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初创联手 迎接自动驾驶“商品化”

发布者:sdlg668最新更新时间:2020-03-06 来源: 汽车之家 关键字:小马智行  驭势科技  自动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动驾驶行业最近有点“不太平”,先有《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布,后有丰田、博世分别投资小马智行、驭势科技两家初创公司。前者给产业打了一针“兴奋剂”,后者似乎又昭示着资本从寒冬中“回暖“。“量产落地”对自动驾驶行业拷问已久,初创公司也面临着很大压力。身处量产的门槛,在获得巨头的资本加持后,初创公司下一阶段如何发展值得关注,未来要在哪些层面取得突破也有待解答。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


30秒快速阅读:


1、提升技术实力、展开更多交流合作、便于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是初创公司获得丰田、博世这类产业巨头投资后的直接获益之处。
  

2、实现从Demo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跃迁,是自动驾驶公司的下一阶段任务。取消安全员、常态化运营、扩大规模化等是初创公司将要寻求突破的要点,同时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商业能力。
  

3、初创公司的未来发展依然需要谨慎前行,产品能否经得起市场考验、健康的商业模式如何建立等问题有待回答,同时对于资本环境也不应盲目乐观。


● 追问1:初创公司获巨头投资的受益之处有哪些?


2月26日,小马智行对外宣布,公司完成新一轮4.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融资,其中丰田投资额达4亿美元。官方称,此轮融资是丰田和小马智行业务合作的延伸。就在同一天,驭势科技也公布融资消息,博世便是战略投资人之一。


小马智行和驭势科技在分别获得丰田、博世的投资之前,其实都已经和各自的投资人就技术层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合作。在已经建立合作的基础上,两家巨头又向两家初创公司伸出了资本“橄榄枝”,说明后者的技术和发展路线得到了巨头的认可,也能够补充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有了与巨头的合作经历及投资“背书”,其业务开展也会多方面受益。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


首先,博世、丰田完善的整车开发经验有助于初创公司成长,进而提升技术实力,弥补“木桶短板”。以驭势科技为例,其CEO吴甘沙称,从博世学习到了很多,尤其是对于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他们的开发经验弥补了我们的‘缺口’,对于我们打造真正的量产产品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巨头的资本入局,也有利于双方形成深度的合作关系,促进初创公司的商业化进程。小马智行在选择战略投资人时的重要考量是,“能不能帮助公司把全自动驾驶这件事做成”。驭势科技在拿到投资后不久,便获得博世介绍的两个海外客户。目前,驭势科技也在和博世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

『驭势科技香港国际机场无人物流项目』


实际上,当初创公司与一家巨头有了更多渊源之后,无论是在吸引资本、人才引进、产业合作等方面都会轻松很多,毕竟汽车产业尤为看中过去的“资历”。


● 追问2:两家公司下一阶段的突破点各是什么?


历经多年的发展,自动驾驶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技术必须能够落地,继续“Demo下去”已经很难再被认可。这也就意味着,自动驾驶要“走出实验室”,变成一个“产品”,并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跨越。


吴甘沙认为,自动驾驶要实现落地,必须具备“无人化(没有安全员)”、“常态化(风雨无阻)”、“规模化(达到一定数量)”和“运营化(能够‘交钥匙’)”四个条件。显然,这“四化”也是几乎所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在接下来所必须攻克的难点。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

『驭势科技产品体系』


小马智行和驭势科技各自都有面向未来的目标。小马智行的终极目标是“让去掉驾驶员的全自动驾驶车出现在公众面前”;而驭势科技则是“面向各行各业交付看不见的AI驾驶员”,驭势科技认为未来三五年,“无人驾驶”将会在很多行业爆发。从两者的目标来看,“无人化”是一个核心诉求。就当前而言,无论是出行服务还是物流配送领域,真正的“无人”其实还只发生在局部场景、局部地区,未来仍有一段路要走。


站在小马智行的角度来说,接下来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地方在于,完成整个Robotaxi服务从“体验”到“日常”的产品化过程。过去的一年多里,小马智行在做的一件事是通过手机App叫车,把乘客从运营区域内的任意一个点运送到另一个任意点。这就要求,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应对所有复杂场景,并能7x24小时风雨无阻地运行。目前,小马智行的Robotaxi服务已经在广州、北京以及美国加州展开测试或运营,总计完成了7万多个订单。


下一阶段,小马智行所要做的是继续扩大Robotaxi车队规模,并拓展到更多的城市,积累更多的复杂场景和用户反馈,以此来帮助Robotaxi完成产品化过程。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实现量产化。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


就驭势科技而言,其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在香港国际机场实现了现实环境下的无人物流车常态化运营。在一定程度上,香港国际机场的物流配送项目初步具备了可规模商用的条件。为了“面向各行各业交付AI驾驶员”,未来驭势科技将会抓住核心场景继续做深,并且尝试将技术在更多的场景进行落地。另一方面,驭势科技要做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场景里取得数量和商业化上的突破。


● 追问3:未来面临的挑战还有哪些?


