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型或被淘汰 最严苛油耗限值催生新能源虚火

发布者:phi31最新更新时间:2015-12-24 来源: 一财网关键字:汽车  节能减排  油耗限值  新能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阶段最严苛的第四阶段燃油消耗标准即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车企燃油限值要从2015年的6.9L/百公里 降至5.0L/百公里,年均降幅达6.2%左右。第三方智库机构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近日发布的《2015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发展年度报告》 (下称“报告”)显示,要实现上述目标,在车型方面,单车限值较此前加严了20%,而目标值也对应降低了30%~40%,这意味着目前1/4新车车型若不 进行技术升级将面临淘汰。

1/4新车型或面临淘汰压力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的共同趋势。在前不久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上,各国已经就降低二氧化碳甚至是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达成一致。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汽车业的节能减排成为各个国家都在共同努力的方向。

    上述报告显示,中国从2005年7月开始实施乘用车燃料经济性标准,但从2006年~2014年的8年间,车企的平均油耗才下降了1L/百公里,年 均降幅仅为2%。若不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核算影响,2014年国家乘用车油耗平均水平为7.22L/百公里,同比仅下降1.5%,燃料经济性改善幅度较小, 而自主品牌企业油耗同比甚至还增加了3%。

    早在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布的“2014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显示,在91家国产乘用车企业中,有25家未达标,较2013年度多了3家;29家进口车企中则有10家未能达标,较2013年度减少1家。其中不乏北汽集团、一汽集团等大型国有车企。

    在此之前,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达到上述2020年的节能目标,对所有的企业 来说都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车企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以达成目标。因为按照报告预测,在未来5年间,车型方面的单车限值较此前加严了20%,而 目标值也对应降低了30%~40%,如果车企不进行技术升级,目前1/4的新车车型将面临淘汰。

    在此背景下,合资车企早在多年前,就一直致力于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研发和搭载。而在自主领域,上汽也在多年前就致力于MGE系列、SGE系列缸 内直喷发动机的研发,TST6速、7速双离合变速器,以及新一代发动机启停系统等传统高效动力科技的研发,眼下,这些技术已经被陆续搭载在名爵锐腾、荣威 360等上汽旗下多款车型身上,同时按照规划,上汽将在2017年推出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小排量发动机SGE1.5T,较现有发动机油耗下降7%,百公里油 耗达到5.0L的标线。而到2020年,上汽将投产下一代“蓝芯”发动机和变速箱,目标是性能和效率优于同期投产的国际竞争对手。

    也有部分车企试图以柴油化来降低油耗和排放。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国内市场上能买到的柴油车仅有2款,而眼下,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86款。即 便如此,柴油路线在国内一直难言主流,而受大众柴油车造假门影响,业内认为,柴油车在华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大规划发展的基础。iCET执行主任安锋认为, “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先进节能装备技术应用规模将成为2020年乘用车产品燃料消耗量5.0L/百公里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

油耗限值下的新能源“虚火”

    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上马新能源汽车。因为如果油耗不达标,企业的新车投放以及扩产计划都将受到影响。也正因为政策高压和政府扶持的双向驱 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火热异常。工信部数据显示,前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与此同时,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前 11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13.9万辆,同比增长2.4倍。照此发展,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

    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做大的同时,是否真正做强了,从产业竞争的角度上,车企的新能源技术储备是否具备了“弯道超车”的实力,还有待观察。

    在此之前,江淮汽车集团前董事长左延安就尖锐指出,目前我们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如果拿到国际市场上来衡量的话,好的并不多;与此同 时,他认为他接触到的一些企业,在电动汽车这个领域里面,也缺少高端战略、整体战略,包括技术路线、产品发展以及产能建设等等,缺乏一个完整的成体系的设 计和规划。

    从市场销售角度看,虽然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多达几十款,但主要集中在A00级以及A0级市场,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 月,A00级以及A0级纯电动车销量分别达到3.08万辆和1.71万辆,同比增长73%和818%。相对应的,A级和B级车销量仅为5462辆和189 辆。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仅有比亚迪秦和上汽荣威e550等少数几款车型可供选择。在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目前更多新能源汽车 依然在走过去自主品牌的老路,依靠性价比取胜。”

