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基本建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高度自动驾驶及完全自动驾驶新车装备率达80%。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2020年将初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并且启动智慧城市相关建设。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左右;到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份额将达到约15%;到2030年,基本建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新车装备率达80%,其中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市场份额接近10%。
智能驾驶按照汽车控制权及安全责任分配可分为不同级别。不同组织的分级标准各有不同:美国高速研究所(BASt)、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国际自动机械工程师学会(SAE)的标准大体相同,具体级别稍有差别。其中SAE分级最详细,将无人驾驶技术分为0到5级,分别对应完全手动驾驶、辅助驾驶、部分模块自动化、特定条件下自动化、高度自动化以及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而NHTSA将高度自动化和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都归类为4级。0-2级仍以手动驾驶为主,需要驾驶员观测周边驾驶环境;3级及以后则为智能驾驶系统观测周边环境。
汽车行业当前处于1-2级,预计2020-2025年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汽车量产。目前1级和2级辅助驾驶已经成熟量产,包括1级警告提示类功能车道偏离预警LDW、前撞预警FCW、盲点检测BSD、交通标志识别TSR等,以及2级干预辅助类功能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辅助LKA、紧急自动刹车AEB、智能远光灯IHC、自动泊车AP等。3级综合功能自动驾驶已有充分技术储备,如丰田的公路自动驾驶辅助AHAC,特斯拉的自动巡航Autopilot,以及通用的Super Cruise,预计2018-2020年实现量产。高度自动驾驶已经进入试验车阶段,预计2020年可达量产水平。最终完全自动驾驶预计将于2025年实现。
智能驾驶分级实现
智能驾驶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差异化竞争、外部科技公司进入同时推动。我国智能驾驶发展较快,主要受益于1)整车竞争加剧,增加智能配置实现差异化竞争。2010年之后,中国汽车销量进入平稳增长期,年复合增长5-8%,整车行业竞争加剧。智能驾驶技术的360环视、车道偏离、自动刹车、自适应巡航、内嵌行车记录仪等能够大幅提升驾驶体验和乐趣,并且提升汽车科技感,成为整车厂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方式;2)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外部科技公司抢滩智能驾驶,通过将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汽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不断刷新消费者对汽车的期待。特斯拉自动驾驶版本已于2015年底装配量产车,中资科技公司如蔚来汽车、和谐富腾、乐视汽车等预计将在2017-2018年投放量产产品。
典型车型拥有的智能驾驶配置
外延并购是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尤其海外并购。目前中国大部分零部件企业的经验和优势集中在传统汽车零部件方面。智能驾驶作为最近几年高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外延并购成为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尤其凭借过去十五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始积累,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支持,预计海外并购将持续增加。
最近两年海外零部件巨头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并购整合
2015-2016 年零部件上市公司主要资本运作统计表
智能驾驶仍处于主题投资阶段,尚未到业绩爆发期。当前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Level 1-2的辅助阶段,半自动、全自动的智能驾驶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国内外厂商短期内均无法推出成熟的自动驾驶产品。我们认为,目前智能驾驶好比2012年前后的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政策支持,但受制于技术进步,未进入业绩爆发期,仍处于主题投资阶段。
2016 年上半年各企业汽车电子业务的收入、盈利占比
智能驾驶分为三层金字塔供应链格局。1)顶端的OEM和科技型造车企业,传统车企仍然掌握汽车生产资质和整车控制集成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型公司则凭借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方面的优势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2)ADAS供应商利用掌握的感知识别算法等为车企和科技型公司提供ADAS系统解决方案;3)底层零部件供应商,如雷达、摄像头、芯片、电子刹车等。从塔顶至塔底,行业资金/技术门槛逐渐降低,对投资的资金规模要求也在下降。
未来智能驾驶的三层金字塔供应链格局
系统集成由海外巨头垄断,本土企业在细分部件领域存在机会。智能驾驶包括系统集成、相关部件以及数据采集等服务。系统集成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技术积累;而某个细分部件的研发难度和资本投入相对较小。目前ADAS系统集成商由全球五大零部件龙头垄断。考虑技术积累、资本实力、竞争格局等因素,我国本土汽车企业机会更多在底层零部件,通过专注某个部件实现技术突破,并且最终实现进口替代,成为细分市场龙头。
国际领先的ADAS 系统集成商
部分中国上市公司在部件上的重点研发领域
智能驾驶的数据涉及国家、社会安全,本土企业是唯一选择。智能驾驶车辆安装有大量的GPS、传感器等,智能驾驶服务提供商能够实时掌握出行人员大量隐私数据,包括位置信息、车内消费、影音娱乐等。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处理,相关企业可以破解消费者个人身份、行为习惯,然后进行商业盈利,但也同时存在数据泄露从而对出行人员产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隐患。此外,智能驾驶汽车本质是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车身驾驶,存在系统被黑客破解,导致失控的威胁。我们认为,智能驾驶中的数据涉及国家和社会安全,政府更愿意相关数据掌握在本土企业手中,本土车联网、地图企业存在竞争优势。
本土企业在数据领域的业务布局(车联网、地图等)
关键字:LTE-V 智能驾驶 ADAS 传感器
引用地址:
2017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19:24
基于W3100A的IP荷重传感器设计
