此,在欧美市场,自动挡汽车的普及速度也相当之快。直到2000年,ZF(采埃孚)与宝马联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匹配乘用车的6AT变速箱(ZF 6HP26),让自动变速箱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个关键的设计叫做Lepelletier行星齿轮,它在确保实现6个挡位的前提下,相比宝马之前的5挡变速箱,还减少了零件数并降低了重量。这款变速箱最早被装配到2002款宝马7系上。

2003年,奔驰的7G-Tronic变速箱成为全球第一款7速自动变速箱,经历不断改进后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奔驰自主研发的第五代自动变速箱技术。7G-Tronic首先装配于奔驰的V8与部分V6车型上,逐步取代之前的5G-Tronic变速箱。

但由于扭矩极限的问题,V12发动机并未装配这款新产品。同时,由于底盘匹配问题,奔驰的四驱车型也未装配。7G-Tronic在机械结构上的创新之处,除了挡位增加了2个以外,还为倒车挡提供了2个齿比(实际上共计有9组齿轮)。

在Comfort(舒适)模式下,7G-Tronic默认以2挡起步、2挡倒车。此外,在换挡方式上,7G-Tronic首次引入了怀挡设计,并逐步应用于奔驰的大部分车系中。如今,奔驰的怀挡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特斯拉Model S与Model X使用的也是奔驰的这套换挡装置。

到2007年,丰田在雷克萨斯LS 460上首次装备了爱信研发的8AT变速箱,是世界上第一款搭载8速变速箱的乘用车。然而,尽管丰田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由于其“精益生产”的造车理念,丰田与雷克萨斯的车型在变速箱挡位上一直比较落后。

直到新一代凯美瑞上市,原来老掉牙的4AT才被替换掉。除了一些大型SUV仍采用4AT、5AT外,绝大部分配备自动变速箱的量产车型,均配备6AT以及更先进的技术。目前,雷克萨斯品牌中,最新的两代车型NX系列与RX系列,仍搭载的是6AT。

2014年上市的Jeep自由光,是第一款搭载9AT变速箱的乘用车。这款由ZF研发的9速自动变速箱,也出现在了路虎极光与发现神行上。从3AT到5AT,用了半个世纪;从6AT到9AT,只用了十年时间。

目前,福特新一代F-150皮卡搭载的10速变速箱,是量产乘用车中挡位数量的最高纪录。而值得一提,福特的11速变速箱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挡位数量的增加,其实得益于工业设计与精密器械加工水平的提升。尤其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普及,让复杂的变速箱结构可以有更深度的延伸。

因为挡位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齿轮组数或变速箱体积的增加,如何在有限齿轮与换挡机构的前提下,实现更宽的齿比范围,才是自动变速箱进步的精髓。以8AT变速箱为例,它至少包括变矩器、行星齿轮,以及多片式离合器三个核心部件。

    变矩器目前以液力变矩器为市场主流,也就是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动力传递通道。采用液力耦合机构,当挂在D挡的时候,车辆的怠速会驱动变速箱,此时你松开刹车车辆会徐徐前行。

行星齿轮是所有变速箱都有的核心装置,它负责制造齿比,缩小或放大发动机曲轴传递过来的转速与扭矩。多片式离合器则负责创造挡位,是变速箱在发动机的不同转速下,可以匹配不同的齿比。

在8AT变速箱领域,目前市场以ZF的8HP产品,与爱信的AWF8F35产品比较普及。前者是纵置变速箱的代表作,后者是横置变速箱的代表作。当然,爱信也有自己的纵置8AT产品叫做TL-80SN,但不如ZF的普及,目前只应用在了。

从产品设计上讲,爱信的8AT(纵置或横置)都要更胜一筹。这款8AT变速箱仅仅使用3组Lepelltier行星齿轮,即实现了8种不同的前进挡齿比。这样的设计,尤其是对于横置8AT来说,能够进一步缩小体积,方便与横置变速箱一同“塞进”引擎舱;而ZF的8AT,则使用的是4组行星齿轮。

但从实际产品体验来说,ZF的8AT口碑要略好于爱信的8AT。爱信的8AT经常被诟病换挡顿挫,而没有ZF的8AT那么平顺。且油耗表现上,ZF的8AT貌似也更加节能。这或许是行星齿轮组数的区别导致的,当然变速箱结构复杂,其他零部件设计也会影响产品性能。