抛开法规、伦理等约束不谈,自动驾驶要真正走向市场依然面临多重挑战,这既关系到技术成熟度,又与商业化能力密不可分。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


第一,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产品力”要过硬,才能经得起市场考验。在开发过程中,自动驾驶公司就需要对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环境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反复验证,更大的挑战在于交付给客户后能不能满足预期。自动驾驶尚处商业落地的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循,仍需要一定的周期去积累经验。


第二,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探索。目前,Robotaxi可以说还处在“接一单亏一单”的“跑商业模式”阶段,园区、港口等特殊场景的市场也同样尚未打开。如何在成本、效率等方面取得平衡并实现规模化量产,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对初创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在市场化的环境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吴甘沙表示,驭势科技也将在一些场景上探索商业化,希望能够在单个业务上做到亿元级年营收规模。而实现盈利的前提是,能够真正给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让客户“养一堆铁壳子”。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


第三,对于资本环境应该谨慎乐观,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在尚未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实现自身盈利前,融资依然是公司走下去的关键。丰田、博世的行业影响力给这两个融资事件带来了太多可以解读的方向,但也不代表“资本春天”已经到来,实际上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也相当“烧钱”,这也反过来激励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


全文总结: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这既是一针“兴奋剂”,也是一张“市场考卷”。初创公司不仅需要具备量产自动驾驶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产品商品化”的跃迁中形成足够强的商业能力,有一些公司会在市场竞争中被筛选出来,同样也有些公司会被淘汰出局。未来,在某些场景中出现少数“优等生”的公司是有可能的。行业竞争格局依然“混沌”,各企业间差距仍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暂时领先的选手也需时刻警惕后来者的“穷追猛赶”。


关键字:小马智行  驭势科技  自动驾驶 引用地址:巨头/初创联手 迎接自动驾驶“商品化”

上一篇:利润下滑两成 大陆未来将押注自动驾驶
下一篇:Cissoid宣布推出车用1.2kV三相SiC功率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28 20:28

