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的应用技术或是开启无人驾驶的脊梁骨

发布者:心灵律动最新更新时间:2018-01-31 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毫米波雷达  无人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智能驾驶传感器领域,和激光雷达(LiDAR)相比,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Wave Radar)更接地气,在技术上已非常成熟,而且其市场出货量相当可观,以中国市场为例,2015年车载毫米波雷达销量为180万颗,大概平均每12台车搭载1颗毫米波雷达。此外,毫米波雷达在欧洲的普及率非常高。


一、毫米波频段的划分


毫米波实质上就是电磁波。毫米波的频段比较特殊,其频率高于无线电,低于可见光和红外线,频率大致范围是10GHz—200GHz。毫米波介于微波(Micro waves)和THz(1000GHz)之间,可以说是微波的一个子集。


在这个频段,毫米波相关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车载领域。目前,比较常见的车载领域的毫米波雷达频段有三类。


其一是24—24.25GHz这个频段,目前大量应用于汽车的盲点监测、变道辅助。雷达安装在车辆的后保险杠内,用于监测车辆后方两侧的车道是否有车、可否进行变道。这个频段也有其缺点,首先是频率比较低,另外就是带宽(Bandwidth)比较窄,只有250MHz。


另一个频段就是77GHz,这个频段的频率比较高,国际上允许的带宽高达800MHz。据袁帅介绍,这个频段的雷达性能要好于24GHz的雷达,所以主要用来装配在车辆的前保险杠上,探测与前车的距离以及前车的速度,实现的主要是紧急制动、自动跟车等主动安全领域的功能。


第三类应用频段就是79GHz—81GHz,这个频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带宽非常宽,要比77GHz的高出3倍以上,这也使其具备非常高的分辨率(雷锋网新智驾注:后文会对“分辨率”有详细阐释),可以达到5cm。这个分辨率在自动驾驶领域非常有价值,因为自动驾驶汽车要区分行人等诸多精细物体,对带宽的要求很高。袁帅表示,这个频段在未来的自动驾驶领域会有很广泛的应用。


而在波长方面,24GHz毫米波的波长是1.25cm,而77GHz毫米波的波长大概是4mm,毫米波的波长要比光波的波长长1000倍以上,所以它对物体的穿透能力更强。


举个例子,我们通常看到的灰尘的直径大概在1um—100um之间,自然界的雨点的直径在0.5mm—4mm的范围内。所以波长与它们相等或者更长的电磁波可以轻易穿透这些障碍物,毫米波便拥有这样的能力。


这种可靠性是其他任何传感器难以达成的,所以在ADAS这样一个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毫米波雷达拥有很难撼动的地位。


二、毫米波雷达在车载领域的发展史


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毫米波雷达便开始在车载领域应用,但是当时的工艺水平较低,应用的是单天线,前端只能一收一发,其频率只有10GHz。而且,在袁帅的描述中,这种雷达装置配备在车辆的前方并不美观,“基本上就像是两个盘子在那放着。”


之后,为了缩小其体积,业内专家不断将频率往上提,来到30GHz、50GHz。雷达频率越高、天线尺寸就越小,意味着同样尺寸的雷达,其天线波束的集中度更高。


到了90年代,就发展出了60GHz、77GHz和94GHz的毫米波雷达。60GHz频段后来主要用来通信,94GHz主要是军用频段,而工业上则选择了77GHz作为主流的毫米波雷达的频段。


在历史上,也有比较典型的毫米波雷达应用。1992年,美国交通部门在灰狗公交车上安装了1500套毫米波雷达,到1993年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了25%。不过最后因为效果太好,损坏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在1994年被全部拆除。


时至今日,全球主要有四大毫米波雷达供应商(雷锋网新智驾注:当然它们的业务也不仅限于毫米波雷达),简称为ABCD,即Autoliv、Bosch、ConTInental和Delphi。


Autoliv以24GHz盲点、变道辅助雷达为主,主要客户是戴姆勒奔驰——其车辆基本标配了变道辅助,Autoliv的毫米波雷达出货量很大。


Bosch的毫米波雷达主要以77GHz为主,覆盖的面比较广,有长距(LRR)、中距(MRR)以及用于车后方的盲点雷达。Bosch的方案集成度非常高,输出的是对汽车的控制信号,其定制性很强,通常是与大型车企合作一个车型,共同推进项目。


ConTInental在毫米波雷达产品方面既有24GHz,也有77GHz,性能做得还不错,戴姆勒的77GHz毫米波雷达主要由ConTInental供应。


Delphi则是美国老牌企业,以77GHz毫米波雷达为主,采用较为传统的硬件方案,成本比较高,性能不俗。


三、毫米波雷达对距离、速度和角度的探测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毫米波雷达在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上展现的性能和其他传感器还是略有区别的。视觉传感器得到的是二维信息,没有深度信息,而毫米波雷达则是具备深度信息的,可以提供目标的距离;激光雷达对于速度并不敏感,而毫米波雷达则对速度非常敏感,可以直接获得目标的速度,因为毫米波雷达会有很明显的多普勒效应,通过检测其多普勒频移可将目标的速度提取出来。