摘 要:介绍基于W31OOA的嵌入式IP荷重传感器结构厦其网络化接口的几种实现方式;着重探讨基于TCP/IP协议栈芯片W3100A的网络化接口及Web功能的实现;给出嵌入式IP荷重传感器的一个应用实例。
关键词:IP传感器 网络化接口 W31OOA 荷重传感器
工业生产中,传统测控系统已逐渐由集中式向分散式方向发展。分布在现场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智能越来越强,它们之间也越来越表现出对通信的迫切要求。随着Intelnet的迅速发展,TCP/IP协议正逐渐成为一种世界通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标准。如果让处于现场的传感器实现TCP/IP协议,也就是把网络连接功能嵌入到现场传感器中,使传统的传感器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网络结点,数据采集、信息
[应用]
传感器在工业互联网革命中的角色
不管 物联网 是否会发展成宣传的那样,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种提案层出不穷,从“万联网”一直到一些更加专业的概念,如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这个术语最先是由 电子 巨头通用电气公司提出来的,现在人们普遍理解为使用 传感器 网络和机到机(M2M)通信的工业环境 自动化 。
市场分析公司Nano Markets在2014年11月发表的“工业互联网用传感器市场”报告就将工厂自动化、楼宇自动化、 智能电网 和公共交通等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并预测到2019年之前这一领域每年消费的传感器将超过200亿美元。
VDC Research公司的2014年工业自动化和传感器战略观察报告指出,今后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将越来越多地使用强大的 平板
[嵌入式]
智能汽车环境感测的三种主流传感器解析
无人驾驶技术现如今其实非常成熟了,就以现在的技术水平看,如果把大城市复杂的交通状况变成实验室特定的格局,场景内有制式统一的车辆以及符合规矩的行人正常通行,那么不用方向盘,全程自动行驶的汽车当下就可以面世了。 问题就出在了汽车如何能对现实中复杂的交通状况了如指掌,如何可以像人的眼睛和大脑一样灵活应变。关键就在需要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合作来解决,它们最终将监测到的数据传给高精密的处理器,识别道路、标示和行人,做出加速、转向、制动等决策。 在智能感知识别的部分,车载光学系统和车载雷达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最为重要的,目前,主流的用于周围环境感测的传感器有激光雷达(LiDAR)、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 wave)、视觉传感
[汽车电子]
ams推出具有PSI5接口的新型汽车级磁位置传感器
近日,全球领先的高性能 传感器 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半导体公司(ams AG)宣布推出具备双线PSI5接口的AS5172A/B磁位置传感器,可实现精确旋转位置测量数据的快速及安全传输。 新的AS5172A和AS5172B系统级芯片(SoC)是360度非接触式的旋转磁位置传感器,能够提供14位高分辨率的绝对角度测量。根据汽车安全标准ISO26262,这两款传感器被开发为SEooC设备,并以广泛的片上自诊断系统为特色。这使AS5172A/B成为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汽车应用的理想选择,帮助汽车系统满足最高级别的ASIL安全要求。 此外,AS5172A/B组件中的PSI5接口符合PSI5最新标准1.3和2.1的规定。 经AEC-Q100认
[汽车电子]
三星公布新成像传感器 模块高度可降低17%
据Android Authority网站报道,三星在其“2015年投资者论坛”上披露了BRITECELL相机技术的细节。外界预计这一技术将被用在三星未来的智能手机中,甚至是Galaxy S7中。
正如其名字揭示的那样,BRITECELL旨在通过利用三星的ISOCELL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更低的色彩失真,改善相机在低光环境中的表现。说来奇怪,三星称能利用更小的像素尺寸实现这一目的。像素尺寸由1.12微米降低到1微米,相机模块高度可以降低17%,像素数量可以增加到2000万,同时低光感光性能与1.12微米像素相当。由于智能手机日趋轻薄,三星缩小相机模块尺寸存在美学需求。
Android Authori
[家用电子]
高灵敏度传感器实现动作识别,满足消费电子市场需求
飞思卡尔半导体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设备设计制造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地位,通过推出高灵敏度的XYZ三轴加速计,满足当今智能移动设备领域日益增长的移动感应需求。从MP3播放器到PDA,再到超小的笔记本电脑,如今的消费者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其使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种类以及对这些设备的定制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便携式设备的设计人员也在不断寻找新途径,以便在不增加设备尺寸的情况下,让产品具有更大的显示屏和更多的新功能。设计人员还试图结合移动感应技术以保护易碎的电子组件安全,生产出更加稳定可靠的便携式设备。对于那些需要在小型封装中获得快速响应速度、低功耗、低电压的运行和休眠模式的用户来说,飞思卡尔的MMA7360L、 MMA7340
[传感器]
CMOS图像传感器基本原理与应用简介
1 引言
图像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在数字电视、可视通信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60年代末期,美国贝尔实脸室发现电荷通过半导体势阱发生转移的现象,提出了固态成像这一新概念和一维CCD(Charge-Coupled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模型器件。到90年代初,CCD技术已比较成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CCD应用范围的扩大,其缺点逐渐暴露出来。首先,CCD技术芯片技术工艺复杂,不能与标准工艺兼容。其次,CCD技术芯片需要的电压功耗大,因此CCD技术芯片价格昂贵且使用不便。目前,最引人注目,最有发展潜力的是采用标准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嵌入式]
精密温度控制器具有热梯度补偿
准确而稳定的温度控制对于有效使用许多热敏元件和传感器(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和光学探测器)是必要的。一个行业已经发展起来,提供热控制器件,例如 TEC(热电冷却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单片和混合专用驱动器 IC,以促进相关设计。这种可用性简化了具有良好动态行为的高性能恒温电子设备的实施,因为它允许您组装具有灵活和复杂控制特性的反馈环路,例如 PID(比例积分微分)反馈环路,只需适当的分流电阻和电容的选择。很遗憾, 每个热控制系统在加热源、冷却源或两者之间的传热路径中都会产生非零热阻。这些路径包括热负荷,即恒温的对象;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和环境温度。如果这些阻抗的比率不能很好地平衡(不幸的是,通常是这种情况),那么即使传感器完美的
[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