美国汽车巨头做自动驾驶亏33亿 接下来每天亏3300万
当地时间7月26日,通用汽车对外界公布,第二季度Cruise部门业务亏损达到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每天超过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00万元),自2018年以来,通用汽车公司为了在美国旧金山布局自动驾驶商业化业务,已经损失了近50亿美元,现在随着公司Cruise部门开始收取乘车费,损失仍在加速。 为将自动驾驶技术从长期研究项目转变为盈利业务,Cruise公司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市场信号却并不妙,受全球通胀等经济环境影响,投资者正在减少对技术风险押注,并重新开始评估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上大规模部署的具体情况。 迄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公司Aurora Innovation Inc (AUR.O)的股票已下跌80%
[汽车电子]
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落地需要克服以下挑战
在今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Mobileye公布了一段未经剪辑的时长为25分钟的路测视频,展示了Mobileye自动驾驶汽车在耶路撒冷喧嚣街道上行驶的情景。我们发布这段视频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自动驾驶的透明度,即便我们也想展示Mobileye的非凡技术,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想向世人展示自动驾驶汽车是如何运行的,因为只有这样,自动驾驶汽车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 为了进一步加深大家的理解,我想要再公布一段40分钟的视频,这段新的视频同样未经剪辑,记录了Mobileye的自动驾驶汽车在耶路撒冷街道上连续行驶160英里期间的情景。我们选择通过一架无人机来跟踪拍摄这段驾驶,以便大家对驾驶环境有更形象的认知,进而更好地理解自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汽车大规模落地需要克服以下挑战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有了,日本还要让轮船变成自动驾驶
未来货船能够实现部分 自动驾驶 技术后,只需要在船上只需要配备一小部分船员即可,并且帮助船员找出最安全、最短、最省燃料的航行路线,降低货运公司的成本,提高利润率。 当谈到自动驾驶的时候,我们想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汽车、出租车、公交车、货车和 电动汽车 等等。再先进一点,一些飞机也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技术,而未来除了天上和地上之外,海面上行驶的轮船也能实现自动驾驶了。 目前,日本已经有船运公司开始与造船厂商合作,正在联手开发一种自动导航技术,而通过这种自动导航,未来货船能够实现部分的自动驾驶技术,因此在船上只需要配备一小部分船员即可。而公司计划到2025年开始将这项服务投入使用,帮助船员找出最安全、最短、最省燃料的航行路线,降低货运公司
[嵌入式]
激光雷达与视觉算法,谁能赢得自动驾驶的未来?
导语:从技术层面看,让机器学会和人类一样深度思考,来代替人类驾驶车辆的视觉算法无疑是非常先进与智能的。但在目前的条件之下,加入激光雷达,也明显是更具安全保障的方案。 即使在5年之前,很多人都或许还觉得自动驾驶是一项距离我们生活很远的高精尖技术。不过,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人工智能”最快落地的领域和场景之一,已经没有人再去质疑它的可能性。毕竟像L2级的自动驾驶,都已经大面积的应用到了10万级的新车上了。那家车企现在如果推出的新车不带L2级的自动驾驶,恐怕都不好意思拿出手。而更高阶的L3、L4、L5级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遥远,比如在2020年,奥迪、广汽、长安等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首款L3”量产车,威马
[汽车电子]
激光雷达与视觉算法,谁能赢得<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的未来?
屏幕大不是重点, 未来汽车内饰的趋势是什么?
虽然自动驾驶汽车被视作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但是成熟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目前看来还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但是汽车的内饰好像已经在为自动驾驶而改变了,那就是由原先的驾驶空间逐渐演变成一个强调生活和乐趣的空间。 因此,“可居住性”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因为目前生活中花在汽车上的时间甚至高于在家里的时间。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内饰的功能性,对乘客的舒适性方面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外,如今汽车已经引入了数字技术,车内的整体功能大幅提升,从仪表板开始到中控台。车内的设计更加向虚拟驾驶舱而转变。 由于使用了数字化技术,汽车的内饰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驾驶员目视前方最先感受到的部分依然是座椅周围,与仪表板,中控台这些地方。因此这些
[汽车电子]
腾讯要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早已看见端倪
据知情人士透露, 腾讯 控股有限公司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 自动驾驶 系统,成功挤身这个价值可达420亿美元的行业市场。   出于隐私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士称,作为社交媒体巨头,腾讯打算利用其映射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这个已经吸引了Alphabet公司旗下的Waymo、当地竞争对手百度以及Alphabet公司投资的领域。目前尚不清楚腾讯的开发有多大进展,但腾讯已经有了一个原型,并开始在内部测试这个系统。香港股市涨幅达3%,达到腾讯2004年首次公开募股以来的最高水平。   如今无处不在的微信便是腾讯的一个内部开发项目。腾讯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驾驶的进军企业。腾讯于三月份收购了 特斯拉 (Tesla Inc。)大约5%的股份,并大力投资了共
[嵌入式]
2021,自动驾驶的“五代十国”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的自动驾驶行业,可能是:规模效应。 提起“自动驾驶”,大部分人已经不会再一头雾水。许多大众耳熟能详的科技公司,基本都已经进入了这一领域,苹果、小米、华为、滴滴等相继宣布进入自动驾驶赛道,主机厂品牌如吉利、上汽等也先后成立电动车品牌,加码自动驾驶技术。 一众选手同台竞技,颇有一种“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感觉,而新秀崛起成为一方诸侯、君主藩王相互博弈的局面,也像《旧五代史·安重荣传》中记载的那样:“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 只要兵强马壮,即可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纵观今年在商业化表现上较为出色的选手,比如拿到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第一单的百度、勇闯自动驾驶量产落地无人区、销量和交付量大增的
[汽车电子]
自动驾驶爆发新一轮激战:L3级自动驾驶成为重头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在这场革命中,L3级自动驾驶作为迈向更高阶自动驾驶的关键一步,成为了各大车企和技术提供商竞相角逐的重头戏。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自动驾驶领域的新一轮激战,以及L3级自动驾驶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L3级自动驾驶的定义与特点 自动驾驶技术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被划分为多个等级。其中,L3级自动驾驶指的是有条件自动化驾驶,即在特定的驾驶交通环境下,车辆能够完成部分驾驶任务,并在特定情况下监控驾驶环境,但驾驶员仍需保持警惕,随时准备重新接管车辆控制权。这一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标志着车辆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自主驾驶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嵌入式]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爆发新一轮激战:L3级<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成为重头戏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