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规模庞大,产业拉动能力也是巨大,每一次汽车工业革命会导致一次世界范围内产业中心的转移,一批新企业因之崛起成为新时代的王者,从投资的角度,能够在新一轮汽车工业大革命中积极投资布局的意义巨大。
想要引爆一场某个工业的革命,必须要某种广大普通消费者接受和买单的颠覆发生。当年中国深圳华强北山寨机大爆炸那一波,变革了全球手机产业格局,孕育和诞生了一批中国手机新生代企业。在之前,手机研发和生产曾经门槛极高,中小公司根本没能力研发和生产手机,所以手机价格一直都很贵。但台湾的联发科(MTK)公司推出了非常低价的手机套片并提供完整的现成软硬件实现方案,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迅速围绕MTK的方案形成了超强大的手机ODM设计和代工生产生态,二者结合互动颠覆式拉低了手机公司的门槛,最少五个人就可以组建一家手机公司,并可以调动深圳庞大的后端产业生态去研发和生产出一款手机,一下子把大屏手机的价格从大几千元拉到六七百元人民币,从购买价格上彻底颠覆了传统大厂把持的中低端手机市场。之后再由苹果公司2007年推出iPhone在使用体验上彻底颠覆了全球高端手机市场格局。苹果公司和华强北山寨机群落完整的颠覆了手机市场的高中低端的市场格局,消费者用买单来证明市场全面接受这个颠覆,于是随后传统手机供应商界稀里哗啦陆绝大多数公司续倒了,曾经的手机界世界霸主Nokia也在这一波颠覆大潮下轰然倒塌,一个旧时代结束,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启。
对比着我研究了中国这一波互联网造车,我没有发现他们给中国广大汽车消费者带来啥颠覆性的变革。每一次中国互联网造车新秀们的发布会,台下观众都是媒体人和风险投资者,唯独缺了未来要最终买单的中国汽车消费者,而且互联网造车的投资热潮全球范围内只在中国神州发生,在传统汽车强国的欧美日风平浪静。这是为甚么?研究之后我发现之所以互联网造车在中国大热,根本原因是中国人的汽车大众消费历史太短、汽车文化太薄弱。当一个国家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深度改装或者凭空设计并造一款车并不难,欧美日这样的汽车大国这样干的人太多了,有的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公司。甚至像菲律宾这样的欠发达发展中国家,也能够用进口的二手发动机在小作坊里叮叮当当凭空制造出喷着黑烟满街跑的吉普尼车子。
欧美日的汽车爱好者、工作室、专业改车公司可以非常熟练地对量产汽车进行各种匪夷所思、天马行空的外壳包围进行大改装、车身加长缩短,一直改到连他妈都认不出来,能这么做的个人爱好团体、工作室、专业改车公司不计其数,相关内容不仅网页上、youtub上很多,还有专门电视频道持续做这方面的电节目。在这改量产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自己设计焊接底盘,搭配悬挂和动力做一款“新车”也并不是多难的事儿,总之,欧美日能干这样的事的爱好者、工作室、公司多如牛毛。正因为欧美日大家都是从小玩车长大的,欧美日媒体和投资界很清楚上述爱好者造车与车厂造量产的车是完完全全另外一回事。当这种改车造车的爱好者文化近年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因为赶上了中国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大潮的加持,再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一步加持,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让我们惊奇的发现,在国外发展了多年不愠不火的深度改车和爱好者造车在中国就变成了令无数投资人追捧的“互联网造车”了,几百亿人民币的风险投资互相携手竞相杀入了这个领域。
我们小时候都要背诵古文“黔之驴”,新来的事物虽然新奇,未必就能颠覆传统格局,变成新的王者。研究之后我发现这一波中国互联网造车热潮中,投资人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理性,把他们觉得新奇的事物当作有投资价值的事物来对待了。中国的投资人绝大多数不是在欧美日那种玩车文化中泡大的,只看到在中国的汽车界传统概念中,必须投入大几十亿百亿以上、需要几百上千人多年磨合的工程师队伍才能完成的一款新车系列设计,现在竟然可以现在被一只几十人的小团队“完成”,他们觉得这实在是太震撼了,顺势就认为这太有投资价值了。而这样的事,实际上欧美日几十年来一直有爱好者在做,稀松平常的很,所以国外投资者不投。研究过国内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产品之后,我没有发现中国互联网造车用到的技术有哪些是传统车企不能掌握和不会的。
有没有能够让普通消费者接纳的颠覆性是我思考一个事物是否值得投资的关键要点。对于一个普通汽车消费者来说,主导他们购车的要素无非是:品牌口碑、造型、特性和价格。从这些维度来看,互联网造车相对传统汽车品牌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尤其是价格维度,国内车厂造就已经产能过剩,价格战红海一片,大厂的生产线经过多年折旧摊销,设计和生产管理经过多年磨合优化,国内大车厂造车终于已经进入边际成本递减的阶段。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互联网造车企业开始产业落地投资建厂,巨大的前期投入等着被摊销,我不知道这里面的经济学逻辑是什么。与品质相关的使用成本呢,这个更与互联网造车企业不沾边,大厂都是从无数的故障分析与惨痛的召回过程中积累起从研发、部件供应链、质量标准、生产、物流、售后系统的全过程质量体系,尤其是一大批资深管理者和工程师队伍。虽然互联网造车公司可以高薪挖少数传统车厂精英,但我认为不可能挖一个优秀车厂的所有核心骨干,那样的代价也未必太高了。