最重要的一点,ZF与爱信都是零部件制造商,不同的汽车品牌采用他们的产品,都要进行重新编程,并针对自家的发动机进行调教。所以,尽管沃尔沃与Mini均装备了爱信的横置8AT变速箱,但实际体验也会存在差别。

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ZF的9HP(即9AT产品)被应用到了Jeep自由光与路虎极光上,但在自由光上一般很难上到9挡;而在极光上是很容易上到9挡的。各品牌取向不同,变速箱的实际表现也就不同。

但有些硬伤会同时波及Jeep与路虎,比如在北美市场、中国市场均被曝光过的9AT故障。这让大众开始质疑ZF的9AT变速箱质量。自由光与极光同时遭遇变速箱风波,且波及全球市场,这可以排除厂家的编程问题。

除ZF外,奔驰也研发了自己的9G-Tronic产品,并于2014年首次装配于E级E350 BlueTec柴油车型上。当然,这款车主要是为了迎合欧盟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并未在全球市场推行。直到上个月,奔驰GLE的发布,才正式代表9G-Tronic变速箱进入奔驰全系产品。

将于2015年底发布的奔驰GLC,是第三款搭载9G-Tronic的车型。可以预见,在未来5年内,奔驰S级、新一代E级,以及C级等,均会更换9G-Tronic变速箱。其实,奔驰从2009年就开始研发这款产品了,直到6年以后才正式应用于量产车。

作为奔驰的第七代变速箱技术,9G-Tronic比7G-Tronic要更加轻量化,同时占用的体积不变。根据对已装备该变速箱的GLC测试来看,9G-Tronic在换挡逻辑上有了新的调教,其升降档更加积极。得益于更广的齿比,9G-Tronic的平顺性也进一步改善。

在实际工况中,第9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高速巡航时。据实测,当车辆在120km/h以9挡行驶时,9G-Tronic变速箱的转速只有1350rpm。相比之下,6AT变速箱此时在6挡的转速一般在2000~2500rpm。

所以,尽管爱信的6AT或福特的SelectShift做得平顺性非常不错,几乎感觉不到顿挫,但燃油经济性是个硬伤。这里也要说一点,那就是为何进口普拉多仍配备4AT?Jeep牧马人仍配备5AT?

关键字:变速箱  智能 引用地址:变速箱智能革命:几个挡才够用?

上一篇:双离合变速器将成国内动力技术的主流?
下一篇:奠定技术方向 拆解江淮6挡双离合变速箱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19:10