毫米波雷达最基本的探测技术是使用FMCW连续线性调频波去探测前方物体的距离,毫米波雷达发射的是连续波,在后端处理上要比激光雷达的运算量大。


其原理在于:


振荡器会产生一个频率随时间逐渐增加的信号,这个信号遇到障碍物之后,会反弹回来,其时延是2倍距离/光速。返回来的波形和发出的波形之间有个频率差,这个频率差和时延是呈线性关系的:物体越远,返回的波收到的时间就越晚,那么它跟入射波的频率差值就越大。


将这两个频率做一个减法,就可以得到二者频率的差频(差拍频率),通过判断差拍频率的高低就可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


此外,为了探测目标的速度,也有更为高级的调频技术来实现,主要以多普勒频移原理为基础。


角度的探测是通过多个接收天线接收到信号的时延来实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2根天线,接收从某个方向发出的电磁波,这个电磁波到达2根天线的时间是有差值的,或者说是相位差,通过这个相位差可以评估信号的角度。

这里要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毫米波雷达的分辨率。其定义是“雷达可以区分的两个物体的最近的距离”,比如,两个物体靠得很近,那么雷达可能会将其列为一个物体,如果分得开一些,雷达会看到两个物体。那么究竟离多远雷达能区分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这个就叫做雷达的分辨率。


分辨率的计算公式也很简单,就是光速/2倍的雷达带宽,所以对于24GHz和77GHz来说,可以直接算出其分辨率。前者是0.6m,后者则约为20cm。而3GHz带宽的毫米波雷达的分辨率可以做到5cm,非常适合自动驾驶的应用。


此外,在关键性的天线技术方面,毫米波雷达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透镜,另一种是用PCB印刷。基于透镜的天线开发灵活度较小,因为最后会聚焦到一个很小的区域,这个区域不大容易安排灵活的设计。


四、未来


总体来说,毫米波雷达成本下降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因为它是硅基的芯片,没有特别昂贵和复杂的工艺。而激光雷达则在光的收发器和组装工艺要求高,成本比较难降下来。


激光雷达目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固态激光雷达,它实际上与传统雷达、毫米波雷达是一脉相承的,固态激光雷达实质上就是调整每个发射和接收单元的相位,毫米波雷达也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毫米波雷达是对电磁波进行操作,器件的实现难度要比对光的频段上进行相位的改变的难度低很多。


而对于毫米波雷达的市场前景。一辆车上会搭载3-8颗毫米波雷达,目前奔驰的高端车上也已经安装了7颗。未来10年,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市场规模将不容小觑。


从政策上来讲,各个国家都在推进汽车的AEB功能,其中日本和北美已经在推行,中国也将在2018年推行到商用车领域。


毫米波雷达在ADAS领域是很难被取代的传感器,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是唯一的全天候工作的传感器。其测速、测距的精度要远高于视觉,与激光雷达相比,其测速精度会高一些。穿透力会更好。但是整体来讲,这并不冲突,因为未来会走向融合的趋势,特别是针对无人驾驶,毋庸置疑三大传感器会相互融合。