对有钱的购车者来说,买车与买衣服一样,关键是品牌和设计品味。互联网造车没有品牌口碑(因为没有历史,所以消费者也不知道),设计品味未必就能够比传统车厂更高,其实我看了互联网造车的概念车和量产车产品之后,我认为还是传统豪华车车厂的设计品味更高,而且传统豪华车品牌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品牌设计风格和粉丝群,比如宝马的动感,奥迪奔驰的大气稳重,法拉利的热情似火,保时捷的流畅运动曲线。传统豪华车大品牌里甚至充满了故事与传奇,比如007邦德与宝马、奔特利与英国王室、甲壳虫和嬉皮士文化、雪弗莱和变形金刚等等,所有的这些于汽车相关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互联网造车里面统统都没有。所以,除非这个有钱人就希望买一个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来说服自己买互联网造车品牌的车。在国外,一个标新立异的有钱人随便找一个汽车工作室就能够给自己完全定制一款独一无二的车,完全一样的效果。
对中低端的汽车消费者来说,买车看中低廉的价格与可靠的品质。先要实现这点需要一个必须多年积淀而来的高品质的供应链、设计能力和生产体系。我记得当年在研究所工作的时候,经常翻看机要室里积累的厚厚可靠性问题分析文档,其中有一个故障基站分析的结果是通信基站长期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工作,导致芯片管脚的发生银离子迁移,进而导致芯片管脚信号故障。大品牌公司内部机要室里都是堆积如山的这种可靠性问题定位分析文档,它们绝对不会见诸教科书。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累积这样的Know-how(技术诀窍)才逐渐支撑起了大公司产品高品质的金字招牌。中国互联网造车凭着短短几年在中国风险资本的揠苗助长式的催肥下,依靠东拼西凑,这家挖个人、那家挖个人拼凑的工程师队伍,根据企业运作的规律还需要磨合与积累很多年。茅台酒的醇香来自够年头的陈酿和多年积淀的各种与茅台酒的传奇故事,作为理科男我认为通过勾兑做与茅台口感极度相似的酒不难,但爱喝茅台酒的人自然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喝茅台酒的人一口下肚的是酒的品质和酒的文化内涵。中国白酒文化非常深厚,所以我认为不会发生互联网造酒的投资热潮。中国的汽车文化太浅薄了,所以我们看到互联网造车投资热潮只发生在中国。
互联网思维并不是能够在每个传统领域发生点石成金的效应。互联网的开发模型是螺旋迭代模型,迅速推出产品上市、抢着放头炮、上头条、吸引眼球、抢流量、算周活日活用户数,之后日夜不停的定位发现问题,不断的打补丁,不断的推出迭代新版本。互联网本身是全联接的,基本假设是所有设备都联网,所以互联网产业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实践中把理论上的螺旋迭代开发模型跑通的。但中国互联网造车顶着“互联网”的头衔,其实并不能完全继承互联网产业的这个特征。在我研究之后发现,智能网联汽车虽然具备互联网连接能力,其产品开发基本模型依然必须是传统的汽车行业的V字型开发模型,只不过是在传统汽车V字开发模型的框架下部分的导入了一些互联网的上述螺旋模型。比如,Tesla具备远程OTA软件升级能力,但某个部件或传感器故障的时候,依然得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高成本的召回,要是车子卖出去几年之后发现底盘某个地方设计导致不耐用,那就会很要命。
最美的新娘就是掀起盖头之前的新娘。我认为中国互联网造车最美的阶段就是没有上市之前的所有阶段,每个媒体人和投资人都有自己的各种想象空间,投资人之间可以进行各种理由的击鼓传花。一旦互联网造车量产上市,用户提车,就是新娘牵起了盖头。她的长相是否大家都喜欢?她的声音是否甜美?她的身段婀娜吗?她贤惠吗?吃苦耐劳吗?吃的少干得多吗?她是否多才多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就得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互联网造车发布会,最热衷的都是媒体和投资人,他们实在是太需要新的题材了,而绝大多数中国汽车消费者甚至是无感的,我问过很多年轻人的买车计划,还没有那个说自己在等某款中国互联网造车的车型上市——我是说从来没有过。
我研究后发现,但凡是中国互联网造车公司用来炒作的技术题材和概念,现有的传统大车厂都可以快速掌握,或者现在就有,并不存在什么独享的颠覆性技术。所以我愿意把中国这波互联网造车的公司比做是牛氓。牛氓会叮咬牛。欧美日传统大车厂,实力强劲,仿佛是皮厚强壮的犀牛。面对牛氓,屁股虽然略微有点痒,尾巴扫一扫,甚至直接忽视了,按照自己的逻辑该干嘛还是在干嘛。而中国汽车文化实在是太弱,仿佛是皮薄肉嫩没见过世面的小母牛,牛氓在屁股上一扎就觉得痛,大惊小怪的嗷嗷乱叫,其实是反应过激,但这不会带来牛本身的基因改变,不会因此诞生新品种牛。因为这一波中国互联网造车缺乏让大部分消费者关注的颠覆性,所以大概率是不会成功。如同正在过去的P2P互联网金融热浪一样,为了金融创新而创新注定是没有意义的创新,以后要贷款,大家还是得去找银行,以后大家要买车,我认为大部分人还是会去传统车企那里买。随着中国互联网造车的车子量产和上市,宛如新娘的盖头被掀起来,围观的媒体和投资人会发现并没有颠覆什么,所以一切会很快归于日常平静,留下的可能是这一波中国投资人心目中久久不能平复的惨痛记忆吧。
上一篇:深挖Model 3 特斯拉又折腾出了哪些新技术?
下一篇:斯坦福创建新型AI摄像头 更快、更高效进行图像分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