傲鲨智能参评“维科杯·OFweek 2022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优秀应用案例奖”
维科杯·OFweek 2022中国 机器人 行业年度评选(简称OFweek Robot Awards 2022),是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及旗下权威的机器人专业媒体-OFweek维科网·机器人共同举办。该评选设立至今已有十余年,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内的一大品牌盛会,亦是高科技行业具有专业性、影响力的评选之一。 此次活动旨在为机器人行业的产品、技术和企业搭建品牌传播展示平台,并借助OFweek维科网平台资源及影响力,向行业用户和市场推介创新产品与方案,鼓励更多企业投入技术创新;同时为行业输送更多创新产品、前沿技术,一同畅想机器人行业的未来。 今年,OFweek Robot Awards 2022将全新升级,在去年奖项的
[机器人]
美国研发智能皮肤 有望取代医院监护仪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至今,医院中使用的监护仪器大多笨重且接线复杂,给病人和医生带来很多不便;现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材料学教授罗杰斯等人研发的智能“皮肤”,或许能解决类似烦恼。   智能“皮肤”实际上是一种超薄电子装置,主要部分由感应器、电子元件、电源及发光元件组成,这些元件被压缩到厚度仅有一根头发粗细的超薄层中。它可像文身一样附着于皮肤上,测量心率和其他生命体征,还可用做电子绷带加速伤口愈合、甚至还可为假肢装置带来触觉。   目前医院监护使用的最好电极是凝胶涂层黏合垫。然而,许多人特别是皮肤敏感的人会在使用这样的电极后产生皮疹。使用智能“皮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具有的力学性质与自然皮肤的力学性质有着良好匹配。
[医疗电子]
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
复杂的人工智能(AI)曾经仅限于研发实验室和超级计算机领域,但现在已成为消费类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功耗更低的设备和物联网产品。无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人工智能主要用于用表面的流行语来提升产品价值,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启用真正的新功能和新特性。 苹果最新的iPhone CPU A11包括一个“神经引擎”,其中有两个处理器内核,用于运行机器学习算法,并提供诸如人脸识别解锁和面部表情追踪等功能。LG公司展示了具有人工智能的家用电器,包括机器人吸尘器、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美国初创公司Buoy表示,即将推出的水泵将采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水流量,并能够检测泄漏等异常情况,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远程或自动关闭供水。
[安防电子]
Nordic nRF52833 SOC可实现蓝牙精确测向和智能手机连接
Nordic Semiconductor宣布超宽带(UWB)精密测距和定位解决方案提供商清研讯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Tsingo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选择Nordic的nRF52833低功耗蓝牙 (Bluetooth® Low Energy /Bluetooth LE)先进多协议芯片级系统(SoC)器件为其 “TSG5162”系统级封装(SiP)模块提供处理能力和无线连接功能。 TSG5162集成了nRF52833 SoC与UWB射频单元、一个四通道开关器件和两个晶体振荡器的四通道型款设备。TSG5162旨在满足符合FiRa协议的UWB和低功耗蓝牙交互与测距的多天线和小封装需求,
[嵌入式]
Nordic nRF52833 SOC可实现蓝牙精确测向和<font color='red'>智能</font>手机连接
TI推出用于工业和照明应用的首款高温蓝牙智能无线微控制器
TI SimpleLink™ 蓝牙低能耗CC2540T无线MCU可显著加速设计。 2014年9月16日,北京讯---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SimpleLink™ 蓝牙低能耗CC2540T,这款高度可靠的低功耗无线微控制器(MCU)提供了-40℃至125℃的宽泛温度范围和适合工业应用的USB连接。借助TI的BLE-Stack™软件以及支持内部更新的无线下载等示例应用,CC2540T为简化开发过程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真正的集成式单芯片蓝牙低能耗解决方案,TI可面向工业应用进一步扩展其蓝牙低能耗解决方案的产品组合,CC2541无线MCU就是该产品组合之一。 蓝牙智能技术为工业应用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特性
[物联网]
TI推出用于工业和照明应用的首款高温蓝牙<font color='red'>智能</font>无线微控制器
疯狂背后,人工智能已浮现巨大的泡沫
前不久,国内AI巨头 科大讯飞 陷入了一场“造假”漩涡之中,有媒体报道,科大讯飞的AI同传可能是人类翻译冒充,并非机器翻译。虽然科大讯飞事后澄清并未造假,却无法打消大家的质疑。   实际上,类似的事件之前也出现过,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中,百度大脑挑战一众最强大脑,也有网友认为其中可能存在鲜为人知的内幕。那么,为何大家会对AI产生诸多质疑?AI又是否真如企业所宣传的那么强大呢?   一,大部分AI技术仍存在致命的缺陷和瓶颈 我在网上搜索到一则《DMV2017年度最新自动驾驶测试报告》,报告准确显示了目前无人驾驶的发展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全世界做的最好的Waymo,也就是谷歌的兄弟公司,目前仍不能说完全实现了 L4 级别的自
[嵌入式]
物联网时代性价比最好的内存测试解决方案
【台湾 新竹】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我们不应该再注意手机或是任何移动式装置,而是应该注意新的需求。台湾要放手一搏扭转产业的机会是把握物联网,而不是专注于硬件开发,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硬件,而是要学会掌握硬件可以发展的智能服务。台湾若继续做硬件,也许还是会有未来,但赢家又会是谁呢?因此不能只是看硬件,要看在这些平台上还有哪些应用还没被挖掘。 那么要如何创造出『万物联网』的价值呢?首先就是要让开发物联网的硬件的价格能够低廉到让许多『创客(Maker)』可以接受,让有兴趣开发物联网的智慧服务的『创客』,可以轻易的拿到相关的硬设备。所以,如何降低物联网相关芯片的价格,成为物联网商务模式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物联网芯片的硬件架构都需要嵌入式
[物联网]
物联网时代性价比最好的内存测试解决方案
基于智能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的机车制动控制单元设计
一、引言 随着现代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机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制动控制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机车制动系统对高精度、高响应速度以及智能化控制的需求。因此,基于智能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的机车制动控制单元设计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设计原理、硬件实现、软件编程及智能控制策略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实现基于智能PWM控制的机车制动控制单元。 二、设计原理 PWM控制是一种模拟控制信号的数字化表示方法,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实现对模拟信号的等效控制。在机车制动控制单元中,PWM控制被用于调节制动力的大小,实现制动过程的精确控制。智能PWM控制则是将传统的PWM控制技术与现代智能控制算法相结合,通过实时感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