关键字:毫米波雷达  无人驾驶 引用地址:毫米波雷达的应用技术或是开启无人驾驶的脊梁骨

上一篇:毫米波雷达的优势,ADAS趋势下的大爆发
下一篇:基于骁龙820A平台并运用深度学习的ADAS产品原型方案介绍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19:59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牛叉,居然还懂人类手势
“扬手即停”似乎已经不能满足 Google 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追求了。他们需要系统读取更复杂的人类手势。   据报道,Google 无人驾驶项目公布了 6 月份最新一期的研究报告,指出 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 升级了 传感器 系统,能更敏锐地监测周边自行车的行驶情况,甚至通过读取骑车者的手势,据此做出更精确的回避动作。     报告称,升级后的传感器能读取和收集远处的自行车手的手势信号,再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手势信号代表的动作。“系统会记录骑手的手势信号,因此它可以更好地预测骑手在下一个路口会转弯还是直行。”   另外,传感器对周围物体种类的辨识能力也得到提升。它不仅能区分开行人、自行车、汽车,还
[嵌入式]
人工智能的场景时代,未来用户将能切身感觉
2017年,如果要问科技圈最大的变化,答案难以跳脱出“人工智能”四个字。 无论是讯飞听见在今年两会期间崭露头角,还是百度开放AI能力并放出“明年量产L4级无人驾驶车辆”的豪言壮语;无论是腾讯发布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还是阿里巴巴ET城市大脑“隐身”城市背后的智能应用,无一不与人工智能相关。 随着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强烈关注,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红利亦纷至沓来。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进中国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路;12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公布,点明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
[汽车电子]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有外置安全气囊 避免行人受伤
    汽车安全气囊一般是用来保护汽车内部驾驶员和乘员的生命安全的,因此通常位于方向盘内,或者副驾驶手套箱上部。如果在汽车外部也装上安全气囊会不会更安全呢?谷歌正打算这么做,因为他们已经申请了汽车外置安全气囊的相关专利,并可能会运用在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上。     根据该专利描述,当传感器探测到碰撞临近时,安装在汽车外部(比如保险杠)的安全气囊会迅速充气弹出,以减少事故双方(尤其是行人)所受到的伤害。而为了避免安全气囊在弹开时的力冲击到行人产生二次伤害,谷歌将使用粘弹性材料来制造气囊,使用这种神奇的物质制造的安全气囊在弹出时速度会放缓,有助于避免气囊本身的冲击力给行人造成二次伤害。目前我们尚不清楚谷歌是否最终会将这一技术应用于
[汽车电子]
FCA与AutoX合作预备推出无人出租车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在这块“肥肉”上,没有多少汽车厂商愿意放弃。在整体大环境愈发不稳定的情况下,经历了三年起步冲高回落的 FCA 正寻求重新获得市场出口,而自动驾驶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据外媒报道,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和中国初创公司 AutoX 日前宣布,两家公司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部署自动驾驶出租车。FCA 和 AutoX 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 2020 年上半年在包括深圳和上海在内的几个中国城市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试点。 AutoX:中国首个突破一线城市闹市区路况的自动驾驶企业 AutoX 是一家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汽车平台的初创企业,总部位于香港,由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嵌入式]
为了无人驾驶,谷歌秘密成立了一家公司
英国媒体获得的文件显示,谷歌已经悄然创办了一家谷歌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希望借此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工作。    谷歌汽车公司由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领导。厄姆森在今年1月的北美国际车展上宣布,谷歌正在与通用汽车、福特、丰田、戴姆勒和大众展开谈判。他今年3月还对媒体说:“生产汽车非常困难,汽车厂商对此很在行。所以我认为应该寻找合作伙伴。”    谷歌汽车   但目前为止,谷歌尚未与任何厂商确立合作关系。这可能是因为谷歌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谷歌汽车公司。该公司将这项业务注册为一家乘用车制造商,文件显示,谷歌汽车公司2011年末就已经成立。谷歌最初利用这家公司改装和测试了
[嵌入式]
建立无人驾驶全方位生态,英特尔都有啥独特优势?
近日, 英特尔 在北京举办了关于 无人驾驶 领域的媒体分享沙龙。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等出席了沙龙,并在会上对无人驾驶的未来进行了演讲与讨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表示英特尔有着提供端到端服务的独有优势。   杨旭在沙龙上指出,无人驾驶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调查显示,到了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而随着万物智能互联的迭代创新,杨旭认为未来将迎来数据的大爆发。当收集到这些数据后,需要通过云端数据中心等存储、处理、分析再及时反馈到设备端,这种快速的内存密集型的计算对处理器有着更高的运算要求。杨旭认为,英特尔能够凭借领先的计算技术为无人驾驶提供从车到数据中心的支持。   除了大数据挖掘、处理增值能力外,
[嵌入式]
绿芯将在德国斯图加特 ADAS和无人驾驶技术博览会上展示高可靠固态存储产品
2023年6月6日 - 绿芯将于6月13日至15日在德国新斯图加特展览中心举行的ADAS和无人驾驶技术博览会((ADAS & 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 Expo),6024展位)上展示用于汽车和交通运输应用的固态存储产品。 PX系列和高耐久性EX系列固态硬盘采用绿芯先进的NAND控制器,支持工业级工作温度范围 (-40oC – 85oC) ,并且经过严格的出厂测试,以满足汽车系统公司的要求: 高耐久性: 搭配EnduroSLC®技术 强大的异常断电数据保护: 防止因异常断电或电源抖动而造成的数据损坏 卓越的数据保持和先进的均衡算法: 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性能稳定:
[嵌入式]
绿芯将在德国斯图加特 ADAS和<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技术博览会上展示高可靠固态存储产品
最新汽车电子技术亮相 无人驾驶汽车有望驶入现实
    近日,在第十届上海国际信博会现场,"自动泊车"、"无人驾驶"、"行人识别"等最新汽车电子技术的介绍扑面而来。记者从展会现场了解到,这套高科技汽车电子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下半年将有高端品牌车型携带这一最新技术亮相申城。     能自动驾驶、自动变道、自动泊车, 汽车电子 技术将现代汽车包装成智能机器人,成为本届信博会电子展馆的热点咨询技术。伴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操纵更简单、安全性能更高、经济实惠的"智慧汽车"将成未来发展趋势,而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这一趋势已在汽车前装、后装市场中显山露水。       一辆普通的汽车,在车身前后左右安置四个摄像头,驾驶员在车中看显示器就能掌握车身四周的路况,这一看似简单的创新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