    虽然低价并不必然造成低质,但大多数纯电车型使用上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少车企为了拿到政府补贴,在没有足够技术积累的情况下快速上马新能源汽 车,直接用传统燃油车型进行“改造”,使得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以电池为例,由于绝大多数车型电池并未达到IP67标准,防尘防水能力弱,极易造成电池短 路,影响使用安全。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BMS电池管理系统,不少车型的实际续航里程与标定的续航里程存在很大差距,电池衰减问题也无法得到控制。

    在油耗限值的压力下,不少车企仅仅将新能源作为纾解油耗压力的方式,因此在投入和研发上,都难有主动性。左延安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 一是现在传统汽车卖得还不错,虽然是微增长,但还没有负增长。二是国家政策在向产业转型升级这个方向调整的时候,给予企业的压力还不够大,如果压力大了以 后,动作(可能)会快一点。

    不过,从长远来看,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方向。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晓秋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作了如上判断。他强调 “上汽把新能源放在第一位,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家对2020年整体油耗5L/百公里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到2025年,新能源将成为未来动力的主流”。

    因此,早在7年前,上汽就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超过60亿元,成为在纯电动、插电强混、燃料电池三大技术领域均拥有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 自主车企,并掌握了“电池、电驱、电控”的三电核心技术。据了解,上汽自主研发的以EDU为核心的插电混动技术,已经可与丰田THS、通用VOLTEC等 全球主流的混动技术并肩;而出于对自主BMS电池管理系统的自信,上汽也在业内率先向市场承诺其电池5年或10万公里衰减不超过20%。在去年,上汽成立 了前瞻技术部,主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互联等跨界技术展开前瞻性研究。按照规划,未来5年其将投入逾200亿元,逐步投放6款全新新能源汽车,全面 覆盖10万~25万主流细分市场,实现从A00级到B+级乃至SUV的全覆盖。

关键字:汽车  节能减排  油耗限值  新能源 引用地址:新车型或被淘汰 最严苛油耗限值催生新能源虚火

上一篇:新成像识别技术可助力自动驾驶汽车发展
下一篇: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太贵 德尔福如何弯道超车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19:13

决战2018 汽车界的人工智能战场
三年前,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大败人类围棋冠军,让大家见识了新技术的算法力量。现在,汽车行业同样在经受人工智能的洗礼。 雷锋网新智驾注意到,今年以来,包括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内的许多车企,都在陆续贴上人工智能应用的标签,拥抱新技术的热情高涨。其中,中控屏、芯片、自动驾驶系统等成为人工智能的主战场。 不过,从车企发布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或功能来看,既有真正地代表行业前进方向的公司,同时也不乏蹭热度的汽车品牌。 汽车界的AI战场 人工智能与汽车行业的结合,除了已经实现的技术,还有眼于未来的研发。 当前,人工智能应用最广泛的要属车机领域,且已有很多车企取得了商用成绩。例如,东风风神全新一代AX7搭载了WindLink3.0
[汽车电子]
Littelfuse荣获CEM“最具竞争力汽车电子产品”编辑选择奖
Littelfuse公司,近期荣获2017年编辑选择奖,并接受了《中国电子商情》杂志社社长陈雯海的颁奖。 CEM“最具竞争力汽车电子产品”编辑选择奖花落 AXGD系列XTREME-GUARD™ ESD抑制器 ,Littelfuse于2017年7月推出此产品。 Littelfuse中国大陆/香港电子产品销售总监David Zha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颁奖仪式上接受颁奖。 陈雯海表示:“2017年编辑选择奖的角逐异常激烈,我们面临来自汽车电子产品、传感器、电源和开发工具等领域的众多竞争对手。 在祝贺获奖公司的同时,我们期待更多公司向中国电子产品市场推出业内领先的技术与市场亟需的产品。” Littelfuse中国大陆/香港电子
[汽车电子]
倾角传感器在汽车四轮定位中的应用
汽车四轮定位 从汽车的构造说,汽车的转向车轮(前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这种具有一定相对位置的安装叫做转向车轮定位,也称前轮定位。前轮定位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四个内容。对两个后轮来说也同样存在与后轴之间安装的相对位置,称后轮定位。后轮定位包括车轮外倾(角)和逐个后轮前束。这样前轮定位和后轮定位总起来说叫四轮定位。 车辆在出厂时,定位角度都是根据设计要求预先设定好的。这些定位角度共同用来保证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但是,由于车辆在售出并行驶一段时间后,这些定位角度会由于交通事故、道路坑洼不平造成的剧烈的颠簸(特别是高速行驶时突然遇到不平路面)、底盘零件磨损、更
[传感器]
汽车电子传导抗干扰测试
  针对道路车辆及其车内通过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磁骚扰,为提高汽车电子部件或系统的电磁抗扰度从而进行的抗干扰实验。   一.具体电源线传导抗干扰测试方法如下:   1)电源线传导瞬态抗扰度:将干扰信号通过直流电源线直接注入,查看设备对直流电源上瞬态干扰的抗扰能力   二.瞬态传导抗干扰度测试设备:脉冲群发生器、负载模拟器、微脉冲发生器、电压跌落模拟器、嵌入式模块、耦合网络、电容耦合钳、汽车传导抗干扰模拟器、ISO Ford Chrysler LD 模拟器、NISSAN LD模拟器、JASO LD模拟器、60V/100A电压跌落模拟器   三.电源线瞬态抗扰度分为8种脉冲   1)Pulse 1:关断感性负载(如电动座椅
[嵌入式]
汽车手机化:“您拨打的汽车号码正忙”
  “电喷”这个名词可能是中国大众对汽车电子化过程中第一个有强烈印象的词汇,“电子燃油喷射控制”意味着汽车燃油与空气混合的过程已经完全使用电子技术进行控制了——汽车信息化,早在大众热议的汽车影音娱乐、车载电脑系统之前就已经发生在驱动汽车的核心过程中了。而Telematics,将进一步把这些原本应用于汽车本身的电子化数据与远程连接起来,让汽车更加智能。   2009年12月,国内Telematics行业峰会论坛在上海举行,即已汇聚20余车厂近200位代表、近百位来自移动通信运营的代表相聚。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交通产业均把汽车与出行的进一步智能化提上议事日程时,2010年12月再聚上海的 Telematics@China 峰会俨然
[汽车电子]
四项创新技术可能会永远改变汽车
车辆运动管理、利用内部监控传感器、室内监控应用、云端电池管理系统。这些新技术可能会改变目前的汽车,让汽车更容易驾驶。 车辆运动管理: 如果当驾驶员踩刹车时,左轮处于高抓地力路面,而右轮处于结冰状态,则系统可以命令一些修正转向,使车辆保持在驾驶员预期的方向上,同时最大化(两轮)制动力。紧急变道操作可能需要扭矩矢量加速或再生制动来保持车辆行驶在正确的路线上。这样的系统还可以实现更具冒险性的驾驶模式,例如漂移。 利用内部监控传感器: 通常只有提供高阶驾驶辅助功能的车辆才会配备驾驶员监控摄像头,但不久的未来,很多汽车都会配备,而且可能会配备如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但必须遵守相应的政策要求。如对儿童留守感应、甚至醉酒驾驶检
[汽车电子]
四项创新技术可能会永远改变<font color='red'>汽车</font>
DIGITIMES Research:全球电动汽车普及率将在2025年超过30%
4月25日,据DIGITIMES报道,由于电动汽车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超过30%,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中国、美国和欧盟都在加快建设充电桩和其他绿色能源设施。 根据DIGITIMES Research的数据,2021年全球汽车总销量增加了3.8%,达到7100万辆,而同年全球电动汽车(EV)的销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从中长期来看,预计电动汽车的销量在2025年将达到2964万辆,渗透率超过30%。    报道称,中国拥有最多的电动汽车和公共充电桩,充电桩数量/电动汽车数量的比例最高为1/6,欧洲为1/11,而美国为1/16。    来自供应商的消息人士表示,全球市场上近80%的电动汽车充电器是CCS1、CCS2和
[汽车电子]
CAN总线系统为什么在汽车中广泛使用?
摘要:CAN总线系统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楼宇安防、消防监控等领域,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莫过于汽车了。那么今天就来说说CAN总线系统为什么在汽车中广泛使用? CAN总线是近段时间最为流行的总线,最早被应用在飞机、坦克等系统通讯上,由于它的优越的性能,被更多的人所信任,后来慢慢的被转移到应用在汽车领域,用于汽车之间的ECU和传感器数据传输,从而实现汽车内部的特定动作的完成。 CAN总线系统相比于其它网络类型来说,更适合应用于现场控制领域。它是一种多主控的总线系统,不同于USB或以太网等传统总线系统,是在总线控制器的协调下,实现两个节点之间大量数据的传输。CAN网络的消息是广播式的,即在同一时刻网络上所有节点侦测的数据是一致的,因此比
[嵌入式]
CAN总线系统为什么在<font color='red'>汽车</font>中广泛使用?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